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的原因有哪些,尿频尿急尿不尽吃什么药,尿频的中医治疗 经方论治尿频的症状有哪些:尿频是泌尿外科男科疾病所表现的主症... 

尿频的症状有哪些:尿频是泌尿外科、男科疾病所表现的主症,即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尿量减少,严重时数分钟排尿1次,每次尿量仅数毫升。正常膀胱容量男性约400毫升,女性约500毫升,随年龄、气候、饮水量和环境等改变,排尿次数及每次尿量亦有不同。一般白天排尿4~6次,夜间0~1次。

引起尿频原因有泌尿、生殖道炎症使膀胱容量减少,下尿路梗阻致残余尿等,常伴尿急症状,大多数患者难以忍受,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西医治疗多采用抗菌消炎或降低膀胱颈压力的药物。中医学将尿频归属“淋证”范畴。中医临床将尿频分为如下几种类型辨治治疗。

表现:尿频,但无疼痛、无热感,夜间为甚,形寒肢冷,或小腹坠痛,舌质淡,脉细。多见于老年人,常见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治则:益肾补气,祛瘀通淋。

处方:黄芪、党参、王不留行各30克,熟地、山萸肉、桃仁、赤芍、泽兰各15克,升麻、柴胡各3克。

1肾阳虚导致多尿、少尿的机理

多尿、少尿可体现两种生理含义,一种是指尿液生成的量,一种是指尿液排泄的次数。当肾阳虚衰,气化作用减弱,使水液代谢不能蒸腾于上,就会出现过多水液下注于膀胱,形成尿量增多。膀胱的气化功能可维持人体正常的贮尿和排尿,但其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4]。当肾阳虚衰,气化不利,同时又失于固摄,则导致膀胱过度开而少阖产生尿频症状。当肾阳虚衰,气化无力亦可使水液清浊不分,与体内污浊相结壅滞于三焦,清液不得上升、浊液不得下降影响尿液形成导致尿量的减少。壅滞于三焦的污浊继而影响水液代谢,加重肾脏负担造成症状进一步加重,当污浊累于精关,就可出现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等小便不利的症状。

2影响肾阳虚病机导致多尿、少尿的因素

2.1不同种类疾病对肾阳虚的影响

在中医“异病同证”治疗思路中,提倡一证一方的同时更要善于运用同证异治的原则[5]。因为不同种类疾病性质也不相同,即使表现出相同证候,但不同的疾病性质会影响、作用于机体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症状表现。例如,常见的“消渴”与“癃闭”,可以同时出现肾阳虚衰病机,但其在临床表现上前者以多尿为主,后者以少尿为主,应是因为不同的疾病性质影响了其临床表现的发展方向。消渴病是以多尿为临床主症的典型代表,其病因是津液的耗伤,其病根为阴虚津亏血少,而生内热[6]。中医学认为,消渴病主要有阴虚火旺、气阴耗伤的证候特点,火旺津伤则多饮,胃阴亏燥热而多食,肾阴耗伤,虚热内生造成气随阴亏,气虚失于固摄就会出现多尿。肾阳虚衰消渴病患者,由于阴虚火旺导致多饮,过多水饮入内,肾阳不足,气化无力,使水液不能上蒸却下疏于膀胱形成过多尿液。再结合消渴病患者气阴不足的特点,使膀胱失于固摄,排尿频次也会增多。如此循环往复,消渴病致病特点就会影响肾阳虚衰病机向多尿方向发展变化。

2.2不同体质类型对肾阳虚的影响

在发病学和病理学中,人类个体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具有差异,原因归结为人类个体体质差异[9]。可见体质因素对于疾病所呈现的证型、转归和预后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0]。体质可以影响病机变化,从而影响疾病、证候的发展方向,不同体质的生理特性会影响肾阳虚证患者病机出现不同的变化,导致多尿或少尿两种相反症状的产生。现以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湿热质举例论述可影响肾阳虚病机产生多尿或少尿情况的原因。

阳虚质人群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因此常以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例如多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阳虚质患者发病也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这类人群阳气本身不足,当肾阳进一步虚衰,导致气化无力,尿液生成量增多,随之膀胱气化功能减弱使开阖失调,形成尿频。阳虚质患者发病易寒化的特性也促使体内肾阳日益衰微,加重多尿症状。

