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陕西21岁女孩网购毒蛇被咬,抢救6天后死亡,母亲索赔140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博览历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然而当今社会不乏有个别爱好者,为追求刺激养蛇玩乐,一些宠物蛇不仅美观,毒性也不大,对人没什么威胁性。
但是,有人偏偏喜欢某些不安全的蛇类,私自喂养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到了生命。
山东渭南曾经发生过一起荒唐的毒蛇咬人事件,一名花季少女的鲜活生命被夺去。其毒发速度之快,令人不寒而栗。
2018年7月9日的上午,一对夫妻火急火燎地来到医院,称女儿受伤了,需要最好的医生治疗,还挂了急诊。
外科医生姜兴虎立即带好装备,跟随夫妇俩走到了大厅的等候区内。一名女孩坐在座位上,看不出任何有任何不适。
母亲率先开口:“小拇指那有个口子,你给看看吧!”
姜医生循声望去,揭开了女孩的创口贴,一个类似于咬痕的伤口出现在眼前。既没有流血,也没有其他情况。
姜医生心想:“现在的小孩真金贵,擦破点皮儿也能送进医院。”
可女孩母亲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医生顿时紧张了起来。
“医生,我女儿没事吧?”
“应该没事,这小口子过几天就长好了。”
“不,她可不是磕破的,是被蛇咬的!”
“什么?”姜医生惊讶地叫出了声,随即询问事情的发生经过。
女孩的母亲齐女士解释说,女儿齐萍萍在小区公园里玩耍时,被草丛里钻出的蛇给咬了,至于有没有毒,他们不是特别清楚。
对于咬人的蛇来说,有毒没毒都要去医院看病,但如果能确定蛇的品种,医生在救治时也能少走些弯路,尽快制定出治疗方案。
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姜医生问齐萍萍:“你还记得是被哪种蛇咬伤的吗?”
齐萍萍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开口:“我也没看清,应该是条小蛇。”
姜医生严声厉色地再次询问道:“如果你不告诉我,蛇长什么样,我也不敢保证你的伤口会不会恶化!”
齐萍萍迟疑片刻,低头说:“我就是在公园里遇到的,看不清楚,我不知道!”
姜医生感到奇怪,又接连问了好几遍,但齐萍萍却坚持说自己不知道蛇的样子,连花纹也不记得。
姜医生没有办法,只好按本地蛇的应急处理方式,给齐平平的伤口上药。他仔细观察了伤口的形状,觉得与以往见到的病人似乎有不同的地方。
按照惯例来看,本地蛇大多无毒,伤口周围应该是又紫又肿,但齐萍萍的伤口处却一点事儿都没有。
为了以防万一,姜医生特意叮嘱齐萍萍暂时留院观察,检查脏器功能。
果不其然,齐萍萍的病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恶化。
当天晚上九点左右,正在陪床的齐女士忽然听到女儿喉咙里发出了奇怪的声音。她抬头一看,齐萍萍口吐白沫,身子不停地抽搐。
齐女士连忙叫来正在值班的姜医生。
姜医生通过检查,发现齐萍萍的手脚几乎都变成了青色,明显是中蛇毒的迹象,且生命危在旦夕。
因为当时医院的库里没有多少血清,只得临时从其他医院购买。所以姜医生先将齐萍萍送进了手术室里抢救。
最后关头,终于靠着紧急送来的血清救回了齐萍萍一条命。
姜医生和家属都微微地松了一口气,可没过几分钟,齐萍萍再次出现了不适症状。
而且,这次要比上次更加严重,即便再次注射血清也没有出现缓解的效果,甚至还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症状。
情况发展成这样,任谁都能猜到咬伤齐萍萍的蛇绝非善类。如果不能对症下药,最后必死无疑。
姜医生着急地问齐女士:“你女儿到底是被什么样的蛇咬伤的?请告诉我实话。”
齐女士表示女儿是独自一人被咬伤的,自己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齐萍萍在偶尔清醒的时候也坚称,自己只是被普通的小蛇咬伤了。
可她吞吞吐吐,明眼人一看就是在说谎。
在这种命不久矣的情况下,齐萍萍却依旧不肯说明真相。
这时,与齐萍萍交好的表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悄悄地告诉齐女士:“姐姐在网上购买的一条毒蛇,应该就是被它咬伤的。”
齐女士着实被吓了一跳,她无法将乖巧可爱的女儿与毒蛇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不容她质疑。
宠物是当今年轻人抒发压力的情感寄托,像猫狗等物种都比较有安全性。有些爱蛇人士也会饲养蟒蛇(以球蟒为主),因为它们安全且无毒。
如果有人剑走偏锋,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齐萍萍就是这样的人。
她是家中独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谓是有求必应,深受宠爱。
齐萍萍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养小宠物,小猫小狗,或者乌龟等普通动物。
原来,上大学的齐萍萍口味愈发独特,竟然喜欢上了网上养蛇的视频。可父母出于担心,始终没有答应女儿“养一条”的要求。
叛逆期的孩子听不懂大道理,尤其是齐萍萍这样从小被宠坏了小公主,肯定不会有因为家长的反对而放弃自己的念头。
她先是在网上学习养蛇的方法和技巧,自以为经验十足的她决定养一条试试!
