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热的病因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中以细菌最为多见。2、发热的分度(口腔温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稽留热:39-40℃;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稽大爷上班)3、弛张热:39℃或以上,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拜师结盟)4、间歇热:体温骤升,持续数小时迅速下降;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急于歇息)。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数天后逐渐下降;布氏杆菌病(布鲁菌病)。(布氏波状)。6、回归热:体温骤升,数天后骤降;回归热、霍奇金病等。(回家挥霍)7、不规则热:无规律;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考点3疼痛
考点4水肿
1、肝源性水肿:肝硬化是肝源性水肿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腹腔积液。2、肾源性水肿: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导致钠水潴留。晨起时颜面、眼睑水肿;水肿迅速出现、较软;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等。3、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导致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水肿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水肿缓慢出现、较坚实;颈静脉怒张等。4、营养不良性水肿:由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消瘦、体重减轻,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5、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非凹陷性水肿,水肿不受体位影响。
考点5咳嗽与咳痰
1、百日咳→发作性咳嗽;突发性咳嗽→气道异物;长期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左心衰竭→夜间咳嗽。2、纵膈肿瘤、主动脉瘤、支气管癌→咳嗽呈金属音调3、会厌、喉部疾患或气管受压→犬吠样咳嗽4、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巧克力色痰→阿米巴性肺脓肿;粉红色泡沫样痰→肺水肿;恶臭痰提示有厌氧菌感染→肺脓肿;黄绿色或翠绿色痰,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咳嗽伴有杵状指(趾):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和脓胸等。
考点6咯血
1、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及肺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2、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小量,100~500ml为中等量,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100~500ml为大量。3、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粉红色泡沫样痰;支气管扩张、肺结核→鲜红色血。
考点7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1、咯血:呼吸系统或心脏病病史;喉部痒、胸闷、咳嗽;鲜红血;混合物中有泡沫、痰;碱性2、呕血:消化系统病史;上腹部不适;暗红色血;柏油样便;无痰;混合物中有食物残渣、胃液。酸性
考点8呼吸困难
考点9发绀
1、毛细血管血液的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50g/L时,即出现发绀;高铁血红蛋白≥30g/L、硫化血红蛋白≥5g/L,亦可出现发绀。2、周围性发绀:出现于肢体的末端与下垂部位。这些部位的皮肤是冷的。可分为①淤血性周围性发绀,如右心衰竭;②缺血性周围性发绀:如严重休克、雷诺病。3、中心性发绀:除四肢及颜面外,也累及躯干和黏膜,但受累部位的皮肤是温暖的。①肺性发绀:常见于各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②心性混合性发绀:如Fallot四联症等。4、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急骤出现,病情严重,经氧疗发绀不减。给予静脉注射亚甲蓝或大量维生素C.
考点10恶心、呕吐
考点11呕血、便血
1、有休克时则失血量应在30%左右。2、上消化道出血→暗红色血、柏油样黑便;急性细菌性痢疾→黏液脓血便;阿米巴性痢疾→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洗肉水样粪便3、出血量:>5ml粪隐血阳性;>50ml有黑便;胃内蓄积血量>250ml有呕血;一次达400ml可出现头昏、心悸;>1000ml可休克。
考点12腹泻
1、分泌性腹泻:霍乱;渗出性腹泻:炎症性肠病、感染性肠炎等;渗透性腹泻服用盐类泻剂或甘露醇等引起的腹泻。2、腹泻伴明显消瘦者:多提示病变位于小肠腹泻伴重度失水者:常见于分泌性腹泻,如霍乱
考点13黄疸
1、正常血清总胆红素为1.7~17.1μmol/L;隐性黄疸:17.1~34.2μmol/L;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临床可见黄疸。
考点14少尿、无尿与多尿
1、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为1000~2000ml。24小时尿量:<400ml为少尿;<100ml为无尿;>2500ml为多尿2、镜下血尿: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Hp3、泌尿系统结石的基本特征:血尿伴疼痛。
考点15尿频、尿急与尿痛
黄疸类型血清检查尿液检查皮肤颜色粪色代表疾病UCBCB尿胆红素尿胆原溶血性黄疸增加正常(—)(+)浅柠檬色加深地中海贫血、蚕豆病等肝细胞性黄疸增加增加(+)(+)浅黄色至深黄色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胆汁瘀滞性黄疸正常增加(+)(—)暗黄色尿色深,粪色白陶土样肿瘤、结石、炎症等1、膀胱刺激征存在但不剧烈而伴有双侧腰痛见于肾盂肾炎。2、尿频伴有多饮、多尿和口渴但不伴尿急和尿痛,见于精神性多饮、糖尿病3、尿频伴有尿急和尿痛见于膀胱炎和尿道炎。4、老年男性尿频伴有尿线细,进行性排尿困难见于前列腺增生5、尿频、尿急伴无痛性血尿见于膀胱癌
考点16晕厥
考点17意识障碍
考点18一般检查
