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降落伞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顶孔盖的降落伞。
背景技术:
降落伞是高空落下时用来减速安全降落的一种工具,它通常有一个面积很大的伞盖,可以产生很大的空气阻力。工作时相对于空气运动,充气展开,使人或物体减速、稳定。降落伞组件一般包括主伞、引导伞、伞衣套、吊挂系统(背带)、伞包、开伞装置及脱离装置等,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要求,可进行必要的组合及删减。其中,主伞为主减速装置,是必不可少的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伞顶孔处增加顶孔盖,以及在伞顶孔与顶孔盖之间设有弹性连接装置,自然状态下,顶孔盖通过弹性连接装置中连接带收缩状态,顶孔盖刚好能将伞顶孔盖住,形成接近封闭状态,便于快速充气,过载产生的瞬间,在空气的作用下,将弹性连接装置拉长,伞顶孔与顶孔盖之间的距离增大,等同于打开了伞顶孔,使空气快速排出,减少了开伞动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顶孔盖的降落伞,包括主伞衣、弹性连接装置和顶孔盖;
所述主伞衣的下方设有主伞绳,所述主伞绳下方与载重相连接,所述主伞衣上开有伞顶孔,所述顶孔盖设于所述伞顶孔的上方,所述顶孔盖的大小与所述伞顶孔的大小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连接装置包括弹性部分和非弹性部分,所述弹性部分的两端与所述非弹性部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非弹性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弹性部分自然状态下的长度,用于通过该弹性部分的伸缩,实现所述顶孔盖和所述伞顶孔的开合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连接装置为多个,且均匀间隔分布于所述伞顶孔的外圆周上,每一个所述弹性连接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顶孔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伞顶孔连接,从而实现分段多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分为弹性松紧带,所述非弹性部分为连接带,所述弹性松紧带和所述连接带之间等间距设有若干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分为弹性松紧带,所述非弹性部分为连接套带,所述连接套带为中空的筒状套带结构,所述弹性松紧带设于所述连接套带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分为弹性松紧套带,所述非弹性部分为连接带,所述弹性松紧套带为中空的筒状套带结构,所述连接带设于所述弹性松紧套带内。
进一步地,所述主伞衣上设有加强带,所述加强带包括沿所述主伞衣圆周方向设置的圆周加强带和垂直于圆周方向设置的辐射加强带。
进一步地,所述顶孔盖上设有加强带,所述加强带包括沿所述顶孔盖圆周方向的圆周加强带和垂直与圆周方向的辐射加强带。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顶孔盖的降落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一种具有顶孔盖的降落伞弹性连接装置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面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一种具有顶孔盖的降落伞弹性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C-C面剖视图;
图7为图5的D-D面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一种具有顶孔盖的降落伞弹性连接装置主视图;
图9为图8的E-E面剖视图;
图10为图8的F-F面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顶孔盖的降落伞过载时的示意图。
所有附图中,同一个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与零件,其中:1-主伞绳、2-主伞衣、3-加强带、4-伞顶孔、5-弹性连接装置、6-顶孔盖、7-连接带、8-弹性松紧带、9-连接套带、10-弹性松紧套带、11-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顶孔盖的降落伞的机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具有顶孔盖的降落伞包括主伞绳1、主伞衣2、加强带3、伞顶孔4、弹性连接装置5和顶孔盖6。其中,主伞衣2为中空的半球形,降落打开时用于盛装空气从而使得降落伞获得向上的力实现减速,主伞衣2上设有加强带3,加强带3包括沿水平方向的呈一圈圆周的圆周加强带和与圆周加强带垂直的辐射加强带,圆周加强带和辐射加强带交叉相互作用加强主伞衣2的稳固性,防止降落时空气冲击力太大造成主伞衣出现破损影响安全。主伞衣2下方均匀设有若干主伞绳1,主伞绳1一端连接主伞衣2另一端连接载重,用于连接主伞衣2和载重,将主伞衣2获得的向上的力传递到对载重的拉力,与载重的重力相平衡从而保证载重的安全。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一种具有顶孔盖的降落伞弹性连接装置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面剖视图。图4为图2的B-B面剖视图。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弹性连接装置5包括连接带7和弹性松紧带8,弹性松紧带8和连接带7均为矩形带状结构,连接带7的长度固定不能伸长或收缩,弹性松紧带8长度可变,且连接带7的长度大于弹性松紧带8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弹性松紧带8弹性极限时的长度;弹性松紧带8与连接带7平行设置,弹性松紧带8两端与连接带7的两端通过缝线11连接固定,弹性松紧带8与连接带7之间等距离设有若干连接处,并通过缝线11进行连接固定。当弹性松紧带8处于自然状态时,连接带7处于弯曲状态,弹性连接装置5的长度等于弹性松紧带8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弹性连接装置5处于自然状态,伞顶孔4被顶孔盖6覆盖,主伞衣2处于封闭状态,便于充气;当弹性松紧带8受力处于拉伸状态时,连接带7处于拉直状态,弹性连接装置5的长度等于连接带7的长度,伞顶孔4被打开,出气口面积增大进行放气,减小动载。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一种具有顶孔盖的降落伞弹性连接装置主视图。图6为图5的C-C面剖视图。图7为图5的D-D面剖视图。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弹性连接装置5包括弹性松紧带8和连接套带9,弹性松紧带8为矩形带状结构,连接套带9为中空的筒状的套带结构,弹性松紧带8设于连接套带9的中空部分,弹性松紧带8两端与连接套带9两端通过缝线进行连接固定。弹性松紧带8的长度可变,当弹性松紧带8处于自然状态时,连接套带9为弯曲状,弹性连接装置5处于自然状态,主伞衣2处于封闭状态;当弹性松紧带8处于拉伸状态时,连接套带9被拉直,连接套带9的长度变长等于弹性松紧带8拉伸状态时的长度,此时伞顶孔4被打开,出气口面积增大进行放气,减小动载。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一种具有顶孔盖的降落伞弹性连接装置主视图。图9为图8的E-E面剖视图。图10为图8的F-F面剖视图。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弹性连接装置5包括连接带7和弹性松紧套带10,弹性松紧套带10为中空的筒状的套带结构,连接带7设于弹性松紧套带10内,连接带7和弹性松紧套带10的两端通过缝线11连接固定,弹性松紧套带10的长度可变,且连接带7的长度大于弹性松紧套带10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弹性松紧套带8弹性极限时的长度,弹性松紧套带10处于自然状态下时,连接带7处于弯曲状态,弹性连接装置5处于自然状态,伞顶孔4被顶孔盖6覆盖,主伞衣2处于封闭状态,方便快速充气;弹性松紧套带10处于拉伸状态时,连接带7处于拉直状态,伞顶孔4被打开。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