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眸深邃、轮廓分明、身材颀长,活生生的一幅画。
这在监狱民警看来,那么令人不可思议。
妇科肿瘤论坛
崔恒教授:早期卵巢上皮癌的规范性治疗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崔恒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卵巢癌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肿瘤,我国目前发病率接近8.5/10万,死亡率为3.54/10万。卵巢的规范性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早期卵巢癌强调进行全面分期手术。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肿瘤局限于一侧卵巢、任何分级I期患者,可以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病理分期为IA和IB期,高分化患者不必化疗;中分化者可以观察也可化疗;所有IC期、低分化、以及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等预后不良组织病理类型的患者均应进行化疗,化疗疗程为3—6个月。
宋磊教授:阴道恶性肿瘤手术处理
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宋磊教授在讲座中向大家指出:发生在阴道部位的恶性肿瘤称为阴道癌,常为继发性,由子宫颈癌直接蔓延,也可来自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绒毛膜癌,膀胱、尿道或直肠癌因解剖关系紧邻亦常可转移至阴道。阴道癌治疗原则要规范化、人性化、个体化、微创化、多元化。上三分之一的阴道癌,可按照宫颈癌手术范围做。下三分之一的阴道癌既要做阴道切除,又可能做外阴的切除和腹股沟的淋巴清扫。阴道中段的癌症,或是病灶较广的,可能要进行阴道全切除。最后宋教授通过手术视频向大家更具体的讲述手术难点及要点。
薛翔教授:宫腔镜在子宫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探讨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薛翔教授向大家指出,宫腔镜下定位活检对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宫腔镜不能完全代替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组织学诊断。宫腔镜定位活检在确定肿瘤分期(包括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时的准确性优于子宫内膜活检。薛教授通过一些病例来分析评价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宫腔镜对年轻女性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生育力保存治疗中的一些共识。
王功亮教授:Roboticsurgeryincervicalcancer
来自台湾马偕医院的王功亮教授向大家在讲座中向大家介绍达文西机械臂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达文西机械臂手术系统会很大提高医生进行微创手术的技能,并通过大量手术案例,手术视频向大家分析达文西机械手臂在手术中的应用。
向阳教授:内镜技术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
李力教授:卵巢上皮癌的精准诊治
来自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力教授向大家指出,精准医学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深入揭示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升整体健康水平。晚期卵巢恶性肿瘤疗效难令人满意,精准医疗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卵巢癌最佳细胞手术减瘤定义:没有大于1cm的肿瘤结节残留。RO无可切除的残留病灶,未来的治疗趋势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通过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增大手术成功机率,是精准化治疗的目标所在。
祝亚平教授: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治疗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祝亚平教授向大家指出,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临床非常罕见,仅占所有恶性黑色素瘤的1%-5%,多见于外阴、阴道,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病理学检查是黑色素瘤确定诊断分期的金标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鉴别黑色素瘤的主要辅助手段。黑色素瘤的治疗以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为主,单药或联合化疗对晚期的黑色素瘤疗效并不是很好。联用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放疗等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黄耀斌教授:BRCA基因与卵巢癌
安吉丽娜朱莉在2013.5.14接受了预防性双侧乳房切除手术。2015.3.25她在医生的建议下切除卵巢及双侧输卵管。在此新闻下,BRCA基因检测走入人们视野之中。BRCA基因检测可对治疗提供指导、对预防提供指导、对预后复发有一定的预测。BRCA突变基因携带者监测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从30岁开始每六个月进行盆腔检查、经阴道彩超、和CA125,即使进行了这些保障,也不能证实降低卵巢癌死亡率。BRCA基因携带者,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预防性切除,虽然与国情不符,但更趋向于精准医疗,向增大患者生存率考虑。
专家面对面:子宫内膜癌手术鉴赏及要点分析
王华英教授上台为大家演示了子宫内膜癌的开腹手术处理方式视频。并向大家讲授其中要点难点。
王沂峰教授上台为大家演示了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手术的处理方式视频。并向大家讲述了其中的要点难点。
