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刀头大规模集采进行中,或迎更大降幅。
01
超声刀头集采开始报量
9月18日,北京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京津冀“3+N”联盟超声刀头类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及采购需求量填报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
京津冀“3+N”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南、海南、西藏、陕西和甘肃。
《通知》指出,此次填报工作要求北京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均应参加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按定点协议要求参加。其他医疗机构自愿参加。
填报品种:获得国内有效注册证的超声刀头类医用耗材,范围为国家医保局医保医用耗材编码前7位为C140301、C140302、C140304开头的产品,分为闭合血管<3mm和闭合血管<5mm/7mm两个采购单元。
医疗机构汇总并填报本单位2021年、2022年全年使用的超声刀头类医用耗材使用总量、总金额等历史采购数据参考超声刀头类医用耗材产品历史采购量,填报未来一年的采购需求量。
9月15日,京津冀医药联合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京津冀“3+N”联盟超刀头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公布了最高有效申报价以及中选与采购需求量分配规则。
集成手柄超声刀头:属于本次采购范围内,手柄、波导杆、套管、组织垫和换能器等采用一体化设计,使用时无需额外连接换能器的超声刀头。
中选规则:
同一超声刀头分类内,中选企业按“企业排名”分为A、B、C三类,未中选的企业为D类,中选企业未报价的产品也视为D类,分类情况与协议采购量直接挂钩(具体分配规则见文末)。
同超声刀头分类内,C、D类产品调出分配总量的20%,由医疗机构在A类中选产品中自主分配,其余调出量由医疗机构在A类和B类中选产品中自主分配。
闭合血管<5mm/7mm超声刀头分类剩余采购需求量分配时,闭合血管<5mm产品的剩余量不可分给闭合血管<7mm产品。
目前,北京填报工作正式启动,反映出这场覆盖11省的大型耗材联盟集采正在加速推进中。
02
或迎更大降幅
超声刀头国内市场重洗牌
超声刀是一种突破性的临床手术设备,利用超声波能量促进软组织的止血切割和凝固。它可用于切割骨组织和输卵管以外的软组织,以及切割和封闭直径最大5毫米的血管,现阶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开放和内窥镜手术。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患者对于微创手术的需求逐步走高,再加上官方的政策扶持,国内超生刀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根据派尔特医疗招股书,我国超声刀市场(出厂价计算)由2016年的10.2亿人民币增长至2020年的20.1亿人民币,并预计于2025年达到61.1亿人民币。
2021年末,广东等16省市联盟超声刀头集采中选结果落地,覆盖了50%以上的中国市场和人群。中选产品最高降幅达93%;属于高端需求的7mm、5mm超声刀均价从5734降到1800元,降幅达68.6%。按16省市联盟地区首年需求量测算,预计年可节约费用近20亿元。
今年年初,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要指导更多省份推进吻合器、超声刀等普外科耗材集采。
医疗器械营销专家王强表示,相较广东牵头的16省市联盟,此次京津冀联盟集采有望取得更大的降价幅度。且超声刀头应用场景广泛,几乎只要开刀就会用到,拥有可观的市场潜力,未来有可能被纳入国采。
近期,山东省第三批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正式落地,其中超声刀头联动全国12个省及跨省联盟中选价格,最低中选价格为480元。
根据《山东省第三批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采购周期内,中选产品若在外省(含省际联盟)产生挂网价格或集采中选价格低于山东中选价格的,企业应在30天内申报联动调整在山东的中选价格。
9月12日,广东发布《超声刀头联盟地区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其中也提到,续签价格须联动按上年签约期满前新公布的本企业同中选产品在全国省级(含省级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最低的中选价格,且不高于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价格;若不接受价格联动的,在后续采购期内按其承诺放弃对应产品的中选资格。
可见,如果京津冀“3+N”联盟针对超声刀集采取得了较大降幅,其成果将很快辐射多个地区,超声刀市场也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由于起步较晚以及门槛偏高,国内超声刀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把控。尤其在前些年,几乎占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经过多轮集采砍价后,进口品牌的销量受到冲击,市场占有率也随之下降,代理商包括企业都在承受盈利压力,这为国产替代创造了机遇。
在广东超声刀头联盟集采中,厚凯医疗、赛诺微医疗、世格赛思等创新企业均顺利中标。进口产品对价格也做出了较大让步,部分品牌由12000多元降至2000多元,降价超10000元,降幅超80%。
派尔特医疗招股书指出,在超声刀领域,国产品牌市场增速明显,2016-2020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