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在您撰写老年人护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生活方面的护理
合理搭配食物:饮食要五味调和,多样化。主食提倡米、面、杂粮混食,这样可起到蛋白互补的作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证维生素、无机盐的供给,其中纤维素胶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可预防便秘及肠道肿瘤的发生;海带、紫菜等海生植物食品对缓解动脉硬化有好处;多吃大豆及豆制品,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
合理烹调加工:老年人舌表面味蕾减少,味觉减退。烹调时要柔软易消化,色、香、味、形俱佳;由于咀嚼方面的原因,食物制作应适应老年人的特点,应切碎煮烂,并尽量少吃油炸和较硬的食物。
合理的膳食制度:吃饭应定时定量,可少食多餐,每餐不宜过饱,禁暴饮暴食。肥胖者应控制饮食;吃饭要细嚼慢咽,并经常保持口腔清洁;老年人饮食要冷热适当,辛辣和过咸过甜者少吃,以清淡为主;养成饭时较多喝点汤水的习惯,这样利于消化,且补充水分,也可防止便秘的发生。
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开始锻炼前,先由医护人员进行全身体检,对老年人身体状况给予评估,并按医护人员制定的计划,结合平时的运动习惯来进行锻炼,以防发生意外。运动前先做准备工作,运动强度逐渐增加;运动结束前,运动强度再由高峰逐渐减弱,慢慢恢复到平静状态。运动项目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做到健身、医疗、娱乐相结合,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保健操、按摩、钓鱼等等。运动量的掌握应以自我感觉运动后体力充沛、精神愉快、食欲睡眠俱佳为度,同时尽量做到运动保持群体性,以防运动时发生身体不适,互相照应。
老年人的睡眠:睡眠与养生关系密切,良好的睡眠能使老年人免疫力增强,延缓器官功能的衰退。避免一切影响睡眠的不良刺激,睡前不宜多饮水、浓茶及咖啡,不宜做剧烈运动,不过度用脑,保持心态平和。采取促进睡眠的各种方法热水泡脚或饮少量热牛奶,也可重复温和按摩颈、肩、腰及下肢的肌肉等等。正确舒适的睡眠姿势以右侧卧位为宜,使肌肉放松,呼吸畅通,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床铺老年人多伴骨关节疾病,故应睡硬板床。床褥柔软、平坦、厚薄适中,枕高可视老人的自身情况而定。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光线暗而不黑,通风良而无风感,温湿度适宜,减少噪音干扰。
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健康、衰老和死亡:身体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家属及护理人员有必要帮助老年人正确看待健康、衰老和死亡,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关键在于做好心理调适,积极就医,并与疾病抗争,实现健康老龄化,这样,仍然可以为社会、家庭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
多与老年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勤与老年人沟通和交流,理解老人的心理,耐心倾听老年人的内心宣泄,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情绪。适当的时候最好带老人出去领略外面的风光,并把一些有益于身心的事情告诉老人,利于其与外界保持通达。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鼓励老年人发挥特长,有意识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提供家庭、社会支持:作为家人,要积极主动提供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学、乐及情感方面的需求。社会要发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咨询及疾病治疗方面的专门机构,完善法律,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解除后顾之忧,实现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这样就会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老年阶段是疾病最喜欢烦扰的阶段,老年人该如何才能做好饮食护理,调节好免疫力,免受疾病困扰呢?因该按照科学护理的方法做好以下几点:
1食物烹饪时的护理
1.1咀嚼、消化吸收机能低下者的护理蔬菜要细切,肉类最好制成肉末,烹制方法可采用煮或炖,尽量使食物变软而易于消化。但由于易咀嚼的食物对肠道的刺激作用减少,往往很容易引起便秘,因此应多选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类,如青菜、根菜类等烹制后食用。
1.2吞咽机能低下者的护理某些食物很容易产生误咽,对吞咽机能障碍的老年人更应该引起注意,如酸奶、汤面等。因此,应选择粘稠度较高的食物,同时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合理调节饮食种类。