专家讨论了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上的应用,各抒己见的在手术难易、创伤度、手术预后等方面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手术的措施,选择手术的方式。
狄文教授:腹腔化疗在卵巢癌中的应用
王育教授:前哨淋巴结清扫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和探索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王育教授向大家指出,淋巴结转移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转移方式之一,在妇科恶性肿瘤分期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完整的清扫淋巴结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完整的清扫淋巴结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非常重要。前哨淋巴结清扫在妇科肿瘤中已被写入指南NCCNGuidelines。王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显影剂在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中的应用,新一代显影剂有:荧光染料(ICG、吲哚菁绿)。最后王教授通过手术向大家展示了淋巴清扫手术技巧,以及荧光染料在手术的应用。
张国楠教授:子宫颈腺癌和鳞癌的临床差异
来自四川省肿瘤医院的张国楠教授指出,随着肿瘤期别的进展,腺癌(ACC)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同期别的鳞癌(SCCC),ACC比SCCC具有更高的淋巴转移率,且对于同样淋巴转移的ACC而言,其生存率比SCCC显著更低,放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ACC患者肿瘤局部控制更为有效。ACC肿瘤的远处复发率很高,通过系统的辅助化疗可能阻止其远处复发。对于肿瘤直径<2cm和LVSI阴性的有手术指征的ACC患者,根治性的子宫切除术可以获得较高生存率,复发率也低,ACC和SCCC之间生存率差异常可以忽略。对于肿瘤直径>4cm和进展性晚期患者,同步放化疗是其主要且首选的治疗方法。治疗后仔细的随访,可以及时发现中央型复发,有的患者通过手术可以获得好的效果。应在化疗方案中增加紫杉醇类药物,减低ACC远处复发率。
朱笕青教授:关于卵巢癌的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来自浙江省肿瘤医院的朱笕青教授向大家指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妇科肿瘤委员会制定的卵巢癌分期系统中,把淋巴转移作为分期的一个重要参数,即一旦有腹膜后淋巴转移,则患者已达到III期。朱笕青教授通过多个经典病例向大家总结出:对于早期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切除的数目越多越有利于肿瘤的精确分期,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系统性腹膜淋巴清扫术可以改善早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尚不能取代淋巴结取样术成为卵巢癌手术分期的标准术式。对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要达到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应该切除肿大转移淋巴结。
程文俊教授:卵巢恶性肿瘤的影像和组织学诊断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万人被诊断出卵巢癌,12.5万人死于此病。组织病理学是卵巢癌恶性肿瘤诊断的重要标准,影像学检查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临床分期及术后随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程教授从B超、CT、核磁共振、PET—CT等影像学方面举例分析其优劣,并从后穹隆穿刺、腹腔镜检查等组织学检查方式进行了讲解。各种组织学影像学检查各有利弊,应综合运用扬长避短,以达到对卵巢肿瘤的早期发现、准确临床分期,最大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张怡教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诊断与处理
张怡教授在讲座中指出,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是一种少见的滋养细胞肿瘤,组织学上兼有滋养细胞和癌的特征,易造成病理诊断困难,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与绒癌及其他滋养细胞肿瘤不同。ETT主要见于育龄期妇女,发病年龄15—66岁不等,阴道异常出血是诊断ETT中最常见的一个症状。血清β—hCG通常轻度升高,但不可以单凭hCG升高来判断,还要结合病史,病理等多方面分析判定。镜下判断指标为典型的“滋养细胞岛”被广泛坏死区域及玻璃样基质围绕,呈“地图样”外观。ETT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ETT与所有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类似,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如果要选择化疗,选择联合化疗的方式更好。
李小平教授:妇科恶性肿瘤贯序化疗新理念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李小平教授指出,欧洲肿瘤内科协会(ESMO):新确诊的和复发的卵巢上皮癌诊断回聊与随访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推荐紫杉醇+卡铂联合方案依旧是IIb-IIc期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标准化疗方案之选。李教授分析了多种化疗方案,总结出:紫杉醇+卡铂方案与多西他赛+卡铂方案之间疗效相当。含有多西他赛的方案,使血液毒性较重,而含有紫杉醇方案较少发生血液毒性和非血液毒性。化疗要精确化、序贯化、靶向性。要在化疗随访期间肿瘤标记物谱改变。应联合监测各种标记物,不应单纯测定升高标记物。根据标记物肿瘤改变,去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同时在病理检查上也要选择多点活检。
卢美松教授: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与妊娠
张师前教授:液体活检与妇科肿瘤——如何让理想照进现实?