1、体温:口测法禁用于婴幼儿和神志不清者;肛测法适用于重症昏迷及婴幼儿患者。2、异常脉搏:短绌脉-心房颤动;交替脉-左心衰竭;无脉-休克;奇脉-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水冲脉-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一般体温升高1℃,呼吸大约增加4次/分。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Kussmaul呼吸。中枢疾病: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4、脉压增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主动脉硬化症、甲亢、严重贫血。脉压减小: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心衰。5、周围血管征:水冲脉、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6、检查营养状态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观察皮下脂肪充实的程度,最适宜的部位是前臂屈侧或上臂背侧下1/3处。
考点19特殊面容
1、甲亢面容:眼裂增大、眼球突出、兴奋。2、黏液水肿面容(甲减):颜面浮肿、淡漠、迟钝3、二尖瓣面容:两颊暗紫红色、口唇发绀。苦笑面容:破伤风。满月面容(库欣综合征):面如满月、痤疮、多毛。
考点20体位、步态
1、强迫侧卧位:患侧卧位,见于一侧胸膜炎和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2、强迫坐位:见于心、肺功能不全患者。3、强迫蹲位:见于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4、醉酒步态:见于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5、慌张步态:见于帕金森病患者。6、跨阈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7、间歇性跛行: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考点21皮肤与黏膜
1、出血直径:<2mm,瘀点;3-5mm,紫癜;>5mm,瘀斑2、蜘蛛痣:手、面、颈部、前胸部、肩部;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灭活能力减弱。3、玫瑰疹:为伤寒和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4、荨麻疹:为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所致,见于各种过敏反应。
考点22淋巴结
1、淋巴结肿大:胃癌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肺癌转移至右锁骨上或腋下淋巴结群。2、恶性肿瘤所致的淋巴结:质地坚硬、橡皮样感、表面可光滑或凸起,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无压痛。
考点23头颈部、乳房检查
1、瞳孔缩小:虹膜炎症,有机磷、毒扁豆碱中毒,吗啡、毛果芸香碱等药物反应。瞳孔扩大:外伤、视神经萎缩,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瞳孔不等大: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脑疝、中枢神经梅毒。2、扁桃体肿大:Ⅰ度不超过咽腭弓;Ⅱ度超过咽腭弓;Ⅲ度到达或超过咽后壁中线3、甲状腺肿大:Ⅰ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Ⅱ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Ⅲ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援者。4、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增高;右心衰等5、乳腺肿瘤:多为单发并与皮下组织粘连,皮肤呈橘皮样变,乳头常回缩。6、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7、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以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而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拉向患侧。
考点24胸部检查
1、上腔静脉阻塞时,静脉血流方向自上而下;下腔静脉阻塞时,血流方向则自下而上。2、胸部皮下气肿多由于肺、气管或胸膜受损后,气体自病变部位逸出,积存于皮下所致。3、扁平胸:胸廓呈扁平状,其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见于瘦长体型者,亦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4、桶状胸: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故呈圆桶状。见于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亦可发生于老年或矮胖体型者。5、佝偻病胸:多见于儿童。
考点25肺和胸膜检查
考点26心脏检查
考点27腹部检查
考点28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
1、匙状甲/反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高原疾病。2、杵状指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肝硬化、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3、肌力: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5级:正常肌力。4、病理反射包括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Hoffmann征。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压增高等。
考点29实验室检查
考点30心电图检查
人体解剖学
考点1骨
1、成人206块骨。2、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按形态,骨可分为4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举例(常考):(1)长骨:肱骨、股骨(2)短骨:腕骨、跗骨(3)扁骨:顶骨、肋骨、胸骨、髂骨(4)不规则骨:椎骨、颞骨、上颌骨、含气骨(筛骨、蝶骨、上颌骨、额骨)3、骨由骨质(密质和松质)、骨膜和骨髓构成4、密质在骨表面。松质在骨内部,有骨小梁。5、骨膜:被覆于新鲜骨的表面(关节面无),有营养、再生和感觉作用。6、5岁后长骨骨干内红变黄,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长骨的骺内终生存在红骨髓。
考点2躯干骨
1、躯干骨组成:包括26块脊柱骨(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2、颈椎:棘突分叉、有横突孔、椎体小、椎孔三角形。记忆: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孔很明显。特殊颈椎:第1颈椎-寰椎(无椎体、棘突,即棘突不分叉);第2颈椎-枢椎(椎体有齿突);第7颈椎-隆椎(棘突长、不分叉;椎骨计数的标志)3、胸椎:有肋凹、棘突叠瓦状、伸向后下。记忆:胸椎两侧有肋凹、棘突叠瓦下斜尖。4、腰椎:椎体肥大、棘突水平后伸、呈板状。记忆:腰椎特点体积大,棘突后伸宽双扁5、骶角:骶管麻醉的标志。6、胸骨分为柄、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考点3颅骨、四肢骨
