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最近公布,目前全国符合条件生育二孩的“单独”夫妇有1100万对,但截至5月31日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仅27.16万对,仅占比2.5%左右。
羊城晚报记者联城调查发现,珠三角各主要城市,申请生育“单独二孩”的比例虽然没有全国那么低,但也未像此前专家学者及社会普遍预期的那么“热”、其中,深圳申请比例近三成,东莞符合条件者中四成不考虑或短期不考虑生二孩。
是什么使不少符合条件的“单独夫妇”对生二孩望而却步?
东莞:四成受访者不考虑生二孩
压力大不敢生
没钱换大房提学费头疼
此前一次民意调查显示,1649名受访的东莞网民里,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受访者中,有四成不考虑或短期不考虑生二孩,而“抚养成本过高,家庭经济难以承担”成为了最主要的原因。
在参与网上投票时,刘宇航怀着复杂的心情选择了“不考虑生”。他是南城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员,月薪5000元左右,太太月收入2000多元,在一家行业协会工作。身为独生子,刘宇航从小孤单,自从前年生了儿子后就一直再想要个女儿,“以前一直盼望着政策能放开生二孩,真的放开了我们又纠结了,担心养不起。”
“现在我们供的房是两室一厅,再生一个小孩,让老人过来帮忙带肯定不够住,但眼下的房价,每平方米最少也要七、八千元,哪里换得起大房子?”扭头看了一眼正在画画的儿子,刘宇航叹了口气:“现在300块钱以下的奶粉你敢买吗?几十块钱一袋的纸尿片你敢用吗?小孩读公立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最少也要七、八百元,私立就更别说了,价格普遍在1200元以上。等上了小学,那就更得花钱了,我一个同事为了让孩子进中心小学,托人还花了两万赞助费。如果送到东华、光明这类私立学校,一年得一、两万块,而且这还不算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兴趣班的费用……”刘宇航觉得压力山大,摇摇头无奈地说:“算了,不生了,把儿子好好培养好吧。”
手续繁被吓怕
办个准生证要证父已亡?
除了高企的生活成本外,还有不少人被周边亲朋好友们繁琐的审批手续给吓住了。“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办个准生证可能还要出示死亡证明。”市民刘先生原本打算生二孩,但他在见证了同事叶先生的审批经历后决定放弃,“叶先生是湖南衡阳人,独生子,她老婆是东莞人,今年7月他们去居委会填表时被告知要求叶先生出示其父亲的死亡证明。”
“叶先生自身的独生子女证就已经证明他是独生子了,为什么还要提供父亲死亡证明呢?”刘先生对此很费解。据其介绍,叶先生19年前丧父,其父生前的工作单位早已解散,档案等证明材料无处可寻。“无奈之下,他只能请假回衡阳,辗转找了几个派出所才开具了一张死亡证明。本以为这下只需静待审批了,不曾想到又被要求其继父单位提供一份计生证明。前前后后,他一共折腾了两个多月才把准生证办下来。”
刘先生表示,尽管卫计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各镇街的计划生育部门强化服务意识,落实专人负责,做到快接、快审、快批,但前提是申请人的资料齐全。“像叶先生这种情况,繁琐的程序会让不少市民反感。”
生后强制“结扎”?