1.3味觉、嗅觉等感觉机能低下者的护理饮食的色、香、味能够大大地刺激食欲,因此味觉、嗅觉等感觉机能低下的老年人喜欢吃味道浓重的饮食,特别是盐和糖,而盐和糖食用太多对健康不利,使用时应格外注意。有时老年人进餐时因感到食物味道太淡而没有胃口,烹调时可用醋、姜、蒜等调料来刺激食欲。
2进餐时的护理
2.1日常护理进餐时,室内空气要新鲜,必要时应通风换气,排除异味;老年人单独进餐会影响食欲,如果和他人一起进餐则会有效增加进食量;鼓励自行进食,对卧床的老年人要根据其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帮助其坐在床上并使用特制的餐具(如床上餐桌等)进餐;在老年人不能自行进餐,或因自己单独进餐而摄取量少,并有疲劳感时,照顾者可协助喂饭,并注意尊重其生活习惯,掌握适当的速度与其相互配合。
2.2上肢障碍者的护理患有麻痹、挛缩、变形、肌力低下、震颤等上肢障碍时,自己摄入食物易出现困难,但是老年人愿意自行进餐可以自制老年人专用的叉、勺,其柄很粗以便于握持,亦可将普通勺把用纱布或布条缠上即可;有些老年人的口张不大,可选用婴儿用的小勺加以改造;使用筷子的精细动作对大脑是一种良性刺激,因此应尽量维持老年人的这种能力,可用弹性绳子将两根筷子连在一起以防脱落。
2.3视力障碍者的护理对于视力障碍的老年人,作好单独进餐的护理非常重要。照顾者首先要向老年人说明餐桌上食物的种类和位置,并帮助其用手触摸以便确认。要注意保证安全,热汤、茶水等易引起烫伤的食物要提醒注意,鱼刺等要剔除干净。视力障碍的老年人可能因看不清食物而引起食欲减退,因此,食物的味道和香味更加重要,或者让老年人与家属或其他老人一起进餐,制造良好的进餐气氛以增进食欲。
2.4吞咽能力低下者的护理由于存在会厌反应能力低下、会厌关闭不全或声门闭锁不全等情况,吞咽能力低下的老年人很容易将食物误咽入气管。尤其是卧床老年人,舌控制食物的能力减弱,更易引起误咽。因此进餐时老年人的非常重要。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比较安全,偏瘫的老年人可采取侧卧位,最好是卧于健侧。进食过程中应有照顾者在旁观察,以防发生事故。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唾液分泌也相对减少,口腔粘膜的作用减弱,因此,进餐前应先喝水湿润口腔,对于脑血管障碍以及神经失调的老年人更应如此。
3常见疾病的护理
3.1慢性支气管炎的饮食护理给予老人充分的水分,以保持老人呼吸道粘膜湿润,有利于啖液的排出。饮水每天应在一千五百毫升以上,供给充足的营养,为老人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应保持足够营养物质的摄入。
3.2心绞痛的护理对于体重超重的老人,应鼓励老人想办法减轻体重,少吃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此类食物不仅可以预防便秘,也可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降低高血压的发生。平时饮食要少食多餐,不饮浓茶、咖啡,少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少抽烟或者不抽烟,以减少烟草中有害物质对老人身体的伤害。
关键字:失眠原因护理方法耳穴埋豆老年人
一、资料
据调查,当下50%的老年人都存在失眠问题。某医院2014年前6月中接诊老年人失眠症状36人。其中女28人,男8人。年龄在64~92岁,平均年龄76岁。多为经常性失眠,导致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生活状态低落。
二、探究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原因
1、生理性因素
2、脑部及全身性疾病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一些脑部疾病有可能会出现,譬如脑梗塞、脑出血等。老年人脑部的血流量减少,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失眠问题。而老年人年龄的增大,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也时有发生,如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等。这些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也会加重老年人的失眠状况。
3、精神心理因素
在当今社会,由于老年人普遍缺乏关爱,很多孩子多忙于工作,老年人或处于空巢现象,导致了老年人的孤独、抑郁、忧伤焦虑等现象。这也是引起老年人失眠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老年人因为自身年龄增大,本身就有其对变老的恐惧,再加上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受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他们的精神状态不好,从而引起他们的精神问题,精神不振、郁郁寡欢,从而进一步影响到睡眠。
4、环境和药物因素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可知,如果我们身处喧闹的环境中,不容易进入睡眠,睡眠质量差。如果身处安静适宜的环境里,宜有较好的睡眠质量。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睡眠环境也是影响他们睡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药物由于药物内含有的易导致兴奋成份,会促使老年人很难进入睡眠。
5、白天睡眠过多和夜尿频繁所引起的失眠
三、治疗护理方法针对36位失眠患者的情况,医院采用了耳穴埋豆护理法进行护理治疗。
