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在医学领域里来华留学交流的人员也日益增多。2007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为规范、提高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规定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目前,我国已有40余所高等院校开展了留学生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1],更多的医学临床和科研机构则开展了留学生的专科专业培训和访问学者交流。如何提高医学留学生非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各单位面临的新课题。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长期承担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对地方和军队交流项目的留学生进行培训。笔者自2009开始,参加了医疗、护理和医院管理3个专业,共6批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15个国家30余名留学生的肝胆外科临床教学。通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努力,以及对教学方法、内容的改进和完善,所教授的留学生到期全部顺利毕业归国,学生反馈良好,笔者还曾受到某国军队卫生部部长的接见。该文从授课教师的角度,就提高医学留学生肝胆外科教学质量的方法予以探讨。
1区分不同教学对象与目标,选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是第二军医大学的附属专科医院和临床学院,医院所承担的留学生教学培训任务主要是毕业后教育,其中既有来自军队的外军交流项目,又有国家部委的交流培训计划。留学生的肝胆外科教学,既有作为外科医疗、护理、医院管理的内容,也有独立的肝胆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因此,必须先区分教学对象的性质特点,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然后选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我们根据医学专业、学制类型、年级批次、培训要求等区分学生的学习性质,对学生的班级人数、性别年龄构成、医学职业身份、教育背景、学习工作语言、国籍宗教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依据不同的学习性质、培训要求,结合我院肝胆外科教学优势,参照2007年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对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合理的筛选。比如:在临床高级护理班的临床实习教学时,按照掌握常见肝胆外科疾病的综合治疗护理目标,选取肝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内科治疗护理、肝移植术后ICU护理、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和胆管癌内镜治疗护理等内容,采用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病区见实习等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经典的中英文专著,编制专用的英文教材
3提高教师的英语技能,加强师生的语言沟通
关键词:分级护理;肝胆外科;护理;并发症;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1.1一般资料
1.2护理方法
1.3观察指标
摘要:目的对肝胆外科护理应用风险管理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院在肝胆外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的一些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升防范意识,并对其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护士的防范意识显著的升高了,依法实施护理自律行为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了显著的下降,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不断的升高。在临床护理中没有发生严重的纠纷与护理差错事故。临床护理质量的各个指标都已达到了标准,收到了很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在肝胆外科中实施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肝胆外科;护理
当前,肝胆外科的临床手术是比较复杂的,此科的高龄患者数量是比较多的,所以临床医疗护理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此,我们要求临床的护士要具备高超的护理技术,使得护理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1]。我们在肝胆外科应用风险管理,对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对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作为现代外科一项成熟技术,腔镜技术因具有微创、大幅度降低手术创伤的特点,已在外科领域普遍开展应用[1]。肝胆外科发病人数在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手术是治疗中的首选方法,但因患病器官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传统手术操作存在创伤大、术后痛苦大恢复慢,病人难以接受的弊端,腹腔镜参与肝胆外科的诊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对照组40例依据病情不同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依据病情分别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和胆囊切除术,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或输尿管镜)配合取石和检查,大部分病例行T管放置,对少数病例取石后胆总管行一期缝合。肝切除患者中,局部切除位于Ⅱ~Ⅳ肝段和Ⅶ肝段的病灶,有患者病灶位于Ⅱ、Ⅲ肝段行肝左外叶切除。肝囊肿患者行腹腔镜下囊肿开窗引流或切除术。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诊断治疗
摘要肝胆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病,也是胆道外科领域的治疗难题,发病控制率约为95.3%,传统的手术治疗由于对于肝胆特殊生理特点,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限制性和盲目性,术后残石率为30%左右,从而导致手术治疗后复发,进行再手术发生率增加,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1];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设备条件的改善,新手段、新技术的应用,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结石残留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均有下降。本文就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诊断
1.1临床表现
1.2影像学诊断方法
1材料和方法
1.1标本选择。选择新鲜成人肝脏标本,生前无肝脏疾病;取出肝脏时注意保持表面包膜的完整,以防注入铸型材料时渗出。在肝门处分离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及胆总管并分别插入导管备用。为了更好地显示肝内管道结构,避免产生与胆囊重叠的影响,将胆囊管在注入胆总管处结扎。1.2灌注铸型。分别在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总管内插管,用肝素进行管道冲洗,排出管内淤积物后结扎备用。选用自凝牙托粉15g,自凝牙托水20ml,乙酸乙酯1ml,邻苯二甲酸二辛酯8ml,按此比例配制三份灌注液,分别加入红、绿、蓝三色染料于混合液中,待混合液略显粘稠时,分别经插管灌注于肝固有动脉10ml、肝总管15ml及肝门静脉80ml,将灌注好的标本置于水和100%盐酸按1∶1比例配制的溶液中浸泡,14天后取出,冲洗残留肝组织。1.3观察与数据测量观察。Glisson鞘内各管道的走行、分支、变异及相互空间位置关系。采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1mm)、圆规、量角器等以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及肝总管分叉处的上缘形成的角度为测量角度,测量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总管分支的长度及管径。1.4统计学分析。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及肝总管分叉角度和分支的测量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病理特性的深刻认知以及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传统粗放外科模式正在向现代精准外科模式转变。在肝脏外科领域,精准外科理念已经引发了以现代科技与传统外科整合应用和集成创新为特征的技术革命‘1—3|。
1精准外科理念与精准肝脏外科的内涵
2精准肝脏外科理念的技术支撑
3精准肝脏外科理念的临床应用
【论文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2例LC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损伤2例,术中出血4例,术后胆漏5例,术后出血1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的手术技巧,规范的操作,熟悉胆囊管和血管的解剖及变异,及时果断的中转开腹等,可以有效的减少LC并发症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auses,thetreatmentandthepreventionmethodsofthecomplicationsof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MethodsTheclinicaldataofcomplicationsof12cases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wereanalyzed.ResultsIn12cases,bileductinjuringis2cases,bileleakis5casesafteroperation.Bleedingduringoperationis4casesandpostoperationis1case.ConclusionItmustbeperformthesurgeryindicationsstrictly,reasonableoperationskill,standardmanipulation,familiarwiththeanatomicvariationofcholecysticvesselsandbiliaryductsandabdominaloperation.intimeAllmethodscaneffectivelydecreasethecomplicationofLC.
【Keywords】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Complications
总结大庆油田总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共施行LC900余例临床资料,发生并发症12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为减少胆漏的发生,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21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对策,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