至于蛇的品种,齐萍萍左思右想,决定要养就养自己最喜欢的:银环蛇。
银环蛇,因表面有黑白两种花色而得名,属于陆地四大毒蛇之一。它性格温和,并不会主动攻击,但是在感知到危险时,会直接咬伤人类。
这种蛇一般分布在南方地区,要在其它地方买到还真不容易。可老天不负有心人,齐萍萍真的在网上找到了一家二手店。
因为银环蛇毒性很强,为避免风险,所以店家不敢轻易卖给陌生人。
对此,齐萍萍撒谎,声称:“我是买来泡酒的,不是饲养。”
可齐萍萍执意要买一条。难道她真的不知道银环蛇的毒性?
显然不是的,因为齐萍萍购买蛇的行为完全是瞒着爸妈的,而且她多次在网上查阅有关银环蛇的资料,对它的危险程度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齐萍萍抱着侥幸心理:“别人养了都没事,只要我小心点,肯定也没什么问题的!”
对于店家的质问,齐萍萍非常笃定地说:“老板放心吧,寄过来我马上就放进罐子里泡酒,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正是因为她的谎言,不仅害了她自己,也害了别人。
2018年7月5日,齐萍萍收到了银环蛇的快递。她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看见银环蛇蜷缩在透明柜里,显得格外弱小。
众所周知,蛇是冷血动物,“农夫与蛇”的谚语故事中,就算农夫拼尽全力救回了蛇的性命,但最后还是被无情的大蛇给毒死了。
虽说故事存在一定的虚构性,但蛇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喂熟的动物。
齐萍萍莽莽撞撞地触碰银环蛇,结果被狠狠地咬了一下。
齐萍萍不敢说实话,谎称自己是被附近公园里的小蛇咬了一口。
齐女士连忙请假回家,随后齐萍萍的父亲也匆匆赶了回来。夫妻二人陪同女儿去了医院。
齐女士本以为女儿是被条普通的小蛇咬了,可没想到竟然是赫赫有名的银环蛇。她还在齐萍萍的手机上翻到了与卖家的聊天记录。
这不禁让她倒吸一口凉气:“萍萍那么懂事,怎么敢养带毒的动物啊?还是条毒蛇!”
姜医生在得知了消息后,更是手足无措。因为在银环蛇的体内,共有两种神经毒液,但与其他毒蛇的毒性不同。
银环蛇的毒注入人体内时没有任何疼痛,但就如麻醉剂一般,会慢慢侵入神经系统,直至浑身失去知觉,无法动弹,甚至连开口说话都不能。
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姜医生猜测:“她可能没救了!”
2018年7月11日,齐萍萍转院到了省医院,这是齐女士最后的希望。可没想到,省医院依旧没有对应的血清,只能四处协调,最后从上海调来了银环蛇的血清。
“我找遍了家里所有角落,没有发现萍萍养的那条蛇,有可能是跑出去了!”
银环蛇有剧毒,现在女儿已经躺在医院里不省人事。如果再咬伤其他人,那事就更大了。
齐女士跟丈夫商量后,决定报警。
警方迅速赶到,在齐女士的家里四处寻找,连犄角旮旯都没放过,可还是找不到那条银环蛇的踪迹。
随后,对小区内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将蛇找了出来。
只不过那条蛇已经死了,且没有对任何人造成伤害。
齐女士知道后,由衷地松了口气,但她心中的大石头还没完全放下。
上海医院送来的两支血清已经给齐萍萍注射进去了,目前在等待结果。而姜医生和多家医院的医生也赶过来做了专家会诊。
齐女士非常感动,但对于女儿是否能醒来,只有微弱的希望。
最后,医生宣布:齐萍萍未能在被咬后一小时内注射血清,已经处于脑死亡状态,且颅脑内水肿严重,无法进行开脑手术。
噩耗传来,齐萍萍的父母痛心疾首,尤其是母亲齐女士,她几次崩溃晕厥:“明明做了最大努力,为什么还是不行?”
