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设计圈有几个“抄袭”的事情,有两个比较大的想必一些人也看过。
【事件一】
某大学生仿造某知名设计师的3D作品,然后作为课件开课,开了很久,并且在那个时期,也不断抄袭多位设计师的设计作为运营物料或案例。该设计师忍无可忍发长文怒锤此学生。(当中还有各种事件,与本文基本无关,因此按下不表,相信大家知道得比我多)
【事件二】
某画师L“怒锤”另一位画师B,称其长期抄袭自己的仿国画卡通胖老虎画作,目前还没最后下结论,火热互喷中,估计快接近尾声了。
然而促使我发此文的动力,来自【事件一】,该设计师在长文中有这么一个结论:
可能有人说风格相似也叫抄袭吗?【划重点】
是的,这叫抄袭。
什么叫借鉴,借鉴就是借鉴一个设计师的构图,配色,创意的其中一处,并且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这个叫做借鉴。借鉴和抄袭之间是有个度的,借鉴过度就是抄袭了。
什么叫抄袭?举个简单例子,就是别人看了某个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原作者是谁。这就说明已经模仿的很严重了。已经构成抄袭了。
不是抄袭了相同元素才叫抄袭,抄袭设计师原创风格同样也是抄袭。
我能理解怒气爆棚的时候说的一些言论可能会相对激进,然而这个观点太容易引起误会了。
/
怎么算借鉴?怎么算抄袭?
在创作中,“借鉴”与“抄袭”的界限非常模糊。
但借鉴肯定不是照搬和复制,而是在吸收原创的表现手法、形象特色等基础上,加入自己思考、想象、创意等等,再去构建一个新的作品。
有的人看一些作品感觉元素似曾相识,但第一感官就知道不算抄袭。比如我看【事件一】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想起了上古神作《超级无敌掌门狗》,在这里特地推荐一下。
对于借鉴或者抄袭,这里先来些图,每个人看着图,会先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我也好给后文打打底。不标明先后,各自凭自己感觉~
在网络上看过一个段子,写得挺生动。
几百年前吴承恩写了一部《西游记》,将神魔小说写火了以后,市面上又出现了《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等神魔小说,这是跟风;
后来有人根据书中师徒四人过火焰山的情节拍出一部叫《大话西游》的电影,塑造出至尊宝这一角色给大家带来一个前半节让人爆笑,后半节让人唏嘘感慨的故事,这是改编;
同时在日本,有本叫《龙珠》的热血格斗漫画的主角也叫孙悟空,同时他也有金箍棒和筋斗云,但漫画的故事却是发生在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线和背景设定之中,这是致敬;
看到电视上神魔题材大火,于是有人“原创”了一个剧本,说是一个道士带着三个徒弟受皇帝之名前往兜率宫求取长生不老药,期间他们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曾伏妖葛老庄,横渡流沙湖,平息火焰岭,留情女儿寨,最后师徒四人得道成仙,这是抄袭;
有个女生因为害羞不敢表白,于是在男生生日那天送了他一本《西游记》,然后又在他头上敲了三下,这是借鉴~
如何辨别抄袭?
关于“抄袭”,要从几个角度去看,可以拆开来看,也可以揉起来看。(我一家之言)
①主观/情理判断
②客观辨证
③法理
①
主观/情理判断:
准确程度★★★
旁观者发自内心的判断,通过对比,认为到底算抄袭还是借鉴。当事人“扪心自问”,是不是抄袭,只有自己知道。
如果抄得很隐蔽,那么这个基本无解,根本说不清楚,只能期待“抄袭者”良心发现主动承认。
当然了,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低级抄袭,一看就知道是不是抄的了。
例如茂德公集团在2015年抄袭我的“碰碰瓷”小白酒,从器型、表现形式、周边、玩法,一眼就看出来了。
②
客观辨证:
准确程度★★★★
摆事实讲道理,列个清单出来这抄了哪,那抄了哪,怎么抄的。
例如【事件一】里,3d作品风格很像,放在一起很难分辨出谁是谁的,把这算过度借鉴并不冤枉,翻译过来就是抄袭,然而如果那个学生不承认抄袭的话,这个事情或许要闹到打官司。
为什么呢?
因为缺乏客观证据。
那几组3d作品,从客观角度来看,色彩风格相似,其他的确实不好说。我就是吃瓜群众,上来就看了N组图,根本就一脸懵逼。
??????
到底哪抄的哪,好着急,求解答。最后设计师说了,配色风格是他原创的,总之就是侵权了,对方也承认并道歉了。
如果对方不承认怎么办,就靠风格?配色?元素?只要是别人原创的风格,就不能用?
如果别人用过的就不能用的话,我突然觉得中国设计师们别做设计了,分分钟抄袭警告。
怎么说呢?
有的小伙伴应该会知道这个关键词“Studio-JQ”。
这个外国设计工作室呢,产出了大量大量大量的视觉作品,国内一些设计作品里不难找到有与其相似甚至神似的地方。
不止国外,国内的设计也很多年了,大师大神也各种涌现出来,各种神作也一直在给后进者提供营养。
我这还是往好听里说。
说直白一点就是,你能想到的,90%(本来想说99%的,但还是保守一点)都有人做过。
去看以前的楼书、年鉴等等,以前的设计师们就强得丧心病狂了,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各种风格百花齐放,各种点睛之笔层出不穷,版式、结构、色彩等,放到现在仍然适用。
随便配的图
设计行业做到现在,要做到前无古人越来越难,毕竟没那么多|陈|幼|坚|,|你|说|对|么|?|
在绘圈,早些年也有过比较大的撕逼,有点类似【事件一】,先行者烦得不行了。详情可自行搜索“阮佳和黄光剑”。
那么就能理直气壮地“过度借鉴”了么?
