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识90条,让你一次全掌握

答: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的不同可将地震分为三类:天然地震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人工地震是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脉动地震是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2.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地震,即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火山地震,即由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即由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3.构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答:我们通常所说的地震是指构造地震。地球是一个多层球体,最外层的地壳相当薄,平均厚度约33千米,它与地幔的最上层共同形成了厚约100千米的岩石圈。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当岩石圈某处岩层突然发生破裂、错动时,便会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出来,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该处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直到地球表面,引起地表震动,便形成了地震。

4.什么是断层,它与地震有关吗?

答:断层是地下岩层沿一个破裂面或破裂带两侧发生相对位错的现象。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是断层活动的一种表现,所以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十分密切。

5.全球每年发生多少次地震?

答:地球上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不过,人们大多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有一二十次。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有一两次。

6.什么是地震波,它有哪些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

7.什么是震中距,如何划分地震的远近?

答: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对于观察点而言,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称为远震,震中距在100千米至1000千米的称为近震,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8.什么是震源深度?

答: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千米至300千米的地震为中源地震。同样强度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破坏越严重。

9.什么是震级,它是怎样测定的?

答: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把“尺子”,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有关。震级越高,表明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震级通常是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面运动的振动幅度来测定的,由于地震波传播路径、地震台台址条件等差异,不同台站所测定的震级不尽相同,所以常常取各台站的平均值作为一次地震的震级。

10.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几类?

答: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程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又称为巨大地震。

11.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震级有什么不同?

答: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的烈度也会不同。

12.地震烈度是怎样评定的?

答:地震烈度是由人的感觉、器物和房屋被破坏的程度及地表被破坏的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的,反映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地震破坏程度的平均水平。

13.我国评定地震烈度的技术标准是什么?

答:我国评定地震烈度的技术标准是《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它将烈度划分为十二个等级。一度至五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为主。六度至十度以房屋震害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十一度、十二度以房屋破坏和地表破坏现象为主。按照该评定标准,烈度为三度至五度时人们有感,六度以上有破坏,九度至十度破坏严重,十一度以上为毁灭性破坏。

14.什么是烈度分布图,什么是烈度异常区?

答:烈度分布图又叫等震线图。震后调查结束后,将各烈度评定点的结果标示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图上,然后由高到低把烈度相同点的外包线(即等震线)勾画出来,便构成了地震烈度分布图。

震中区的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一般而言,震中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降低。但是也存在局部地区的烈度高于或低于周边烈度的情况,如果这种烈度异常点连片出现,则可划分出一个局部的烈度异常区。

15.震源深度对震中烈度有影响吗?

答:震源深度对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很大。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造成的破坏越严重。

据统计,当震源深度从20千米减少到10千米,或从10千米减少到5千米时,震中烈度均可提高1度。这常常是有些地震震级并不太高,但破坏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16.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几个主要地震带?

答: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分布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17.什么是板块构造,它与地震活动有关吗?

答: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约100千米范围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称为板块,它们各自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运移,有的板块会俯冲到地幔内数百千米深的地方。

据统计,全球有约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约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这就说明,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18.什么是板缘地震,什么是板内地震?

答: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叫板缘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叫板内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的地震多属此类。

19.什么是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20.什么是地震序列?

答:一次中强以上地震的前后,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往往有一系列地震相继发生,这些成因上有联系的地震就构成了一个地震序列。

由于强震发生后,往往还会有较大的余震,甚至发生更强烈的地震,所以震后还须防备强余震的袭击。

21.什么是主震余震型地震?答:主震余震型地震的特点是: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震级相差0.7级至2.4级。

22.什么是震群型地震?

答:有两个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震级相差0.7级以下。

23.什么是孤立型地震?

答: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震级相差2.4级以上。

我国的地震

24.为什么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答: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影响,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

25.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5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至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等地。

26.什么是南北地震带?

答: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

27.我国地震灾害为什么严重?

答:我国地震频繁、强度大且绝大多是发生在大陆地区的浅源地震。我国许多人口稠密地区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处于地震多发区或强震波及区。

地震的次生灾害有哪些

28.什么是地震直接灾害?