结扎承诺书望之即却步
东莞当地一家网站关于生“单独二孩”的网络投票中,有21.13%的网友认为“要签订‘结扎协议’,让‘单独’家庭望而却步”。记者了解到,目前东莞有部分居委会要求申请人在填写材料时,签一份“产后结扎”的承诺书。东莞一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对此解释称,承诺书并不强制要求签,但即使不签这个承诺书,生完后还是需要结扎。
对于此类投诉,东莞市卫计局的回应完全相同:“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夫妇,女方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已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一方首选结扎措施。如果存在医学上认为双方不适宜结扎的情况下,可到指定的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查,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指导下,负责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节育方法。”
“虽然上级说结扎是首选,不强制结扎,可基层居委会不执行有什么办法?”折腾了两个月才拿到准生证的叶先生也签了结扎承诺书,他无奈地表示,此举只是为了让小孩出生后能顺利地拿到户口。(记者文聪)
深圳:申请比例近三成比预期低
早在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之初,深圳市卫计委在全市范围内做了前期调研,被调查的深圳“单独”家庭中,超8成有生育二孩意愿。当时的调研结果显示,满足条件的深圳户籍“单独”家庭约有4万户,其中已经生育了一个孩子的家庭为3万户,初步估计还处在生育年龄且有生育意愿的有3.2万户左右。
不过政策放开后半年过去了,截至9月30日,深圳市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单独”再生育申请为10446例,审批通过的9453例。经过测算,深圳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家庭比例为10446/40000=26.12%。
尽管26.12%这个数据比全国的2.5%高出不少,但在深圳市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陶林看来,这个数据还是比他预期的偏低,这说明深圳市民在“单独二孩”政策面前的选择较为理性。
已经申请的
不少因“年龄不饶人”
据悉,深圳自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来出现明显的申请者“大龄化”现象——截至6月30日共受理单独家庭再生育申请6108份,已办理再生育登记5887份,其中80%以上是30岁以上育龄妇女,35岁以上的超过了20%。对此陶林分析指出,年龄偏大是“单独”家庭提出再生育申请的主要原因。
已经34岁的深圳妈妈陈女士是提出再生育申请者之一,“再生一个,就算养育成本高些,就当是交社会抚养费了。我这个年龄,如果不赶紧申请,不知道过几年还能不能怀上。”陈女士身边好几位朋友都有类似的想法,“年龄不饶人”成为她们的最大考虑。
现在已怀“二孩”35周的张妈妈则说:“想想自己从小就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挺孤单的,长大了家里有个什么事情也没人商量,还是生两个好,希望(第二个孩子)给大女儿成长做个伴。”张妈妈还说,自己有些在国外生活的同学也都是生两个,“看来还是两个更和谐”。
还不申请的
怕负担重忧影响工作
在深圳符合条件的家庭中,为何有7成多的家庭尚未提出申请呢?记者了解到,他们主要是因为“两个孩子之间间隔年龄不够”、“经济负担太重养育成本太高”、“工作计划全被打乱”、“年龄太大怕婴儿发育质量不好”等原因,正在犹豫,或反催舍弃掉生育“二孩”的机会。
陶林指出,深圳“单独二孩”政策还没放开前,社会呼声很多,很多人觉得一旦放开至少有60%-70%的人会选择生“二孩”,但目前申请比例只有20%多,预计即便再过两三年也不过50%左右,“这说明深圳家庭考虑还是很理性,会权衡与选择,所以‘单独二孩'不会扎堆出生。”(记者王俊)
佛山:申请人数逐月下降
记者获悉,截至9月30日,佛山市共受理“单独两孩”再生育申请12766例,已审批同意12681例。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正在进行的一项关于“单独二孩”调查显示,在参与调研的714人中,年龄主要在20-40岁,497人表示愿意生育二孩,占比为69.6%,不确定的人为130人,而不愿意生育的仅为65人,仅占9.1%。
然而,目前据佛山市卫计局掌握的情况,有一部分符合政策的家庭尚未申请二孩指标,而且现在申请人数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
在佛山居住了15年的张女士对记者说:“孩子今年十几岁了,丈夫反对再生。再说,养一个孩子已经花掉我们一半的收入。”她给记者算了笔账,每月学费4500元-5000元,生活费一周150元-200元,还有日常的开支,投入到孩子身上的费用占家庭收入的一半,更别说还要供房了,“现在念完小学,少说二十几万元呐。”
佛山妈妈网站曾统计过,从怀孕到孩子大学毕业,在无大重大疾病的情况下,最保守的支出也得40万元,而一路读明星民办学校和过优质生活,得超过百万元,当然这是在物价不涨得离谱的前提下。虽然“单独二孩”政策让不少符合条件的佛山人蠢蠢欲动,但种种现实却成了横在他们面前,难以逾越的坎儿。记者李程、通讯员张银钿(记者李程、通讯员张银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