可现实摆在眼前,齐女士不得不接受,好好准备女儿的后事。
“祸起萧墙,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自作自受,都21岁了,难道不知道蛇有剧毒吗?”
“好奇心害死猫,不理解为啥要养。”
……
齐女士明白女儿齐萍萍拿毒蛇当宠物的行为确实不当,但网友的过分指责令她难过万分。
女儿纵然有错,但买卖的商家和运送货物的快递公司又怎么能独善其身呢?他们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齐女士思来想去,决定维权。
齐女士通过女儿的手机联系到了卖蛇的店家,将女儿的悲惨经历统统告诉了对方。
齐女士碰壁之后,决定另谋他路。
她找到了店家的朋友圈,发现对方最近动态上表明了自己卖给了一个姑娘毒蛇,结果被咬死了的事实。
并且,对方还声称:要是没有饲养蛇的经验,不要找他买蛇。甚至还在下面配上了一张被毒蛇咬伤的图片。
齐女士更加确定是对方将蛇卖给了女儿,既然对方不认账,她又找到两人交易的二手平台软件,和快递公司。
齐女士认为,如果二手平台对于买卖双方交易的物品更加严谨性,并及时阻止,女儿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更何况银环蛇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不能猎杀、捕捉或交易的,而平台却任由这种事情的发生。
快递公司在运送毒蛇的过程中,难道就没有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吗?
没多久,齐女士向当地法院提交了诉讼,向三家责任方索赔140万元。她说:“钱多钱少不在乎,我们只想让更多人知道,网络购物的背后存在巨大的风险性。”
至于店家的处罚,我国《刑法》规定,非法逮捕、买卖……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及制品的,依法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可以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严重者,则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
想必在公正无私的法律面前,任何有错之人都不能轻松逃过。
不幸的结果令人悲痛,但这起事件中的主要责任方式是在齐萍萍身上,她作为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责任人,应当对自己负责。
虽说当代年轻人追求新奇甚至刺激的爱好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保证我们自身的安全,要明白生命高于一切,如果我们因一时过失丢了性命,伤心的不止我们自己,还有牵挂我们的家人。
同时,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做任何事情前都要严格遵守法律的底线,做到知法守法不犯法,才能构建更加和平美好的幸福家园。
在寻常人看来,蟒蛇作为典型的冷血动物,是完全不可能作为宠物来饲养的。
可是,在黄开宁的手中,这条名叫阿财的蟒蛇却格外温顺,除了能够完成种种指示之外,甚至还能够与现场的嘉宾进行互动。
节目现场有着上千名观众,和及其巨大的音乐噪音,外界环境可以说是十分嘈杂,但是从始至终,这条蟒蛇始终安稳地呆在主人的身上,没有任何反应,宛如一只训练有素的警犬一般。
这一幕被摄像机拍下传到网络上以后,也引起了网络上的热烈讨论,人们无不好奇,为何一个冷血动物能够如此温顺配合?
在黄开宁和这条蛇的背后,究竟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1996年8月的一天,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椰子寨23岁的农民黄开宁在离家不远的槟榔园干活时,意外发现草丛中有一条身长不足一尺的小蟒蛇。
草丛之中看到一条蛇,想必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离开。
然而,作为从小生活在海南的本地人,黄开宁却并没有任何恐惧的想法,反而,他还敏锐地发现这条小蛇,似乎有些不对劲,无论从动作还是反应上,都与寻常蛇类有所不同。
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之后,黄开宁发现,这条小蛇的身上有一道伤口,疑似是被村民们的镰刀所伤。
伤口虽然不大,但是对于这样一条小蛇而言,继续呆在野外大概率是会致死的。
想到这里,黄开宁的内心里突然动了一丝恻隐之心,他决定收养这条小蛇,至少也要等到它的伤口养好。
当天下午当看到黄开宁抱着一条蛇回来以后,黄开宁的父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认为他“玩心太大”,二十岁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小孩子一样抓蛇玩?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黄开宁的“玩心”不是一般的大,这条蛇一养就是整整几个月,黄开宁仍然没有扔掉的打算。
每天干完活回到家中,黄开宁的第一件事不是问候老娘,而是冲到笼子旁看看自己捡回来的那条蛇,甚至还拿草药为小蛇细心的进行包扎伤口换药,取名为“阿财”。
看着儿子日渐“玩物丧志”,二十来岁了连个媳妇也没娶上,黄开宁的父母坐不住了,要求他赶紧把蛇扔掉,老老实实的过日子。
经过黄开宁细心呵护的几个月后,当初那条不足一尺的小蛇已经长成了一条庞然大物,体型也翻了好几倍,看着就令人胆寒。
谁也不知道,这条蛇以后还要长多大,这么大的蛇以后还不把人给吃了?
