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始创建于1959年,是青海省内最早的妇产科临床教学部门之一,随着国内临床医学学科的整体进步,临床专业化也随着逐渐发展,1998年演变为一门独立的妇科学,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院重点学科及主体科室之一,是被国家教委批准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是青海省唯一获得国家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妇科培训基地。妇科已形成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具有实力雄厚、专业齐全、技术先进富有特色,学风严谨锐意创新、有着明确的临床研究方向,在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具有明显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学术水平及成果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
妇科目前拥有高规格、品种齐全的各种国内先进的内镜设备:德国WOLF电视腹腔镜、等离子奥林巴斯宫腔电切镜、宫腔检查镜、输卵管镜、瑞士COMPUS电子阴道镜,日本Olympus电子阴道镜,奥林巴斯腹腔镜超声刀、电动子宫肌瘤粉碎机、系列阴式手术专用器械6套、盆底功能重建手术支持设备:童氏悬吊器械5套,摄像吸引管宫腔内监护系统可视人工流产设备等。应用高尖端、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早期诊断并微创治疗阴道、宫颈、子宫腔内及盆腹腔各种疾病,如宫颈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尤其应用系列阴式手术治疗高原贫困地区妇科多发疾病,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一次性诊治盆腔及腹腔并存的妇科常见疾病,新式盆底重建手术治疗子宫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畸形无阴道患者、无痛摄像吸引管宫腔内监护系统可视人流术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及好评。妇科经历几代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努力奋斗,以团结和谐的科室团队为基础,以高端先进的医疗技术为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初创时期到1998年
历任妇产科正副主任名单:刘佑天、马孝珍、庄静秋、孙丽华、虎玉英、梁荣辉、赵秀英、阚德茂、柏新华、连伶淑、李凤莲、马生秀、任玉环。
二、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
因临床专业学科的工作需要,1998年妇产科被分为妇科及产科,妇科由原有开放床位24张增加为现在开放床位50张,从业医师:1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中级及初级医师5人,硕士研究生3人,护理人员20人。
妇科门诊功能区设有:妇科普通诊室、妇科专家诊室、妇科阴道镜室、妇科遗传基因室、妇科计划生育手术室、妇科健康体检室、女性分泌物及性传播疾病筛查室、妇科内分泌门诊、宫腔镜检查室。增加的设备有:国产SHENDA牌宫腔镜检查镜;瑞典产DR.CAMSCOPE电子阴道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新柏氏TCT)系统光学显微镜;微波治疗仪;迷定尼MIDEN镇痛气体呼吸器;性传播疾病筛查试剂盒等。年门诊就诊量达27000余人次,计划生育手术达1500人次,病区先后引进了各种先进的奥林巴斯等离子宫腔镜电切镜、德国WOLF腹腔镜\电动型子宫肌瘤粉碎机\超声刀等设备。年住院病人1200余人,抢救急危重病人近200例,抢救成功率100%。年开展手术770余例,腹式子宫切除术100余例,阴式子宫切除术120余例,腹腔镜手术120余例、宫腔镜手术近100例。形成了门诊诊治技能多样化和病房手术种类的多样化的局面。
1、妇科子宫全切除术式的“多元化”、“微创化”
2、现代宫腔镜、腹腔镜诊治技术的应用
1996年购置了国产SHENDA牌宫腔镜检查镜,2003年购置了奥林巴斯等离子宫腔镜电切镜,从此开始了我院妇科女性患者宫内无创检查及能够保留子宫、保留器官功能的微创腔镜时代。
2004年巨大良性卵巢肿瘤、重15kg腹腔镜手术获成功,填补省内空白;2003年开展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手术;2005年相继开展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腹腔镜行子宫全切术、超声刀在完全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2006年购置了电动子宫肌瘤粉碎器,成功开展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填补省内各项技术空白。已申请的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课题于2003年立项,2006年通过科技厅成果鉴定,结论为国内先进。
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微创伤诊治技术应用
科室历年对这类患者施行传统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手术远期效益不乐观。自2006年开始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童晓文教授,手把手学习改良经阴道经闭孔尿道中端无张力悬吊术(改良TVT-O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术中使用聚丙烯网片材料,手术微创,效果满意,复发率低。并将该材料逐步用于新技术前盆腔悬吊术、后盆腔悬吊术、全盆腔悬吊术。由此申报了青海省卫生厅多项“三新”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实现了我科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的划时代意义。使医院妇科微创手术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赶上国内先进水平,迈步在全省妇科的前列。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多种盆底重建手术在治疗高原贫困地区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前瞻性研究”于2012年5月获得立项,目前正在实施进行。
