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因其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越来越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几乎替代了50%~80%的传统外科手术[1]。腹腔镜属于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由外镜管、镜体、镜鞘或穿刺器、操作钳、光导束接口、目端接管、成像接口等复杂结构组成,材质特殊,构造精密,管腔窦道多,腹腔微创手术需求不断增加,接台手术越来越多,器械周转速度加快,使用后的内镜如未经恰当的清洁消毒与灭菌,可引发医院感染[2]。但腹腔镜器械因价格昂贵,配置数量有限,选择安全、快捷、性价比高的灭菌方法尤为重要。临床中腹腔镜常用灭菌方法包括压力蒸汽灭菌法、低温等离子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等[3]。本研究对3种灭菌方法进行效果、成本与安全性分析,为临床选择灭菌方法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20年11—12月灭菌的腹腔镜器械90件。
1.2材料
洁定HS66-10-2高温压力蒸汽灭菌系统,强生Sterrad100NX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3M5XLPB环氧乙烷灭菌器,德国卡尔史托斯clickline腹腔镜手术器械,3M化学指示卡,3M指示胶带,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医用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气枪,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机等;洗涤用水包括冷热自来水、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自来水水质符合GB5749规定,纯化水符合电导率≤15μS/cm(25℃),灭菌包装材料符合GB/T19633要求;防水衣、防水鞋等防护品。
1.3清洁与灭菌流程
所有器械采用集中式管理方法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1.3.1清洗去污
3组腔镜器械均采用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采用流动水预冲→酶液浸泡→毛刷及水枪刷洗→流动水冲洗→超声波清洗机加酶清洗→煮沸消毒→纯化水漂洗→润滑→烘干。清洗后的器械光亮无污垢,无锈斑;器械关节灵活,管腔内外清洁、通畅[1,4,5,6]。
1.3.2干燥
镜头纸擦拭光学目镜镜面,清洁低纤维絮擦布对导光束、连接线进行彻底干燥,使用压力枪对管腔类器械进行彻底干燥,对管腔、卡锁、套接处进行干燥质量检测[7,8]。
1.3.3包装
包括清洁度检查、润滑保养、功能检查、装配、包装、封包、标识。本研究根据灭菌方法和使用需求,选择“特卫强”医用包装材料。
1.3.4灭菌
按照90件腹腔镜材质耐受性和使用要求,均能选择以上3种消毒方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洗、干燥、包装后的腹腔镜分别选择3种灭菌方法进行灭菌。每组各30套。物品装载合理摆放,避免重叠[9]。
1.4灭菌效果判断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中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方式实施无菌效果检验。灭菌效果监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及镜头视野质量监测[2]。
1.4.1物理监测
1.4.2化学监测
每个灭菌包外使用灭菌指示物,包内至少放置一个灭菌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断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1.4.3生物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选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监测频次为每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生物监测选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监测频次为每日;环氧乙烷灭菌生物监测选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监测频次为每批次。
1.4.4镜头视野质量监测
将镜头对准参照物缓慢旋转360°进行目测,图像应清晰无变形。检查镜面有无裂痕或碎屑。将导光束一端对准室内光源并在一侧上下移动大拇指,检查有无漏光区。对比光学视管成像质量清晰度及有无畸变,导光束有无漏光[10]。
1.5评价指标
1.5.2灭菌安全性比较
观察3种灭菌方法的副作用,包括操作人员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种类、程度)、有无化学消毒剂残留等。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表格输入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监测腹腔镜的基本情况及可用灭菌方法
纳入监测的腹腔镜器械包括storz抓钳(28163UHK)30把,storz金属手柄(33131K)30把,storz穿刺器(30120NOL)30把,均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灭菌。按不同类型将腹腔镜器械分为3组(每组30把),分别采用上述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2.2灭菌合格情况
分别对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灭菌的3组器械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学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0%,通过比较3种灭菌方法镜头视野质量,光学视管成像质量清晰度稳定,无畸变,导光束透光率合格,光学视管成像质量均为100.00%。
2.3灭菌方法成本比较
2.3.2经济成本比较
对采用3种不同灭菌方法的器械所需经济成本进行比较,按照设备平均10年的使用寿命,每套腹腔镜灭菌设备与维护成本分别为:压力蒸汽灭菌法1.32元/套、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23.74元/套、环氧乙烷灭菌法100.46元/套。灭菌所需耗材包括化学指示物、无纺布、灭菌剂、电、水等,压力蒸汽灭菌法、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三组灭菌法每套腹腔镜灭菌所需耗材成本分别为390元/锅(15.60元/套)、350元/锅(116.67元/套)、320元/锅(106.67元/套)。人力资本参照2014年湖南省卫生行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1859元计算,时薪为30.93元,压力蒸汽灭菌法、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3组灭菌法每套腹腔镜灭菌所需成本分别为38.66元/锅(1.55元/套)、33.51元/锅(11.17元/套)、494.88元/锅(164.96元/套)。平均每套腹腔镜灭菌所需总成本分别为:压力蒸汽灭菌法18.47元/套、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151.58元/套、环氧乙烷灭菌法372.09元/套。见表2。