然而,面对父母的反对,黄开宁的态度却异常坚决,死活不愿意扔掉蛇,黄开宁的父母也曾经赶了几次,可是令人意外的是,这条小蟒蛇似乎是认准了这里就是自己的家,无论怎么赶也赶不走。
无奈之下,黄开宁的父母只得同意这条小蛇在自己家中落了户。
在收养小蛇以后,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它,黄开宁也开始了资料查阅,可是这不查还好,一查就连黄开宁本人也吓了一跳。
阿财的学名是黑尾蟒,属于蛇类当中体型最大且最为凶猛的一种。目前国内还没有将此类蟒蛇当做宠物进行饲养的案例。
看到眼前的资料,再看看一旁温顺的阿财,黄开宁心中有一种不敢相信的感觉,阿财真的是一种凶猛的蟒蛇吗?
虽然目前为止,阿财没有伤人的迹象,但是随着黄开宁日后的结婚生子,他也不由得开始担心,这条蛇会不会伤害到自己的小孩子?
毕竟一个小孩也就几斤,保不齐哪天一个没留神就被阿财吞进肚子里去呢?
可是后来,黄开宁发现,自己的担忧完全没有多余。
令人意外的是,自从黄开宁的儿子黄兴坛出生以后,阿财仿佛知道这是自己的亲人,一切举动都小心了很多,非但没有伤害小宝宝,甚至还会主动承担起照顾小宝宝的工作。
小兴坛刚刚学会走路,正值爱玩的年纪,阿财甚至还会主动屈身给小兴坛当马骑,阿财的种种表现打消了黄开宁和家人们的所有疑虑。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当阿财“蛇保姆”的名声传出以后,村里人对于阿财的接受度也提高了。
随着阿财的体型越来越大,如何喂饱它成为了一个难题,黄开宁只是普通农民,刚开始还能勉强靠着抓老鼠捕鱼喂养。
可是,到了后来单靠自己的力量已经填不满阿财的胃口了。
得知这一困境,村里人也纷纷伸出援手,每当有人抓到老鼠,都会主动送到黄开宁家中,在村里人东一只老鼠,西一条小鱼的饲养之下,阿财越长越大。
在黄开宁家住得久了,阿财和村里的人也慢慢熟了起来,尤其是村里的小孩们都喜欢和阿财玩。
对于这些举动,村里人没有一个担心的,甚至有人说,和阿财一起玩,比和人一起玩还要安全。
根据村里孩子的介绍:有一次,几个小孩和阿财一起在村旁的小河里游玩。
突然一名小孩遭遇了流沙,眼看要被急流冲走,阿财突然一甩尾巴,将小孩拉到了岸边,一条蛇是如何做到能够洞察危险并及时施救的,关于这个问题,黄开宁说不上来,如果非要说的话,那大概阿财本身的灵性把。
除了救小孩以外,阿财还曾经做过一件事情引发了轰动,那就是抓小偷。
2001年夏日的一天深夜,黄开宁和妻子正在屋中睡觉,突然被客厅当中的一阵尖叫声所惊醒,有一个陌生人的声音正在大呼求救。
听到动静,黄开宁连忙拉开灯,准备出去看一看究竟,结果眼前的一幕差点把他吓傻了。
之间一向温和的阿财居然死死地缠住一个陌生男子,看到眼前的一幕,黄开宁连忙让阿财松开,男人解脱以后,仍然惊魂未定。
经过一番询问以后,黄开宁才明白,原来这个人是一个小偷,瞅准黄开宁家里没有狗,才来这里偷东西的,可没曾想,这里虽然没狗,屋里居然有着一条上百斤的大蛇……
这起事件发生以后,让阿财的名声再一次轰动,越来越多的人曾经前往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椰子寨,想要亲眼看一看这条“通人性”的大蟒蛇,对于来参观的人,黄开宁毫无保留,总是亲自进行陪同,参观者无不啧啧称奇。
对于黄开宁而言,阿财能够被更多的人所认同,便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然而,想要饲养这么大一条蛇也并非易事,随着阿财体型的逐渐增大,黄开宁的负担也越来越大。
以往他还能靠抓老鼠,可是现在阿财每顿饭都要吃好几只鸡,黄开宁每年光是给阿财买肉的钱就足足高达六千元,在如此庞大的开销之下,黄开宁的家人也不由得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继续养下去?