气虚质人群主要为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这类人群患病易向虚损方向发展加重,或是伴有气虚损耗,逐渐累及其他脏腑,使脏器下垂或功能失调等。气虚质人群本身元气不足失于固摄,容易导致尿频,当肾阳虚衰时,气化无力使水液下疏膀胱导致尿量生成增多,就会出现多尿。

瘀血质人群多有瘀血停滞,或血行不畅的症状表现,瘀血又会导致气虚、气郁、津停等病理状态[11]。瘀血质人群本就有“瘀”,而气郁、津停都会加重瘀这一病理产物堆积,结合肾阳虚衰会导致水液停聚,瘀水互结就会出现尿少的表现。其中气虚可能会导致膀胱失于固摄,但肾阳虚衰时水液与瘀互结,使尿液生成受阻,在根源上尿量已经减少,所以当瘀血质人群肾阳虚时可能会出现尿少的病理状态。

湿热质人群因体内多有湿、热,两者互结可出现面垢油光、口干口苦、眼睛红赤、身重困倦、小便短赤等症状。这类人群因体内有热,所以口渴多饮,但湿邪易困脾土导致水湿不蕴,湿热蕴结形成痰、瘀等病理产物。当肾阳虚衰时,水液停聚与湿热相结,困于三焦更加阻碍了水湿运化,同时湿热质人群的“内热”也会耗伤阴液,使尿液生成乏源最终导致少尿的病理状态。

2.3不同脏腑盛衰变化对肾阳虚的影响

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为储尿之器,司开阖,主尿液排泄,故尿液的多少与膀胱关系密切。《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当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导致津液无法气化而出,则表现为小便不利、汗出异常;津液蒸腾输布受阻,津不上承则表现口渴[12]。当肾阳虚患者气化无力,使膀胱气化无权,就会导致少尿,同时膀胱气化失司导致小便不利,反作用于肾脏,依靠肾阳蒸腾气化,加重肾脏负担,日久必然耗伤肾阳导致肾阳虚衰,二者相互影响逐渐加重小便不利症状,出现少尿表现。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指出肺为水之上源,肺主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节的作用[13]。当肺气失宣,津液不能营养周身,则导致水液下行注入膀胱形成多尿症状,正如《素问·气厥论》所言:“肺消者,饮一溲二”。肺肾两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为用,金水相生;病理上互为影响,母病及子,子盗母气[14]。肾阳虚衰患者本就气化无力使过多水液下注膀胱,子盗母气导致肺气虚失于宣肃,则大量水液不得气化向上而下注形成尿液;相反肺气虚母病及子,使肾气虚进一步演变为肾阳虚,出现多尿表现。脾具有运化水液的功能,脾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湿停聚,部分水液形成湿、痰病理产物,另一部分水液泛溢肌肤形成肿满。《脾胃论》曰:“脾病则下流乘肾。”脾病不能制水则下注乘肾,致肾失开阖而出现水肿[15]。二者相互影响,使体内水液不能下注膀胱而外溢肌肤形成少尿。《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脾脉者土也,……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提示脾主运化功能失常会导致尿道不通,排尿困难甚至尿闭,所以脾功能失常也会影响肾阳虚病机朝少尿的方向发展。

3从温肾阳角度治疗多尿、少尿的代表方剂

《金匮要略》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肾气丸主之。”《丹溪心法》记载小便不禁,内里虚寒者用秘元方、暖肾丸、《三因方》家韭子丸,温肾阳以固摄。《伤寒论》曰:“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都是从温补肾阳角度治疗多尿表现的代表方剂。岳美中曾用温化肾阳法成功治疗慢性肾炎水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尿少、浮肿。《伤寒论》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小便不利,……真武汤主之”;“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四逆散主之”。《金匮要略三家注》中赵以德提出肾气丸可有效治疗虚劳中的腰痛、小便不利症状,《医学心语》记载用桂附八味汤温肾阳可治疗妊娠小便不通。

在古今众多医家学术典籍中不乏用温补肾阳之法治疗多尿少尿症状的代表方,从侧面印证了肾阳虚衰可导致多尿、少尿两种相反临床表现,体现了中医病机演变的复杂特性。

4小结

医案1:

专家点评: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主任医师邓力表示,中医认为肾有“藏精、主水、司二便”等作用,调节着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而老年人肾之阳气、精元逐渐亏虚,肾气不固,导致对尿液固涩作用减弱,出现尿频、夜间尿多的症状。因此,需要应用中药补肾固精的药材来治疗。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平补肾阳,是补益肾精很好的药材。韭菜子可温补肝肾、温阳固精,两味药对肾阳虚引起的尿频、可起到固精缩尿的作用。而覆盆子味甘酸,性微温,是收涩药中的代表药材,《本草备药》记载覆盆子“益肾脏固精,缩小便”。金樱子味酸涩,可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可见,该偏方菟丝子、韭菜子偏于温补肾阳、固精缩尿,覆盆子、金樱子偏于收涩固精,四药配合可温补肾阳、固精缩尿,对老年人肾阳亏虚型所致尿频适合使用。

医案2:

彭某,男,24岁,2011年8月18日初诊。患者诉尿频,每晚10余次,遗精,失眠,畏冷,乏力,苔薄白,脉细略数。2009年8月曾接受“精索静脉曲张术”。

辨证:肾气不固。

治法:补肾气,涩小便。

主方:缩泉丸合秘精汤。桑螵蛸20克,益智仁20克,覆盆子20克,菟丝子20克,金樱子20克,五味子6克,芡实15克,莲子肉10克,怀山药15克,麦冬10克,知母1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10剂水煎服。

二诊(2011年8月25日):尿频减轻,每夜3~4次,遗精渐止,余症皆轻,舌苔薄白,脉细。效不更方,继以前方加减服用20剂。

三诊(2011年10月20日):尿频、遗精均止,各症皆平,嘱用原方10剂以善其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

按:本案主症为尿频,其病位在肾与膀胱,《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缩泉丸合秘精汤,补肾缩尿固精,故诸症悉除。医案3:

在寒冷的冬夜,一晚上起夜三四次的老人不在少数。过频的夜尿,不仅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更是肾虚受寒的典型症状。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这多属于人体机能衰退,阳气不足而致的虚寒病证,其中与肾阳的关系最为密切。肾阳为人体元阳、真阳,肾阳虚衰则无以生火,会出现一派寒象。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人体感受寒邪后,最易损伤阳气,出现阴寒偏盛的寒象。肾阳对全身起着温煦、推动、气化的作用。老年人大多素体肾阳虚衰.阳虚则寒。中医认为,肾主水。司膀胱,老年人肾阳虚衰则对水液的蒸腾气化无力,不能制约膀胱,膀胱失约而出现夜尿频数.甚至小便失禁。除此之外.肾虚受寒的老人还常伴有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委靡,面色淡白或青黑.大便久泻;甚则出现腹部胀痛、心悸等多种症状。中医传统的“吴茱萸热敷法”是治疗老人夜尿多的一剂良方,它可祛除内侵入肾的阴寒邪气,消除夜尿多症状。

从中药店购买吴茱萸60克,粉碎成末。装入密致的纱布袋巾,然后封口。将纱布袋放置于锅中,隔水略蒸5~10分钟然后取出,待温度适宜,敷于腰部两侧肾区部位。每次15分钟,每日1次。每剂药可加温后重复使用3~5日。

需要注意的是,如药包温度较高时,可以在腰部先铺上一块毛巾,然后再行热敷。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散寒止痛、温阳补肾的功效,对肾寒所致的夜尿频繁有良效。通过热敷的方法.使得药性直达病所,助生肾阳,从而祛除肾寒,可治疗小便失禁、夜尿多、尿后余沥等症。

治疗脾肾亏虚型尿频的偏方:

老辈人传下来一个“红枣姜汤”的方子,可以治疗尿频。具体做法为:首先,把150克生姜去皮洗净,再取100克红枣放入锅中。然后,加入500毫升清水,煎煮10~15分钟后,取汁(每剂可煎3次)。最后,加入适量白糖,当茶饮,一日内服完。连服半个月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症状可明显改善或消失。专家点评:红枣生姜汤的确能起到滋阳补气的作用,对气阳两虚引起的尿频具有一定疗效。干红枣可以益气补脾,煮汤饮前,先将其浸泡一会儿,再切成两半,能更好地发挥其滋补作用。生姜具有温中解表的功效,入汤前最好将其切成碎末。其中,如果尿频的症状较轻,饮用此汤一周便可见效;若症状较严重,则需要连续饮用一个月。但是,建议把此方中的白糖替换成红糖,疗效会更好。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白糖属湿性食物,而红糖性温味甘,益气补血、健脾缓中的作用更好。

