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猫让我们相互治愈而不是彼此伤害

深圳华强南某小区居民在喂养流浪猫。

一头埋进猫儿柔软的肚子里,深深一吸,将小猫的温柔全部吸进心里。对于“猫奴”而言,这样的画面无疑是一种幸福的享受。今天,“吸猫”逐渐成为不少人的爱好。在爱猫人士眼中,无论洋猫还是土猫,家猫还是流浪猫,都是可以软化人内心的精灵,而不少风餐露宿的流浪猫更使城市拥有了别样的风趣。

事实上,和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开头出现的混元珠相仿,流浪猫集“天地之气”,“亦正亦邪”。集“灵珠”与“魔丸”于一身的流浪猫不仅有率真可爱,还有不容忽视的攻击性。当下,深圳的流浪猫几乎已经无处不在。人们在小区里或写字楼下看到流浪猫的身影已成为常态。爱猫一族喂猫、撸猫,享受着猫咪的可爱而乐此不疲。同样,也有“怕猫”一族因为忌惮猫咪的攻击性而心惊胆战。

流浪猫,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特殊“居民”。它们给城市带来了柔软,也与生俱来地带着安全的隐患。猫咪们,如何爱你才是深圳人对的选择?

猫咪可爱,但是也会伤人

因为流浪猫的一次攻击,市民谢小姐的生活严重受到影响。

8月1日,家住宝安区新安街道尚都花园的谢小姐在路过小区楼下花园时,突然遭到小区流浪猫的追赶和袭击。在流浪猫突然出现之前,谢小姐牵着自家的宠物狗在楼下散步,殊不知有流浪猫在周围“埋伏”。

“我路过时完全不知道它从哪里突然飞出来。等反应过来时,它已经爬在我腿上一口口地撕咬我的肉了。怎么驱赶都没用,拔腿跑它就继续追咬。“流浪猫突然的攻击,将谢小姐的双腿抓咬得鲜血淋漓。医院鉴定,谢小姐腿上的十多处伤口达到3级咬伤程度。

“这些咬伤让我发烧疼痛,在医院挨了10多针,还需要吃一堆药。”谢小姐无奈地说。

事发后,谢小姐先后联系了小区物业、城管部门、当地街道办,得到的答复均为“不归我们管”。“12345让我去找城管,城管说只管狗不管猫。街道办说不在业务范围,得找城管。”谢小姐疑惑,为何狗有人管,猫伤人却无人管?

谢小姐回忆,这只流浪猫在小区流浪已久,平时并没人管。这只流浪猫平时就很凶,只要有人靠近它附近的区域,它就会露出尖牙,发出嘶嘶声。对此,谢小姐十分担忧,“小区人口密集,小朋友很多,流浪猫如果再伤人怎么办?”

在小区周边,流浪猫总能找到投喂者

在位于深圳华强南的一老旧小区里,就有这么一家与流浪猫为伍的投喂者。晚上8点30分,该小区一栋七层高的住宅楼下,几只流浪猫拖着懒洋洋的身板,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来赴会。它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下水道缓慢行走,在路的尽头纵身跳上花坛,匍匐穿过正好淹没身躯的草丛,卧在最适合各自的领地,让楼下铁门的动静处于可视范围之内,翘首以待。

大约半小时后,铁门从里面被推开,一位身穿短衣短裤,脚蹬棕色凉拖的老人缓缓走出。聪明的流浪猫一眼认出了眼前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

一只、两只、三只、四只……越来越多未被发现的猫从草丛里钻出,置身于明亮的路灯下。它们扬起脑袋,跟随老人的脚步靠近铁门,望着老人从一个塑料袋里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猫粮分装在几个大小不一的碗碟里。

老人温柔地把碗碟一一放在每只流浪猫的嘴边,让它们卧在楼下铁门前、他的视线范围内享用当天的晚餐。彼时,10多只大小不一、花色不同的流浪猫聚集在楼道白炽灯下,格外引人注目。当有人经过,好奇地问起流浪猫时,老人的态度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不要走过来,赶紧离开,别影响我的猫吃饭了!”

“你别管了!快走!”