一位在海口办企业的台商在听说阿财的故事以后,曾经专门开车来到了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椰子寨,提出愿出资8万元买走这条蟒蛇。
一条蟒蛇能值这么多钱,在椰子寨村民的眼中真是稀奇。
要知道,当时养蛇当宠物的全国都没有几个,当地人抓到蛇也只是按照药材或蛇肉的来卖,一条大蛇几百块钱也就顶天了。
8万元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无论对方如何恳求,甚至将价钱开到了20万元,黄开宁就一句话,不卖。
随着媒体与记者的一次次报道,黄开宁和阿财的故事愈发广为人知,在得知黄开宁饲养蟒蛇开销过大以至于无力承受以后,还有不少人愿意出资寄钱,让黄开宁给阿财多“补充补充营养”。
除了网友们的帮助之外,黄开宁还逐渐摸索出了另外一条门路,那就是带着阿财进行登台表演。
经过几番私下排练以后,这件事情还真的让他搞成了,由于天生对于主人的信任,阿财总是能够很好地领会黄开宁的指示,无论是缠绕、移动,只要黄开宁一示意,阿财便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就这样,两人正式开启了登台表演之路,对于黄开宁而言,能带着阿财进行表演是一件事情
2018年的时候,黄开宁还带着他的这条宠物蛇登上了央视节目《阳光大道》,带来了互动表演《蟒蛇曼舞》,节目现场,大衣哥朱之文还与黄开宁的蛇进行了互动,收获了人们的满堂喝彩。
对于黄开宁而言,阿财能够被人们所承认和喜爱,这便足够了。
不时有人来到黄开宁的村子里,想要看一看这条“亲人”的蟒蛇,随着来访者众多,黄开宁也开始搞起了自己的蟒蛇观赏园。
在琼海椰子寨,专门把蟒蛇当宠物来饲养的黄开宁目前已经饲养6条蟒蛇。
这些蟒蛇就关在黄家后院的铁笼子里。经常有游客或者邻居到黄开宁家观看蟒蛇,有时候游客还打开铁笼进去与蟒蛇合影或者用手触摸蟒蛇。
虽然黄开宁自身便是靠养蟒蛇起家的也是靠亚马蛇但是他从来不盲目鼓吹饲养蟒蛇的安全性,但是每当有人询问他饲养蟒蛇是否安全之时,黄开宁总是会认真的回答道,“不一定”。
在黄开宁的蟒蛇观赏园里,目前已经有六条蟒蛇以及多条小蛇。
根据黄开宁的介绍,在他所有的饲养的蛇当中,除了阿财以外,都不建议游客进行互动,阿财是自己从小养大的,也不怕人,他可以保证不会攻击人类。
但是至于其他几条,他就没这个把握了,因为黄开宁本人也曾经被另外的几条蛇咬过胳膊手腕,非要说安全,这点他自己也不认。
阿财“火了”以后,曾经有无数人提出想要让黄开宁买给自己一条宠物蛇,或者说是干脆把阿财卖给自己。
如果抱着养小猫小狗的想法去饲养,那么最终伤害的不是自己便是蟒蛇。
无论是出于对蛇的负责,还是出于对饲养者的负责,黄开宁都不会选择出售。
蟒蛇饲养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否安全?