4、重视学科建设、学术交流
自2000年始科室每年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讲学并演示手术,举办国家及省级CME。2002年举办首届西北五省妇产科学术会议,邀请北医三院廉玉茹教授演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慢性宫颈炎LEEP术并讲学。2005年举办第二届省级青海省妇产科宫·腹腔镜临床应用进展。
三、成果与奖励
(一)、历年开展各项新项目及获得卫生厅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三新”项目证书内容如下:
1、1995年应用电刀在筋膜内环行切除子宫术
2、1996年开展女性生殖道内分泌性激素替代疗法(HRT)
3、1997年用化疗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保留生育功能
4、1997年引进超剂量抗癌药物在EMCO方案治疗绒癌同时解决白细胞下降的并发症
5、1997年新观念剖宫产术(解决难产和产科合并症的主要手段)
6、1998年镇痛人工流产新技术
7、1999年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填补省内空白
8、2000年数码电子阴道镜的临床应用
9、2000年高频电波刀(LEEP)在宫颈病变术中的应用
10、2001年开展非脱垂大子宫阴式切除术,填补省内空白
11、2002年妇科腹腔镜诊断及治疗性手术(微创型手术)
12、2003年保留子宫的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良性附件肿瘤切除术,填补省内空白
13、2003年经阴道卵巢囊肿剔除或附件切除术,填补省内空白
14、2003年开展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手术,填补省内空白
15、2003年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CCT)的临床应用
16、2004年巨大良性卵巢肿瘤、重15kg腹腔镜手术获成功
17、2004年保留宫颈的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实施成功,填补省内空白
18、2004年1月开展笑气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19、2004年3月开展经阴道输卵管绝育术,填补省内空白
20、2005年6月开展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施成功
21、2005年7月开展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填补省内空白
22、2005年7月开展腹腔镜子宫全切术
23、2005年开展保留子宫颈的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及输卵管结扎术
24、2005年开展超声刀与“结扎速”在完全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填补省内空白
25、2006年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获卫生厅“三新”技术项目奖(国内先进)
26、2007年染色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改进,“三新”技术省内先进
27、2007年经阴道耻骨降支无张力缝合悬吊尿道中段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国内先进
28、2008年12月,新式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国内先进
29、2008年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高原地区原发性闭经患者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国内先进
30、血清CA125、CA199联合检测对高原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2009年获(省内领先)
31、不锈钢Z型阴道拉钩、螺旋闭孔穿刺锥在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2010年获(省内领先)
(二)、成果:
1、1991年虎玉英“口服避孕药对青海高原人体的影响”获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
2、1992年姚新联等“西宁地区过期妊娠胎盘绒毛超微结构与形态计量研究”获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
3、1995年杨青敏“海拔高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关系及孕妇吸氧对新生儿体重影响的研究”获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
4、2000年“高原地区低体重儿胎盘形态及绒毛超微结构观测研究”获得省科技成果证书省内先进
5、2002年“阴股沟皮瓣代阴道成形术在治疗先天性无阴道”获得省科技成果证书,省内先进
6、2003年3月“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西宁地区异常子宫出血的研究”获得省科技成果证书,省内先进
7、2006年12月“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获得省科技成果证书,国内先进
8、2008年3月“系列阴式手术在治疗高原贫困地区妇科多发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获得省科技成果证书,国内先进
9、课题“笑气吸入镇痛在妇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研究”2010年1月获得省科技成果证书,省内领先
(三)、奖励:
1、1978年马莉“输卵管绝育术后10年随访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奖
2、1980-1981年梁荣辉“细胞动力学在宫颈癌化疗中的应用”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3、1983年赵秀英“高原地区半个世纪以来月经平均初潮年龄推移趋势的统计研究”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4、1983年顾文安等“高原地区绝育手术后某些改变的调查研究”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5、1983年马莉等“高原地区足月新生儿某些正常值范围的确定与分析”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