看到来人,老人摆摆手,露出凶狠的目光。他似乎急于划清地盘,宣告自己对这群猫的拥有权,不耐烦地扬言,“喜欢猫就去别的地方养猫,别影响我的猫。”

绝育率低,猫儿越来越多

“其实那些都是流浪猫,天天跟着那老人。”一名在该小区工作多年的保安员笑笑说,老人一家每天晚上给小区里的流浪猫喂食,所有的猫粮都是他们掏钱买的。或许喂猫是老人退休后唯一的兴趣爱好,对老人来说那些猫都是宝贝。

因为流浪猫的事,老人跟不少人发生过口角。保安员说,小区里的流浪猫不少,居民喂猫的地方有三处,老人居住的楼下是其中之一。之前曾有喂猫居民建议,给流浪猫做绝育手术可以防止流浪猫不断繁殖增多,但老人不愿意,不允许任何人碰“他的猫”,即使是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上门好言相劝,最终也被他骂走了。所以,老人喂食的那些流浪猫从原来的5、6只,增加到现在的十多只。

不过,像老人一样抗拒给猫做绝育手术的人并不少。根据深圳猫网流浪猫免费绝育指标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期间,使用了深圳猫网提供的免费给流浪猫做绝育手术的猫只数量分别为318只、632只、1430只,2019年上半年已有1321只,三年半的总数为3701只,而未通过猫网对流浪猫进行绝育的数量预计不到指标数(每年有近4000个免费绝育指标)的一半。

“从猫网平台的数据可以看出,深圳有意识地给流浪猫做绝育的人在渐渐增加;但同时,有人猫矛盾的小区数也在增长。”钟淑君说,矛盾问题源自几乎每个社区都有长期投喂流浪猫的人,且大多没有帮流浪猫绝育。越来越多的流浪猫聚集在社区里,引起其它居民的不满,甚至引发投毒、捕杀行为。

“有一次我在楼下花园运动,一只流浪猫就公然卧在路中间,赶不走,完全不怕人,人们还得绕道走。”老人的邻居陈小姐无奈地说。还有不少居民表示,处于发情期的流浪猫常半夜出没在居民楼下的草丛里,发出哀怨的叫声,让人几天睡不好觉,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对于小区里不断增多的流浪猫,保安员坦言,目前还没有针对它们做出实际的管理。在他看来,这些猫比较温顺,不会有伤人的危险。但令人头疼的是,流浪猫不断增加并没有对灭鼠起到帮助,“这些猫吃的都是名贵的猫粮,哪还会去吃老鼠,甚至见到老鼠都怕得掉头就跑。”

人猫之间,现实一种:流浪猫“走”后,他心里有点惆怅

“最初来到大院里的是‘大黄’,我们都一致觉得这是一只家养的猫。”李先生说,这只黄猫对人没有畏惧,很亲近人,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怜悯的情绪。出于对猫的了解,李先生料定大黄要么是和主人走失的猫,要么是被主人弃养的猫。于是,李先生买来猫粮,常年投放在楼下设置的猫食盘中。大黄也通人性般地记住了猫食盘的位置,每天到这里觅食,还陆续带来了不少小伙伴分甘同味。李先生回忆说,两年来有大约七八只猫在这里觅食。

在喂养大黄的过程中,李先生内心深处的柔软也被不断激活。李先生还记得,有一次回到公司时,大黄“喵喵喵”地一路小跑着,边叫唤边跟随在李先生脚边。李先生知道,这是大黄饿了的表现,便连忙上楼拿猫粮。而当李先生带着猫粮从电梯里出来时,他发现大黄竟坐在电梯一侧,等待着他的到来。“当时觉得大黄太聪明了。”李先生说,机智的大黄深知这栋楼里的人们对它的偏爱,在刮风下雨时,大黄还会躲到1楼大堂的保安室里休息。

人猫之间,现实另一种:给它一个家,把它平安养大

2018年4月,在大黄带来的流浪猫里,有一只幸运的小橘猫被李先生的同事花花(化名)领养。因为性格“傲娇”,这只小橘猫被花花命名为“大佬”。

在收养“大佬”之前,花花仅在公司楼下逗过几次这只1岁多的小猫。因为“大佬”爱撒娇又粘人,花花对它印象很深。花花说,她家里原本就有一只名为“蛋黄”的橘猫,也没想着要收养其他猫。但就在她被调走之前,听说了公司大院里曾有一只流浪猫被车碾死了,“当时我就很害怕大佬也会出意外,所以就把它带回家了。”