目前国外许多资深养蛇者都曾经做出过结论,但是并不算太安全。
通常情况下,蛇类的智商并不足以让它们认识谁是主人,而是靠温度来判断是否安全,如果从小便习惯于主人的温度和气味,蛇类的攻击的概率则会大幅降低。
除此之外,还有品种问题,一些蛇类天生性格温顺,而另一些蛇类则会因为杂交变异,而更具“神经质”,即使对于每天饲养自己的主人也会进行攻击。
黄开宁和阿财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绝对是一个“例外”,对于黄开宁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阿财是上天给予自己的礼物,是世界上独一份的,在心中,黄开宁已经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参考资料:
救蟒一命九年报恩专家解释蟒蛇报恩之谜.北京科技报
明朝中期,粤东香山有一位老人,已经不记得他的名字了,只记得他姓潘,大约六十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潘翁,也就是潘老爷的意思。
潘老爷是个有钱人,家里少说也有几十万、几百万钱。同时,他还是一个好人,非常好的人,一个境界极高的大善人。可以说,在行善这方面,几乎无人能比得上潘老爷。因为无论多小、多大的好事,只要他发现,他都会做。
小到给穷人家的孩子一些钱,让他看病吃药,给受伤的狗狗一顿饭,给流浪动物治伤口;大到帮助和尚、头陀印经文、创修庙宇,又或者给当地、附近的人造桥铺路,又或者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亲朋邻里,诸如此类,等等等等。总之,无论是哪里有需要,潘老爷都会积极帮忙,或者出钱,或者出力,从不落下。
后来,潘老爷就发现,本地有乞丐,而且还有不少。于是,潘老爷决定做一件大好事——救济乞丐。
筹划一番后,潘老爷就让人打造凉棚、雇佣帮手,然后每天都要蒸上几千个馒头,或者熬几十大锅的粥,用来救济那些乞丐。
每天,都有几百上千个乞丐来要馒头或者粥,潘老爷每天都要花费几十两银子。不过,他并不在乎,毕竟这点钱对他来说不多。别说他有钱,就是他没钱了,他也会想办法救济别人。
在那些乞丐中,有一位婆婆,看起来年纪不小了,每天傍晚都会来。来了之后,她会要饭吃,要茶喝,潘老爷从不介意,每次都要啥给啥,从不问她什么。就这样,持续了几个月。
后来,附近一些地方出现了旱涝,老百姓收不到粮食,都要逃荒。听说潘老爷在救济乞丐,于是纷纷涌过来,要馒头、要粥、要水。于是,人数越来越多,已经从几百人增加到上万人了。
钱没了,难道就得让这么多人饿死吗?官府没多少钱,朝廷拨下来的救灾款也不多,还得被一些贪官克扣,所以远远不够。所以,潘老爷决定继续帮助这些乞丐、灾民。为此,他开始变卖家里值钱的东西,家具、书画等等,到后来只能卖农田、卖房子。
就这样,又撑了几个月,天气转好,灾民撑过了饥荒,陆续回家种田去了。许多乞丐长期不愁吃喝,身体养好,也开始洗漱打扮,去找一份活计了。而那个老婆婆,每天傍晚还是会来,从不缺席。
慢慢地,没人来了,大家都找到活干了,老婆婆就独自来。
潘老爷现如今也成了穷人,只剩一处住的房子,吃得跟普通人没区别。每次婆婆来了,潘老爷还是把自己的饭菜给她,宁可自己吃不饱,也不愿意看婆婆饿肚子。
婆婆看到后,说:“我是个没家的老寡妇,所以经常来你家要饭吃。现在,你没钱了,多余的房子都卖了,田产家具也都没了,唉,以后你自己都吃不饱了,我该找谁要饭吃呢?每次想到这里,我就难受。依我看,不如这样,你把这房子给我,我把它改造成观音菩萨的庙,有了庙以后,我就供奉观音菩萨,做个尼姑,这样有了香火,我就可以活下去,不用麻烦你了,怎么样?”
旁边的人听到后,顿时大怒说:“潘老爷为了救济你们这些人,都穷得快吃不饱饭了,现在他就剩一间房子,你还想要,岂不是欺人太甚了吗?”
没想到潘老爷却答应了,然后就让家里人收拾东西,准备搬走,把房子让给了老婆婆。他的妻子、孩子都很理解,没有一句怨言。
老婆婆又说:“你离开后,打算去哪里呢?有落脚的地方吗?不会怨我吧?”
潘老爷哈哈大笑,说:“我若是怨你,便不会把房子给你了,更不会救人了。城北外面我还有一处地方,是一片山地,因为洪涝的原因没有草,也卖不掉。我就去那里,盖两间草屋,也够我们家住了,不也挺好吗?”
老婆婆说:“那一片地方,我看过了,有好几顷,倒是挺大。那里风水不错,如果选对了穴位,对你大有好处。我听说,你连年做善事,还没来得及迁葬父母,既然要搬到那里,我给你看一看风水吧。”
说完后,老婆婆闭上眼睛,掐指算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她说:“在山的南边,有一根枯树,枯树的下边,有一处天然的石洞,很大很宽,那里就是最好的风水宝地。你把父母迁葬那里,以后不仅可以重新富贵起来,而且子孙后代都不愁吃穿,你信吗?”