表现:尿频,以白天为甚,伴下腹胀痛,腰膝酸软,多梦失眠,梦遗,耳鸣,口干,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常见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治则:滋肾清心,行瘀凉血。

处方:王不留行30克,山药20克,黄柏、知母、熟地、山萸肉、桃仁各15克,沙苑子、女贞子、茺蔚子各12克。

病案:

龙某,女,53岁,2015年11月17日初诊。该患者因夜尿频影响睡眠来寻求中医治疗,在问诊中得知患者白天小便基本正常,夜间尿意频频,每晚3~4次,以致影响睡眠,偶有头晕,易口腔溃疡,大便先干后稀,舌淡苔薄黄,脉双尺沉弦紧。既往史:糜烂性胃窦炎、胃窦多发性溃疡、低T3综合征、乳腺增生。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刘志龙教授辨证为:膀胱气化不利,水浅不养龙;方用潜阳封髓丹合五苓散化裁:

熟附子(另包,先煎)10克,炒龟板10克,川黄柏10克,淡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玉桂皮10克,白茯苓15克,猪苓片20克,建泽泻30克,生白术15克,7剂,水煎服,日1剂。

2015年12月1日复诊时,患者述前药后夜尿频繁基本痊愈,偶有夜间起来小便一次即可,睡眠亦随之好转。守方再进7剂。

按:夜间多溺常与失眠互为因果,因失眠而思小便,再因小便而影响睡眠,刘志龙教授认为此类病人一定要问清楚是先因小便影响睡眠,还是因失眠导致尿频,如若一概于安神方内加补肾涩尿之药,效果常不甚佳。若因小便而影响睡眠者,当重在治疗其小便,虽夜尿频为肾虚证之一,但夜尿频又不仅仅因为肾虚,且膀胱气化不利才是导致尿频的直接原因。因此,其治疗应温补肾阳,纳气归肾,助膀胱气化。

广东气候湿热,凉茶风行,熬夜多,易导致水亏于下,火失其制,于是离位上奔;常可见舌淡苔黄,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等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刘志龙教授常用潜阳封髓丹合五苓散治疗此证,如此案患者即是。潜阳封髓丹在温肾阳的同时亦可降虚火,再结合五苓散利湿行水助膀胱气化,气化得权,尿频自可减少。尿频得减,夜寐梦甜亦可得。

表现:性兴奋或性生活后尿频,伴会阴、小腹、睾丸疼痛,情绪焦虑,舌质暗红,苔少,脉弦。常见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治则:疏肝行气,凉血通淋。

处方:橘核、川楝子、荔枝核、槐花、白芍、丹参、黄芩等各15克,生地12克,柴胡、黄连各5克。

肝郁气滞型尿频的中医医案

张某,女,47岁,于2014年5月19日初诊。

主诉:小便频数半月余。半月前与家人争吵后出现尿频,白昼1天8~10次,每晚3~4次,尿清量少,无尿急、尿痛,尿后似尽未尽,少腹胀痛,曾于2014年2月15日因子宫内膜肥厚行刮宫术,1月前又因崩漏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就诊时面色萎黄,神情欠佳,常自感体虚乏力,舌淡苔薄少津,脉沉弦细。郭诚杰辨证为淋证,属肝郁气滞兼气血两虚。以疏肝利尿,补气养血为治则。予四逆散加减。

处方:柴胡10克,枳壳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泽泻9克,黄芪15克,西洋参10克(另包),当归15克,山药15克,熟地15克,制首乌15克,大枣3枚,共5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服。

二诊(2014年5月24日):药后小便次数白天1天5~6次,夜晚1~2次,少腹胀满减轻,乏力、腰背酸困感好转,舌淡苔稍厚,脉沉,守上方续服7剂。2个月后,其家人告知疾病痊愈,未再复发。

