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种猪繁殖效率综合措施

最近几年,鉴于非洲猪瘟疫情的严重性,我国部分规模化养猪场暂停对外引种,只是在本场自行留种育种,一定程度造成种猪质量下降,不利于生猪产业的长远发展。为促进养猪生产稳定高质量发展,既要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又要大力提高种猪生产能力不松懈。就规模化养猪场而言,如何提高种猪繁殖效率是其核心任务之一。

一、现代种猪生产关键技术

现代种猪生产是一种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新型养殖模式,通过此模式推广与应用生态养猪技术,使种猪生产实现“场舍现代化、品种良种化、营养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猪群健康化、粪污无害化、环境生态化”,从而达到“健康、生态、高效”的养猪目的,最终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猪产品。为此,现代种猪生产必须实行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1.猪场布局合理化。猪场布局要按照“利于生产、便于生活、精于管理、严于防疫”的原则,建立一个选址科学、布局合理和环境控制得当的生态养猪场;并按照其规划布局要求,将猪场建设划分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和废弃物与病死猪处理区四大功能区域。猪场内各区之间有严格的隔离消毒设施,在生产区内各栏舍间保持在10米以上的间隔距离,并按照母猪舍、保育舍、育肥舍的不同栏舍分别安装待配栏、产床和保育栏等。同时,猪场建造时必须要有围墙,使猪场与周边环境相互隔离。此外,还要对猪场内外配套种植树木绿化,将猪场建成花园生态式养猪场。

2.种猪良种化及肉猪杂交化。猪场引进的种猪必须实行良种化饲养,外来种猪的引进品种以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等种用公母猪为主,用长大或大长二元母猪与杜洛克公猪配种,商品猪实行三元杂交模式。有条件的猪场,也可实行外来种猪与本地良种母猪杂交配种,生产含有本地血统的二元或三元杂交的商品猪。

3.饲养管理科学化。规模猪场的饲养管理重点是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应用,并强化养猪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采用自繁自养措施,按肉猪生产规模配比一定比例的公母猪,原则上公母猪按1∶25~30的饲养比例,母猪与肉猪1∶1.5的饲养比例。还要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可使每栋猪舍饲养的育肥猪同时进栏、同时出栏。大中型猪场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可保证专人从事猪场的饲养管理、育种繁育和疫病防治技术工作。并建立监管责任制,落实饲养、防疫和质量监管责任人,做到专人负责。

4.疫病防治规范化。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种猪生产无论规模大小,都要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严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要求组织实施。还要做到免疫档案记录完整、规范、齐全、可追溯。对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传染性疫病必须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也要保持在70%以上。

实行严格的消毒制度,猪场无论规模大小,必须实行严格的消毒制度,并建立完善的隔离措施。

合理使用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猪场在制定合理的药物保健方案时,要合理合法使用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坚决杜绝使用违禁药品及饲料添加剂,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休药期。

对病死猪执行无害化处理,任何规模大小的猪场都要执行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对病死猪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方式,严防病源扩散传染。

5.粪污处理资源化。猪场必须实行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将猪粪堆积发酵处理。建立粪污沼气处理系统设施工程,利用沉淀池、厌氧发酵池、氧化塘进行生物处理,实行猪粪尿液或沼液灌溉应用,达到减量化处理、无害化排放、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生态养猪模式。

二、影响种猪高效繁殖因素

种猪繁殖效率是一个总体的概念,是所有单项繁殖指标的综合,主要有母猪配种受胎率(分娩率)、母猪年生产力(年产仔数)、窝均产仔数(活仔数)和窝均断奶数(成活率),这些指标主要受到遗传(品种)、营养、环境、疾病、繁殖障碍、技术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1.品种因素。即遗传的因素,不同品种母猪的窝平均产仔数有差异,其差异的实质是母猪的遗传力。遗传力对母猪的繁殖能力起重要作用,虽然许多繁殖性状都是低遗传力,但对每个具体的品种来说,存在较大的差异。生产实践证明,过度的近交会引起繁殖性能下降,而杂交能提高繁殖性能,产仔数杂种优势率在20%以上,这也是当今配套系种猪发展趋势的原因。