答:地震直接灾害是指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大范围地面倾斜、升降和变形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地面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水体的振荡、地光烧伤人畜等。

29.什么是地震次生灾害?

答: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状态或社会正常秩序的地震灾害,被称为地震次生灾害。

30.地震火灾是怎样引起的?

答: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往往酿成大灾。

例如,1923年9月1日的日本关东地震发生在中午人们做饭之时,震后立即引燃大火。震裂的煤气管道和油库开裂溢出大量燃油,助长了火势蔓延。由于消防设施瘫痪,大火烧了数天之久,烧毁房屋44万多座,造成10多万人死于地震火灾。

31.地震水灾是怎样造成的?

答: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

32.为什么震后容易流行疫病?

答: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水源、供水系统等遭到破坏或受到污染,灾区生活环境严重恶化,故极易造成疫病流行。社会条件的优劣与灾后疫病是否流行,关系极为密切。

例如,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省华县发生8级地震,史载死亡人数“奏报有名者”达83万之众。实则直接死于地震的只有十数万人,其余70余万人均死于瘟疫和饥荒。

33.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国有危害吗

答: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

由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难。

34.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吗?

答: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7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于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是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第一部法律,它是我国几十年来防震减灾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这部法律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

35.什么是地震预报?

36.地震能预报吗?

答: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

实践表明,目前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37.地震预报应当由谁发布?

答: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

38.什么是地震前兆?

答: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为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微观前兆,指人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宏观前兆,指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

39.地震微观前兆是怎样观测的?

答:观测小地震的活动要使用地震仪。观测其他地震微观前兆则须使用前兆观测仪器。观测和记录地磁场变化的有磁变仪、核旋仪、地磁经纬仪等。观测地电、地应力、重力、水氡、水位、水质成分及其他微观前兆现象,也都有相应的仪器。

40.你知道《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吗?

答:这个条例是1994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各类地震观测仪器正常工作,以取得可靠数据,每个公民都应自觉贯彻这个条例。

41.震前地下水为何会有异常变化?

答: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这些变化都有可能通过井水、泉水等反映出来。

42.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

答:水位和水量的反常变化、水质的变化、水温的变化、其他变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43.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

答:不一定。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

44.动物行为异常有哪些表现?

答: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惊恐反应、抑制型异常、生活习性变化。

45.动物行为异常必是地震前兆?

答:不一定。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有很多,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及动物生病、怀孕等。因此,动物行为异常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

46.什么是地声,它有什么特点?

答: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从地下深处传出,这就是地声。

地声与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有时像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有时像采石放连珠炮,有时像机器的轰鸣声,有时像狂风呼啸,有时像石头相互摩擦。

47.地光有什么特点?

房屋怎样建设

才能更好地避震

48.为何说“建筑大计,抗震第一”?

答:据统计,世界上130次巨大的地震灾害中,90%至95%的伤亡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居民住房、单位办公楼、学校校舍、工厂厂房及水、电、气、通信等生命线工程的抗震程度决定着震灾损失的大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防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施工。

49.地震为什么会造成房屋破坏?

答:地震时造成房屋破坏的“元凶”是地震力。这是一种惯性力,地震时地震波引起地面震动,产生的地震力会作用于建筑物。如果房屋承受不住,轻则损坏,重则倒塌。

50.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答:首先与地震本身有关,地震越强,震中距越小,震源深度越浅,房屋遭到破坏就越严重。其次是房屋本身的质量,包括其结构是否合理、施工质量是否到位等。再其次是房屋所在地的场地条件,包括场地土质的坚硬程度、覆盖层的深度等。同时,局部地形也会对震时房屋破坏程度造成影响。

51.什么样的场地不适合建房?

答:选择建筑场地,须考虑房屋所在地段地下比较深的土层组成情况、地基土壤的软硬、地形和地下水的深浅等。抗震较差的场地主要有: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饱含水的松砂层、软弱的淤泥层、松软的人工填土层。古河道、旧池塘和河滩地。容易产生开裂、沉陷、滑移的陡坡、河坎。细长突出的山嘴、高耸的山包或三面临水的台地。

52.怎样建房有利于抗御地震?