耳穴指的是耳廓上穴位,也可叫做反应点、刺激点。如果人体的躯体或内脏有病时,耳廓的某些部位往往会发生局部反应。如疼痛、结节或变色等。诊断疾病时可以根据耳廓发生的这一现象进行辅助判断。同时刺激这些反应点,还可防治部分疾病。因为耳朵密切联系着肺腑经络,刺激这些耳穴相应的就可以调治肺腑经络的不适。刺激耳穴有多种方法,包括针刺、埋针、按摩和耳穴贴压等。耳穴埋豆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身体不适有很好的调节治疗作用。
耳穴埋豆在医学典籍中很早就被论述到,最近几年,耳穴埋豆疗法在中医上被广泛采用。它不仅对失眠有很好的疗效,对眩晕、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哮喘、泄泻、便秘、瘿、消渴、肥胖、小儿遗尿等也有着很好的疗效。作为一项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在治疗失眠时,首先需要使用酒精对耳朵进行消毒,然后找出穴位(神门穴,心穴,肾穴,皮质下穴),把白芥子、王不留行籽、小米或菜籽等贴在方形的胶布中间,然后贴到穴位上,用手指按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按压时常3分钟左右,每次贴敷可以持续3~5天。因为耳穴连着肺腑经络,所以耳穴埋豆可以交通心肾,达到清心安神的效果。对失眠有很好的疗效。耳穴埋豆护理法因为它不需要复杂的工具,且好学习,疗效明显,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四、治疗结果
五、对于老年人失眠的日常护理
1老年人的失眠现象很多是因为其心理精神因素引起的,他们在生活中感受不到关爱,孤苦伶仃,由于年纪大了不能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进而使老年人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这些因素引起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所以为了减少老年人的失眠现象,作为儿女和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既要关心自家的老人,平时多去看望他们,多跟他们聊天,跟他们交流,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爱。并且在社会中要弘扬尊敬老年人爱护老年人的风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在精神上使老年人获得愉悦,才有利于他们的快乐生活,从而才能有一个好的睡眠质量。
2在护理老年人的时候要给他们安排合理健康的饮食,譬如忌烟、忌酒、忌辛辣刺激食物等。多吃蔬菜水果,饮食清淡,吃饭七分饱。如果出现了睡眠问题,可以服用眠纳多宁、卵磷脂等有利于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
3鼓励老年人运动,譬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鼓励他们早睡早起,早晨起来去晨练。同时晚上睡觉前不要过度动脑,听安静柔和的音乐有助于睡眠。培养他们的爱好,如下棋、种花种草等,可以陶冶性情,使心态平和,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有助于睡眠等。
4如果失眠现象严重时,可以借助于服用药物来缓解睡眠不好的现象,如服用安定、速可眠、补中益气丸、龙胆泻肝丸、礞石滚痰丸、安神补心丸、养血安神糖浆等。药物使用要合理,不要过量服用,不要产生依赖。
5对于老年人的失眠现象,耳穴埋豆是一个重要的护理方法。它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是一个针对失眠的有效的中药疗法。
结语
在当今社会,老年人因为环境和自身身体的因素,失眠现象严重。对于老年人失眠的护理,子女既要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心与爱护,又要进行有效的护理策略。耳穴埋豆是一种针对老年人失眠的中医疗法,它简单易行,不需要过多的工具和药物,对身体没有伤害,它通过疏通经络,达到清心安神的目的,对于失眠疗效显著。所以对于耳穴埋豆法要进行更大范围的普及与应用,争取让每个老年人都能睡得香睡得好,通过耳穴埋豆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调节心情,使每个老年人都能愉悦的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老年人日常活动的护理
年老体弱、患有多种慢性病或平时有气喘、心慌、胸闷或全身不适者,应请医生检查,并根据医嘱进行运动,以免发生意外;患有急性疾病、出现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精神受刺激、情绪激动或悲伤之时应暂停锻炼。必须鼓励帮助各种患病老年人进行活动,以维持和增强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对瘫痪老年人要借助助行器等辅助器具进行训练。
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日常护理
饮食护理
由于老年人的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或因长期慢性消耗,处于长期的慢性消耗中,因此要注意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保持良好的色香味,尽可能提高病人食欲。也可以增加餐饮量或次数,以供给足够的热量,从而使老年人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动物内脏、海鲜、咖喱、辣椒等高脂肪、高嘌呤、碱性、刺激性强的食品不宜过多摄入。