3.环境因素。环境是影响母猪繁殖的重要因素。现代种猪代谢旺盛,对环境的要求发生了重要改变。大量数据显示,配种后7天内的平均气温在16~28℃,母猪有较高的窝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此外,高温还会降低泌乳母猪的采食量,引起母猪泌乳力降低,增加仔的死亡率。环境不良还造成公猪精液品质下降和母猪发情不正常,尤其是高温和高湿季节。仔猪哺乳期在分娩舍内度过,分娩舍内的小气候(温度、洁净度)对仔猪成活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分娩舍内温度过低而湿度过高,是造成仔猪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4.疾病因素。目前,某些病原性微生物是损害母猪繁殖力的重要原因,如猪的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猪瘟和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等,都会引起母猪的流产或死胎,甚至难以配种怀孕而导致母猪淘汰。

5.繁殖障碍。繁殖障碍是影响种猪繁殖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猪的繁殖障碍泛指繁殖公、母猪所发生的一系列有正常生理的现象。如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后屡配不孕、流产、产仔少、产死胎、木乃伊、弱仔;公猪繁殖力低或不育等。造成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和寄生虫病感染,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饲养管理、环境和遗传因素。

6.技术因素。影响种猪繁殖力的技术因素很多,主要是配种技术、接产技术、乳期仔猪培育和疫病防治技术和仔猪断奶技术。

管理是提高种猪繁殖效益的重要限制因素,现代猪场优秀的技术、设备、产品要发挥作用,还得靠一线养殖人员,这需要他们具备四大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题、解决问题,执行力,其中执行能力最为重要。

三、促进种猪高效繁殖的综合措施

由于影响种猪繁殖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就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种猪繁殖效率是一个总体概念,是配种受胎率、窝平均产仔数、窝平均断奶头数及母猪年生产力这些单项繁殖指标的综合。因此,抓住这几大单项繁殖指标,从改进影响这几大单项繁殖指标入手,种猪的繁殖效率才能达到理想状况。

1.优化种猪结构。种猪是现代规模养猪生产的基础。提高规模猪场的繁殖效率,首先要优化种猪结构,即建立一个品种高产、个性优化、结构合理的种猪群体,这也是保证一个规模猪场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基础。生产中优化种猪结构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选择高产母猪品种和培育品种。目前,我国商品猪场多以生产瘦肉型猪为主。因此,在选择母本品种或杂交组合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在充分考虑饲养高产繁殖性能基础上,还要考虑满足生长速度(日重)、饲料转化率(料重比)和胴体性状(屠宰率、瘦肉率)等生长肥育性能。选择高产母猪品种和培育品种种猪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地域特点、生产地生态环境、养猪生产者自身情况、资金规模和技术水平等来选择。

二是合理调整种猪结构。规模猪场生产的种猪品种或杂交组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建立种公猪和种母猪个体优化、数量配置合理的种猪群体,并且不断进行调整,及时淘汰繁殖性能低或超过配种年龄的种猪,使种猪个体始终处于最佳的繁殖状态,也使种猪群体始终处于最合理的配置结构,从而保证猪场种猪高效的繁殖效率。生产实践中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合理调整种结构:

首先,正确利用种公猪不仅能保持良好的精液品质,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而且有助于延长其种用寿命,降低饲养成本。如果对种公猪利用不当,不仅会降低紫殖效率,且会缩短种用年限,提高了种公猪的培育和饲养成本。种公猪的初配年龄,依品种、生长发育状况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有区别,一般情况下,我国地方品种的种公猪初配年龄为6~8月龄,体重达60公斤;引进国外品种和培育品种的种公猪初配年龄为8~10月,体重在90公斤以上。公猪合理的使用强度可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一般情况下,种公猪每2~3天使用一次较为适宜。种公猪的使用年限除育种场外一般为3~4年(4~5岁),年更新率为30%。

其次,种猪生产为了达到较高的繁殖效率,必须根据母猪的年龄、胎次、身体状况合理利用,及时淘汰年龄与胎次较大、体质弱或产仔记录差的母猪,使猪场繁殖群母猪始终处于最佳的繁殖状况。瘦肉型青年母猪的适配年龄一般在8~9月龄,我国地方猪种母猪的适配年一般在5~6月龄。母猪在这一时期配种,受胎率和产仔数均较高。根据我国目前的种猪生产状况,一般种母猪利用5~6胎,优良个体可利用7~8胎。

