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腔镜手术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2021版)
乳房不仅是哺乳器官,也是展现女性人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乳腺手术必须在乳房表面形成切口,甚至造成乳房缺失,还会有上肢水肿、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影响形体美观是造成患者生理缺陷和心理伤害的重要因素。1992年国外首先报道在腔镜下行乳房内挛缩假体取出术。1993年出现采用吸脂法完成腔镜辅助腋窝淋巴结切除术。2005年骆成玉等⑴在国内发表关于腔镜下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较大组病例手术结果。乳腺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切口隐蔽且微小,同时又能完成复杂手术的操作,出血少,对机体干扰小,治疗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最突出的特点是微创、美容和功能保留。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内分泌外科学组先后发布2008版和2016版《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技术操作指南》也3]。该指南的发布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促进中国乳腺腔镜手术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为适应乳腺外科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增加了一些新的手术方式与技术,乳腺疾病腔镜技术更新迅速。为了适应乳腺疾病腔镜手术的发展,乳腺腔镜技术的规范亟待完善,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分会决定发布2021版《乳腺疾病腔镜手术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
1乳腺腔镜手术的基本技术要点
1.1术前技术要求⑶打
1.1.1术前准备
(1)一般术前检查与常规手术要求相同。
(2)伴有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者应在伴随疾病得到控制或改善后实施手术,如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3)尽量通过超声、X线检查精确定位病灶。
(4)术前禁食6h以上。
1.1.2设备要求乳腺腔镜手术设备、器械与腹腔镜手术可通用。
主要设备包括摄像系统、监视器、冷光源、充气设备、高频电刀主机及超声刀主机等。
主要器械包括直径5mm和10mmtrocar(最好带螺纹trocar),30°标清或高清腔镜镜头(直径10mm,也可配备高清3D腔镜),超声刀,电凝钩,分离钳,剪刀,持针器,常规乳腺手术器械等。
专用吸脂设备包括负压吸引装置(可用中心负
压或电动负压吸引器,负压设在0-2~0.8kPa为宜),带侧孔的吸脂器(可用相同型号的刮宫器代替)。
单孔操作技术需要四通路单孔装置。机器人操作技术需要机器人手术操作系统。
1.1.3麻醉和术中监护要求以气管插管(或喉罩)全身麻醉为宜Q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术需要双腔气管插管,术中需要单肺通气,以保证手术一侧肺萎陷。应全程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用C02维持操作空间时应监测动脉血气。
1.1.4体位要求采用仰卧位,患侧肩背部垫高15。,必要时摇手术床使其进一步向健侧倾斜,以方便腔镜下手术操作。患肢外展90°,或将上肢前伸,前臂屈曲90。固定在头架上。术者及助手共23人,术者站在患侧,第一助手站在术者旁,第二助手站在对侧。
1.2术中技术要点
1.2.1操作空间建立技术⑷乳腺腔镜操作空间的建立一般采用吸脂与分离相结合的方法。
1.2.1.1充气法先使用溶脂、吸脂技术形成操作空间,C02充入手术野以形成气腔,维持C02压力在610mmHg(lmmHg=0.133kPa)o维持气腔一定的气体量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十分重要。气腔压太高,可能增加出现胸壁皮下气肿的机会,可能影响胸廓上部的大血管;气腔压过小,视野狭小,操作困难。由于腋窝部皮肤与普通trocar之间不能达到腹壁皮肤与trocar那种紧密程度,很容易漏气,建议使用有螺纹的trocar,并将输入气放在快速档,流量20L/min以维持操作空间。
1.2.1.2牵拉法一般先经皮肤小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形成一定间隙,通过特制拉钩,或用缝线或布巾钳悬吊皮肤,以形成足够的操作空间。
1.2.1.3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在充气法建立的空间不够大时,辅以牵拉法以扩大空间。
1.2.2溶脂、吸脂技术⑸
1.2.2.1溶脂液配制通常使用灭菌蒸倒水
200ml+0.9%氯化钠溶液200ml+2%利多卡因
20ml+0.1%肾上腺素0.5ml,配成溶脂液。
1.2.2.3吸脂操作在术前标记的trocar进入部位做长约1cm的切口,插入带侧孔的吸脂器头,以0.2飞.8kPa负压在拟定的术野进行充分吸脂。皮下吸脂时注意避免吸脂器头侧孔直接朝向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