家庭晨晚间护理
做好晨晚间护理能使老人感到身体舒适、轻松,有利血液循环,肌肉松弛,保证睡眠。早晨醒来,在床上静卧10分钟左右,进行必要的床上运动;伸展四肢;以双手互相揉搓,活动指关节;然后进行“干洗脸”动作20~30次。这些动作使老年人适应从睡眠到觉醒过程的生理变化,使身体有一个相对过渡的阶段,不致因突然起床头晕而摔倒,也可使呼吸、心跳的频率逐步改变,避免心脏病的复发。刷牙、漱口、洗脸、梳头对老年人也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运动。适当进行户外锻炼,散步、慢跑、做操和练习各种拳等,是老年人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抵抗力的手段。晨间运动也为一天的生活、工作奠定了基础。除重复晨间洗漱间的一套活动以外,有条件的老年人在睡前洗个盆浴,能使全身的血管扩张,肌肉松弛,头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利于入睡。对大多数身体不便或无盆浴条件的老年人;要用温热水泡脚,对促进健康和睡眠也是十分有益的。老年人家庭应备1个塑料桶,装1桶温热水,水至膝盖,临睡前泡足15~20分钟,能活动者最好用双手搓下肢,下肢的血管扩张、肌肉放松、周身血液循环加速,能解除疲劳,能促进休息与睡眠。
心理调节
1老年人的护理
1.1饮食护理: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能增强老年人机体的抵抗力。老年人新陈代谢率下降、活动量减少,热量消耗也相应减少。老年人应给予适量蛋白质,限制脂肪,充足的维生素,适量无机盐,补充水分。[1]
1.1.1合理搭配食物:饮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注意五味调和,多样化。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和适量含钙、铁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大豆及豆制品,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2]
1.1.2合理烹调加工:老年人牙齿脱落、唾液分泌减少,味觉减退、吞咽功能下降,影响食物的摄入和消化。烹调时要使食物柔软易消化,色、香、味具佳。食物应切碎、煮透、煮烂,以利消化吸收。忌食酸辣、油炸、熏烤、腌制及霉变腐败的食品和刺激性饮料。
1.1.3进餐护理:做好餐前准备、创造良好的环境,准备合适的,一般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卧床老人应将其头部抬高并偏向一侧。吃饭应定时定量,可少食多餐,每餐吃到八成饱即可,禁暴饮暴食。进餐时勿说笑,集中注意力细嚼慢咽,每口不可太多,不可吃过黏的食物。老年人饮食要冷热适中,以清淡为主。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要耐心喂饭,不可催促,以免呛噎。养成饭时较多喝点汤水的习惯。饭后协助老人漱口,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1.2老年人的睡眠:睡眠是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疲劳后抑制扩散的一个被动过程,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导致衰竭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良好的睡眠能使老年人免疫力增强,延缓器官功能衰竭。
1.2.1指导老人合理安排生活起居:要做到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老年人白天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或活动,使身体有一定程度的疲劳感,有利于晚上入睡。避免一切影响睡眠的不良刺激,睡前避免饱餐,不饮用咖啡、浓茶等饮料,限制睡前水分摄入,不做剧烈运动,不过度用脑,保持心态平和,知足常乐。
1.2.2指导老人采取促进睡眠的方法如睡前散步,热水泡脚,洗热水澡,按摩足底,或饮一杯牛奶,卧于正确舒适的睡眠,使用放松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1.2.3选择适当的床铺:老年人应睡硬板床,床褥柔软、平坦,被子厚薄合适,枕高可视老人的自身情况而定。
1.2.4创造有助于睡眠的环境: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光线暗而不黑,通风良而风感,温湿度适宜。
1.2.5失眠老人可遵医嘱给予安眠药协助睡眠,用药过程中应掌握药物的剂量,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
1.3老年人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体弱或有一些慢性病,锻炼时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原则。
1.3.1疾病恢复期的老人运动前应视身体情况而定。经过医护人员同意,由家属陪同,做适当的运动,以防发生意外。平时身体尚可的老年人运动前,也要告知家人。老人要保持运动的群体性,以防运动时发生身体不适,互相照应。
1.3.2运动前先做小范围的运动,如深呼吸、拍拍胳膊、拍拍腿等,然后再做大范围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运动结束后,运动强度再由高峰逐渐减弱,慢慢恢复到平静状态。