最后,种猪群结构的优化指公母猪数量的合理配置和母猪群各胎次母猪的合理搭配以及母猪的淘汰。

在现代种猪繁殖生产中,母猪的饲养规模是关键。由于我国的规模猪场除育种场外饲养母猪的任务是繁殖仔猪而生产商品肉猪,因此,一个规模猪场合理的猪群结构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确定商品肉猪杂交方案和生产规模,具体采用哪种杂交方案应根据已有的猪种资源、猪舍及设备和设施条件、市场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二是要考虑猪种遗传、猪场环境和管理等在内的各种猪群的结构参数,以及猪群本身的状况和生产性能表现,主要包括种猪的使用年限、配种方式、公母猪的比例、种猪的年淘汰更新率、母猪年生产力等重要参数。由于在现代种猪繁殖生产中母猪的饲养规模是关键,因此,采用常规的二元、三元杂交模式时,各层次母猪占母猪总数的比例大致为核心群占2.5%,扩繁群占11%,生产群占86.5%,呈金字塔形结构。一般来说,繁殖母猪数量约占全年出栏肉猪的6%,如一个年产1万头的商品肉猪场,母猪养量在600头,种母猪利用5~6胎,优良个体可利用7~8胎,则繁殖母猪群合理胎龄结构为:1~2胎占生产母猪的30%~35%,3~6胎占60%,7胎以上占5%~10%。

为了保持有较好的繁殖效率,在育种猪场主要淘汰生产性能低下的个体,目的是遗传改良;对商品猪场主要淘汰生产性能低下和老弱病残的个体,母猪一般利用6~7胎,年更新率在30%左右。健康水平差的猪场,淘率还应提高。以一个500头母猪基础群的猪场来计算,淘汰率30%,则年需更新150头母猪,每周需更新3头母猪。为了保证母猪更新,每周应配种母猪5头,按85%的受胎率,必须保证受胎4头;根据1~2胎的繁殖成绩,再淘汰,于是可留3头转入基础群。一般按此原则进行母猪淘汰。

