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切除缝合是按一般外科原则,对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瘢痕采用梭形切口,全部切除瘢痕,边缘游离后直接缝合。
(一)适应证
线状、条状、或近似圆形的小面积、局限性瘢痕,其宽度一般在2~4cm。
(二)禁忌证
1.瘢痕疙瘩瘢痕疙瘩直接切除缝合后复发率几乎是100%,不仅如此,复发后的瘢痕疙瘩较切除前扩大,故将其视为单纯直接切缝的绝对禁忌证。若与放射、激素注射等治疗方法结合时,手术直接切除缝合方可考虑。
2.估计切除后直接缝合时有张力的瘢痕瘢痕切除后的创面不同于一般外科良性肿物切除后的创面,前者当切除瘢痕后,由于瘢痕的收缩,周围皮肤明显向两侧裂开,原位缝合时已经存在张力,若瘢痕面积宽,虽经创缘游离但仍有张力者,即使勉强缝合,术后切口必然留下较宽瘢痕,不符合瘢痕治疗原则。
(三)切口方向选择
1.瘢痕的纵轴方向多数情况下瘢痕切除的切口方向受瘢痕自身的形状制约,切口的方向与瘢痕纵轴的方向一致。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手术切口的长度,对于要求治疗瘢痕的患者来说,决不愿意增添新的切口瘢痕,但有些情况例外,如挛缩性瘢痕,切口的方向不能与瘢痕纵轴一致,还有一些情况受瘢痕所在部位的影响,也可考虑切口方向与瘢痕纵轴方向不一致。
2.其他因素可供瘢痕切口方向参考的另外几个因素是皮纹、轮廓线、“S”线等,如跨越关节的切口应切成弧形、“S”或锯齿状,而非垂直跨越关节。
在某些情况下,切口必须横过皮纹与褶皱线时,也应改变切口方向,缝合后形成“S”形或锯齿形。在颜面部做切口,除顺皮纹、褶皱线外,沿发际、皮肤黏膜交界区、眶缘、耳前轮廓线等隐蔽部位做切口,亦有利于创口愈合,减少瘢痕,且瘢痕隐蔽。在手部皮肤做切口时,尚需注意保护手的功能,除切口顺皮纹、关节屈褶外,横过皮纹时应改成锯齿状。为保护好手部感觉神经,常在尺侧做切口。拇指在处于内收、外展、对掌3种位置时,虎口出现的皮纹或褶皱方向不一样,须将切口做成4瓣或5瓣Z成形术,才能满足不同方向皮纹的要求,避免切口发生瘢痕挛缩。
(四)手术要点
1.减张处理要想使瘢痕直接切除缝合后的切口不再形成新的明显瘢痕,需要保证切口皮肤在无张力下缝合并愈合。实际上瘢痕切除后,切口不可能一点张力没有,这就需要减张处理:①创缘潜行游离;②缝合时行皮下减张缝合;③包扎固定时采用屈曲体位或两侧皮肤向心性牵拉包扎固定。
2.无创操作手术操作过程要“无创”,采用的针线也要细针细线,一般采用5-0或3-0丝线缝合,分皮下、皮内与表层皮肤确切对位缝合,不留死腔,缝线间距适当,对两侧创缘厚度不等时,可采用“厚少薄多”缝合的原则,使缝合切口比较平整,缝合皮瓣尖端时,缝针只穿过皮瓣尖端的真皮下层,不穿出皮肤,以保证皮瓣尖端的血液供应,有条件者可在显微镜下操作,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