1、脑颅骨:成对-颞骨、顶骨;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2、面颅骨:成对-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肋骨、下鼻甲;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3、四肢骨: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下肢带骨-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4、鼻旁窦开口(1)开口于中鼻道:额窦、上颌窦、筛窦前群和中群(2)开口于上鼻道:筛窦后群(3)开口于蝶筛隐窝:蝶窦
考点4关节
1、关节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2、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颞下颌关节、胸锁关节、腕关节(桡腕关节盘)、膝关节(半月板)、肩锁关节、桡尺远侧关节盘)和关节唇(肩关节髋关节)、滑膜襞和滑膜囊。3、关节运动(1)肩关节:三轴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环转运动(2)肘关节:屈、伸运动(3)髋关节:三轴杵臼关节,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环转运动4、脊柱:椎间盘: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前纵韧带:椎体前面的纤维束。后纵韧带:位于椎管内椎体的后面。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脊柱的4个生理性弯曲。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5、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6、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最灵活。7、肘关节:包括三个关节: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8、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9、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向下方脱出。10、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半月板:内大C、外小O
考点5躯干肌
1、背肌:斜方肌瘫痪,塌肩;背阔肌是全身最大的扁肌。竖脊肌:一侧收缩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后伸和仰头。2、膈上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下腔静脉通过。3、腹股沟管:四壁、两口。前壁-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后壁-腹横筋膜、腹股沟镰;上壁-腹内斜肌、腹横肌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外口-浅环(皮下环);内口-深环(腹环)。4、腹股沟管中通过的结构:男性-精索;女性-子宫圆韧带。5、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6、三角肌:主要作用是使肩关节外展,由腋神经支配,此肌瘫痪萎缩,为方肩7、肱二头肌:屈肘、屈肩;肱三头肌:伸肘、伸肩。8、臀大肌:伸髋和旋外;股四头肌(全身最大的肌):屈髋、伸膝
考点6消化管
考点7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支气管等。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2、喉软骨:单块-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成对-杓状软骨3、声门裂是喉腔中最狭窄的部位。4、右肺宽而短,左肺狭而长;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分为上中下3叶。5、胸膜腔最低位:肋膈隐窝。6、肺下界体表投影:锁骨中线第6肋、腋中线第8肋、肩胛下线第10肋。7、胸膜下界:锁骨中线第8肋、腋中线第10肋、肩胛下线第11肋。
考点8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2、肾是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后壁,形似蚕豆。
考点9男性生殖系统
1、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附属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2、睾丸位于阴囊内,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睾:由睾丸输出小管和迂曲的附睾管组成,分泌附睾液营养精子。3、输精管结扎部位:精索部。4、射精管:输精管的末端与精囊的输出管合成,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5、前列腺肥大多发生在中叶和侧叶6、男性尿道:3处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最狭窄);2个弯曲-耻骨前弯(可消失)、耻骨下弯(恒定不变)
考点10女性生殖系统
1、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4部分:输卵管子宫部(最狭窄)、输卵管峡部、输卵管壶腹部、输卵管漏斗部。2、输卵管结扎部位:输卵管峡部。3、子宫:呈前倾前屈位;倒置梨形;分为底、体、颈3部分;4、子宫韧带: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骶韧带。上主、圆前、开阔、后骶
考点11心
1、右心房入口:上、下腔静脉,冠状窦;左心房入口:肺静脉。2、右心室出口:肺动脉;左心室出口:主动脉3、心瓣膜:房室口-左二右三;4、心脏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5、心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前降支)分布于左室前壁、心尖、室间隔的前2/3。
考点12动脉、静脉
1、主动脉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部;主动脉弓右向左分别的分支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2、颈外动脉主要分支有:“甲舌面颞上耳”3、由腹主动脉发出的血管有:肾动脉、肾上腺中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4、由腹腔干发出的血管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5、髂总动脉分支为髂内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分支为膀胱上动脉、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髂外动脉移行为股动脉。6、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两静脉汇合部称静脉角。7、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肘正中静脉:通常在肘窝处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临床采血)。8、大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的静脉。在足内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内踝前方,注入股静脉。9、肝门静脉包括:肠系膜上、下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等(但脾气未长)。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肝门静脉。
