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消化内科诊室内,一位刚做完胃镜的患者,手拿胃镜报告单,满脸疑惑的来问诊。
患者:医生,我最近胃不舒服,医生给我开了胃镜。现在胃镜也做完了,这上面写,粘膜下肿物,这可怎么办啊!
医生:您好,先别着急哈!消化道粘膜下肿物,一般是指表层粘膜下的一些隆起性病灶,我们的普通内镜无法进行定性判断,我院消化内科超声内镜可以做进一步诊断,根据病灶来原层次,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患者:超声内镜?那我该去B超室?还是胃镜室?
相信对于以上的对话,不少患者都有这样的疑惑。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被内镜医生称为“第三只眼”的——超声内镜。
一、超声内镜是什么?
超声内镜(EUS)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前端。当内镜插入消化道后,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同时,利用内镜下的超声实时扫描,可以获得胃肠道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所以被称为内镜的“第三只眼”。我们今天重点介绍的超声小探头,就是把一根很细的超声探头,通过内镜的活检孔道带入体内,当内镜进入胃肠腔后,医生在直接观察消化道表层的同时,可以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二、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超声内镜?
随着超声内镜技术在临床的普及,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对于消化道肿瘤的起源、深度,消化道早癌的术前分期,合理把握内镜下微创治疗的适应证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超声内镜的适应症广泛,胃肠镜发现黏膜下隆起或临近器官疑有病变,经普通内镜及体表超声不能明确诊断者,都可进行超声内镜检查。
1、消化道黏膜下肿物
判断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起源层次、大小、性质及与壁外脏器、血管的关系。
2、消化道肿瘤
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有无周围淋巴结转移及临近器官侵犯,有助于肿瘤分期。
3、胆胰疾病
扫描可清晰显示胆囊、胆管、胰管及胰腺结构,对于发现胆管结石、胆管肿瘤或慢性胰腺炎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纵膈病变
对纵膈及突下病变诊断价值很高,观察病变回声情况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可对病灶部位进行FNA明确病理。
5、盆腔及直肠周围疾病的诊断
直肠行超声内镜可对腹腔肉瘤诊断价值较高,也可穿刺活检获得病理。
6、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栓塞治疗的效果
三、可不可以直接做超声内镜检查?
答案是不可以!并不是一次超声内镜检查就可以完成全部的胃肠道及邻近脏器的超声扫描检查。超声内镜需建立在普通内镜或其他影像学发现病变的基础上,根据病变的种类与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超声内镜探头对确定的病变进行扫描。
四、超声内镜检查前后注意什么?
1、检查前需要禁食8小时以上,如有幽门梗阻等疾病,需禁食2—3天。
2、检查当天高血压患者可服用降压药,待血压稳定后进行超声内镜检查。
3、检查中患者左侧位,放松身体,普通超声内镜检查过程中需要注入一定量的水,请不要吞咽,以免造成呛咳或误吸。
4、检查后休息观察片刻,2小时后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查体意识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胃肠镜检查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消化道早期良、恶性肿瘤被医生发现,避免了疾病进展对个人以及整个家庭、社会所造成的伤害。但是,早期诊断的疾病,其名称往往也带有“癌”、“瘤”等字眼,从而给不明所以的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所以,需要超声内镜检查协助我们明确诊断后,进行微创治疗,打消患者顾虑。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现常规开展超声内镜检查,针对胃肠检查发现的粘膜下肿物、消化道早癌的浸润深度,均可作出准确判断,为患者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精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