1.3.3老年人要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操、游泳、气功、太极拳、自我按摩操、钓鱼等。总之,老人的运动应以自我感觉良好,运动后精神好,食欲佳,身体有活力为度。
2老年人的用药护理
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降低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肝脏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容易导致经肝脏代谢的药物蓄积,药物作用及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使体质较差的老年人思维混乱、功能丧失,医护人员对老年人用药给予正确的指导。
2.1严格遵守医疗原则慎重用药:
老年人服药应遵医嘱,勿滥用药。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一般从成人剂量的1/3至1/2用起逐渐加量、用药尽量不超过三种。如有需要用药超过五种以上,应在医护人员指导和监护下进行,并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
2.3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常表现不典型,但神经、精神症状突出,用药中如出现类似老化现象(健忘、软弱、焦虑、抑郁等)应首先考虑于药物有关。
2.4药物应妥善保管:
根据不同药物的性能妥善保管药物,存放药品的包装袋、包装盒或瓶上应用标签标明药名、用药方法、剂量等。一瓶一药,不可混装。正确识别药品的有效期、失效期和生产日期;剧毒药品要标上醒目的记号,以防误用而造成严重后果;药品应放在老年人容易拿取的地方,并相对固定,并向老年人详细交代清楚。[1]
3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若心理不健康,就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很重要。
3.1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让老年人感到社会、家庭对他们的关心。增添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消除老年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让老人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衰老过程。对待老人,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热情体贴、和蔼可亲。
3.2医护人员要多与老年病人交流、沟通。耐心倾听老人的唠叨,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情绪。鼓励老年人遇到负性事件要合理宣泄,向知心人倾诉,取得同情和安慰,以释重负;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她)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鼓励老年人发挥特长,有意识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摄影、钓鱼、集邮等,以陶冶情操。做到与众同乐,喜当“顽童”。鼓励和帮助老人联系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包括青少年朋友、异性朋友,经常谈心,老年人可从年轻人身上感受青春的朝气和活力,从中得到奋发向上的精神。使老人心情舒畅,笑口常开。
总之,家庭及护理人员都应该关心、体贴照顾老年人,尊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知识和爱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让每位老人都能的到最好的照顾和关心,达到精神、身体和社会关系的完美状态。
[1]史明瑜老年保健社区预防与保健2005、11
【关键词】:老年人便秘护理
便秘是肠内容物在肠道内运行迟缓和停滞过久,水分被过分吸收,致使粪便坚硬、排便次数减少的疾病。便秘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是每周大便次数少于3次,或大便量每日小于40g。有的患者可长达10余天大便1次,有的呈羊粪便、铅笔样便。便秘在老年人当中约占50%,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消化系统的功能减退更为明显。具体来讲,老年人胃的腺体和黏膜逐渐萎缩,肌纤维弹性减少,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易发生萎缩性胃炎;肠蠕动减少,吸收功能减低;肝实质细胞减少,储备功能降低,加之年老后牙齿松动,缺齿,口腔黏膜变薄,唾液分泌减少,食物在口腔中咀嚼不充分,都会引起腹胀和便秘。
老年人便秘的临床护理:
1.心理护理
便秘时病人常会出现痛苦、烦躁、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护理时应在采取帮助排便措施的同时,帮助患者分析原因,树立信心,安慰患者。
2.饮食护理
老年人饮食要定时定量,便秘老人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粗细粮搭配、干稀搭配,每天维持在250g左右。适当多吃含纤维素高的蔬菜、水果和食物,纤维素含量每天>40g。粗粮如玉米面、荞麦面、豆类等,蔬菜如芹菜、蒜苗、菠萝、萝卜等,水果如香蕉、梨等。注意补充维生素B1。多吃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豆类、玉米等。