表2不同灭菌方法灭菌器械所需经济成本导出到
2.3.3灭菌安全性比较
观察3种灭菌方法的副作用,包括有无化学消毒剂残留,操作人员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种类、程度)。压力蒸汽灭菌法无消毒剂残留,医护人员无不良反应;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有轻度消毒剂残留,对医护人员眼睛、呼吸道、皮肤有轻微的刺激;环氧乙烷灭菌法有重度消毒剂残留,对医护人员眼睛、呼吸道、皮肤有强烈的刺激。
3、讨论
腹腔镜手术因创伤小,并发症少,疼痛轻,患者术后恢复快,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部分腹腔镜光学视管物镜盖材质防化学腐蚀,耐高温,导热好,硬度高[14],根据《硬式内镜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指南》[3],可选择压力蒸汽灭菌法、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进行灭菌。
综上所述,选择腹腔镜灭菌方法时,能耐热、耐湿的腹腔镜,在不影响成像效果与腹腔镜使用寿命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压力蒸汽灭菌法。对不耐热不耐湿的腹腔镜建议优先选择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对可耐高温高压的永久性戳卡、永久性抓钳、气腹管及冲洗管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腹腔镜器械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对光学镜头、连接导线等价格比较昂贵的精密器械等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对光导纤维等可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法。
参考文献:
[1]王清妍,孙建玲,逄丽华不同清洗方法对可重复使用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观察[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3):253-256.
[2]索晋柳,齐艳,郭燕,等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2):174-177.
[3]任伍爱,张青硬式内镜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指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黄劲华,孔旭辉,朱铁林,等.两种清洗消毒方法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比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10):969-972.
[5]周冬梅,周岩岩,文清洗环节质量控制对内镜管腔生物膜的影响[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5(2):159-160.
[6]潘慧琼,孙懿,曾亚荣,等.宫腔镜清洗灭菌与感染预防[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2):141-144.
[7]李敏,黄云虹,黄学利,等不同方法对硬式内镜消毒及灭菌质量的影响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6):2368-2369,2370.
[8]姚艳华,魏红艳,张晓秀,等.不同干燥方法对软式内镜的干燥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2)-:169-172.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结石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创面大、效果不佳、康复期长等劣势已被逐步淘汰。目前,临床上已证实腹腔镜微创切除技术用于结石患者疗效显著,术后具有出血量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精索静脉曲张是一种血管病变,指精索静脉丛迂曲扩大、睾丸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淤血,导致阴囊疼痛、萎缩、进行性睾丸功能下降、不孕等不良后果[1-2]。正常成人和青少年的发生率为10%~15%。可分Ⅰ度:触诊不明显,屏气增加腹压时可扪及;Ⅱ度:触诊可扪及;Ⅲ度:阴囊肿大,肉眼可见迂曲血管[3]。
在临床管理中,鉴于大多数FNH患者无明显症状且病变趋于稳定,病灶破裂、出血或恶性转化的风险极低,对无症状FNH患者推荐采取保守治疗策略[5]。然而,对于出现症状、病灶短期内明显增大或诊断存在不确定性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发生于腹股沟区,患者受到先天发育不良、年龄增长、后天疾病等因素影响,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缺损向体表突出,可引起局部包块、胀痛、坠胀感等症状,一旦发生疝囊嵌顿,患者可能出现脏器缺血坏死、感染,并表现出发热、昏迷、血压降低等全身症状。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腹腔镜视野下进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
麻醉效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患者围麻醉期不良心理情绪可造成严重应激反应,进而导致生命体征波动,对手术顺进展构成不良影响[1]。对于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而言,术前以患者实际病情为准实行合理科学的麻醉方式、药物、剂量,麻醉过程中合理调控麻醉平面,最大限度确保麻醉安全性,同时尽量增强麻醉效果。
据统计,每年全球有超过10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结直肠癌,其中乙状结肠癌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1]。乙状结肠癌的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不适、腹泻、便血等症状,需及时接受治疗。对于早期患者,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2]。
目前胆总管一期缝合因无胆汁丢失、胆道感染风险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仍需进一步探讨[3]。术后胆漏是指胆汁沿胆总管切口或针眼处渗漏至腹腔引起腹膜炎的一种病理状态,是LCBDE一期缝合后常见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