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康吴贤毅卓长华官申庄咏简锦亮陈昌江余辉
“还记得刚出院时,妈妈对我说:‘儿啊,杨医生妙手回春,辛辛苦苦治好你的病,手术室里出来时,他满头大汗,回去后,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体’。每次我来复查,在门诊见到您,心底都有一种很安心的感觉。您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从容地询问我的情况,这让我觉得很有力量和信心。治疗之路不轻松,但没关系,我会带着您给我的力量和信心勇敢前行……”
这段话是今年初,一个术后3年的患者给杨春康的一封感谢信里的内容。这封信只是众多感谢信中的一封,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他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他是管理者,是医者,是师者,更是患者的朋友。
▲杨春康教授
医者:追求尽量减少患者风险的手术方法
作为省内较早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腹部肿瘤的医生之一,杨春康深深地认同这样的理念——外科医生应该追求的是尽量减少患者风险的手术,而不是应该为了赶时髦,为了追求方法而选择方法。
“医学不是大跃进,而该是稳步前进。花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目的。做医生的,要学习新技术,但不能滥用新技术。病人信任你,你应该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对病人最有利的治疗措施才对。”
▲在杨春康教授(左二)繁忙的工作中,总少不了腹腔镜微创手术
师者:亲自带徒不假手于人
无论多忙,无论杨春康有多少个头衔,他都始终十分看重一个身份——师者。杨春康在母校福建省医科大学任肿瘤外科教研室主任,常年开课教授《外科学》、《肿瘤腹腔镜外科治疗》两个课程。同时,他在医院的科室还是大中华结直肠外科学院,定期举办培训班和各种学术研讨会。
“无论是否是主任的研究生,还是本科生,见习医师,只要分配给主任,主任从来不假手于人,都是亲自带着,传授经验。”杨春康团队的医师和记者介绍。
“我自己一路行来,太了解,一个有经验的医者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我的导师们在我的临床和科研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希望能确切地帮助到我的每个学生,让他们没有后悔选择我做导师。”杨春康说,从2004年开始带研究生起,杨春康已经培养了38名硕士研究生。
▲对医学生的教学是杨春康教授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
患友:点点滴滴温暖患者
8月份,杨春康的个人手术例数达到全院最高——65例,这不是他第一次“夺冠”了,十年来,他动的手术超3000余例。如此多的手术,除了因为技术被患者和同行认可外,还因为他对病人的好,在患者圈里口口相传。
谈及这些,杨春康摆摆手,“都是小事,也是应该的。”他说,手术室里患者家属进不去,我们要像家人一样关心、照顾病人,这样他们也能恢复地快些,减少并发症。
今年3月份,一场复杂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从下午3点开始到下半夜3点才结束。术中,杨春康因过敏,脸上脖子全身发红发痒。但手术难度太大,临时换人肯定不行。杨春康就一边挂着抗过敏药物,一边手术。终于花了12小时把包裹着大血管的肿瘤一点点切除掉。“我放弃了,病人就白吃这些苦了。”杨春康说。
▲患者顺利出院,向杨春康教授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此外,杨春康还非常同情患者。“这些年,经常遇到经济困难为了治病的患者。我们能做的有限,但可以尽量为患者节省一点钱。”杨春康说,他想方设法地帮患者省下点点滴滴的医药费。
比如在耗材上选择安全又便宜的耗材替代常规耗材、采用手工缝合替代缝合器缝合、用些国产药物代替进口药物……
“这些点滴改变,其实医生要承担很大压力的,因为一旦选择不对,出现并发症,不仅影响疗效还会让患者花更多的钱,因此,要小心再小心,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疗效,让他们能生存下去。”杨春康说。
行医这么多年,他用他独属的温柔做到零纠纷。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刘伟芳
通讯员|游昌财、江小千
编辑|小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