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伊蔚通讯员张翼飞丁燕飞
他是国内最早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专家之一,在国内率先成功完成儿童单孔“无瘢痕”机器人手术,创立独特微创手术系统解除小儿外科各种疑难杂症,让无数家庭重新拥抱希望;为拉近跟患儿和家属的距离,他把高深的医学图改成通俗易懂的卡通漫画并耐心讲解,卸下了家属心理负担……他,是孩子们的健康“守护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儿医院副院长、小儿外科主任张文。
创新术式让患儿少遭罪
日前,家住武汉的王女士(化姓)早产下一名体重6斤的女婴宁宁(化名)。产后16天复查彩超显示,宁宁左侧有两个肾脏。此前,宁宁连续多日出现发热、鼻塞等不适,经过抗感染等治疗症状好转,但“重复肾”的风险依旧存在。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专家之一,张文在国内率先成功完成儿童单孔“无瘢痕”机器人手术,创立了小儿外科独特的一套微创手术系统。该手术方式通过肚脐这一人体自然腔道进行操作,利用肚脐天然形成的皮肤皱褶来隐藏手术切口,从而达到“无痕”效果,让微创更“微创”,对患儿来说能少遭罪且恢复较快,也避免了疤痕随着年龄增长变大的烦恼。
他曾为3岁幼儿切除肚子里的肿瘤;为1岁宝宝进行肾盂输尿管吻合,疏通了肾积水;用肠管代替胆道,为满月宝宝顺利切除了胆总管囊肿;为刚出生仅1天的宝宝解除了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让无数家庭重新拥抱希望。
张文行医严谨,他说,患儿人生之路很长,医生不仅仅是对一次手术、一次问诊负责,更要考虑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幸福。为此,张文开拓创新,原创了多种微创术式,一次次突破技术壁垒,只要是对患儿“好”,即便再难攻克的技术,他也要迎难而上。
把医学图片绘成易懂漫画
小儿泌尿外科手术专业度高,病情沟通难度大。前不久,7岁的婷婷(化名)因膀胱输尿管反流需要手术,婷婷妈走进张文的办公室时,显得有些忐忑不安。她一进来,张文就拿出一张手绘的“膀胱输尿管反流”示意图。“呀,这是专门为我们画的吗?”婷婷妈惊讶地说,没想到医生会提前准备一张专门针对女儿手术的卡通图。
张文指着图示,从这个病是怎么回事、带来了哪些问题,到手术要怎么做、手术中的每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一项一项做出详细说明,对手术每一步的操作说明,精确到毫米。手术的部分沟通完毕,张文也坦率地告知对方,术后随着孩子生长,哪些情况会好转,哪些情况需要保持合理预期等。对于术式,他更是直言道:“如果直接开刀,作为医生来说视野好、操作方便,但对一个孩子来说伤害比较大。因此应该采用微创手术,并建议使用达芬奇机器人。”
近1小时的沟通结束后,婷婷妈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我完全弄懂了,心里也有底了。”她表示,医生使用的图不是那种“很高深的医学图”,这些图片萌萌的,让人很有亲切感。
在张文诊室桌上有一块显眼的立牌,上面写着:“谢绝患儿家属赠送锦旗”,“救死扶伤,医生责无旁贷。”这句话,张文常挂在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