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是肝脏常见的良性疾病,临床将先天性、非遗传性的肝内囊性病变称为单纯性肝囊肿,该病是因肝内迷走胆管和淋巴管发育障碍的一种潴留性囊肿,属于先天发育异常[1]。大部分的单纯性肝囊肿生长缓慢且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可定期观察随访,无需特殊处理。部分患者囊肿较大,可有右上腹胀痛、进食后饱胀、纳差等肝内占位病变的症状[2]。对于囊肿较大有压迫症状或囊肿近期生长较迅速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超声引导穿刺介入治疗和经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是最常见的治疗肝囊肿的手术方式[3][4],二者均为微创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通过临床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
2.一般资料及方法
2.1.一般资料
Table1.Comparisonofgeneralclinicaldatabetweenthetwogroups
2.2.手术方法
超声引导穿刺介入治疗组:根据患者穿刺部位及路径的不同,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左侧卧位,首先超声探查,确定穿刺路径,穿刺路径尽量选择经部分肝组织后再进入囊腔,避免囊液或注射的硬化剂经穿刺处囊壁漏入腹腔。确定穿刺路径后标记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以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由浅入深,直至壁腹膜。以尖刀片在穿刺点切开皮肤2~3mm,在超声引导下采用7F的PTCD穿刺引流管进行穿刺。此时嘱患者屏气,穿刺时避开血管及胆道。穿刺针进入囊腔后,拔出针芯,连接注射器回抽,证实为囊液后,抽取部分囊液留样送检。抽尽囊液后采用0.9%生理盐水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冲洗后注入硬化剂(聚桂醇,生产企业:陕西天宇制药有效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45)。根据囊肿的直径选择硬化剂的量,具体标准如下:囊肿直径≤6cm,注入量≤200mg;囊肿直径>6cm,注入量≥200mg。注入硬化剂后将穿刺管关闭,留置于囊腔内,根据情况1~3天后将囊液抽吸后再拔除。此期间内嘱患者适当调整体位,使硬化剂与囊壁能充分接触。
2.3.观察指标及治疗效果评定
2.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分析时,均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22.0。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Table2.Comparison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betweenthetwogroups
Table3.Comparisonofaveragehospitalstaybetweenthetwogroups
Table4.Comparisonoftreatmenteffectivenessbetweenthetwogroups
4.讨论
因肝囊肿为一种良性占位,在囊肿较小时患者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在行常规体检或行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肝囊肿会逐渐增大而导致压迫症状,从而出现腹胀、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5]。部分多囊肝的患者,由于肝囊肿弥漫性增大,导致正常肝实质不断减少,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6]。因此对于有临床症状、囊肿体积较大、近期囊肿生长迅速的患者,需要行手术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案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腹腔镜开窗术的痊愈率高于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囊肿的大小、部位、数目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