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18年,子宫都烂了。”这个最安全的避孕手段,正在「毁掉」2亿已婚女性节育器人工流产绝经秦岚

避孕的路程,不该是女人一个人的事,无论在什么时候,男性都不该缺席!

——大宝老师

作者|清欢

你会用什么方式避孕?

我想大多女性会说:上环。

最近,一位妇产科医生就跟我讲了一个患者关于上环的故事。

患者上环已有18年了,当时她所上的这个环,保质期才15年。

长年的劳动,让她体内的「节育环」发生了移位,且“Y”字形的节育环,有一角已经刺入她的子宫内壁。

(上环是将一个宫内节育器放置在子宫腔内,从而达到避孕作用。在早前使用时,宫内节育器多为环状,因此又名节育环,俗称为“上环”。)

怎么跟你形容呢?

取出来的时候,环上还粘连着血肉,即便打了全麻,术后也需要近1个月的恢复期。

不取,伤害则更大。

早期的「节育环」一般多为金属,氧化之后,容易导致常年的妇科炎症不说,受到重物撞击,还可能引发肠穿孔、胃穿孔等问题。

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宫颈癌...

2014年,艺术家周雯静把节育环做成一件件艺术品。

近日,她的《女人系列·节育环》展览,正在北京展出。

一个个节育环,摇身一变,更像是精美的首饰。

不过,周雯静做这个系列,其实是为了引起女性对节育环的重视。

2011年,周雯静陪妈妈去取环。

手术后,她的母亲出现大出血情况,还引起一些并发症。

医生初步诊断后,她妈妈可能得了子宫癌,这对周雯静的家庭,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胎开放前,很多女人体内装上了节育环。

然而,并没有几个人清楚地知道,节育环对身体的危害。

更可怕的是,有的人还不知道,节育环是需要取出来的。

很多女人都不知道,自己身体里可能藏着一颗“定时炸弹”。

别被骗了,上环不能100%避孕

在女性宫内放置节育器,在国际上并不少见。

2005年,美国妇产科协会(ACOG)的指南里,明确指出建议女性使用宫内节育器,可为女性提供安全、有效、可逆、长期的避孕效果。

节育器避孕,真的就这么有效?

曾经,一张婴儿手握节育环的照片,震惊全网。

原来,孩子妈妈已有一个孩子。

生完一胎后,夫妻两人决定不再要宝宝,就去医院上环。

当时医生跟她说,装上这节育环,避孕率可达到99%。

没想到的是,这位妈妈的子宫内线圈发生松散情况,节育环掉在了子宫里,导致避孕失败。

这个节育环,是医生在她的胎盘旁看到后拿出来的。

“手握节育环”这张图,是她的朋友将环放在宝宝手上。

无可置疑的是,这个宝宝是和节育环一起出生的。

没有东西是十全十美的,使用节育环也不可能100%避孕。

可一旦装上节育环,你体内就多了一个异物。

上环是怎么达到避孕作用的?

它其实是令子宫永久性发炎,令精子无法着床。

子宫永久性发炎?

你觉得会没有危害吗?

它容易内分泌失调、宫外孕,甚至会得子宫癌。

不少女性上环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如经期腹痛、月经流血过多、经期延长或缩短。

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手术并发症,如子宫穿孔、宫颈裂伤、节育器官破裂,节育器破裂等情况。

有一则新闻,说的是一名女子戴了26年的节育环,伸进了膀胱,节育环末端还长了一个直径约4cm的结石。

实在是让人惊悚!

本来在子宫的节育环,竟然跑到了膀胱?

医生在取环手术中发现,女子的膀胱和子宫紧紧贴在一起,中间有个0.5cm的小口连着。

原来节育环就是从这里穿破子宫,走到膀胱里。

这几年,女子说自己经常肚子痛,而且尿频尿急。

没想到这个原罪,竟然是这个节育环。

你体内的节育环,或许正悄悄伤害着你的身体。

没人通知你的节育环过期了

从前,由于时代不同,已婚妇女还会被喊着去上环。

尤其在农村,上环与避孕几乎是划上了等号。

当时上环的过程也很快,一个熟练医生,上环只要5分钟。

那时避孕药、避孕套并不普及,生活在落后地区、农村的妇女,就算有避孕药,她们也不知道怎么吃。

同时,她们对于自己体内的环要什么时候取,并没有任何概念。

当时她以为自己得了癌症,去县医院检查之后,医生跟她说是体内的节育环要取了。

医生对着B超告诉她,环已经长到了肉里。

没取环之前,她觉得再痛也痛不过生孩子。

取环之后,她却说:

“生孩子的痛,生完就忘记了。可这个痛,一辈子都忘不了。”

