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一旦感染需要终生服药治疗。很多人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却不知晓发生高危行为后,可以用阻断药预防感染。现邀请本期撰稿专家根据专业资料梳理出关于HIV阻断药的高频知识点,以备发生高危行为暴露之后的不时之需。此文所传播的知识和传递的态度,希望是最终对读者起到警醒和保护作用,而不是作为艾滋病高危行为的预期“护法”。
1.什么是HIV阻断药?
HIV阻断药,也即是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Prophylaxis,PEP)用药,通常指在发生了高危行为之后用来避免HIV感染的药物。它与HIV抗病毒治疗药其实是一类药,其原理是在发生暴露后尽快服药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保证对随后进入血液的HIV病毒起效,并且需要连续28天的用药达到阻断的目的。它有多种药物,包括逆转录酶抑制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齐多夫定等)、整合酶抑制剂(拉替拉韦/拉米夫定等)、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等,具体用药方案由临床医生来确定。
2.在我国,HIV阻断药的政策是怎样的?
3.阻断药效果怎样?
对个体来说,阻断成功与否与阻断时机、药物选择、是否全疗程服药、是否持续存在高危行为等因素有关。从群体角度来看,已有动物试验研究发现28天全疗程用药的保护率为100%。由于伦理、实践的限制,没有研究针对人群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来获得阻断药的保护率。我国每年约有1000例职业暴露事件报告并进行相应处置(含使用阻断药在内),截至目前均无感染HIV的个案发生。
4.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阻断药?
发生高危行为后,越早开始服用阻断药越好,尽可能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24小时(也有国外说法是72小时,但不保证100%阻断)。超过72小时HIV病毒已经进入血液开始繁殖,就失去了阻断的意义,这时候服用阻断药从药理上已经是开始抗病毒治疗的作用相似,即有助于早期治疗和病情控制。
5.阻断药怎么获取?
6.阻断药怎么吃?如果多服、漏服或中断服用怎么办?
遵医嘱!遵医嘱!遵医嘱!需要在每天固定时刻服用(调闹钟),这样可以使血药浓度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波动。连续服用28天,没有坚持完成容易导致阻断失败。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发生多服、漏服、中断服用等情况,以下处理方案供参考,仍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不要自行决定。
如果中途停药,很容易导致阻断失败,并有可能引起耐药影响后续治疗,所以在决定服药后,要遵医嘱连续全程服药。
7.阻断药有副作用吗?
“是药三分毒”,药物代谢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负担,副作用可能有消化道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厌食等)、乏力、皮疹、头晕头痛等,因不同药物和人体生理心理反应而异,主要是在服药过程中出现,停药后可消失。建议大家有不舒服时不要自己多想(徒增心理负担),也不要自行停药(影响阻断效果),无法耐受可以与主诊医生沟通,对症治疗或调整用药。
8.如何知道是否阻断成功?
阻断药疗程结束三个月后再进行HIV抗体检测,在服药和等待期间均要避免发生高危行为,检测结果阴性则可说明未感染HIV,阻断成功。需要注意的是,这只能说明那次高危行为没有造成感染,今后要保护自身健康,全程使用安全套。如果无法坚持使用安全套,可考虑使用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不建议将阻断药作为常规的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