未必,还有一条底线↓
③
法理:
准确程度★★★★★
这就是最客观的,摆事实讲道理找专业仲裁列证据引判例。
事实上,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快捷的去衡量“过度借鉴”的设计作品是否构成侵权。
有迹可循1
从抄袭的形式看,有原封不动或者基本原封不动地复制他人作品的行为,也有经改头换面后将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成份窃为己有的行为,前者在著作权执法领域被称为低级抄袭,后者被称为高级抄袭。低级抄袭的认定比较容易。高级抄袭需经过认真辨别,甚至需经过专家鉴定后方能认定。”
可见,如何辨别“抄袭”还是“借鉴”并没有特别客观的标准。在实务中,一方起诉另一方抄袭自己的设计(侵犯著作权或是专利权中的外观设计),须证明对方在图案、色彩、文字、位置关系等和自己的设计相似,而被告则需要证明其明显区别,以及自己设计的独创性。
来几组抄袭,大家自己看看哪个算高级抄袭哪个算低级抄袭。
这提到风格抄袭,我第一反应是“好东西”,现在改名“妙手回潮”了,这可是带起了一阵“新国潮”的风潮,就这插画风格,识别度超强,然而目前已全网皆有。
有迹可循2
参考“商标近似的混淆与外观设计专利相似的判断方法”
1.
一般购买人施以普通注意能够分辨的原则。
如果两个商标具有相同特征而使普通购买人在施以普通注意力的情况下不能分辨,即为相似商标。例如雪碧和雷碧,在我去购买汽水时,随便粗略看一眼能否分辨出来。要注意的是,这“一般购买人”不包括具有特别嗜好的鉴赏家。
3.
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比如通过“主体相似原则”去判断AB两个图形根本不一致,但是如果B图形会引发联想到A图形同系列,那么也可以认定B图形侵权了。
【事件一】里的也可以用到这个原则,很多人看过那位知名设计师的作品,当涉嫌侵权者的作品让人联想到“是否是那位设计师所作”时,就可以认定是符合侵权的条件之一了。
那么大段是不是很绕?我也很绕。
简单来说,
如果乍一看很像的话,那就是涉嫌侵权。
如果乍一看不太像,但是摆一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话,那就是涉嫌侵权。
如果乍一看和摆一起对比都能过关的话,就分开来
如果上面三个都能过的话,就看其中一个在公众领域知名度如何,并且如果另一个能引起误导或关联,那就是涉嫌侵权。
如果还不行,那就各种举证,找专家团体鉴定。
站酷顶部导航条就可以进入哈
另:有人说用来盈利才算抄袭。这里要说明一下,抄袭本质上是侵权行为,侵权是侵权,盈利是盈利,只看权利人是否追究。这是我查资料得到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在留言去补充。
扩展内容
误区:
其实这么多事情下来,我意识到很多人有个误区,把设计和艺术/美术混淆了。
要知道,设计≠艺术
虽然两者相互有关联,但:
设计在于解决。
艺术在于表达。
随便举个例子说说设计和艺术的区别。
你来我水果店里要买香蕉,我在香蕉上贴“品牌”贴纸买高价,这算一种设计。
你来我水果店里要买香蕉,我把你要的香蕉贴在墙上,这叫艺术。
隔壁水果店学我把贴纸贴在普通菠萝上,我很难去维权说他抄袭我,因为这种贴纸操作很多行业或类目都在用。
隔壁水果店学我把菠萝贴在墙上,那我告他抄袭的成功率会高很多,因为这具有更强的识别度,独创性更强。
到这里,有没有更清晰一点了?
设计比艺术更具功能性,做的东西要拿去用的,用户喜欢是王道。
99%的设计都是做好的美的。
设计师给一个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图形去解决、通过行为去解决、通过声音去解决(比如“江南皮革厂”也算是个设计,要说策划也行,无所谓),等等等等。解决需求方式根据目标、资源、时效等等各种条件去制定。换个角度来看就是设计受各种客观条件制约,没那么多纯原创独创首创,这不是为抄袭站台,因为规避“抄袭风险”也是整个链条中的一环。
艺术比设计更着重价值传达,这个我没办法翻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欣赏者能理解是王道。
因此也诞生了一些让人匪夷所思或者感到丑恶的艺术品。
艺术家通过各种形式去表达自己的理念,这就可以真正的天马行空了,随便怎么做,你做的就是你的,不管是美术还是音乐还是行为艺术等等,并且个人特色更鲜明。
韩美林
黑马大叔
范曾
冷军
上面这冷军的超写实,抄袭得出来,我敬他是条汉子,真心的。
这个“知名卫浴作品”不需要过多介绍了。
顺便介绍一位艺术家——何云昌
最让我视觉震撼的是上面这个“炸药轰自己”
最让我心理震撼并感到恶心的是他另一个作品,不发图了,发文字描述。
12个都什么人啊我靠,遭不住,把我恶心坏了,瞬间想起猎人里的场景。
哎呀~
说到富坚义博嘛,
突然想学一下他,
反正抄袭的话题应该差不多了。
那么
……
…
未完待续……
神级系列动画片
《超级无敌掌门狗》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没关系,搜索名字就能下载,在线也有的看,虽然是上古时代的动画片,但是资源还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