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研究会员与权益在汽车行业的深度应用时,发现汽车行业的权益发行、发放、消费的场景非常多,以往的会员权益系统是无法支撑用户运营、业务交易2大领域的业务开展的。
2021~2023年在一些项目上也遇到了比较成熟的会员运营系统,但还是觉得不能支撑,比如大多数系统是把积分放在会员体系中,优惠券独立一套,不能支撑一个业务触发多个权益的发放等场景。
一、业务定义
会员权益:为激励和引导会员在社区贡献、体验、消费等场景中积极与品牌方互动而设立,有物质激励如积分、减免等;也有精神激励,如勋章、尊享优先服务。
扩展权益:
优惠券、勋章、权益包。
权益发放:
单项权益:有权益流水,用户可查询、使用。折扣、包邮、积分倍率、成长值倍率等会员等级权益,权益流水中只有发放信息,没有消费信息。
卡券:通过卡券方式发放权益,有权益流水,用户可查询、使用。卡券仅是基础权益的外显形式。
权益包:将多种权益打包为权益包形式发放,如权益包、勋章。发放后可查看权益包中每项权益对应的流水。
二、业务流程
平台运营方基于基础权益配置出权益类目、权益,由发行方(业务组织)发行,在约定场景中发放给消费者,经领取、激活、消费到结算,完成权益的闭环。
三、系统功能
作为整个平台最核心的基础服务系统,权益中心统一管理权益的发行、发放、消费、结算,为业务系统提供公共服务。核心功能如下:
基础管理:针对不同基础权益,设置对应的B端权益账户、C端权益账户。
权益配置:基于基础权益配置可供运营组织发行的权益。也可将多种权益打包为权益包进行发行。
权益发行:运营方基于运营需要发行权益。平台层基于结算考虑,会要求发行方基于发行成本支付发行保证金。可追加发行。在权益发行的有效期结束后,对未发放的权益对应的保证金退还到发行账户中。
发放激活:用户行为触发发放规则后,权益发放到消费者,经领取、约定激活条件下激活权益,成为可用状态。
权益消费:用户可将权益用于指定的场景中,进行订单支付、服务抵扣、商品兑换等行为消费掉权益。
权益结算:成本类权益在消费者消费后,发行方、消费方按照发行成本进行结算。
权益报告:对权益发行、发放、消费、结算进行统计分析。
四、周边关系
权益中心与各业务中心关系紧密,因为权益的发放与消费均在业务系统中发生,权益发行和结算又与财务系统关联,实现了业务闭环、财务闭环。
五、数据结构
一个品牌下,会员体系、权益体系保持统一。一个权益体系中权益结算规则统一,比如积分与现金的固定兑换比例,成长值与积分的兑换比例等。
权益规则中,基础限定、发行与预算、结算规则属于权益本身的基础规则,发放、激活、消费规则属于业务规则,在业务系统中设定。
六、关键应用
1.权益类目
基础权益:9类(见业务定义部分),需要明确积分与现金的兑换比例。根据权益发放形式、业务属性、基础属性的不同,设定14个权益类目。
2.权益账户
权益中心统一管理权益发行、发放、消费、结算,需要对权益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包括B端账户、C端账户。B端账户有积分账户、结算账户,C端账户有积分账户、成长值账户。
B端账户:
经运营体系认可的业务组织,基于运营规则发行特定的权益产品,并用于结算。
成本类权益,发行方与消费方需结算。
权益包、勋章、卡券类的权益如涉及成本,发行方与消费方需结算。
生态服务权益产品可由权益运营方自行发行,也可以代理发行。代理发行的权益,由运营方/消费方与代理发行方结算。
C端账户:
为管理消费者领取/赠送、消费业务而设定的消费者账户。
每个会员体系下,仅会存在一类会员权益账户,如积分账户、成长值账户。
会员拥有的卡券、勋章等权益,与会员直接关联。
权益账户余额可在C端账户间划转,依赖运营规则。
3.权益配置
权益配置由品牌运营配置,供发行方发行。
权益基础规则:约定谁可以发行、发行多少、成本怎么分摊,
