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4日,由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共同主办,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盆底疾病防治分会、四川省妇产科质控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卫计委盆底疾病质量控制中心承办,AME出版集团协办的“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盆底疾病防治分会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国际妇科肿瘤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学科会议”圆满落幕。会议自18日始至24日止,共历时7天,5天手术直播+2天学术讲座,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截至今日会议结束时,线上累计观看量已达10万+人次。
肿瘤分会场
姚书忠教授:腹腔镜整块切除直肠及部分阴道治疗阴道直肠隔复发性卵巢癌
陈晓军教授:子宫内膜癌的分子检测
谭欣教授:宫腔镜的临床应用
宫腔镜诊疗已经从传统手术室转到日间/门诊,使得更多患者从中获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谭欣教授对宫腔镜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宫腔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宫腔镜组成部分、诊断型和治疗型硬性宫腔镜介绍以及宫腔电切镜的等离子系统、单双极模式、特征及优势等。
唐均英教授:卵巢癌微创手术(影像)选择技巧
周洪贵教授:宫腔镜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周洪贵教授主要介绍了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她提出宫腔镜检查获取宫内组织样本准确性方面优于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可提高术前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诊断准确率,能更好地了解患者子宫颈受累情况。对于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灶较局限,且有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高表达的患者,可以行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性治疗包括宫腔镜电切和孕激素的使用。
陈杰教授:电外科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陈杰教授带来电外科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主题讲座,他提出电外科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普通高频电刀更安全、智能、高效,可以达到完美的切割、凝血效果。另外电外科工作站具备模块化(氩气刀)及软件升级(等离子电切)功能,器械选择多样性,可匹配各种开放和腔镜手术。
杨红教授:类器官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红教授详细介绍了类器官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卵巢癌治疗的现状、体外模型的筛选、类器官的诞生与应用、卵巢癌类器官的构建及研究、类器官研究现状。类器官是一种新型的疾病模型,它可以代替人体对化疗药物进行一些敏感性方面的检测,为一些难治性的复杂性的卵巢癌寻找治疗方案和途径提供了帮助。因此,目前类器官在卵巢癌精准治疗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谭欣教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发生子宫内膜病变时的宫腔镜诊治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谭欣教授带来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发生子宫内膜病变时的宫腔镜诊治主题讲座,她提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个体化、综合治疗原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接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建议用药前知情同意,告知有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的风险;用药前与用药过程中应充分评估、严密监测,对怀疑内膜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SimoneFerrero教授:Sentinelnodebiopsyfordiagnosisoflymphnodeinvolvementinendometrialcancer
热那亚大学(意大利)妇产科SimoneFerrero教授带来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主题讲座,他提出前哨淋巴结活检是更精准化评估早期内膜癌患者淋巴转移情况的方法,但需要手术医师具有丰富手术经验;相较于传统淋巴结切除,可以提高淋巴结微小转移检出率;吲哚菁绿从技术角度以及探测容易度,都是较好的显影剂;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淋巴结清扫更合适。
主持风采
盆底及生殖道畸形分会场
罗光楠教授:宫颈癌根治术后阴道挛缩变短人工阴道成形术初探
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手术技巧及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生存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罗光楠教授介绍了宫颈癌根治术后阴道挛缩变短人工阴道成形术的重点与难点,指出人工阴道成形术手术效果不确定因素较多,若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恢复良好,则可以解决患者性生活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秦成路教授:先天性梗阻性生殖道畸形的罗湖诊疗策略
专题会
刘木彪教授:阴道脱垂的改良定位法及其意义
林永红教授:机器人辅助阴道骶骨固定手术(RvNOTES)初探
沈宏教授:论TVM调节体的重要性
TVM成功的技术原则是保持阴道全长、全宽、全厚,恢复阴道功能和形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沈宏教授讲到,TVM调节体的重要性表现在,可使重建宫颈位置位于坐骨棘连线水平以上,满足正常宫颈的位置要求。重建后的宫颈没有被承重带固定,有一定活动性,对性生活有利。阴道后壁总是长于阴道前壁,需要重建阴道顶端时,后路调节体可以满足需求。
郭晓霞教授:盆腔器官脱垂复发的临床决策与思考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陈悦悦教授介绍了侧腹壁悬吊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式。她讲到,侧腹壁悬吊术是纠正中盆腔III度脱垂为主的POP术式,需要同时纠正宫颈延长,加强后盆腔的支持结构,该术式适用于保留子宫的患者,虽然解剖复位好,且无严重并发症,但还需要长期的、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
王儒蓉教授:慢性盆腔痛的神经调节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儒蓉教授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到,慢性盆腔是一个需要多学科MDT综合处理的疼痛综合征,疼痛治疗需要结合不同的镇痛技术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神经调解术应用于慢性盆腔镇痛具有镇痛快速、安全、有效的特点,慢性盆腔痛的治疗需要医生、患者及社会共同参与全程管理。
罗德毅教授: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免疫调控探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德毅教授介绍了本团队通过临床大样本研究、代谢组学、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学从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危险因素、诊断、方式、病理机制进行了一体化探索,通过基础实验验证了TLR3-NR2F6介导的上皮损伤机制,他表示未来还需探索上皮屏障功能破坏的上游因素,从源头治愈IC/BPS,研究结果将为IC/BPS精准诊疗和深层次的基础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罗红教授:盆底超声的临床应用
崔陶教授: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还原盆底力学失衡态
闭幕式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牛晓宇教授作闭幕式总结
牛晓宇教授在闭幕式中讲到,由于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会议自18日始至24日止,共历时7天,5天手术直播+2天学术讲座,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相信大家对妇科肿瘤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手术治疗方法都有了新的认识,也对一些疑难病例的处理有了新的诊疗思路。
截至今日会议结束时,线上累计观看量已达10万+人次。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团队全体人员的辛勤付出,以及各位专家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为期一周的手术直播与学术讲座也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至此,大会即将落下帷幕,感谢会务组的全力支持,期待未来能够创建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再与西部广大多学科团队的老师们各抒己见、热烈讨论。期待我们明年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