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将制度、技术以及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也是预防手术室危险问题发生的重要方式,创设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近些年来,各类医疗纠纷事件频频发生,加强对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在明确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服务,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
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手术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分级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等,创设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1.1整体性原则
1.2分级性原则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需要通过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等方式,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2.1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
2.2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
2.3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
3小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为手术患者带来更加专业性、全面的护理服务,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保证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柯胜男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莘,韩斌如,应波,等.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5,01(21):10-13.
[2]刘梅芳,刘婕婷,潘丽莹,等.胸外科手术中新型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6(11):889-891.
[3]陈素兰,陈丽媛,李瑞刚,等.应用系统论构建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体系的策略与实践[J].护理杂志,2011,14(15):66-69.
[4]徐宏坤,周红霞,李华.以柯氏模型为导向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6,22(23):8-10.
关键词:术前访视新模式影响效果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传统仅仅配合医生手术为主的单纯操作或只在手术台上与患者接触,而是在手术室的内容和程序中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1]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考虑患者的需求,将人的关怀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在手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我院手术室开展对择期手术患者运用新模式进行术前访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采用对照方法,选取86个病例,皆为我院于2011年6月至12月选择性手术病人,男50例,女36例.手术类型:骨科手术37例,普外手术29例,妇科手术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病人均由同一名护士进行术前访视。
2.具体操作
2.1方法:手术室护士术前1天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访视内容标准进行访视;实验组采用新模式的术前访视内容进行访视。
2.2术前评估和查阅病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方式和内容均一致,手术室护士仔细查阅患者病历后,与主管护师、责任护士联系,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患者身体状况、健康史、过敏史、手术史、药物应用状况辅助检查结果,手术的一般信息,患者对手术的了解程度。
2.3访视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宣教,实验组采用新模式的术前宣教,[3]具体的访视方案如下;
2.3.1先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的目的。
2.3.2介绍手术室环境信息、手术室的具置、手术室内的温度,借用多种方式介绍无影灯、麻醉机、手术床等仪器的功能和作用、手术室人员的组成。
2.3.4介绍手术过程中的感觉以及不舒适的信息,如进入手术室后,输液时,由于针头比较粗,感觉会比较痛,但可以忍受,手术室内有些仪器会发出较大的声响,如电刀、超声刀、吸引装置等,属于正常现象,椎管内麻醉或局部麻醉患者手术过程中意识是清醒的,只是手术区域不会疼痛,但会有感觉。全麻苏醒后,因气管插管刺激,咽喉会感觉不舒适,如有插尿管,会产生尿意的感觉。效过后,可以给手术后镇痛泵持续镇痛。
2.3.5根据患者的疑虑和担心,给予解答及心理疏导,尽量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使患者积极主动应对手术,并告知家属手术期间在何处休息等候的信息。
3.结果
3.1患者满意度调查。术后随访患者,发放并填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4.讨论
4.3对患者的影响。通过手术室护士新模式术前访视,从而让患者在术前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解除患者的疑虑,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保障术中各项指标平稳,使手术顺利完成。
4.4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新模式的术前访视对手术室护士提出来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术前访视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以及丰富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通过术前访视增加了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交流感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显著增加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升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4]
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实施新模式的术前访视,增强了手术室的整体护理,使手术患者在术前得到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护理,不但可以增加患者满意度,还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手术室护士实施新模式的术前访视,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蒋晓敏、哈梅芳术前访视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第03期。
[2]陈慧丽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展望[J]临床护理杂志.2008.7(2);47—48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专业培训
随着医学专业的发展,各种医疗设备及技术不断应用于手术中,治疗观念的更新,手术流程的规范,,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是当前手术室护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的普遍欠缺,加之管理层对护理专业的偏见,脱产参加专业培训班的机会对护士而言是很有限的,故在职在岗的专业培训尤为重要。我院自卫生部《2010年"优质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以来,改变以往的培训内容及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二级甲等医院,共有病床630张,手术科室7个,手术间12间,日平均手术20台。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1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5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及以下9人。
1.2.培训目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及外科医生需要,使每一位护理人员不断走向专业成熟,让患者能得到手术全期优质护理。
1.3方法在护士长总体指导下,由两名副主任护师分别制订培训计划、目标、内容并实施,每月侧重1~3个内容,将护理人员按手术室工作年限分为3个组,2年内为1组,2~5年为2组,5年以上为3组,分层次培训,使各类护理人员掌握与其职能相符的理论和操作知识,中途按护理人员自身基础及培训内容掌握情况随时调整。
1.4评估方法及结果每月向7大手术科室分别发放自制的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各10~15份,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临床医护人员满意率分别由平均70%左右,逐渐上升并稳定在95%左右。
2培训内容
2.1常规培训内容
2.1.1湖北省手术室质量检查标准,让每个护理人员都熟悉质量标准,用标准要求指导护理行为。开展新手术前,请外科医生讲课,安排外出参加学习的护士将学习得到的新信息、新理念、新方法与自己的所感所悟给全科护理人员介绍,使大家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适应工作需要。
2.1.2各种手术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让每个护士对各种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手术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能熟练配合手术,尤其在病情变化,操作紧张时,做到沉着冷静,熟练配合手术医生操作,有效配合麻醉师处理患者。
