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超皮秒、皮秒、蜂巢皮秒都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哪个好?
3.皮秒真的能扫干净一切斑点吗?
1秒s=1000毫秒ms
1毫秒ms=1000微秒us
1微秒us=1000纳秒ns
1纳秒ns=1000皮秒ps
所以,换算下来——
1皮秒=10-12秒(大写加粗:10的负12次方秒)
是不是超级超级快。。。
在这里要划三个名词概念重点(这部分不喜可以略过,比较枯燥)
脉宽:
简单举个例子,如果原本是1秒钟输出的能量,现在压缩到1uS这个脉宽输出了,峰值能量就变大1000*1000倍了。
选择性光热作用:
1983年,Anderson和Parrish提出了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对皮肤激光外科和光老化的治疗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他们发现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皮肤,被皮肤组织中的一种细胞吸收(这种细胞的吸收数值是周围其他细胞的10倍以上),这种细胞被激光能量加热,达到一定温度之后,细胞可以被破坏、进而代谢。
作用靶:
在皮肤科治疗中,皮肤里的靶色基主要是黑色素、血红蛋白和水(因为到一定波长以上水会汽化),它们分别在不同的波长对激光有不同的吸收能力,较高处叫吸收峰,正因为这些不同的吸收峰,方便医生有选择地使用不同波长的激光,既打击了敌人,又不伤害群众。
黑色素吸收峰:600nm下黑色素的吸收能力基本相似,600nm以上逐渐下降。
血红蛋白吸收峰:418nm、542nm和577nm各有一个。
水的吸收峰:980nm有个小吸收峰,1480nm、2940nm、10600nm各有一个较大的吸收峰。
上图中,黑色的线代表黑色素,从上图数据上来看,3种波长对黑色素的都有吸收,不过从吸收峰值来看,694nm对黑色素吸收率最高,吸收系数在11-15之间,755nm紧随其后,吸收系数为8-10,1064nm次之,吸收系数仅在4-5之间。黑色素的吸收率随波长增加而降低,波长越长,黑色素吸收越少。
这就是激光祛斑的原理。
拉回来说正题。皮秒激光和普通激光比,区别就是脉宽上皮秒激光是皮秒级别的,也就是说连续激光的能量压缩到一个很短的瞬间,皮秒激光是按皮秒来计算的。激光速度越快,产生的瞬间能量越大,爆破能力越强。这一点皮秒比起纳秒级别的传统调Q激光显然更胜一筹,因此在治疗色素和纹身时,皮秒激光粉碎后形成的色素和纹身颗粒更小,更容易被代谢出体外。
举个例子,在治疗黑色素问题上,因为755nm波长的皮秒激光和755nm的纳秒激光相比脉宽短,它的速度比纳秒更快,激光作用于靶组织——黑色素的效率相对高一些,因此,对于黑色素的清除率相对较高。
但不能忽略的是,关于黑色素清除的组中效果,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1医生的操作经验和技术
2激光波长的黑色素清除率
此外也有医生认为红宝石激光694nm的穿透深度足够,它的黑色素清除率是最强的。
因此医美这件事里,仪器、药品、医生三方面都极为重要,医生的因素在其中则是重中之重。
因此姑娘们做医美项目要去靠谱的机构、找靠谱的医生。
2.超皮秒、皮秒、蜂巢皮秒都是啥?解决什么问题?哪个好?
所谓超皮秒、皮秒、蜂巢皮秒等等其实都是包装出来的项目名字。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款皮秒激光,据不完全统计有以下公司出的不同皮秒激光仪器:
(1)美国赛诺秀(Cynosure)公司出品的Picosure。
(2)以色列飞顿出品的Picofour。
(3)美国酷蓝(Cutera)公司生产的Enlighten。
(4)以色列赛诺龙(Syneron-Candela)公司推出的Picoway(皮可威)。
(5)意大利Quanta公司研发的DiscoveryPico创世纪皮秒激光。
我收集了一些资料,把各类技术指标列在下表给姑娘们一个参照,最后面的ND:YAG激光作为一个非皮秒类的激光简单参照。
也就是说,
如果你有需要爆破治疗的斑而又害怕结痂,可以选超皮秒治疗。
如果你除了有祛斑还趋向嫩肤需求,可以选蜂巢皮秒。
如果你非常在意中国CFDA的认证,可以只选择皮秒治疗。
理论上,不可能有任何的斑点是一劳永逸的,正如干燥、皱纹等问题,都不可能靠一日之功来解决,黑色素被爆破代谢后还有可能会因为日晒形成新的,正可谓常用常新了。
但一般情况下,如果你想治疗良性色素性疾病(色斑、晒斑等),通常情况下需要2-3次治疗。两次治疗间隔在4-6周。
如果想解决皮肤老化问题(其实不能只依靠激光,还要配合玻尿酸、肉毒素、射频等多种手段,依据每个人的面部情况特殊定制解决方案),通常情况下需要4-6次治疗。两次治疗间隔在3-4周。
黄褐斑的问题较为复杂,通常难以根治,需要医生来面诊判断是否是黄褐斑,关于黄褐斑是否能用于皮秒治疗的问题学界有一些争议,我尚无渠道得到更专业的论断,因为黄褐斑的发病原因又不仅仅是黑色素的问题。还涉及到皮肤屏障、内分泌、护肤习惯,有医生认为高能的皮秒激光并不建议作为黄褐斑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