考点13淋巴系统
1、淋巴干:成对-颈干、锁骨下干、支气管纵膈干、腰干;不成对-肠干。(9条)2、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收集下半身和左侧上半身,即全身3/4区域的淋巴。3、右淋巴导管收集右侧上半身,即全身1/4区域的淋巴。
考点14感觉器官
1、角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前1/6,无色透明,富有弹性,无血管但富有感觉神经末梢。巩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后5/6,乳白色不透明。2、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括约肌可缩小瞳孔;睫状体可调节晶状体曲度和产生房水,是眼球中膜(血管膜)最肥厚的部分。3、房水循环:睫状体产生→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4、视神经盘又称视神经乳头是生理性盲点;黄斑的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此区无血管,为感光最敏锐处。5、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组成。6、内耳: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耳蜗)+膜迷路(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蜗管)7、椭圆囊和球囊感受直线变速运动;膜半规管上的壶腹嵴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圆球直线变速停,壶腹旋转变速跑);螺旋膜上有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
考点15脊神经
1、神经损伤及其对应症状:正中神经损失→猿掌;尺神经损伤→爪形手;桡神经损伤→垂肘垂腕;腋神经损伤→方形肩;胫神经损伤→钩状足;腓总神经损伤→马蹄内翻足、跨阈步态。2、胸神经分布:T2→胸骨角平面;T4→乳头平面;T6→剑突平面;T8→两侧肋弓中点连线平面;T10→脐的平面;T12→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中点平面。3、全身最粗大的神经:坐骨神经。4、腓总神经损伤→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呈“跨阈步态”;胫神经损伤→钩状足。
考点16脑神经
1、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2、脑神经的性质:一二感看八,五七混九十,其余靠运动。3、神经连脑部位:一为端,二为间,三四位于中,五~八通过桥,十二髓看九。4、舌前2/3味觉由面神经支配,舌后1/3味觉由舌咽神经支配。5、面神经由三叉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由面神经支配。6、内脏神经系统为感觉性和运动性两种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称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考点17脊髓
1、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约平对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2、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膨大,即颈膨大和腰骶膨大。颈膨大:第4颈椎-第1胸椎;腰骶膨大:第2腰椎-第3骶椎。
考点18脑
1、一般将脑分为6部分: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3部分组成。2、一般躯体运动柱: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特殊内脏运动柱: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柱: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一般、特殊内脏感觉柱:孤束核上部、孤束核下部;一般躯体感觉柱: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髓束核;特殊躯体感觉柱: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3、小脑的分叶一共分为三部分:小脑前叶、小脑后叶、绒球小结叶;小脑的分区分为:原小脑,又称前庭小脑、旧小脑,又称脊髓小脑、新小脑,又称大脑小脑。4、小脑位居颅后窝,其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以及协调随意运动。5、间脑包括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6、大脑半球的分叶包括额叶、颞叶、枕叶、顶叶和岛叶。7、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运动前,感觉后;视觉距沟,听颞横。语言中枢:听说读写、上下回中。
考点19传导通路
1、一侧视神经损伤→该眼视眼全盲2、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眼的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传入神经:视神经、传出神经:动眼神经。3、锥体系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考点20脑和脊髓被膜
1、脑和脊髓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2、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的间隙称硬膜外隙。3、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有较宽阔的间隙称蛛网膜下隙,间隙内充满脑脊液
生理学
考点1绪论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2、人体内的液体称为体液。正常成年人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占40%,细胞外液占60%,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3、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的状态。维持稳态主要依靠体内的负反馈控制系统。4、生理功能的调节有以下三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5、调节:神经调节→迅速、精确、短暂(快而短);体液调节→缓慢、广泛、持久(慢而久);自身调节→适应性反应。6、反馈:负反馈→维持稳态;正反馈→排尿反射、分娩。
考点2物质转运
