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翠是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这是她第二次远赴阿尔及利亚,用精湛医术为阿尔及利亚患者带去希望之光,发扬光大“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用实际行动传递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爱心。
医术精湛,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2023年9月25日,罗春翠随中国第28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抵达阿尔及利亚。次日,经过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罗春翠率医疗分队到达地亚雷特省驻地。
“在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中,地亚雷特分队将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及诊疗手段救治阿国病患,通过开展医疗教学和实操,努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造福阿尔及利亚人民。”欢迎仪式上,罗春翠满怀激情地说。
初心不渝,山海为证。如今,她正积极践行誓言,续写新时代大爱篇章。
“腹腔镜手术是现代医疗中非常普通的微创手术,在中国腔镜技术已遍地开花,但在阿尔及利亚地亚雷特妇产医院,还采用的是传统开腹手术。”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其优势不言而喻。了解这一情况后,罗春翠多次与医院进行沟通,表示医疗队具备微创手术的技术实力,愿意助力该院提升微创医疗技术。
从腹腔镜购置到设备安装调试,再到医护人员培训,在医疗队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一一得到落实。
47岁的阿国患者HoriMokhtaria,发现阴道口有肿物3年,加重6个月,辗转地亚雷特多家私人妇产医院治疗,最终找到中国医疗队。
罗春翠接诊后,为其进行详细检查,确诊为盆腔器官脱垂,需手术治疗。经过充分讨论,结合当地医疗条件和现有医疗资源,医疗队决定为HoriMokhtaria进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阴道后壁修补术+疝囊结扎术”,但手术器械的准备却成了问题。
当天,地亚雷特妇产医院的手术室内挤满了前来观摩的阿国医护人员。主刀医生罗春翠和助手医生沉着冷静地进行着手术:麻醉,消毒,后穹隆切开,打开阴道直肠凹陷,小心分离,暴露骶棘韧带,缝合,止血。一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出血极少。围观的阿国医护人员啧啧称赞:“中国医生,真棒!”
薪火相传,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阿过程中的一次次救护,让罗春翠深深体会到,帮助当地医生提高医疗诊治水平,是中国医疗队援外任务中的头等大事。
抵达地亚雷特妇产医院的次日,医疗队便投入到紧张的医疗援助工作中,队员们被分配到各个重要救治岗位,与当地医生密切配合救治病患。当地其他公立医院虽然设立了妇产科,却没有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医疗队还需承担其他公立医院妇产科危急重症的救治任务。
四个多月来,地亚雷特分队累计完成手术1500余例,其中危急重症占80%。
为帮助当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医疗队还在工作之余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包括理论学习、手术观摩和实践训练。
广泛全子宫切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属于妇科四级手术,难度系数大。在地亚雷特妇产医院,以往此类患者需转诊到上一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听闻中国医生可以开展此项手术,该院医生争相报名观摩手术。
Belesri医生是一名妊娠20周的妇产科医生,也是当天的“围观者”之一。她曾多次找到医疗队,表示要跟随中国医生学习妇科手术技术。“只要你想学,我们一定倾囊相授。”当天,罗春翠特意让她担任手术助手。
“这是患者的右侧输尿管,这是闭孔神经……”
手术台上,罗春翠一边小心细致地手术,一边耐心地向当地医生讲解手术技巧及解剖结构,从术前准备到手术无瘤理念,从盆腔局部解剖到淋巴切除方法……3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手术室内一片称赞声。
“我们将持续开展腹腔镜手术培训,提高当地医生的手术能力,积极探索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罗春翠介绍,医疗队将加强与当地医疗机构的合作,共同提高地亚雷特省的医疗水平,更好地为当地患者服务。
情深意浓,中阿胜似一家人
2015年,罗春翠第一次踏上阿尔及利亚的土地。那时的她,对这片土地一无所知,所有的印象均源于出发前为期5个月的培训。
医疗队在悄然改变并提升当地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情厚谊。走在街上,当地人朝他们竖起大拇指;白大褂的口袋里,不知什么时候被悄悄放进一把椰枣;医院食堂的厨师经常“偏心”地为队员们挑选大鸡腿;医疗队的菜园子里,常有当地人送来的免费农家肥(羊粪);当地医生隔三岔五送来自制糕点……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当地人待我们就像亲人一样,有时候甚至比亲人还亲。不少队员已经是第三次、第四次援阿了。我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中国援外医疗’这块‘金字招牌’增光添彩。”感动之余,罗春翠非常庆幸自己的选择。
民大医院党委书记谭庆丰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民大医院的优秀医务人员长期参与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援外医疗工作中,他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在异国他乡勇担使命、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我们愿意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个时代命题中贡献更多的民大智慧、民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