THE END
1.多图展示!种猪的选择标准和阶段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种猪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猪场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所有优良的种猪都是人类长期选择与培育的结果,种猪的优良性状只有通过连续不断的选择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种猪的选择是提高其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 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种猪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猪场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所有优良的种猪都是人类长期...https://www.yangzhu360.com/fanyu/20241104/837393.html
2.猪群中的贵族探索优质生猪品种的魅力与特点在众多生猪品种中,人们总是倾向于那些体型硕大、肉质肥美的品种,它们被称为“猪群中的贵族”。这些优质的生猪品种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肉类,还能为养殖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以下,我们将一一探索这些贵族级别的生猪品种,以及它们所蕴含的一些独特魅力和特点。 https://www.3svb9bc3.cn/ke-yan-cheng-guo/264106.html
3.如何评价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流行的高产优质生猪品种如何评价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流行的高产优质生猪品种 在农业生产领域,尤其是畜牧业中,选择合适的生猪品种对于提高肉类生产效率、增强经济效益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同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了各自特色的高产优质生猪品种。这些新兴的品种不仅在体型、肉质等方面有显著提升,而且还具备较好的适应性...https://www.gelafhotz.cn/sheng-zhu-yang-zhi-zi-xun/424328.html
4.生猪养殖行业市场概况经营模式产业链及发展趋势智慧农业我国饲养的猪种按来源可划分为地方猪种、引入猪种和培育猪种。目前,以从国外引进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品种猪杂交获得的三元商品猪,因其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成为商品猪养殖的主流,也是目前全球杂交模式中采用最多的杂交组合。 http://www.gannonghui.com/news/15849.html
5.养猪赚钱抓5点自己饲养优良种母猪,可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自己培育杂交仔猪,自己育肥商品猪,形成繁育、生产一条龙,这样有利于防疫灭病,提高仔猪成活率,还能大幅度降低养猪成本。 5.及时出栏。育肥猪达到90公斤左右时要及时出栏。因为育肥猪达到90公斤后其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以脂肪沉积为主,肥肉增多,不好销售,所以越喂越不划算。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330374.html
6.猪生产学实习总结(通用5篇)篇2:猪生产学实习总结 地方猪种的分类:华北型(东北民猪),华中型(湖南宁乡猪,浙江金华猪),华南型(贵州香猪、广西陆川猪),华北华中过渡型(太湖猪),高原型(臧猪),西南型(四川内江猪、贵州可乐猪)。 我国培育猪种的发展有杂交阶段和培育阶段。 主要培育品种:哈尔滨市白猪、上海白猪、新淮猪、新金猪、汉中白猪...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7bjrig6.html
7.养猪论文范文12篇(全文)2、一个明智的养猪生产者,不要把精力放在怎样把病猪治好上,而应放在怎样让猪不得病上。 3、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4、种猪是效益的基础,环境是疾病的根源,防疫是利润的砝码,管理是企业的生命。 5、通过加强管理可以解决猪场的所有问题,没有灵丹妙药。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36sm3kv.html
8.2023年养猪工作总结精辟简短一句话优质(39篇)2023年养猪工作总结精辟简短一句话优质(39篇) 时间:2023-08-06 04:14:35 小编:大雷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2100328/
9.生猪品种的多样性与发展探索中国猪业的未来随着人类对肉类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改良和培育出更适合养殖和消费的动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其传统而又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于不同类型的生猪品种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国内外主流生猪品种及其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常见的一些主要生猪品种包括布鲁塞尔(Belgian Blue)、德国黑头(...https://www.wemvhjgm.cn/tu-pian-zi-xun/281707.html
10.美系加系和英系等不同种猪品系的优缺点比较种猪挑选种猪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种猪场均以法系母猪作为基础母猪,法系长白虽然其哺乳性能优于法系大白但四肢偏软,因而淘汰率高使用年限短。 英系大白、长白猪,2006年引进SPF系列建立了中国唯一的SPF种猪场,其形体优美,瘦肉率略高于法系但其产仔数生长速度肉质均逊于法系,其主要用于种猪场同一品种内不同品系之间杂交培育大白或长白猪:...https://zz.zhue.com.cn/a/201412/0415460.html
11.{生产管理知识}猪生产{生产管理知识}猪生产 目录 一、 工厂化养猪---1 二、 猪的发情鉴定与选配---9 三、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18 四、 哺乳母猪及其仔猪的养育技术---27 五、 保育猪的养育技术---32 六、 猪的育肥技术---39 七、 猪的肉产品---https://doc.mbalib.com/view/3608abc2ccc9e9785aacc23a9d540b0e.html
12.中国大学MOOC《养猪与猪病防治(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最新章节...4、 问题:三元杂交是由( )个品种(系)参加的杂交。 选项: A:1 B:2 C:3 D:4 答案: 3 5、 问题:种用猪( )月龄到配种前称为后备猪。 选项: A:1 B:3 C:5 D:7 答案: 5 6、 问题:杜洛克猪原产于( )。 选项: A:荷兰 B:中国 C:美国 D:丹麦 答案: 美国 7、 问题:( )猪因产仔数特多...https://www.zhi12.cn/content/18564096
13.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物生产概论试题自考摘要:全国2001年10月动物生产概论试题及答案,本试卷是为考动物生产概论考试的考生准备的试题及答案练习。 全国2001年10月动物生产概论试题及答案,本试卷是为考动物生产概论考试的考生准备的试题及答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https://www.educity.cn/zikao/61302.html
14.猪有多少品种你知道吗?天蓬元帅族谱大全,看看中国的本土猪是谁苏白猪系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从输入的大白猪,经长期驯化和选育,于1925年列入苏联国家品种,1923~1931年苏联又先后五次从英国引入大白猪,对苏白猪进行了血缘更新。 大白猪: 大白猪又称为夏,原产于英国。由于大白猪,和屠宰率高以及适应性强,世界各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均有饲养,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广的主导种。 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18906801.html
15.国内外现代猪是如何育种的?目前,国外海波尔、皮埃西、托佩克、NUCLUS、丹育等育种公司均已开始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根据美国、丹麦等养猪发达国家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未来进行全球商品化生产的猪品种都将通过分子育种技术进行选育。伴随人类社会步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生猪育种也进入新的阶段,其核心是建立动物基因组智能设计育种...https://www.crnews.net/cy/zy/943900_20220113113526.html
16.养殖业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我国地方猪种主要以维持现状的方式而保存着,种质利用力度明显不够。从客观上讲,地方品种的生产类型不适宜商业化生产是地方猪种种质利用不够的主要原因,多数地方品种和国外瘦肉型猪相比,表现出育肥期长、瘦肉率低的缺点。 而品种杂交生产出的绝大多数产品在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方面均无法与国外公司的纯种扩繁和配套系产...https://www.ruiwen.com/word/yangzhiyekexingxingbaog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