潘老爷点头,说自己相信。
但是,老婆婆却担心他操作不好,于是亲自带着他,到了那片山地,然后找到了石洞,又说:“这里的风水,一般人看不到,你把父母迁葬到这里,然后就住在前面,会让你重新富贵的。”
等潘老爷把父母迁葬后,老婆婆又来了,给了潘老爷一些果子,说:“把这些果子,撒在这一片荒田里,等它们长大了,也不要砍伐,三年之后,这些果子才能真正成熟。那时候,会有宝物替你看守这些果子,然后你就迁到别处居住。想要得到这些宝贝,必须在五月一日到五日这五天里,让健壮的男子身上涂抹雄黄,吃饱饭,喝好酒,再来砍伐,那时候,你就会靠着这些宝贝,做着天下间唯一的职业,挣钱发财了。”
潘老爷不解,问道:“这到底什么东西,我要做成什么卖呢?”
老婆婆神秘笑了笑,说:“你到时候来看这些宝贝的样子,看它们像什么,你就做成什么,不是很好吗?何必非要先知道做什么呢?不过,我还得告诉你,我给你的宝贝,叫菩提果,不要给别人了,就算你给,对他们来说也没用。”
说完后,老婆婆离开了,她真的把潘老爷家改成了供奉菩萨的庵堂,自己做了尼姑。
潘老爷于是和家人购买材料,建造草房子,然后种植那些菩提果,一直忙活了半年,才盖好房子。等他忙活好以后,再去城里看自己的房子,发现已经全部改造好了,里面还有几个尼姑,但是老婆婆不见了。
又过去了几个月,那些菩提果长大了,看起来像是芭蕉,满山都是。潘老爷很爱惜它们,还经常浇水、锄草。他听从老婆婆的话,没有砍伐这些宝贝。
三年后,这些宝贝都长成熟了,叶子很像扇子,而且不用自己再制作,折下来就能用。于是,他就把叶子掰下来,当成芭蕉扇,拿到集市上卖。这玩意用来扇风乘凉很不错,大家都爱买,于是一个夏季,潘老爷就挣了几十万文钱。
一看潘老爷这东西不错,有人就来问,还有人打起了坏主意,跟踪潘老爷,发现了他种菩提果的地方。
潘老爷想再进去,看看有没有芭蕉扇。结果,刚进园子里,他看到了一条巨蛇。这蛇足有七丈高,近一丈粗细。以前,这条蛇还小,或者趴在地上,果子后面,或者藏在洞穴里,潘老爷没看到。这次,潘老爷看到后,吓得不敢进去。
因为那条巨蛇吐着舌头,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它嘴里还吐着雾气,但不用多想,就知道是毒气,因为雾气都是黑的,蚊蝇离多远就死了。
有些人想来偷宝贝,但是好在潘老爷及时发现,赶走了他们。反正那些果子的叶子都没了,即便进入到园子里,也没用了,所以那些人看了后,也不再打主意了。
第二年夏天,潘老爷谨记老婆婆的话,雇了一批健壮的小伙子,从五月初一开始,让他们上山,到自己的园子里折叶子,做芭蕉扇。进山之前,潘老爷买了好酒好菜,让他们吃饱喝足,又在他们身上涂抹着雄黄,然后告诉他们如何操作。
很快,小伙子们进山了,他们刚进去,就发现了巨蛇。巨蛇看着他们,一动不动。
潘老爷想起老婆婆的话,觉得没问题,让小伙子们动手。犹豫了一会儿,那条巨蛇去别处看望了,小伙子们纷纷动手,折下菩提果的叶子,然后捆成捆,扛出来,放在一起,到时候统一处理。
说来也奇怪,巨蛇似乎知道这些人的意图,也知道潘老爷,所以它没有恶意。只是静静地看着四处,俨然像个称职的保镖。
有些人看到后,就想在晚上来偷菩提果的叶子。但是,不等他们进入园子,巨蛇就惊醒了,然后就会喷出毒雾,吓唬这些人。有些人也跟着学,在身上涂抹雄黄,但是巨蛇却能识别,一尾巴甩出去,那人飞出去好几丈远,虽然没受重伤,但是却不敢再来了。
还有好多人,都试过不同的方法,要么挖地道,要么声东击西,都想来偷菩提果的叶子。但是,毫无例外,他们都失败了。
挖地道,行不通,直接惊醒了大蛇,大蛇一个遁地术,他们的地道就崩塌了。有些人被埋在地道里,差点死掉。