答:房屋平面布置要力求与主轴对称,并尽可能简单。房屋重心要低,屋顶用轻质材料,尽量不做或少做既笨重又不稳定的装饰性附属物,如女儿墙、高门脸。房屋的高度和平面尺寸要有所限制,房屋之间应适当留建防震缝。房屋结构要力求匀称,构件要联成整体,要采取措施加大连接点的强度和韧性。墙体在交接处要咬合砌筑,承重墙上最好设置圈梁,并在横墙上拉通。横墙应密些,尽量少开洞,屋顶与墙体应连成整体,预制板在墙或梁上要有足够的支撑长度。建筑材料要力求比重轻、强度大并富有韧性。保证施工质量,土坯砖块要错缝咬砌,灰浆要饱满。

53.如何加固已建房屋?

答:加固墙体,墙体有两种,一种是承重墙,另一种是非承重墙。加固的方法有拆砖补缝、钢筋拉固、附墙加固等。加固楼房或房屋顶盖,一般采用水泥砂浆重新填实、配钢筋加厚的方法。加固建筑物突出部位,如对烟囱、女儿墙、屋顶的水箱间、楼梯间等部位,采取适当措施设置竖向拉条,拆除不必要的附属物。

54.如何及时维修老旧房屋?

答:老旧房屋要注意经常维修保养。墙体如有裂缝或歪闪,要及时修理。易风化酥碱的土墙,要定期抹面。屋顶漏水应迅速修补。大雨后要马上排除房屋周围的积水。木梁和木柱要预防腐朽虫蛀,如有损坏应及时检修。

55.城镇哪些住房环境抗震较差?

56.农村和山区哪些住房环境抗震较差?

答:陡峭的山崖下和不稳定的山坡上,震时易形成山崩、滑坡。不安全的冲沟口,如平时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堤岸不稳定的河边或湖边,震时易发生岸坡崩塌。

57.为什么灾难来临时自救互救至关重要?

59.什么是避震空间?

答:避震空间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比如,房屋倒塌后室内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就属于避震空间。

室内易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主要有炕沿下或结实牢固的家具附近;内墙或承重墙的墙根和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

60.避震时须把握什么原则?

答:地震时每个人的处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会千篇一律。

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要根据客观条件而定。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记住只有保全自己,才能救助别人。

家庭防震应该注意什么

61.家庭应怎样做好防震准备?

答:对自家住房的抗震能力、室内水电煤气等设施的状况、各类物品的存放条件、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处在已有地震短临预报地区的家庭,还应准备自救必备的物品。

62.室内物品怎样摆放有利于避震?

答:室内家具物品的摆放要防止倾倒或坠落,要有利于形成三角空间以便震时避险。要保持对外通道的畅通。处置好易燃易爆物品,以防发生次生灾害。

63.怎样防止震时家具倾倒或坠落?

答:把悬挂的物品拿下来或设法固定。高大家具要固定,顶上不要放重物。组合家具要连接,固定在墙上或地上。橱柜内重的东西放下边,轻的东西放上边。放有易碎品的橱柜最好加门、加插销。

64.为什么卧室的防震措施最重要?

答:地震有可能发生在人们睡觉的时候。人在睡觉时的警觉性最差,从卧室撤往室外的路线往往较长。因此,卧室的防震措施至关重要。

65.怎样在室内设置避震场所?

答:可将坚固的写字台、床或低矮的家具下腾空。把结实家具旁边的内墙角空出来。有条件的可按防震要求布置一间抗震房。

66.为预防次生灾害应处理好哪些危险物品?

答:易燃物、易爆品、易腐蚀的化学制剂,用不着的应尽早清理掉。

67.家中应常备哪些震后急需品?

答:生活日用品,如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等。常用药品,如治疗感冒的药、治理肠胃病的药、一般外伤用药等。照明用品,如应急灯、手电筒、蜡烛等。身份证件等重要物品。

上述物品应集中存放在家庭防震包或轻巧的手提箱里。

68.睡觉时哪些物品应放在床头?

答:眼镜,如果你是近视眼,这是必不可少的物品。手机,这是与他人联系的重要工具。手电筒,黑暗中必须使用它。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怎样避震

69.震中区的人为何感到先颠后晃?

答: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是几种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人们的感受而言,分为上下颠动和水平晃动两种形式。

70.怎样判断地震的远近与强弱?