权益配置约定的业务规则在发放规则上不可修改,主要有:指定人群、适用商品、领取数量上限。这是从品牌运营角度考虑,目标人群、主推商品、机会公平。
//基础信息:
权益类目中满减满折,类似活动中的满减满折,会有条件(数量、金额)、方式(阶梯、每满)2类组合4种玩法。参见活动中心中的说明。尊享优先权益需要关联用户行为,比如热线咨询,客服热线会优先响应。
面值:可以是金额,也可以是数量
内部结算成本:主要用于抵扣优惠券。权益消费后,发行方与消费方(发行方与发放方、发放方与消费方)按内部结算成本、成本分摊比例结算费用。结算方式有按结算成本和按实际抵扣额结算两种方式,比如优惠券面值100元,采购成本80元,内部结算90元,用户实际只抵扣了60元。如果按内部结算成本,就是按照90元结算。如果按照实际抵扣额,是按照60元结算的。但为了保护发行方的利益,可以设置为实际抵扣额低于采购成本的按采购成本,高于采购成本的按实际抵扣额计算,高于内部结算成本的按内部结算成本计算。
//发行规则:
发行有效期:在有效期内发行方可发行。权益包的发行有效期需在各权益的有效期范围内。
可发行组织:可发行此权益的业务组织,在总部+门店中指定,如果有发行总量限制,可给门店配额、设定超发比例。
成本分摊:默认是发行方,可选择平台方、合作伙伴(如有)承担一定比例,剩余部分由发行方承担。用于内部结算。
发行保证金:如果配置需要保证金的话,需要发行方按照内部结算成本支付保证金给平台。
//发放与消费规则:
发放次数限制:给1个用户可以发几次。
发放数量:1次可以发放多少个。
消费影响范围:权益消费时可以影响的范围,尤其交易场景,就必须明确影响范围是单品或订单,涉及抵扣结算。遵从权益配置时的设定。
消费权益叠加:权益是否可以与其他活动、优惠券叠加,如果可以叠加,需要指定。
4.权益发行
权益发行由发行方基于运营规则、目标用户、关联业务来发行。发行需要得到品牌运营审核。
发行方基于内部结算成本支付发行保证金。
发行的权益必须设定权益类目。
权益追加发行、申请中止/终止发行中的权益,需品牌运营审核。
积分发行不仅要关联到发行账户,更要关联到具体的业务场景,如某个活动的积分预算,即每个活动都会有自己的活动积分预算。
权益也可以单独打包上架销售。
//权益规则
权益规则在业务系统中配置的,权益中心提供服务。
生效规则:领取方式、生效方式、有效期、到期提醒、权益收回。
消费规则:消费组织、消费渠道、消费场景、指定业务、消费机制、影响范围、适用商品、权益叠加、每单限定
5.权益风控
6.权益流水
权益发放、领取、激活生效、消费信息均会记录在权益流水中。
运营方可根据运营需求或响应发行方的请求,对已发放但未领取、未消费的权益停用。
//补充信息
实际购买额:用户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权益,需要记录下来用户购买现金支付时的金额。一般的实际购买金额小于等于面值。
发行分摊协议ID:发放权益时,将发行配置中的协议ID记录下来,方便后续的业务处理。
激活业务/业务ID:如果权益生效是通过业务激活的,需要记录是哪类业务的哪个业务激活了权益。
已抵扣额:用户消费权益后,需要将权益的实际优惠额记录到实际优惠额上。比如面值100元的优惠券,实际抵扣了90元。
7.权益消费
消费者领取权益后,可在限定或非限定场景中使用,依赖于发行方对权益的消费场景约束。
权益的抵扣计算由各业务中心完成,并核销/更新对应的权益流水。
权益回退:权益消费后、发生退单行为,权益可回退至C端账户,可再次被消费。
8.权益结算
消费者实际消费核销时,发行方与消费方结算成本,按照内部结算成本,积分则按比例兑换现金。
权益中心提供平台/门店、门店与门店间的权益结算,结算单与财务对接、产生财务凭证,具体以财务约定为准。
权益发放或领取、消费后,需与财务对接、产生财务凭证,具体以财务约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