其实,是她不知道自己的节育环,早已经过期了。

节育环的使用,都是有期限的。

y环、V形环、母体乐:5~8年T型环、含铜宫型环:10~15年O形金属单环、元宫环:最多达20年新型含左炔诺孕酮的节育环:5年

过期的节育环,很有可能会嵌入到子宫肌层或浆膜层,造成节育环嵌顿,引起腹痛、流血、意外怀孕、体内感染、器官损伤等危害。

女性绝经后,子宫阴道会萎缩,子宫体积会变小,失去弹性。

此时,如果节育环还留在体内,随着子宫渐渐萎缩,节育环可能会发生异位,出现扎入直肠、钻进膀胱、划破肠管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绝经半年以上就该取环。

可现实中,绝经后几年都不取环的人,并不少。

有数据显示,23.8%上环的女性,直到绝经后5年后才取环。

未绝经的人当中,有47%的人使用着过期的节育环。

但现实中,并没有硬性要求要为绝经后的妇女安全取环。

也没有人提醒她们,你身体的环,要取下来了。

要求女性上环?不要求男人结扎?

中国女性体内有多少个节育环?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女性使用的节育环,占全球2/3。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显示,2018年放环数量为18424886,只有3474457个节育环被取出。

就是说,仅仅一年,就有接近1500万个环停留在女性体内。

对于避孕,在中国女人一直都处在被动状态。

有媒体记者问男主韦国则,有没有想过去做节育手术。

韦国则说,他老婆有病,做不了上环。

然而韦郭则也没有去做结扎,他听说村里有人做了结扎后,没力气打工。自己如果做了结扎,就打不了工养不了孩子。

可是,当记者问他生完第10个后,还要不要生?

韦国则表示,生完这个后他老婆就去上环。

不是说老婆生病吗?为什么最后还是要她去上环

在国外,虽然节育器会被看作女性追求生育自主的优秀成果,但在发达国家,妇女更倾向于用避孕药、避孕套等措施。

可能这对夫妻因为水平低,或是经济原因,不采取其他方式避孕。

但这件事中,更能体现的:

男人的胆怯和女人的自我牺牲,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女性上环。

除了韦国则所说的怕做了结扎打不了工,在大多男性观念里,"你结扎"也等同于"你太监"。

电视剧《金婚》有一段说的是,女主叫丈夫佟志去做结扎,佟志去问他的老铁大庄要不要做。

大庄说:千万不能结扎,男人结完扎就是阉人,太监。

还有人说:男人结扎是一辈子的痛。

做了结扎,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不管是以往还是现在,当男人说起结扎,依然离不开男性尊严。

为此,网上也有人调侃:结婚的条件不再是你有车有房,而是你愿意为我结扎吗?

更神奇的是,就算有男人主动做结扎,医院还不给扎。

有位27岁的爸爸,生完一胎后,不想让妻子再怀孕,担心意外怀孕让妻子流产,对妻子不好,他就主动去做结扎。

可他跑了很多医院,几乎所有医生都不赞成他做结扎,有医院表示他不符合做手术的标准。

做结扎还要符合标准?但是女人上环、结扎,会有这些要求吗?

有趣的是,男人结扎还会上新闻,说他是好男人。

可那些做节育手术的妇女,何曾得到过称赞

女人≠生育机器

莫言的小说《蛙》中讲到,为了完成计生任务,主人公的妻子生完孩子后,体内被强制放置了节育环。

然后,她偷偷找了一个会“劁猪阉狗”的人来取环。

那个人,用一根铁钩子,几下把环钩了出来。

后来,她在取环后怀孕,被强制人流。

最后,这个女人死在人流手术中。

多么可怜的一个女人!

从什么时候开始,女性没有了生育自由。

记得前些网上有个帖子,一个女人回忆自己上环的事情。

当时她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取环。

可是取环之后,医生又顺手给她上了一个环。

整个手术结束,她哭了。

有人问她,这很痛吧。

然而她说:“我好像不是因为痛而大哭,而是因为委屈。”

因为不舒服,才去取的环,结果最后还是被上环。

我真的很心疼这个女人。

或者,女人早已被定义为生育机器。

叫你生,你就得生。生完了,就得上环。直到现在,女人的子宫似乎还不能自己做主。

日前,演员秦岚一段关于催婚的回应,上了热搜。

里面写道:

“前几年也有催婚的,说人不结婚就是不想负责任,我觉得很奇怪,为了结婚而结婚才是不负责任吧?”

“还有人说生孩子是女人的义务,我想说,我的子宫使不使用,关你什么事?”

秦岚的回应得到很多网友的认同。

女人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真的是关你什么事呢?

“人类数百万年文明过来,你不繁衍后代?全人类像你这样不早灭绝了?”

“不生孩子枉为女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生孩子,仍是绑在女人身上的枷锁,这是多么可悲。

避孕,并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

不是所有女人能像秦岚、杨丽萍这样,敢于做自己。

一般来说,结婚成家,生儿育女,还是大多人选择的路。

可是,生完孩子不想再生,谁来避孕?怎么去避孕?