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张师前教授在讲座中向大家指出:液体活检中常见的检测项目是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CTCDNA)检测。液体活检的优势在于:无创、取样全面、精准获取肿瘤基因组信息、在早期即可在血液中检测、通过多种基因联合筛查可以提高敏感度及特异度。张教授在讲座的最后指出:液体活检是筛查妇科肿瘤的方式之一,而并不是唯一的方式,结合多种基因联合筛查会提高筛查的准确性。
林仲秋教授:广泛子宫切除术技巧
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林仲秋教授通过大量手术视频,清晰明了的向大家讲解广泛子宫切除中手术的注意事项,和手术技巧。
妇科微创论坛
姚书忠教授:子宫颈周围解剖与广泛子宫切除技巧
广泛子宫切除是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重点与难点。而宫颈周围解剖无疑是该术式的核心部分。姚书忠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强调宫颈是人体最重要的“出口”,随后图文并茂地解析了宫颈周围的血管(子宫动脉、子宫浅/深静脉、膀胱宫颈静脉、膀胱上/中/下静脉)、输尿管、输尿管隧道、宫颈周围的韧带(膀胱宫颈韧带、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主韧带)、宫颈周围间隙(膀胱宫颈间隙、阴道直肠间隙、直肠侧窝、膀胱侧窝、膀胱阴道侧窝)、宫颈周围的神经(下腹下神经、盆腔内脏神经)等,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陈必良教授:“中国首例人子宫移植术”(世界首例机器人供体切取)
周应芳教授: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之我见
宫颈癌发病已趋于年轻化,而腹腔镜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得宫颈癌手术能实现人性化、个体化、科学化。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熊光武教授在报告中讲述了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手术(fertilitysparingsurgery,FSS)的术式发展、适应症新标准(患者有强烈生育意愿,40-45岁以下,知情同意;病灶局限于宫颈,<2cm,盆腔淋巴结无转移,非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医学中心有较强的综合实力等),比较了不同FSS术式的结局、复发、妊娠结局等。FSS总体失败率9%-15%,熊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了FSS术前评估的重要性,分析了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自然妊娠失败的潜在病因,探讨了宫颈环扎的意义以及前哨淋巴结清扫的辅助意义。提醒与会者肿瘤直径>2cm者NACT后RT失败率仍高达30%,需多中心合作研究证实其肿瘤学安全性。
孙静教授:子宫肌瘤的微创技术应用
陈春林教授:从在体数学化三维解剖学角度定义二型三型子宫切除的范围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陈春林教授师出中国解剖学唯一的院士,有深厚的解剖学功底,他在报告中首先质疑目前广泛子宫切除的2cm/3cm所定义的范围,建议应予个体化分析其自身韧带长度、宫颈癌病灶侵犯的韧带长度,通过尸体解剖获得的数据有限,而在体MRI二维重建,并用Mimics软件分析、测量宫颈主韧带、骶韧带的长度,非常生动直观。陈教授总结:广泛性子宫切除时对主骶韧带的切除,有条件者应个体化处理,遵循距癌灶边缘3cm的原则,予以相应切除。
陆安伟教授:膀胱宫颈韧带的再认识
张向宁教授:宫颈癌治疗中的腹主动脉淋巴切除术
王玉东教授:宫颈残端癌的腹腔镜手术要点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王玉东教授用“(颈)庙小妖风大,(宫)池浅王八多”幽默开讲,介绍了宫颈残端癌分二种情况(次全子宫切除术后2年内发生为隐性残端癌,2年以上为真性残端癌),处理根据能否耐受也分二种(手术或放疗),术后根据是否有高危因素追加放/化疗。宫颈残端癌根治术手术指征为IA-IB1期,有别于常规情况。王教授在报告中用“白兔拔萝卜”的卡通生动解析了该术式的关键步骤“阴道举起来,残端提起来,沿着输尿管,膀胱反复推,暴露骶韧带,直肠慢慢推“,先行淋巴清扫,再游离输尿管,交替打隧道,推膀胱从侧间隙逐步推向中央。王教授采用大量清晰的解剖图片与手术录像进一步诠释了手术解剖精髓:阴道直肠间隙、第四间隙,介绍了“打坎儿井”的方法处理输尿管旁间隙,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
赵福杰教授:五种腹腔镜下解剖子宫动脉的方法及在常规和复杂情况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赵福杰教授带来的报告旨在探讨在常规、及盆腔解剖严重异常情况下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时,如何更加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更加减少出血(甚至无血)、及减少和避免术中并发症发生的手术路径。他通过高清的手术演示呈现了五种子宫动脉的解剖方法,基本涵盖了普通妇科中分离子宫动脉所有的入路。这些方法包括:A.从子宫侧壁分离子宫动脉(A1法:离断宫旁组织后裸化子宫动脉上行支;A2法:离断宫旁组织后裸化子宫动脉主干);B.打开阔韧带前叶再分离子宫动脉法(前路);C.切断输卵管和圆韧带之间的腹膜再分离子宫动脉法(中路);D.打开阔韧带后叶再凝扎子宫动脉法(后路)。其中方法A常用于不出血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但在严重盆腔粘连、解剖严重异常等特殊情况下,会采用B/C/D中对应的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解剖、分离并阻断子宫动脉主干,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只要在凝/断子宫动脉之前,充分游离,则会大大减少术中出血,甚至达到无血效果。赵教授重申:养成裸化子宫动脉上行支/主干的习惯对减少术中出血和损伤很重要。
王刚教授:腹腔镜下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中血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刘惜时教授:早期宫颈癌2D,3D及机器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比较
黄欧平教授:子宫切口憩室诊治进展
吴大保教授:外阴癌手术现代观
外阴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来自安徽省立医院的吴大保教授详细介绍了外阴癌的病理类型,根据《NCCN指南》中外阴癌的手术病理分期讲述了不同分期外阴癌的手术治疗原则及方案。并全面地讲解了微浸润外阴癌、早期外阴癌、临床腹股沟淋巴结阴性、晚期外阴癌原发肿瘤及腹股沟淋巴结的处理。吴教授演示了外阴癌小切口开窗(3cm)手术完成腹股沟淋巴清扫的手术录像,较传统大切口更美观,80%-90%的I期愈合率,优于传统大切口,而操作上比腹腔镜手术更简单,使用器械更少。吴教授简洁明了的报告让与会者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