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视频剪辑必备技能——腹腔镜影像采集与编辑技巧
手术视频剪辑是一项既需要耐心、又需要外科专业知识的一门技术,只能是外科医生们亲手完成。
虽然一开始编辑手术视频时反复琢磨耗时较久,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力,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好手术中的每个步骤,能够准确地标注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难得的、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说精编一份手术视频,能抵过现场观摩10台手术。
这对于年轻医生而言尤其珍贵,所以不要害怕困难,主动编辑手术视频,从中学到的知识终身获益。
1
手术视频的采集
目前,腹腔镜手术的视频采集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腹腔镜机器一般都会自带刻录功能,在腹腔镜系统里的主机上可以直接选择视频采集。还有部分刻录连接在腹腔镜的输出端口,图像可以是三维或者二维模式,文件的格式一般是视频格式。采集的手术视频材料根据清晰度的不同,文件的大小也不同。总而言之,手术视频采集的过程目前已经非常简便和实用。
2
手术视频的编辑
手术视频的剪辑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原则。
01
找出良好的视野和操作
手术全程应保证良好清晰的视野,尽量做到:①画面清晰,避免其他因素干扰;②良好视野,保持视野清晰(特别注意3D腹腔镜的使用);③时刻注意视野处理的细节,及时清理镜头;④做好防雾措施(热水和拭镜油);⑤操作时保持适当距离;⑥要时刻有录制视频的意识;⑦操作居中,重要的解剖结构居中;⑧好视频从扶镜开始,扶镜手对手术流程及要点应了然于心。
02
发现素材中的桥接点
视频剪辑中应突出重点,有序连接,尽量做到:①流程正确、解剖明确、要点准确;②按照流程化手术进行有序连接;③找准缝合的连接点(进针和出针),删除废动作。
03
制造旋律和有故事情节
视频的构成元素如下所述。
(1)画面:也就是拍摄视频的场景,如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七步法、腹腔镜全腹腹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七步法等。画面的基础在于前期的拍摄,按照之前设定的要点拍好视频后,剩下的就是剪辑的工作了。网上有很多剪辑软件,如会声会影、imovie、爱剪辑、finalcut、EDIUS等,用法都大同小异,依习惯用即可。
剪辑的思路主要是要把1~2小时的视频剪成8分钟,没有严谨的思路是很难做到的。以腹股沟疝为例,TAPP七步法或者TEP七步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剧本,按照剧本先初步粗略剪辑,去掉沉冗和非必要的镜头,最终形成20分钟的视频。紧接着就是精修,粗略剪辑(就是快速浏览)难免出现一些不合适的镜头,而精修就是要一帧一帧地看,将不和谐的镜头剪掉,这个时候又可以把20分钟的视频缩短至10分钟左右。
(2)蒙太奇:主要包括完整的故事、手术的节奏感及情感的表达。如果说画面更多的时候取决于视频的拍摄,那蒙太奇就是后期剪辑最关键的手段了。
1)故事的完整性:8分钟的视频也应该被剪辑成完整的故事,应包括病例介绍、手术思路、术中处理技巧及术后情况等细节,应在一个视频里充分展示术者对疾病治疗的策略,而不仅仅是腹腔镜手术的部分。完整的故事性还应包括动作的完整性,而不是一闪而过,马上切换到下一场景。
3)情感的表达:这是在手术视频里最难表达的,主要是在手术操作中要注意爱伤观念及操作细节,如不要钳夹输精管,不要用超声刀工作面对着重要血管和器官,分离钳要垫着纱布推压器官等。这些细节如果能在视频中表现,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
剪辑视频注意事项
处理方法:重点表现重要部分的处理,其他用几张图展示,这样就能详略得当了。是不是速度越快越好?有些参赛选手由于内容过多,重点难以把握,就干脆给视频加速,殊不知加速的后果只会让观众头晕目眩,自然难以得到好评。虽然很多视频比赛是允许加速1.1倍(肉眼分辨不出),但加速仍会带来画面抖动的可能,加速也正好说明了作者对视频的重点掌握不当。
因此,笔者的手术视频一般很少加速,基本上都是原速。只有原速,才会更真实,才会更容易体现术者对手术的熟练程度和掌控程度。也有时,笔者不但不加速,反而会减速,什么道理呢?一个动作要在观众脑中留下印象,必须要大于3秒。因此一些重要步骤、动作、画面,必须要放慢镜头,刻意让评委看到,才能展现自己的亮点。
例如,层面的展示、电凝钩走行的细节等。剪辑后的视频就像破碎的珠子,如果生硬地拼在一起,中间的跳跃,让人觉得太突兀,因此后期的处理,就是要让每一场景的转换更加顺畅。方法:①添加转场,即每一个视频处理软件都有转场这个功能,可以让每个场景的衔接更顺畅,避免跳跃,但也不要使用得太频繁,避免太花哨;②添加叙事文字,即对于跨度较大的场景,可以用文字叙述方式告诉观众,让观众提前做好准备。
↑添加转场效果
↑逐一添加转场
本文摘自陈凛、卫勃、郗洪庆主编《腹腔镜外科进阶培训教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