环境的改变使得“大佬”产生了严重的应激反应,再加上“大佬”流浪期间严重贫血和接受了绝育手术,“大佬”血钾含量过高,在就医时一度被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幸运的是,在救治了三天之后,“大佬”逐渐好转,恢复了健康。“如果当时不把它带回来,会不会更好?”一直以来,“大佬”都非常傲娇,可看到“大佬”生病的样子时,花花自责又心疼。

现在,两只猫都已成为花花生活的一部分。花花希望,可以陪伴两只猫直至它们生命的终点。养猫以后,花花给猫提供的猫粮越来越好。每当小猫有不舒服的症状出现,花花就会下意识地认为是猫粮不够好的原因,并为它们换上更贵更好的猫粮。猫粮的开销大了,花花就会相应地减少自己的日常开销。因为害怕猫受伤,在租房时,花花还会考虑到窗户是否有窗纱等因素。尽管如此,花花依旧任劳任怨地照顾着两只猫。花花认为,猫和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猫可以改变人的性格,让人变得柔软。人也在抚养猫以后,将流浪猫变成家猫,使得它们失去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正因为如此,花花无法接受弃养的行为。“有苦衷也好,缘分尽了也好,至少要给它找到下一个主人,不能随意将它们抛弃。”

流浪猫,成为她人生中离不开的部分

“流浪猫的寿命很短,也有许多不可预料的事会发生。”在深圳救助流浪猫十多年的“猫姐”(化名)说,流浪猫的平均寿命仅有3年左右。她希望自己的救助行为能尽量延长它们的寿命。

自从2005年捡到第一只猫以来,猫姐每年不断捡猫并送给他人抚养。据猫姐的估算,她救助的猫有50只左右。

猫姐在福田区景田北开了一家书店,这里既是她的电影放映厅,也是她的养猫根据地。目前,书店里生活着4只猫,它们都是在小奶猫时期就被猫姐捡到,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送养而抚养至今,其中有两只仅有1岁多,另外的两只“前辈”则分别为7岁、12岁。猫姐认为,自从养了猫,她的心情总是很愉快,仿佛猫咪自带治愈功能。目前,猫在猫姐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养了猫之后,猫姐离深最长的时候也不超过一个星期。看见她对猫的爱,猫姐身边不少怕猫的朋友从怕猫、不讨厌再到喜欢上猫,甚至有朋友在认识猫姐十几年后开始尝试养猫。

在饲养过程中,猫姐偶尔会被猫抓伤,但她并不太在意。猫姐认为,流浪猫不会主动攻击人。比起家猫,流浪猫更怕人。只要人类不去主动招惹它们,流浪猫就不会攻击人。“猫是有灵性的,它只亲喂养它的人。如果感觉到有危险的人靠近,它会主动躲开的。”猫姐说。

猫姐救助猫的行为一经传扬后,经常有人捡到猫就将它们扔在猫姐的书店门口,令救助能力有限的猫姐很是无奈。猫姐认为,人们在养宠物之前要考虑清楚,“如果做不到不离不弃,就不要尝试养猫。”

在国外旅行时,猫姐看到不少地方都有安详生活在城市里的动物,尤其对纪录片《爱猫之城》中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无限向往,“在那里,流浪猫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自由自在地与人类和谐共生了数千年。”猫姐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在深圳看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丽风景。

记者手记

城市,如何与流浪猫共处?

