欢迎访问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公卫措施
鼠疫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三、发病机制
人被染疫蚤叮咬或直接接触染疫动物后,鼠疫菌通过叮咬或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通过淋巴系统扩散,在巨噬细胞内繁殖,造成淋巴结肿胀、充血、坏死,引起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表现为腺鼠疫;鼠疫菌通过淋巴循环入血形成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型鼠疫;鼠疫菌进入肺部,引起继发性肺鼠疫;如果吸入含有鼠疫菌的飞沫或气溶胶,则引起原发性肺鼠疫。鼠疫菌还可突破血脑屏障,造成脑膜炎型鼠疫。
四、病理改变
腺鼠疫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肿大的淋巴结充血、水肿、出血和鼠疫菌的聚集,淋巴组织出现变性和坏死,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原发性肺鼠疫的特征是肺泡中存在大量细菌和蛋白质样渗出,肺组织充血肿胀、出血性小叶性肺炎和炎性细胞浸润,可伴有胸膜炎。显微镜下可见大部分肺泡结构消失、出血坏死、白细胞浸润和一定数量的短小杆菌。
败血症型鼠疫表现为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坏死性病变,皮肤黏膜出血点及瘀斑,浆膜腔出血及心肝肾出血性炎症。
五、临床表现
(一)腺鼠疫。
腺鼠疫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腋下、颈部等单侧淋巴结为多见,主要特征为淋巴结迅速弥漫性肿胀,大小不等,质地坚硬,疼痛剧烈,与皮下组织粘连,失去移动性,周围组织亦可充血、出血。由于疼痛剧烈,患侧常呈强迫体位。
(二)肺鼠疫。
肺鼠疫可分为原发性肺鼠疫和继发性肺鼠疫两种类型。
(三)败血症型鼠疫。
(四)肠鼠疫。
主要表现为高热和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呕吐和腹泻每天可达数十次,吐泻物中常混有血液和黏液,排便时腹痛。极易发展为败血症型鼠疫。
(五)脑膜炎型鼠疫。
(六)眼鼠疫。
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急性化脓性结膜炎。
(七)皮肤鼠疫。
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伴疼痛,其后逐渐隆起,形成出血性疱疹,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六、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可采集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骨髓等样本进行检测。
样本中可培养到鼠疫菌。
样本涂片、革兰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染色阴性、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
(三)胸部影像学。
肺鼠疫患者早期可见肺内单一或多发的浸润性阴影,可分布在多个叶段;随着病情进展,可迅速发展为双肺大片实变。
七、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一)疑似病例。
(二)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项者:
菌。
接种过鼠疫疫苗。
(三)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项者:
(四)排除鼠疫诊断。
八、鉴别诊断
(一)腺鼠疫应当与急性淋巴结炎、腺型土拉菌病、淋巴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鉴别。
(二)肺鼠疫应当与链球菌肺炎、肺炭疽等鉴别。
(三)败血症型鼠疫需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脓毒症等相鉴
别。
根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相应病原学检测结果(培
养、核酸、抗原、抗体等)明确诊断。
(四)皮肤鼠疫应当与皮肤炭疽相鉴别。
九、病例报告
十、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病原治疗。
(4)其他型鼠疫的治疗:抗菌药物参考腺鼠疫,同时根据不同类型鼠疫给予相应局部处理,如皮肤鼠疫按一般外科疗法处置皮肤溃疡;眼鼠疫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用金霉素、四环素或氯霉素滴眼液滴眼。
(1)氨基糖甙类。
(2)多西环素。
(三)抗休克治疗。
休克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基础上,还应采取包括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救治措施。
(四)呼吸支持治疗。
疗。
有心、肝、肾脏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给予相应的脏器功能保护和支持治疗。
(六)营养支持。
(七)中医治疗。
鼠疫之核心病机是疫毒入血,瘀热互结,以凉血活血解毒为基本治法,临床可分轻症、重症施治。
临床表现:发热,汗出,口渴,全身乏力,肌肉疼痛,咳嗽咯痰,胸胁疼痛,偶有痰中血丝;或腹股沟部、腋窝甚至全身淋巴结肿胀疼痛;舌红苔薄,脉数。
推荐方剂:轻剂活血解毒汤。
外治法:淋巴结肿痛处,可予凉血解毒散结类制剂外用。
临床表现:高热,有汗,咳甚,咯黄痰或脓痰,痰中带血,喘憋明显,皮疹,甚则周身黑紫斑点遍布,皮肤、黏膜出血,神识昏沉,舌红绛,脉大。
推荐方剂:重剂活血解毒汤。
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
十一、出院标准
小时)鼠疫培养或核酸检测阴性。
(四)其他类型鼠疫。
可参考败血症型鼠疫出院标准。
十二、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隔离。
(二)个人防护。
凡接触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的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应着相应个人防护装备,主要包括隔离衣、医用防护口罩、手套、鞋套或靴套等。行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加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屏。同时,严格执行个人防护装备的穿脱顺序,注意手卫生。
(三)患者转运。
对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的运送应使用专用车辆,并做好负责运送人员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毒,常压车辆运输中注意通风。
(四)消毒。
(1)室内环境物体表面与空气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可用含氯消毒液行擦拭消毒。
室内空气消毒:可用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2)污染物品的消毒。
分钟后按照常规洗涤程序进行。
不能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或压力蒸汽消毒的仪器、设备和物品采用甲醛或用环氧乙烷熏蒸消毒。使用其它消毒产品参照产品说明书。
(3)排泄物分泌物的消毒。
(4)医疗废物应焚烧处理或交由取得当地集中处置废物资质的机构集中无害化处置。
(5)尸体处理。因鼠疫死亡的患者尸体应先用含氯消毒液浸泡过的棉花堵塞口、耳、鼻、肛门、阴道等自然孔穴,再用上述消毒液喷洒全尸,装入不透水的双层尸袋密封,外表面喷洒含氯消毒液后火化处理。
十三、预防
(一)一般预防措施。
野外活动或作业时,穿长裤、长袖上衣,必要时穿高筒靴或防蚤袜。不接触、不剥皮、不携带和不煮食病(死)旱獭、鼠、野兔等动物;不在野外,尤其是不要在鼠类、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周围进行休憩,更不要挖刨动物洞穴。凡接触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二)暴露后预防。
对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被疫区蚤叮咬者、接触染疫动物分泌物及血液者,以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鼠疫菌时发生意外暴露者,经评估存在感染风险时,均应当实施鼠疫暴露后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