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耗能,被动转运。主动转运:低浓度→高浓度,耗能。2、单纯扩散气和脂;经通道易化扩散:离子选择性、门控特性;K+外流、Na+内流。经载体易化扩散:化学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葡萄糖、氨基酸的跨膜转运。3、继发性主动转运:肠肾继主其他易
考点3细胞电活动
考点4血液
考点5血液循环
考点6呼吸
考点7消化和吸收
考点8能量代谢
考点9尿的生成和排出
1、尿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①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②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被选择性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形成终尿。肾小球滤过率约为125ml/min。2、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在安静时,当肾动脉灌注压在某一范围内(70~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4、肾血浆流量增大时,有效滤过面积增大,故肾小球滤过率增加。5、Na+中约99%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部位:远曲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6、血管加压素→使重吸收增加;醛固酮→保钠排钾。7、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是以CO2的形式进行。8、葡萄糖全部仅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9、渗透性利尿:糖尿病患者多尿、静脉滴注甘露醇或山梨醇等。饮用大量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10、菊粉、内生肌酐可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考点10感觉器官
1、视近物:晶状体的调节(最主要)、瞳孔缩小、眼球会聚。2、瞳孔对光反射:是指瞳孔在强光照射时缩小而在光线变弱时散大的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的效应是双侧性的。4、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可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可用凸透镜以矫正;散光是由于角膜表面不同经线上的曲率不等所致、视杆系统对光的敏感度较高、感受弱光刺激、无辨色能力。视杆细胞中含有视紫红质,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组成。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会影响人的暗视觉,引起夜盲症。4、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黄蓝色,再次为红色,绿色视野最小。5、声波由外耳传入内耳有气传导和骨传导两条途径,骨传导的效能远低于气传导。
考点11神经系统的功能
考点16内分泌
1、类固醇激素:孕酮、醛固酮、皮质醇、睾酮、雌二醇和胆钙化醇。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特异作用、信使作用、高效作用、相互作用:①协同作用②拮抗作用③允许作用:糖皮质激素。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促黑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4、生长激素:幼年缺乏→侏儒症,幼年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缺乏→呆小症5、糖皮质激素:升高血糖、促进蛋白质分解、促进脂肪重新分布(向心肥胖)6、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7、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8、甲状旁腺素:升高血钙、降低血磷9、参与应激最重要的激素:糖皮质激素10、排卵的标志:黄体生成素高峰。
外科学(外科总论)
考点1电解质紊乱
1、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外科临床上最为常见,主要由消化液及体液丧失引起。2、低渗性脱水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软弱无力、脉搏细速及站立时容易晕倒等,一般无口渴感。高渗性脱水由于缺水多于缺钠,主要表现为口渴,严重者出现乏力、尿少、唇舌干燥、烦躁等表现。3、高渗性缺水有口渴,低渗性缺水一般不口渴。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150mmol/L;低渗性脱水-Na+丢失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5mmol/L;等渗性脱水-其特点是水钠成比例丢失4、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3.5mmol/L;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T波下降,甚至倒置,出现U波。5、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5.5mmol/L;酸中毒,反常性碱性尿。T波也升高
考点2代谢性酸中毒
1、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病因:①碱性物质丢失过多,如严重腹泻、肠瘘等。②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③酸性物质产生过多。④外源性固定酸摄人过多。⑤高钾血症。2、临床表现:最明显的表现是呼吸加快加深,神志不清或昏迷,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易出现心律不齐或休克。3、血气分析参数: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以及缓冲碱(BB)值均降低,BE负值加大,pH下降、PaC02继发性降低,AB<SB。
考点3休克
1、各型休克共同特点: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减少。2、失血性休克一般是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出现。3、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晶体液(如平衡盐)是首选。补液原则是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4、积极处理原发病:感染性休克积极抗感染治疗;过敏性休克进行抗休克抗过敏治疗,首选肾上腺素治疗。5、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宁酸勿碱。
考点5外科感染