对于不喜欢流浪猫的居民,钟淑君也表示理解,毕竟因为社区里的流浪猫数量过多,出现的未绝育、抢地盘、翻垃圾等情况确实影响了居民的生活。钟淑君建议,大家以宽容、温和的方式去对待这些被人为遗弃、在城市里孤苦生活的流浪动物,可以首先考虑绝育而不是捕杀或驱赶。

钟淑君进一步解释说,流浪猫的存在意味着社区内有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与其驱赶,不如选择让已绝育的猫在社区内占据空间,防止未绝育的流浪猫进入发情扰民。同时,居民可联合物业管理处劝阻那些长期定点投喂、抗拒给猫绝育的行为,为和谐社区共同努力。

THE END
1.为什么要给猫咪做绝育到底该不该给猫咪做绝育另外,绝育后就不用担心猫咪发情一直叫扰民了。还有,绝育后的猫咪的寿命普遍会长一些。。为什么要给猫咪做绝育 到底该不该给猫咪做绝育。http://m.husay.cn/a/202411/5280342.html
2.上门绝育靠谱吗?这些弊端你好好看清楚..这些弊端你好好看清楚.. 上门绝育就是医生会带上绝育手术工具去给你们家的宠物绝育,价格通常是宠物医院的一半,或者极其廉价。因为不需要购买专业的手术台、抢救器具,做完手术后也不需要为其善后所以非常便宜。正规的兽医是不会在医院之外的地方给宠物绝育的,所以上门绝育不可信。 https://mip.xiaokeai.com/cat/disease/30056.html
3.宠物猫做完绝育手术后死亡,猫主人提出质疑!院方:我也很纳闷!做绝育手术 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术后的几天时间里猫咪的情况很不好,最终更是在拆线之后死亡。在蒋女士看来,猫的死亡有些蹊跷。 蒋女士:12月22号来做的手术,做完手术回去猫咪就有点躲着人,没什么精神,我们也没在意,想着是猫咪受伤不舒服。 想着可能是术后的正常反应 ...https://m.gmw.cn/2022-01/03/content_1302747564.htm
1.小猫体检需知:公猫绝育的利弊及体检关键项目对于绝育后的猫咪是否还会发情、能否友好相处等问题,答案都是肯定的。绝育手术会有效地阻止猫咪的发情行为,并使公猫和母猫更好地相处。绝育手术不仅仅是对猫咪的福利,也是对社会环境的贡献,减少流浪猫的数量,让更多的人能够与猫咪和谐共处。 为猫咪选择绝育手术是负责任的选择。它不仅能让猫咪免于发情期的困扰,还能有...https://m.tijian8.com/post/7c5a055750E9.html
2.上海一夫妻把房让给66只猫住后续:减至13只已做绝育虹桥机场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欣礼告诉记者,该“猫屋”引起热议已非首次,而2015年才是猫只数量的最高峰时期,“当时是有66只猫,在我们的劝说下,对方把所有的猫做了绝育处理,也同意不再有新的流浪猫到这个房间里来。现在其实屋子里的猫是13只,而且最小的流浪猫的年龄是12岁”,曹欣礼说,希望随着猫生长的自然...https://www.chinanews.com.cn/m/sh/2020/06-10/9208773.shtml
3.唉,好后悔给我的猫绝育(猫咪已经拆线恢复了)由于工作的地方在十八线小城市,所以没有带猫咪回自己生活的省会城市做绝育。 花费了880,医生说是呼吸麻醉,没让我进手术室,中途似乎听到猫叫了一声。我真的害怕是不是根本没有麻醉好,让我的猫是清醒状态下做的手术。抱出来的时候它居然是清醒的,身上还满多血的,而且居然蛋蛋上还缝了线,他们给它剪的指甲好几个...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6167944
4.疫情下的养宠人:找人上门20天,出门遛狗5分钟澎湃号·湃客我们社区的流浪猫都是属于不太亲近人的,难得有一只会让我摸摸头的。有一次我想要给那只比较亲近我的猫做TNR(Trap抓捕、Neuter绝育、Release放归,国际上通行的解决流浪猫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医院也已经联系好了。没想到我抓它的时候,它拼命挣扎,把我手臂抓伤之后逃走了。其他的流浪猫就更难接近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277793
5.什么是后院高级后院和正规猫舍,如何分辨后院和高级后院1.不绝育出售、借配、疫苗不全。 2.种猫来源于后院、把繁育权出售给个人或后院。 3.繁育超过2个品种、笼养、在协会规定范围外乱跨品种配(比如英短串矮脚)、繁育不是协会标准品种、背地里收猫卖。 4. 吹嘘野鸡比赛成绩(比如ice,caa,gccfa,FFF等野鸡协会的比赛)、套证、假证。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0201933853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