临床思辨:此患者虽行刮宫术及出现崩漏不久,又伴腰背酸困,周身乏力等症,但其尿频因生气而发,且尿少不尽,少腹胀痛,据此郭诚杰判定本病并非虚证,而是肝郁气滞,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之气淋。《医学入门》言:“内因七情,心肾气郁,小肠膀胱不利,或忿怒……干于肝经,廷孔郁结。”治疗气淋,郭诚杰往往注重调节肝气,除肝郁为致病主因外,肝脏还是调节气机升降的枢纽,肝气得以舒畅,膀胱气机得以通利,故以疏肝行气利尿为治疗大法。因其伴有气血虚弱,当兼补气血。郭诚杰采用四逆散疏肝理气止痛,调畅膀胱气机,茯苓、泽泻通因通用,达利尿通淋之效,黄芪、西洋参、山药、熟地、当归、白芍、制首乌补益气血。

表现:尿频,伴尿急、尿痛、尿灼热、尿末浑浊滴白,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常见于尿道炎、膀胱炎或膀胱结石患者。

治则:清利湿热。

方剂一:

以上方剂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方剂二: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之功甚著,余治疗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小腹坠胀者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癃清片方,改片剂为汤剂,服之甚效。

方用:白花蛇舌草、泽泻、车前子、败酱草、金银花、牡丹皮、赤芍、仙鹤草、黄连、黄柏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用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金银花、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用牡丹皮、赤芍凉血,用泽泻、车前子通淋,诸药合用,治热淋最为中的,但体虚胃寒者不宜服用。

我在中药店买了30克车前草和一些竹叶,回家煎药水给他喝,一天三次,一次一杯,喝时顺便加些冰糖。不到三天,孩子的毛病就全好了。

中药书上讲车前草性味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作用。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竹叶也是一味传统的清热解毒中药。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淡竹叶可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主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血,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

编辑提示:本方仅适用于湿热引起的尿频,肾虚尿频者忌用。

《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误用桂枝汤解表之后,出现咽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伤寒用治伤寒误治伤阳,引起四肢厥逆,烦躁吐逆等证;《金匮》则以此方治疗虚寒型“肺痿”。本方以炙甘草12克,干姜6克组成。笔者临证遇一例顽固性尿频,而获显效,现举病案说明之。

案例:王某,男,39岁。患小便频数2年余。尿频不分四季,不分昼夜,平均每天达15~20次。无尿痛,颇为痛苦,四处求医。详询就诊治疗经过,曾在二甲、三甲医院就诊。每次查尿常规正常,B超未见异常,膀胱镜(-),服补肾壮阳,缩尿之中药,以及清利湿热之中药,观其方有:金匮肾气丸、缩泉丸、滋肾通关丸、八正散、五苓散,以及偏方等,外敷神阙,涌泉穴等,服西药有抗胆碱及植物神经调节药,维生素、谷维素、康复锻炼均无效。患者花费1万余元。经人推荐余诊治。刻诊:小便频数,点滴而出,不能自控,出汗、易感,手和背怕冷,面色苍白,乏力、时气短,食欲欠佳,舌淡、苔白、脉微弱。辨证为肺脾阳气虚、尿频证。方用甘草干姜汤:炙甘草60克,干姜30克,4剂。仅服2剂,患者欣喜若狂。告知小便明显减少。服完后多年顽疾而获痊愈。

辨证:气化不利,膀胱蓄水。治法:化气利水,兼以益气。主方:春泽汤。处方:党参2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桂枝6克,乌药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3月14日二诊:诉少腹胀满明显减轻,小便频数亦显减,舌脉如前。拟前方再进。处方:西洋参片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桂枝5克,乌药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旬日之后,患者前来告知,诸症悉愈,精神转佳。按:《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宣明五气篇》又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小便的排泄正常与否,取决于膀胱的气化功能。本案患者因忍尿过度,使膀胱的气化功能受损,出现少腹胀满,小便频数,甚则小便自遗。此与《伤寒论》所指膀胱蓄水证相似。《伤寒论》之蓄水证,是由外受寒邪伤及膀胱,影响气化,造成蓄水。而本案病证是由忍尿过度伤及膀胱,影响气化而为蓄水,二者病因不同,病机则一。

