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临床专家指出,医务工作者主动给包皮环切术后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利于从认知、感觉、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做完手术的患者在回家后能按照家庭护理及康复指导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伤口,促进伤口愈合。因此,手术后掌握好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决患者的心理难题,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是确保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包皮环切术后24小时内注意切口出血情况。如仅为包扎外敷料上的少量渗血是正常现象。若因术后阴茎勃起或自身护理不当引起的切口出血,可局部加压止血。术后小渗血,如能早期发现,正确处理,均可自行愈合;如外敷料全被血渗透,而且还有新鲜血液不断流出,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则应立即回医院就诊,视情况可给予缝扎止血。
包皮环切术后疼痛处理:疼痛、膀胱痉挛是尿道下裂手术后常见的症状、疼痛常与手术创伤刺激有关;膀胱痉挛常因引流管刺激所致。通常术后1~3天症状最明显,期待干预最强烈,以后逐渐减轻并适应。主要措施是使用药物控制、心理支持以减轻症状。
镇静药的应用:注射地西泮,必要时可用少量哌替啶。成人包皮环切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阴茎勃起,夜间尤甚,可致切口裂开、出血,因此,术后常规口服镇静药,酌情使用酮康唑或乙烯雌酚。酮康唑有肝毒性,用药前后要检查肝功能。乙烯雌酚对胃肠刺激性大,患者多有恶心、厌食。宜嘱饭后服,同时服维生素B6等,以减轻症状。
抑制膀胱收缩药物的应用:托特罗定(舍尼通亭)、索利那新(卫喜康)可降低膀胱对尿刺激的敏感性,减轻或抑制膀胱痉挛,可酌情给患儿服用。
心理支持:精神过度紧张、躁动可使疼痛加剧。护士应给患者较多的心理支持,告诉患者疼痛及不舒服是术后正常现象,躁动、紧张只会加剧疼痛;给予榜样鼓励,训练患者的意志和毅力;尽量创造优美、舒适的治疗环境;满足兴趣、爱好需要,分散注意力,以增强镇静药物效果,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平稳康复。
包皮环切术后重视饮食护理。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排尿排便造成刨口感染、裂开;二是增加营养,促进伤口愈合。术后前3天刨口未愈合,粪便及污染尿液中的细菌可进入刨口深层组织,造成感染;3天后皮肤及组织粘附,切口干燥,细菌不易进入组织深层。因此,术前1天及术后当日给予半流质饮食,术后第2天开始可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