1、非特异性感染: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及急性阑尾炎等2、特异性感染: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3、“危险三角区”:感染容易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4、破伤风:破伤风梭菌(革兰氏阳性厌氧梭形芽孢杆菌);“苦笑”表情,“角弓反张”;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毒素。5、疖与痈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疖只累及单个毛囊和周围组织,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同时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或由多个相邻疖融合而成。6、急性蜂窝织炎致病菌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
7、抗菌药物可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加用甲硝唑。局部处理早期急性蜂窝织炎,可用50%硫酸镁湿敷,若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8、丹毒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与面部。
考点6手术前准备
1、手术前让患者练习在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正确咳嗽和咳痰的方法,术前2周应停止吸烟。2、手术前12小时开始,都应禁食;4小时禁止饮水,以防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3、糖尿病患者:术前应适当控制血糖,要求患者血糖稳定于轻度升高状态(5.6~11.2mmol/L)4、近期有脑卒中史者,择期手术应至少推迟2周,最好6周。急性心梗6个月内不能手术,心力衰竭控制3~4周可以手术
5、术后卧位:腰麻平,颈胸高,腹部低,休两翘。6、缝线拆除:头、面、颈部在术后4~5天拆线,下腹及会阴部术后6~7天,上腹部、背部和臀部术后7~9天,四肢术后10~12天,减张缝线14天拆除。
考点7手术后常见并发症
1、发热是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2、恶心、呕吐:常见原因是麻醉反应3、肺不张的预防在于手术前锻炼深呼吸,以增进吸气功能,减少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液。
考点8输血
1、输血的适应证:大出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异常。2、成分输血:通过物理方法将新鲜血分离出细胞、血浆和血浆蛋白三大类成分,根据病程需要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3、凡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10%(500ml)者,可通过机体自身代偿而无需输血。当失血量达总血容量的10%~20%(500~1000ml)时,可输人适量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代用品。若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20%(1000ml)时,除输人晶体液或胶体液补充血容量外,还应适当输人浓缩红细胞(CRBC)以提高携氧能力。原则上,失血量在30%以下时,不输全血;
考点9输血并发症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并发症之一2、溶血反应: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3、酸碱平衡失调:大量输入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大量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发生低钾血症。4、自体血是收集患者自身血液后在需要时进行回输,不易引起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且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考点10急性肾衰竭
1、高钾血症:少尿期最重要的电解质紊乱,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可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缓慢注射或加入葡萄糖溶液中滴注,以Ca2+对抗K+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或以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等。2、每日补液量=前一日尿量+500ml
3、透析治疗指征(1)CR每日升高>176.8μmol/L(或>442μmol/L);(2)K+每日升高>1mmol/L(或>6.5mmol/L)
考点1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特征:严重低氧血症,弥散性肺部浸润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增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发绀,常伴有烦躁、焦虑、出汗等。
3、动脉血气分析典型的改变为PaO2降低,PaCO2降低,pH升高
1、肠内营养的途径选择:口服、鼻胃/十二指肠置管、鼻空肠置管(2、肠外营养的途径选择:周围静脉途径适用于只需短期(
考点14创伤
必须优先抢救的有心搏骤停、窒息、大出血、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其次是休克、骨折、开放性损伤等。
考点16烧伤补液
1、第一个24小时内补液总量=Ⅱ°和Ⅲ°烧伤面积×体重×1.5+20002、第二个24小时内补液总量=第一个24小时晶体和胶体量的一半+生理需要量。4、晶体液首选平衡液,胶体液首选血浆
考点17肿瘤
1、良性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良好。多为膨胀性生长2、恶性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差。多为侵袭性生长;边界不清,常无包膜,活动性差3、肿瘤的TNM分期。T指肿瘤原发灶的情况,依次用T1~T4来表示。N指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淋巴结未受累时,用N0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程度和范围的增加,依次用N1~N3表示。M指远处转移(通常是血道转移),没有远处转移者用M0表示,有远处转移者用M1表示;
考点18心肺复苏
1、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接处2、使胸骨下陷至少5~6厘米3、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4、比例:单人心肺复苏按压30次,进行口对口呼吸2次,即30:25、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是可触及颈静脉或股动脉搏动6、新生儿,心脏骤停主要为呼吸因素所致,其CPR程序为A-B-C方法。婴儿、儿童和成人CPR程序为C-A-B。
2024年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押题卷
一、A型题:1~44小题,每小题1.5分;45~54小题,每小题2分;共8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容易发生骨折的肋骨是?