最后得到的结果,只是上环罢了。

可是哪怕你想上环,也未必合适。

例如子宫畸形、月经量过多的女性,就不适合去上环。

患有急性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的人,要治愈后才能上环。

实际上,上环安全率85%-95%。

但男人结扎安全率接近100%,而且手术简单,副作用小。

只是,没多少男人愿意去结扎。

我们可以来谈谈避孕失败的后果。

意外怀孕,女人的事业必定受到影响。

况且现在,有多少人有能力养多一个孩子?

想想那对生了9个孩子的广西夫妻,真的替这些孩子心急。

说实话,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养多个孩子,我劝你还是好好避孕。

当然也有意外怀孕,不想要的,

这时候,就要去做人工流产了。

人工流产对女性会没伤害吗?

那些打着“今天手术、明天上班”的妇产医院,该有多荒谬?

流产后,总得坐个小月子吧。

我只能说,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妻子,就不该让她受伤害。

有句歌词不是唱着: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心底温柔是你……

我希望,不要变成:吃药是你,上环是你,结扎是你,妇科病还是你……

THE END
1.〖宫型节育环有效期,避孕环也有使用年限〗虽然宫型节育环可以放置多年,但并不是说可以一直不更换。有些节育环可能会在两三年内就脱落或达到其使用期限,这时不论有没有过期都需要进行重换。一些新型的节育器需要每3到5年更换一次,以确保其避孕效果和减少可能的副作用。 节育环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https://www.qm120.com/nf/articles/268405.html
2.女性长期带环的危害女性长期带节育环是有一定副作用的:1、虽然带环可以有效的避孕,但是如果节育环上环时间过长,有可能出现节育环有效期过期或者https://www.chaonei.com/v_13485392
3.节育环的使用期限是多少年妇科例如,曼月乐环是一种也能定期释放左炔诺孕酮的药物。它的保质期是5年。如果是母体乐环,可以放置5到8年的时间;如果是v型还可以放置5到7年;如果是t型环,可以放置10年左右。一般每种宫内节育器有其放置年限,上环时医生多数都会告知,如金属不锈钢节育环放置年限为10年,如果无副作用,可以延长至15年建议时间为...https://m.bohe.cn/iask/mip/v3m7qj37pk7czwm.html
1.节育环到期了不取有什么副作用有问必答节育环是1年的,现在已经过了期了,害怕疼一直没有取过,节育环到期了不取有什么副作用?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快速问医生 问题分析:节育环儿到期了,不取对身体是有影响的,容易引起炎症,要及时取环,需要在月经干净的三天到七天之内去...https://3g.club.xywy.com/static/7bf08m_194962364.htm
2.新婚孕产指南第一章新婚生活与避孕——享受二人世界在线免费阅读...优点是简便易行,避孕效果好,有的还能事后“补救”。缺点是服药后可能有副作用,如轻微的头痛、恶心等。另外,必须按时服药,漏服即有可能受孕。 (3)宫内节育器 优点是放置一次即可使用多年,不影响内分泌,不影响性感,效果较好。缺点是刚放环时月经量可能增多,并有可能带环怀孕或脱环受孕。 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259331893315767308
3.上环的副作用有哪些?一、上环的常见副作用 1. 阴道异常出血:上环后,部分女性会出现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节育环刺激子宫内膜引起的。 2. 腰部酸痛:上环后,子宫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节育环的存在,这可能导致腰部酸痛。一般而言,这种不适会在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 https://cont.jd.com/pccontent/706172
4.上环10年后后的副作用上环10年后的副作用,要根据节育器种类和有效期而定。有的节育器的有效期可以持续到十年。如果过期,可能避孕效果差,或环下移、环坎顿导致意外怀孕。 如果绝经期的女性,上环时间长,在绝经之后的一年内取环是最佳的时间。如果上环的时间较长,子宫萎缩,节育器可能嵌入肌层,取环困难。上环后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月经量...https://www.yihu.com/jb/article/480218.html
5.宫型节育环一直放着不壬不行,避孕环也有使用年限宫型节育环有效期 宫型节育环可以放15到20年,具体的话得结合个人情况来确定。因为有些节育环会脱落的,这样就达不到避孕效果了,有可能在上环后的两三年就脱落了,这时候不论有没有过期都需要去重更换。 宫型节育环是一种高效的避孕节育器,副作用比较小,可以有效的在宫腔内释放铜离子,就可以达到避孕的作用。而且...https://shiguan.myzx.cn/zhishi/1144.html
6.上什么节育环副作用最小有问必答阴道持续的点滴出血都是宫内节育器的副作用,你说的这种爱母环有可能不适合你,取环以后三个月以后再...https://www.120ask.com/bylc/19/4914828.htm
7.水乡医科普上环,取环你必须了解的那些事儿南方plus上环的副作用比较小,绝大多数人都可以用。一些含有激素类的避孕药,可能会带来月经异常。并且也不适宜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患者使用。上环对性生活无任何影响,对身体无害,并且避孕时间长、放置简便、痛苦小,放置后避孕的效果好,不影响生育能力,当避孕者需要生育时,将节育环取出就可以恢复生育能力。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6/11/c657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