6、1983年虎玉英等“应用扩容及大量硫酸镁治疗77例重度孕高症的临床分析”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
7、1983年虎玉英等“30例性别畸形细胞遗传学分析”获获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
8、1984年柏新华等“西宁地区正常妇女骨盆外测量统计”获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
9、1984年梁荣辉等“高原地区足月低体重儿的临床特点(附212例临床分析)”获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
10、1984年梁荣辉等“高原地区胎儿宫内窘迫的探讨(附288例临床分析)”获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
11、1984年虎玉英等“遗传咨询与妇产科临床”获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
12、1984年赵秀英等“高原地区世居与移居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统计”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
13、1989年马莉等“青海省出生缺陷研究”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4、1994年柏新华“青海高原地区土、汉族正常妇女骨盆外测量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5、2001年柏新华等完成课题“高原地区低体重儿胎盘形态及绒毛超微结构观测研究”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6、2009年马生秀等完成科研课题“腹腔镜和和宫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历年优秀论文:
1、1980年由马孝珍等撰写的“2295例世居青海高原地区海拔2226米及4280米妇女月经情况调查”一文获青海省科协颁发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2、1985年由赵秀英等撰写的“西宁地区15年来剖宫产指证的变化以及应用的探讨”获青海省医药卫生优秀论文三等奖;
3、1987年柏新华等撰写的“西宁地区50例胎肝及其附属器官和组织的解剖观测”获青海省医药卫生优秀论文三等奖;
4、2007年马生秀等撰写的“保留宫颈的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22例分析”获青海省医药卫生优秀论文三等奖;
四、未来展望
1、重点学科建设:
立足于科技前沿,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业务上精益求精。面对医学的快速发展,完成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的申报和批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迎接新挑战,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青海人民。
2、青海省妇科内镜培训基地申请:
自1998年购置SHENDA宫腔镜、2002年购置瑞士CAMPUS阴道镜、2004年购置德国WOLF腹腔镜、2005年购置日本奥林巴斯宫腔镜电切镜、2006年购置国产YENDA电动子宫肌瘤粉碎器、2008年购置童氏盆底修复器械等,妇科专业技术突飞猛进,尤其腔镜微创技术,2010年2月取得国家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妇科培训基地资格,本学科带头人为国家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妇科培训基地主任。该基地的申报成功,妇科将继续发挥现代内镜优势,规范培训,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青海省各级医院医务人员,从而更好地将内镜的优势发挥推广到青海省的每一个角落。
3、适宜技术推广:
B: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作为微创治疗的项目之一,该项适宜技术符合青海省省情,其大力推广将对青海省广大异位妊娠妇女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最重要的是保留了患者的输卵管器官,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符合患者心理要求,有利于家庭幸福。其进一步推广将任重道远,我们仍将继续努力,使这项技术受益于更为广大的患者。
4、建成青海省临床妇科专业学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妇科在医疗、教学、科研学术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主要是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妇科急危重病人,能解决疑难重症病例的诊治及重大手术问题,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能完成并指导本专业大型复杂、特殊的手术。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医学的进展和动态,学习引进国内外新业务、新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并促进临床及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多项技术达到和接近国内先进水平,效果良好,深受患者欢迎。具有较高的临床、教学、科研能力,在卫生系统享有极高的声誉。科室综合实力较强,具备了申请青海省临床妇产科专业学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条件,如果申报能够成功,将继续发挥学科带头优势,迎接新挑战,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青海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