71.避震时应怎样保护自己?

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可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顶在头上。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72.家住楼房怎样避震?

答: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如坚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或有支撑物的房间、内承重墙的墙角、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73.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答:震时不要滞留在床上、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74.在工作岗位怎样避震?

答:尽快躲在坚固的办公桌下或桌旁,震后迅速有序撤离。正在工作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迅速躲在安全处。电厂、煤气厂、核电站等特殊工作场所应按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行动。

75.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答:在影剧院、体育场馆,观众可趴在座椅旁、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地疏散。

正在上课的学生,应迅速在课桌下躲避,震后在教师指挥下撤离。

76.在户外怎样避震?

答: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的悬挂物。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或危墙、雨棚、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77.在野外怎样避震?

答:不要在山脚下、陡崖边停留。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

避开水坝、堤坝,以防发生垮坝或洪水。

避开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

78.遇到次生灾害怎么办?

答:在室内遇到火灾应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

遇到化工厂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的方向跑,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使用明火。

79.被困在室内应如何保护自己?

答:保持呼吸畅通,搬开可移动的杂物,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

80.在废墟中如何设法逃生?

答:听到人声时敲击铁管、墙壁,发出求救信号。观察四周有没有通道或光亮,分析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

试着排除障碍,开辟通道。若开辟通道费时过长、费力过大或不安全时,应立即停止。

81.暂时不能脱险应怎样保护自己?

答:不要大声哭喊,不要勉强行动。寻找食物和水,无饮用水时,可用尿液解渴。如果受伤,想办法包扎。

震后救人的原则

82.震后救人的原则是什么?

答:先救近处的人。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青壮年。

83.怎样寻找被埋压人员?

答:先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也可用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根据现场情况,分析被埋压人员所处的位置。

84.扒挖时怎样保证被埋人员安全?

答:使用工具扒挖埋压物,当接近被埋人员时,不可用利器刨挖。要特别注意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尽早打通封闭空间,以便注入新鲜空气。当灰尘太大时,可喷水降尘。可先将水、食品或药物递给被埋压者。尽量先将被埋压者头部暴露出来,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再使其胸腹和身体其他部分露出。对于不能自行出来者,应使其尽量暴露全身再抬救出来,不可强拉硬拽。

85.应给予被救者哪些特殊护理?

答:蒙上双眼,使其避免强光刺激。不可让其突然进食过多。避免被救者情绪过于激动。对伤员就地做紧急处理。

86.如何救治和护送伤员?

答:仔细观察和询问伤员的伤情。对颈、腰部疼痛的伤员要让其平卧在硬板上。搬运时保证其头颅、颈部和躯体处于水平位置,以免造成脊髓损伤。

昏迷的伤员要平卧并将其头部后仰、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的分泌物。给伤员喝水时,一定要先从少量开始。可用衣被、绳索、门板、木棍等组合成简易担架搬运伤员。

震后应该注意什么

87.震后露宿时应注意什么

答:避开危楼、高压线等危险物。选择干燥、平坦的地方露宿,在山上露宿时,最好选择东南坡。注意保暖。

88.搭建防震棚要注意什么?

答:场地要开阔。在农村要避开危崖、陡坎、河滩,在城市要避开危楼、烟囱、水塔、高压线。不要建在阻碍交通的道口。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灯火、炉火和电源,留好防火道。防震棚顶部不要压砖头、石块或其他重物。

89.震后哪些食品不能吃?

90.灾后如何解决饮水问题?

