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操作步骤评估12准备流程或具体步骤3评价4
1、评估核对医嘱及监测项目病人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监护仪性能
2、准备护士自身准备监测前的准备准环境:整洁有电源和插座
规范的操作方法确保电源连接、传感器的连接体位和接触良好、病人准备及状态等全过程稳定、安全、可靠。(防止触电事件发生)
监测前的准备完好的供电系统和良好接地接地良好接地不良好
监测前的准备(合格的传感器:类型、规格。。。)润湿丰富的导电糊光洁的导联线接头适合病人类型的血氧探头适合病人类型的血压袖带尺寸(标志线)
病人状态:病人类型、皮肤、指甲、运动、情绪安静,稳定的病人状态侧翻、起卧、运动的干扰
电磁干扰:高压电缆、X射线、超声、电刀。。。强干扰源!!!
操作步骤、7、监测SPO2:安放在合适部位红点照指甲8、根据病人情况:设定报警限,打开报警系统9、调至主屏。巡视监护并记录10、停止监护:解释整理物品进行终末处理
心电电极的位置与连接对角安放呼吸电极以便获得最佳呼吸波(胸式与腹式)推荐的电极的位置
·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下方;靠近左肩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下方;靠近右肩·中间(C):胸骨左缘第4肋间;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左臂(LA/黄)靠近左锁骨中线,就在锁骨下方左腿(LL/绿)在左锁骨中线上,胸肌下方或左6、7肋间
血压袖带的位置与连接动脉符号对准动脉血管松紧程度以仅能够伸进一个指头为准
血氧探头的位置与连接探头的位置与方向小儿与新生儿采用的专用探头(方向与连线的固定)
合理设定:病人类型、滤波方式、三/五导、正常值范围。。。
(1)心率监测方法:心电图与脉搏搏动的监测;声光报警正常值:60--100次/分临床意义:及时发现异常、危险心律判断心输出量:进行性心率减慢是心脏停搏的前奏计算休克指数:HR/SBp,提示失血量估计心肌耗氧量:SBp×HR,应≤12000
(2)呼吸监测1、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类型呼吸频率:成人10-18/分,小儿25次/分新生儿:40次/分。增快或减慢均提示可能发生呼吸功能障碍;常见的异常呼吸类型:⑴哮喘性呼吸⑵紧促式呼吸⑶深浅不规则呼吸⑷叹息式呼吸⑸蝉鸣性呼吸⑺点头式呼吸⑹鼾音呼吸⑻潮式呼吸
(2)呼吸(Resp)呼吸监护不适应于活动幅度很大或呼吸运动不明显的病人,因为这可能导致错误的报警。应避免将肝区和心室处于呼吸电极的连线上,这样就可避免心脏覆盖或脉动血流产生的伪差,这对于新生儿特别重要。对角安放白色和红色电极以便获得最佳呼吸波。
(5)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临床意义:根据血红蛋白氧合离解曲线(S曲线),通过氧饱和度了解氧分压间接了解病人PaO高低,以便了解组织的氧供情况。2正常值SpO=HbO/(HbO-Hb)×100%正常值:96--100%222当PaO>100mmHg时SpO不再升高;22PaO<90mmHg时,SpO较敏感,PaO特别<60mmHg时SpO下降更为迅速。2222
多功能监护仪常见故障处理
通常故障典型表现及分析电极的连接是否可靠(与皮肤、导联线)病人运动基线不稳肌电干扰交流干扰病人状态是否紧张是否可靠接地电极的导电糊环境干扰
(1)通常所见故障(1)导线未连接好(防止导线中间断裂、老化、打折)。(2)电源不足(注意蓄电池充电)。(3)导电糊干涸,(24h更换电极)。(4)预置范围不恰当,应根据病情预置范围。
心电监护仪常见故障分析严重的交流电干扰:可能原因为电极脱落、导线裂开折断及(或)导电糊干涸等。基线漂移:可能原因为病人活动或电极固定不良。心电图振幅低:可能正负电极间距离太近或两个电极之一正好放在心肌梗死部位相应的体表;调节振幅设定。严重的肌电干扰:为电极放于胸壁肌肉较多的部位时,可以发生肌电干扰。心电监护呈一条直线时首先判断大动脉
血压测不出导气管通畅不能缠结袖带被身体压住了袖带的位置与方向不对袖带的松紧程度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