2.2消毒隔离手术室感染管理主要是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其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有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过程质量包括7项一级指标,其中消毒隔离的权重值排名第一[1],它贯穿于手术过程始终。对护士加强手术总消毒隔离制度方法监测,无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培训,使每个护理人员都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即可杜绝手术室感染,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2.4术前访视护患沟通技巧,护患沟通能力是护士必备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之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术前访视是手术室全期护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术前访视,可密切护患关系,缓解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便于制订完整的护理计划,更好地完成术中配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护患沟通方法培训,倾听耐心能力和应用技巧培训,规范指导用语,提高护理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
2.5标本管理将手术室标本管理纳入培训内容,包括各种病理标本的留取,保存方法;标本管理中的三查三对制度(即巡回、器械护士、术者手术结束查对,巡回护士与送检护工查对,送检护工与病理科收取人员查对并登记)。使手术室护理人员提高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适合的管理方法,杜绝标本处理不规范,送检方法不正确,丢失或保存失误。
2.6稳定专业思想专业思想是护士对自己所从事的护理专业总的看法和观点,以及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3]。由于长期以来的社会偏见,不良风气的影响,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加上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长期超负荷工作,轮值夜班致生活不规律,护士本身的多重角色转换,而且各方面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常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难免对专业思想产生动摇。我们将护士职责,护理伦理学,护理人文关怀技巧等,充入培训内容,培养护理人员职业荣誉感和良好的职业心态,使护士能时刻保持活力,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
3结论
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已形成一致认识,普遍认为对专科护理领域从业护士进行专科化培训是我国专科护理发展的重点方向。随着外科学的发展和治疗观念的更新,手术流程的规范,新的医疗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涌现,手术患者对手术全期优质护理的高要求,对手术室护士的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在职规范化专业培训,能使各级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培养,是培养适应现代高素质的手术室专科护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群,崔佩.手术室护理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28-229.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医院感染作用
医院感染指的是住院患者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其分为住院期间的感染以及医院获得但是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并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者潜伏的感染。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多发科室,因此也是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1]。手术室护理能够防止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感染,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效果。护理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提高其规范操作水平,从而有效防止手术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和预后质量[2]。我院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过程当中,通过加强护理规范操作管理,显著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对照组沿用常规手术室管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2.1规范护理管理制度
1.2.2开展护理人员医院感染护理培训
护理人员是预防并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环节,所以增强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对规范护理操作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有着重要作用。我院根据手术室护理操作规范为护理人员提供针对性培训,一方面增强其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另一方面提高消毒、灭菌以及隔离等各方面的护理操作技术水平。
1.2.3强化消毒护理管理
1.2.4合理布置手术室中的移动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8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手术切口感染11例,泌尿感染5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3%;研究组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2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0%。研究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王娜娜.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4,24(3):1669.
[3]杨云美.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5(16):174.
[5]郝桂娥,王悦.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集中式管理实施效果与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14,12(3):15-16.
关键词:多种教学方法;手术室护理;实习带教;联合应用
毕业实习是每一位护理实习生由学生阶段转变为护理人员的重要时刻,而实习带教又是师生互动合作的有效基础之一,由于手术室的专科性及特殊性,传统的带教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手术室护理教学的发展[1]。因此,我院针对手术室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联合应用进行带教,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考核成绩评分、护理意外发生率及手术室患者的满意度评分。考核成绩总分100分,主要内容包括无菌观念强化程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护理态度、手术配合能力等,分数越高,成绩越好;满意度评分100分,由手术室患者(100例)进行评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2]。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对两组护理实习生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护理意外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考核成绩评分及满意度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代表统计学有意义。
两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考核成绩评分、护理意外发生率及手术室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多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一对一带教:选择科室内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及规范操作的护理人员担当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考察评估护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实施因材施教[3]。
(2)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手术室正确着装、环境、无菌操作内容及要求、安全核查等内容采用幻灯片的形式为护理实习生进行讲解,图片解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讲解效果。
(3)小组讨论:在手术任务结束后,安排护理实习生坐在一起讨论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问题、可能面临的问题、对手术室的建议、对教学方式的建议等内容,护理实习生提出问题后,指导大家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小组组长将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交于带教老师,由带教老师进行解答[4]。
[1]陈杏云,徐维娜.多种教学方法在手术室护理实习带教中的联合应用及体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7(z1):248-249.
[2]龙六凤.多种教学方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联合应用效果研究[J].延边医学,2014,18(35):149-151.
[3]刘艳,马永.因人而异的带教方法在手术室护生实习中的运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