答:首先要将洁净的饮用水尽早运往灾区。同时,要在灾区寻找水源,并对当地水质进行检验,确定能否饮用。对暂不适于饮用的水要进行净化处理,水质达标后才能让灾民饮用。

THE END
1.为啥日本人有床不睡,非要睡在地上?答案很多人都猜不到为啥日本人有床不睡,非要睡在地上?答案很多人都猜不到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行走的异域 广东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刀锋:战士为国献身,怎料妹妹没钱买墓地,竟将骨灰盒送到部队! 李逵聊影视 586跟贴 打开APP 中国最费钱的工程,西方说我国100年都建不起了,竣工后成奇迹 绝密记实馆 28跟贴 打开APP ...https://m.163.com/v/video/VSFSCMR49.html
2.夏天睡地上有什么危害夏天睡地上有什么危害 夏天睡地上通常有容易着凉感冒、诱发脊柱变形、易患关节炎、皮肤病风险增加、中暑风险等危害。 1.容易着凉感冒:尽管夏天气温较高,但夜间地面温度会明显下降,直接睡在地上容易使身体受凉,导致感冒或清晨起床时感到头昏脑胀。 2.诱发脊柱变形:地板硬度远大于一般的床垫,习惯软床垫的人突然改睡...http://mipvideo.xywy.com/bd/408835.html
3.睡在地上有什么危害?快速问医生病情分析:您好,时间长了容易的风湿性关节炎,祝您健康。指导意见:您好,时间长了容易的风湿性关节炎...https://m.120ask.com/askg/posts_detail/44018568
4.长期用垫子在地上睡觉有什么危害问题描述:女,今年36岁,我喜欢在地上铺上垫子睡觉,长期用垫子在地上睡觉有什么危害?医生回答(1) 李胜利 副主任医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长期用垫子在地上睡觉是有一定的危害的。一般地面比较潮湿,夜间睡眠时大多毛孔是张开的,有可能会导致寒气入侵,容易增加关节疼痛症状。同时地面上也会有寄生虫或者螨虫等,也有...https://mip.familydoctor.com.cn/ask/q/19684797.html
5.睡地板上对身体有什么危害问答频道问题描述:(男,24岁)睡地板上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医生回答(1) 张立柱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中医院 指导意见:睡地板容易导致寒气入侵,损害阳气、使寒气凝滞等危害。 1.易伤阳气:寒邪侵入后,机体阳气反应增强。若寒邪过盛,阳气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寒邪所侵害。可致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脾阳受损,可...https://m.bohe.cn/ask/mip/aiob9hvljykmxum.html
1.躺地板上睡觉有什么危害权威文章躺地板上睡觉有什么危害 躺地板上睡觉有腰部疼痛、失眠、感冒等危害。 1、腰部疼痛:由于地板的温度比较低,而且里面也比较潮湿,长期躺在地板上睡觉,会使腰部受到凉气的入侵,从而出现腰部疼痛的现象。 2、失眠:因为地板属于一种比较硬的物质,长期躺在地板上睡觉,可能会出现不舒服的情况,甚至也会影响到正常的睡眠质量...https://www.cndzys.com/ylcore/fine/54598.html
2.睡在地上有什么潜在危害睡在地上有什么潜在危害 睡在地上存在潜在危害,包括对脊椎的压力、环境湿度、卫生条件、地面寒冷等方面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 对脊椎的压力:地面硬度通常较高,缺少足够的承托,使得睡眠时脊椎部位受到不均衡的压力。长期而言,容易导致脊椎健康问题。脊椎是人体支撑重力并保持身体平衡的重要结构,如果长期以不适当的...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8fdfb5b52eab6a27ebdafbec09981995.html
3.睡地上的危害有哪些在夏季,很多人为了享受一时凉爽,喜欢打地铺睡觉。殊不知,这样的睡觉方式对我们的身体有着许多不利的影响,那么,睡地上的危害有哪些呢?夏天睡觉有哪些禁忌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些睡地上的危害。 一、睡地上的危害有哪些 1、容易着凉感冒:夏季到了半夜,气温急降,容易受到凉气侵袭; ...https://m.jia.com/zixun/article/751723.html
4.我想知道睡瓷砖地板有什么危害睡瓷砖地板危害很大,容易出现腰肌劳损症状,并且地上寒气重的话,容易感冒,并且引起风湿,对身体有很大...https://www.to8to.com/ask/k8478567.html
5.上高速犯困了咋办?老司机教你个“笨招数”,瞌睡“全都消失了”疲劳驾驶危害严重,特别是在公路货运和客运市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会造成货毁人亡的惨重后果,并且通常伤亡人数比较多。 那么客运和货运领域的驾驶员为什么还前赴后继地踏上疲劳驾驶的违法道路呢? 货运和客运行业更容易发生疲劳驾驶行为,往往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77453915552995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