THE END
1.尿路感染,小便困难,记好这个小方法尿路感染,小便困难,记好这个小方法中医沈洋博士 北京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你是不是男同?”男大体育生看肛肠科,竟遭医生灵魂质问 于青大咖说 3673跟贴 打开APP 讲真,是球网先动手的!!! 新媒体 打开APP 论背景音乐的重要性!! 新媒体 打开APP 旁边有个抢活的…怎么办?人都过去了? 新媒体 ...https://m.163.com/v/video/VPH5UOULN.html
2.老人尿频尿不尽怎么办语音科普3.如果因为输尿管末端的结石引起的尿频、尿不尽,就需要针对结石治疗。治疗方式有输尿管镜微创碎石、体外碎石、药物排石等多种办法,对结石治疗。结石排出体外后,尿频、尿不尽症状也会得到改善。 4.如果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引起的尿频、尿不尽,可以口服M受体阻滞剂药物,这些症状就可以得到改善。 https://www.xinglinpukang.com/audio/89649687.html
3.尿频但尿不出应该如何治疗问答频道问题描述:(女,37岁)尿频但尿不出应该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1) 周先明 副主任医师 池州市人民医院 指导意见:有尿频的现象,但是尿不出,尿液发红,伴随着轻微的尿痛的情况,多考虑就是出现了尿路感染了,这是一种常见病,因此预防尿路感染之法便是可用专业的洗剂勤加清洗,尽量减少细菌的数量。平常饮食上要多注意清淡...https://m.bohe.cn/ask/mip/tg9d3khy3nkwr53.html
4.尿频尿急尿不尽头晕恶心发热怎么办尿频、尿急、尿不尽,伴有头晕、恶心、发热,多见于尿路感染,其治疗办法根据感染的具体部位而有不同,尿路感染一般分为下尿路感染和上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常见的是膀胱炎,膀胱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一般发热比较少或者有低热,这种情况可以服用消炎药治疗,常见的有头孢类、喹诺酮类,在治疗的同时,还要多...https://m.pule.com/voice/mip/392640
5.尿频又尿不出怎么办?您好,出现尿频但是又尿不出来的反应,有可能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刺激性症状反应,是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https://mip.yilianmeiti.com/question/835681.html
6.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这8种药可治临床上很多患者遇见过下尿路相关疾病和症状,比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尿失禁等,这些症状经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但是,大部分人对这些症状的相关治疗不甚了解,那么笔者就来介绍相关疾病及用药知识吧。 疾病相关 1.下尿路常见的疾病和症状有哪些?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91303592_1091303592.html
1.尿频尿急治疗都有哪些办法有问必答尿频尿急是很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疾病可以引起尿频尿急,针对于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女性患者出现尿频尿急,最常见于急性膀胱炎症,一般需要应用抗菌素来进行治疗。 治疗尿频尿急的治疗方法 李明副主任医师 外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三级甲等 无论男女,尿频和尿急的症状最有可能是尿路感染,通常是由不...https://3g.club.xywy.com/wenda/162574694.htm
2.尿频尿不出要怎么办阿?好在医生降问答疾病问答尿频尿不出要怎么办阿?,我总是尿频,尿不净,有尿意却尿不出,小腹痛疼,想知道要怎么办才好阿?https://m.haozai120.com/ask/2710243.html
3.尿频的缓解方法–易康网2、平时少服用组胺类的药物,不仅能使你的膀胱紧张而且也不利于排尿。在睡觉之前少 发布于 2023-05-24 15:31 有用511 0评论 治疗尿频的方法 概述 尿频就是小便的次数十分的频繁,那怎么治疗尿频呢,这需要什么办法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治疗尿频的方法吧。 步骤/方法: 1、提肛:每天早晚两次收缩肛门,加强肌肉...http://health.eekang.net/knowledge/114661
4.尿频尿急最快的解决办法并不存在尿频尿急最快的解决方法。尿频尿急可能是饮水量多、精神紧张、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等方法治疗进行改善。身体出现不良状况时,建议及时就诊。1、饮水量多:当摄入了大量的水分时,会导致尿量增加,出现尿频、尿https://www.miaoshou.net/article/og6ZX2PqbrrkpbMv.html
5.有尿意但是尿不出来是什么原因有尿意、尿不出来,多见于女性的泌尿道感染。由于女性尿道比男性尿道短,女性尿道靠近肛门,所以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是排尿困难、排尿不畅、下腹痛。这是炎症引起的,可以用消炎药治疗。还有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粘膜萎缩、粘连,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尿道狭窄。这些人需要雌激素治疗。https://www.rwys.com/articlecontent/8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