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黄宝英主任医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糖尿病肾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肾病”的范畴。综观前贤的有关论述,在深入学习领悟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黄宝英主任医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如下:①、禀赋不足1型糖尿病患者易患糖尿病肾病多与此有关,正如《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②、情志失调,郁火伤阴思虑伤脾,郁怒伤肝,气机郁结,郁旧化火,上灼胃津,下耗肾液;肝之疏泄太过,又可使肾的封藏失职,致人体精微物质随尿下泄。③、饮食不节《素问.奇病论》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饮食不控使血糖控制不良,从而加速糖尿病肾病病程。④、劳欲过度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云:“消肾属肾,盛状之时,不自谨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年长肾衰……唇口干焦,精溢自泄,不饮而利。”房室不节耗伤肾精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因,也是该病的加重因素。⑤、久病消渴糖尿病肾病多于糖尿病多年控制不良后发生,正如文献所云:“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久必及肾”。
4、黄宝英主任医师对糖尿病肾病辨证论治
4.1气阴两虚夹血瘀型主症:咽干口燥,倦怠乏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疼痛,疼痛夜甚。次症: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脉:舌质暗或见瘀点、瘀斑,少津液,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药:糖肾宁方(经验方)。组成:山药30g、太子参15、芡实15g、石斛15g、石莲肉20g、复盆子15g、瓜蒌皮15g、丹参30g。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黄主任以大剂量太子参补气养阴以助行血,气虚重者加黄芪,以加强行气之功;丹参,性微寒,味苦而归心经,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本草正义》谓:“丹参,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气,内之达脏腑而化瘀滞……外之利关节而通脉络。”故重用丹参为活血要药。黄主任认为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糖利尿状态,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而致血瘀,认为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要加强活血化瘀,故在辨证组方中即使患者所表现的血瘀症状不太明显也常配合活血化瘀之药,如:桃仁、红花、川芎、丹参、赤芍、鸡血藤等。
4.2脾肾气虚、痰浊内蕴型主症:倦怠、神疲、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次症:浮肿、泡沫尿、纳呆、口淡、面白、便溏。舌脉:舌体胖或有齿痕,苔白厚腻,脉细滑。治宜补脾益肾,化痰渗湿。方药: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30g、薏米仁50g、瓜蒌皮15g、白僵蚕10g、姜半夏10g、菟丝子20g、金樱子15g、山茱萸10g,枸杞15g。黄芪、党参入脾经以益气健脾,白术补气健脾为治疗脾虚不见之要药,黄主任将利水渗湿健脾之茯苓、薏米仁以其相配以增健脾补中之功。纳少腹胀症状较重偏于脾气虚者加砂仁、白豆蔻;腰膝酸软,四肢不温症状较重偏于肾气虚者加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
4.3阴阳两虚主症:小便频数,夜尿增多,尿有泡沫,面浮肢肿。次症:腰膝酸软,口舌干燥,神疲肢冷,阳痿早泄,舌暗淡,苔白而干。舌脉:舌暗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治宜温阳育阴,固肾涩精,渗湿和络。方药:金匮肾气汤加减:炮附子10克、山药30、茯苓30克、山茱萸10克、丝瓜络15克、益智仁15、肉桂3克、熟地黄20克、泽泻30克、丹皮10克、红花6克、丹参15克。
4.4阳虚水泛主症: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次症:头晕腰酸,心悸气促,尿量减少,肢冷身重,腹胀纳呆,神疲乏力,肠鸣便溏,口淡不渴。舌脉: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肾健脾,化气行水,通和络脉。方药:真武汤加减:生黄芪30克、炮附子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30克、仙灵脾10克、丝瓜络15克、红参10克、桂枝15、白芍12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红花6克。
5、中医与西医并重治疗
黄主任认为中医与西医之间应毫无门户之分,只有取长补短,中医与西医并重,才能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疾病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时,黄主任重视控制血糖、血压、调脂和保护肾脏等药物的应用,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传统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6、病案举例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7号(蕉城院区)0593-2838120(蕉城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