A.1~3根
B.4~7根
C.7~9根
D.9~12根
解析:应试指导:骨折最常见发生于4~7肋,而第1~2肋骨由于锁骨及肩胛骨保护常免于骨折。8~10肋抱团,11、12肋游离,不易发生骨折。,
2.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的:
A.上部
B.水平部
C.降部
D.升部
解析:应试指导:十二指肠降部的中部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的皱襞称十二指肠纵襞,其下端的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为肝胰壶腹的开口处,
3.男性,50岁,诊断为输尿管结石,结石嵌顿于输尿管的第2个狭窄处,该狭窄位于:
A.越过小骨盆壁入口处
B.与睾丸血管交叉处
C.输尿管穿膀胱壁内处
D.输尿管与肾盂相接处
解析:应试指导: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①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②中狭窄,位于小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③下狭窄,位于输尿管的壁内部。,
4.输精管结扎的适宜部位是:
A.睾丸部
B.精索部
C.腹股沟部
D.盆部
解析:应试指导:输精管全程分为四个部分: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及盆部;其中精索部位置表浅,易于触及,为输精管结扎的理想部位,
5.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韧带:
A.子宫阔韧带
B.子宫圆韧带
C.子宫主韧带
D.子宫骶韧带
解析:应试指导: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运动,子宫圆韧带是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结构,子宫主韧带防止子宫脱垂,子宫骶韧带辅助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6.构成小网膜右半部的韧带的是:
A.镰状韧带
B.肝胃韧带
C.肝十二指肠韧带
D.静脉韧带
解析:应试指导:小网膜是自肝门向下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其左侧部从肝门至胃小弯,称肝胃韧带。小网膜的右侧部连接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也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7.关于心的瓣膜的正确描述是:
A.右心的房室瓣是二尖瓣
B.左心的房室瓣是三尖瓣
C.主要保障血液定向流动
D.房室瓣和动脉瓣有相同的形态特点
解析:应试指导:半月瓣包括主动脉瓣、肺动脉瓣,收缩期两者开放使血液分别流入主动脉及肺动脉;房室瓣包括二尖瓣和三尖瓣,舒张期两者开放使血液分别流入左心室及右心室,
8.右淋巴导管收集的淋巴干是:
A.肠干
B.腰干
C.左锁骨下干
D.右颈干
解析:应试指导:右淋巴导管引流右上肢、右胸部和右头颈部的淋巴,即全身1/4部位的淋巴。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之间存在着交通。,
9.能缩小瞳孔的肌肉是:
A.瞳孔开大肌
B.瞳孔括约肌
C.睫状肌
D.上睑提肌
解析:应试指导:瞳孔括约肌的功能是缩小瞳孔。瞳孔开大肌的功能是开大瞳孔。睫状肌的功能是调节晶状体曲度。上睑提肌的功能是调节眼睑,
10.飞机骤升(降)时,旅客口食糖果有助于调节何处的压力平衡:
A.中耳与内耳间
B.基底膜两侧
C.前庭膜两侧
D.鼓室与大气间
解析:应试指导:咽鼓管为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其鼻咽部开口常处于闭合状态,当吞咽、打哈欠时开放,空气经咽鼓管进入鼓室,使鼓室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以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