便秘老人应适量增加脂肪摄入量。平时多食花生、瓜子、核桃仁、芝麻等含油脂性食物;因为油脂有润肠通便作用。
适当多吃产气的食物,如洋葱、萝卜、蒜苗;适当多吃含脂质多的食物,如花生、核桃、芝麻;平时炒菜使用花生油、芝麻油或豆油。
注意忌食辛辣温燥的刺激性食物;忌食爆炒煎炸烘烤食物如:辣椒、花椒、爆米花、炒花生、大蒜、栗子、豇豆、浓茶、咖啡、烟酒、牛肉、羊肉、烤大饼等。
适时适量饮水,每天饮水总量在2000ml左右,以饮用白开水或茶水为主,一般应分多次饮用,每次用量应为300ml左右。清晨及午睡后饮1杯温开水很有道理,清晨空腹饮水不仅有冲洗胃肠道作用,而且有利于大便排泄,午睡后饮水可及时补充水分。
3.良好生活习惯的建立
便秘老人每日应定时排便,最好是在早餐后进行,此刻训练排便,借条件反射养成排便习惯。一旦有便意应立即排便,排便时避免用力,以防止痔、肛裂,甚至心绞痛、心梗的发生或加重。选择和改善排便环境以消除不良情绪,保持精神松弛,心情愉快。选取适当的排便病情允许,可取坐位或抬高床头,以借重力作用增加腹内压力,促进排便。对需绝对卧床或某些术前患者,应有计划地训练其在床上使用便器。
4.药物治疗
老年人便秘亦可采用针刺疗法、服用中药(番泻叶、麻仁丸等)、口服缓泻药(液体石蜡)、温热盐水或石蜡油等灌肠等方法。
对于有原发疾病的便秘者,必须在明确和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才能采取适当的通便措施,根据医嘱对症下药。有糖尿病的便秘患者可选用西利,合并有高血压、心衰的便秘患者,除了麻仁丸,乳果糖外,还可选用缓泻剂,如液状石蜡。
老年人便秘的药物治疗药注意以下事项:(1)不能长期单独使用某一种泻药,以免停药后不能恢复排便功能;(2)忌服有刺激的泻药,如大黄、芒硝、果导等;(3)不用或少用易引起便秘的药物,如可待因、铁剂、铝剂、钙剂等;(4)慎用能抑制胃肠道蠕动的镇静剂,抗胆碱药如阿托品、颠茄、山莨菪碱、普鲁本辛等药。
5.应急措施:
(1)开塞露或肥皂栓的使用。在病人实在难以排便时,可用开塞露挤入,留5~10min再排出。或用肥皂栓置入并用纱布抵住轻轻按擦,刺激直肠排出粪便。
(2)灌肠。也可进行小量不保留灌肠以软化粪便,解除便秘。可用油剂-即甘油或石蜡油50ml加等量温开水灌肠。
(3)人工取便。
【关键词】老年人;便秘;护理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且粪便干硬,便后无舒畅感。便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老年人多见,并常诱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危及生命,甚至发生猝死[1],故早期预防便秘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老年便秘患者41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的63岁,平均年龄77.5岁。对患者实施综合性防治措施后效果较满意,原来便秘者,无1例发生便秘。
2原因分析
2.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老年人对一些内脏的感觉有减退的趋势,常未能察觉每天结肠发出数次的蠕动信号,错过了排便的时机,加上各部分肌群收缩力均减弱,增加了排便的难度。
2.2饮食因素过于精细的饮食、热量摄入过少和饮水不足。
2.3精神、心里因素精神抑郁可使条件反射障碍或高级中枢对副交感神经抑制加强,使分布在肠壁的交感神经作用加强,抑制排便。
2.4药物因素服用了导致便秘的药物如止痛剂、、抗酸药、抗抑郁药、抗精神药、解痉药等等。
2.5疾病因素结肠、直肠阻塞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
2.6社会文化因素个体的排便在需要他人协助时,可能会压抑便意,形成便秘。
3预防及护理
3.1加强宣教,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发生便秘的可能性及发生后的危害,使患者对排便情况给予足够的重视,力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2调整饮食结构,指导患者及家属,饮食应含有足够的蔬菜及一定的纤维素,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以保持患者的良好食欲。多饮水及多食水果类,另外每日冲服蜂蜜2~3次,可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3.3加强心理护理,避免患者发生抑郁情绪,防止不良刺激,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植物神经功能保持相对平衡。
3.4按摩与锻炼,指导患者于睡前及清晨取半卧位用手掌,从右下腹开始向上至右上腹,然后横向到左上腹再向下腹环形按摩10~15min,1~2次/d,可有助于排便。或嘱患者做深而长的呼吸以锻炼膈肌的收缩力,从而增加排便动力。平时应多活动,避免久坐久卧,增强腹肌力量,促进气血流通。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缓解老年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的疗效[2]。
3.5合理用药,如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可适当用一些中成药或开塞露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