声东击西也不行,一开始只有两人,一人去引开大蛇,一人去偷叶子。结果,大蛇会分身术,两人都看到了大蛇,吓得跑开了。这两人后来不死心,回去又叫帮手,继续玩引蛇出洞的战术。但是,即便他们有二十多人,都在一处,大蛇也能爆出二十多个分身,把他们一一赶走。
有一回,大蛇似乎恼了,没有喷出毒雾,直接喷出火焰球,那火焰球落在试图进入园子的人的脚边,直接炸开了。地面出现一个大坑,土地都烧红了,那人被震出去很远,连忙扑灭身上的火,连滚带爬跑了。
以后,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巨蛇不仅仅是一条蛇,更像是一尊守护神,无论用什么办法,它都能破解。因为这大蛇手段极多,不仅会分身术、隐身术,还会喷毒雾,喷火球,喷水成冰,喷豆成小蛇。
曾有人抱着“得不到就毁掉”的心理,试图来烧了潘老爷的这些菩提果。他弄了许多捆柴草来,点燃后丢在园子里。但是巨蛇看到后,直接喷水,浇灭了火。随即,巨蛇又喷出许多小蛇,吓得那些人哭爹喊娘跑了。
显然,这条巨蛇不想伤人,每次都是把人吓跑而已。不然的话,别说二十多人,就是两万人来,它也丝毫不怕。
潘老爷选择其中精美的叶子,让家人装饰,用玳瑁象牙作柄,用锦绣包边,这样不到一钱银子的扇子,可以卖到五钱,甚至一两银子。它把这样的扇子,卖给达官贵人,多赚一些。中等扇子,潘老爷用挑选的粗玉装饰,卖给一般人,少赚一些。那些普通的扇子,只做普通处理,然后低价卖给老百姓,几乎不赚钱。
大家都很喜欢这种扇子,上到富贵人家,文人雅士,下到普通百姓,甚至那些妓女,人人都有。连周边甚至远方的商贩,都来抢着买这些扇子,于是潘老爷就把扇子兑换给他们,省得自己再去卖。
靠着这些菩提果的叶子,潘老爷发了财,很快他又买了豪华的宅子,田产等,然后继续做个富家翁。当然,潘老爷没有改变本性,他依旧像从前那样,尽力去做好事。
潘老爷有些亲戚、好友,都想要菩提果的种子,想弄回家种植。潘老爷就说,这些种子只能在自己的园子里种植,换地方不行,给他们也没用。大家不相信,潘老爷就亲自给他们种子,结果种了之后,果然不行,要么成活不了,要么根本长不大。
于是,有人就很腹黑地猜测,潘老爷肯定把种子煮熟了才给他们,又或者给他们假的种子。
潘老爷无奈,为了避免大家误会,也为了让大家不要再冒险去偷,于是潘老爷亲自带着一些人,到了园子里。
那巨蛇看了看潘老爷,看了看众人,什么也不做,又趴着睡觉了。
众人挑选了一些种子,然后心满意足离开了。回去后,他们种植,发现还是不成,要么根本长不出来,要么长不大,要么就是变成普通的花草。这下,他们终于相信了。于是再也没人去偷了,偶尔还有人去搞破坏,但都被巨蛇吓唬跑了。
后来,潘老爷才知道,那个老婆婆其实是观音菩萨下凡,她看潘老爷为了救人,变得一贫如洗,还能坚持为善,因此才送他菩提果,让他重新做富人。这也算是,菩萨对潘老爷的奖励,当然,主要还是潘老爷做好事的报答。
靠着菩提果,潘老爷的子孙后代都有了营生,他们依旧卖扇子,依旧富贵,依旧做好事。至今已经三百年了,依旧如此。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话确实有道理啊。老天爷要报答善良的人,如果他做了大善事,那就给他大奖励,福气绵延,子孙都跟着享福;如果做小善事,那就给他小奖励,可能只让他一人得到回报。
像潘老爷,做了天大的好事,救了成千上万的人,菩萨也就给了他极大的奖励,给了他可以一直做下去的营生,让他子子孙孙都有福报。
所以说,人哪,还是要多做好事,尤其是偷偷做好事,这样才能积阴德,保佑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