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者健康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对《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进行修订,形成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并于2024年4月15日正式发布。
HCC的流行病学与预防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36.77万,位列各种癌症新发例数第4位(肺、结直肠、甲状腺、肝),发病率位列第5位(肺、女性乳腺、甲状腺、结直肠、肝);2022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人数31.65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位列第2位(肺、肝)[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3-4]。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
1.筛查和诊断
1.6肝癌的临床诊断及路线图结合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影像学特征以及血液学分子标志物,依据路线图的步骤对肝癌进行临床诊断(图3)。
注:典型表现为动脉期(主要动脉晚期)病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或移行期强化下降,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不典型表现为缺乏动脉期病灶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或移行期无廓清,甚至持续强化等。MRI:磁共振成像。CT:计算机断层扫描。CEUS:超声造影。EOB-MRI: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扫描。血液学分子标志物包括血清AFP、DCP、7个microRNA组合。AFP(+)为超过血清AFP检测正常值
2.肝癌的分期
肝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估至关重要。国外有多种分期方案,如: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arcelonaClinicLiverCancer,BCLC)、TNM分期、日本肝病学会(JapaneseSocietyofHepatology,JSH)分期和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sianPacific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APASL)分期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及实践积累,依据患者体能状态(performancestatus,PS)、肝肿瘤及肝功能情况,建立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ChinaLiverCancerStaging,CNLC),包括:CNLC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Ⅳ期,具体分期方案描述见图4。
注:PS为患者体能状态;CNLC为中国肝癌分期;MDT为多学科诊疗团队;TACE为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系统抗肿瘤治疗包括一线治疗: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克隆抗体、信迪利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克隆抗体类似物、甲磺酸阿帕替尼+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多纳非尼、仑伐替尼、替雷利珠单克隆抗体、索拉非尼、FOLFOX4。二线治疗:瑞戈非尼、阿帕替尼、雷莫西尤单克隆抗体(血清甲胎蛋白水平≥400μg/L)、帕博利珠单克隆抗体、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替雷利珠单克隆抗体。
CNLCⅠa期:PS0~2分,肝功能Child-PughA/B级,单个肿瘤、直径≤5cm,无影像学可见血管癌栓和肝外转移。
CNLCⅠb期:PS0~2分,肝功能Child-PughA/B级,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影像学可见血管癌栓和肝外转移。
CNLCⅡa期:PS0~2分,肝功能Child-PughA/B级,2~3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影像学可见血管癌栓和肝外转移。
CNLCⅡb期:PS0~2分,肝功能Child-PughA/B级,肿瘤数目≥4个,不论肿瘤直径大小,无影像学可见血管癌栓和肝外转移。
CNLCⅢa期:PS0~2分,肝功能Child-PughA/B级,不论肿瘤直径大小和数目,有影像学可见血管癌栓而无肝外转移。
CNLCⅢb期:PS0~2分,肝功能Child-PughA/B级,不论肿瘤直径大小和数目,不论有无影像学可见血管癌栓,但有肝外转移。
CNLCⅣ期:PS3~4分,或肝功能Child-PughC级,不论肿瘤直径大小和数目,不论有无影像学可见血管癌栓,不论有无肝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