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成名,却高开低走,一生坎坷的苏东坡,为何能活得有滋有味?,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四季故事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们都知道苏东坡少年天才,二十岁中进士,高居榜首,连当时的文化权威欧阳修都对苏东坡激赏不已,不止一次对身边人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还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老夫。”
这样的一位天纵英才,却没有官运亨通,而是一贬再贬,,四处飘零,一生坎坷。如果此境遇发生在别人身上,想必大部分人会郁郁不得志、失落、颓废甚至一蹶不振。但是苏东坡却没有,不管生活被磋磨成什么样子,都能够苦中作乐,把生活过的有滋有味。苏东坡到底具备了什么能力,能够这样抗打击?
有句名言说:物质决定生存,而精神决定生活。
苏东坡无疑是有着极度丰饶的精神世界,他博古通今,是北宋最负盛名的文学家,博学而多才,是最具CP特质的人了,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并同时入选“唐宋八大家”;作诗题材广阔,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放豪放派先河;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著述宏富,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擅长文人画,尤其是墨竹、怪石、枯木。
一生写了3460首诗词,很多诗词,脍炙人口,流传千古,至今无人超越,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至今影响着无数人。
一个人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整个人生的格局就会无限放大,不局限一时成败,不困顿于一朝得失。即使有苦恼和挫折,也能就着酒诉诸笔端,画一幅丹青,或者抒臆于一首词。坎坷不过一抬脚,不如意散于一壶茶。
如果有苏东坡一样才能,估计也能拥有大智慧,而四者兼具,这样的精神世界,不是一座宝藏能比拟的,而是一整片星空。
拥有这样的精神世界,站在更高的视角,更能看淡人生起伏。
苏东坡是至情至性之人,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父严母慈,兄友弟恭。
苏东坡年老时还梦到父亲检查背诵功课,一下子吓醒了,醒后作诗“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母亲自父亲游历后开始教授《后汉书》《范滂传》,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和弟弟苏辙更是亲睦,和弟弟分别后更是思念不止,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被评为此词一出,其余皆废!
成年后娶妻生子,先后有三位妻子,感情都特别好,给每个人都写过诗寄托情意。《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是被称为古今第一深情。正是有着她们做后盾,照顾家庭处理琐事,让苏东坡无后顾之忧,在被贬的日子里,也能不离不弃。
他们是苏东坡的港湾,亦是盔甲,是对抗命运洪流的诺亚方舟。
每个人都离不开朋友。有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苏东坡则遍天下。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备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东坡对儿子这样说,他的朋友什么身份都有,除了文化圈的,还有和尚、道士、官场人、乡绅、士子、农夫、村妇、甚至妓女等。
苏轼的朋友,不是都是泛泛而交,很多感情极深。有个朋友叫马梦得,可谓是超级铁粉,苏轼流放后,他便辞官追随,这一跟就是二十年。还有个叫巢谷,苏轼为官时,从不见面,被贬黄州后,却全心全意做苏轼孩子的私塾老师。
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的婆娘,这些都是他的朋友们。这样的朋友圈层,可谓趣味横生。
苏东坡为人坦荡率真,走到哪都能结交好友,可谓走遍天下不寂寞,正是众多好友,让爱热闹的苏东坡在人生困顿时能够排解郁结,笑谈人生。
如果说李白狂傲,杜甫忧国忧民,王维恬淡,那么苏东坡就是妥妥的段子手,自带喜感。
苏东坡和佛印的趣事特别多,两个人斗智斗勇,足以看出苏东坡“毒舌”潜赋。
苏东坡朋友刘贡父亲晚年眉毛脱落,鼻梁折断,苏东坡改编《大风歌》“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来开玩笑。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为这首诗,陈慥以“惧内”名垂千古,还顺带创造了成语“河东狮吼”。段子手苏东坡除了说段子给生活添点笑料,还顺手制造了两百多个成语引爆全网,也是无人能及了,只能佩服。
这样幽默诙谐旷达的性格,才能消化四处漂泊的忧愁,和怀才不遇的惆怅。
“君子远庖厨”,因为这句话,很多文人不近厨房。而苏东坡
却相反,不仅留下了千古好文,也留下了浓郁的美食。
苏东坡一生穷困,没有多余的钱财去吃昂贵的美食。但是这却不能阻挡诗人爱吃的心。买廉价的猪肉,自创东坡肉,流传千古;羊蝎子,成为现在美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饼,东坡豆腐,东坡豆花,东坡羹。
东坡爱酒,不但是酒的鉴赏家和实验者,还自己造酒,在定州时尝试做橘子酒和松酒,在惠州做桂酒,还给朋友写信说“真一酒”的做法。
在一首诗的小序中说他一面滤酒,一面喝个不停,直到醉的不省人世。
这样一个充满烟火气的美食家,这么有趣的灵魂,生活怎么能没有滋味呢?
“学而优则仕”,做官是古人最终的追求。
但是做官却做的不一样,就像工作,有的人把升职加薪作为工作的乐趣,而有的人则是寻找工作的意义。
如果工作不顺,就像苏东坡,一贬再变,工资还养不起家,很多人是不是就放弃这份工作了?苏东坡在这样几十年的不顺中,能够坚持没有辞官归隐,我想很大的原因,就是找到了工作的真正的意义——造福一方百姓。
虽然官职不高,却做了不少实事,好事。开办第一个医院,救治没钱看病的百姓——安乐坊,兴建水利,疏通河道,苏堤至今存在,自成风景;为百姓打井,解决百姓吃不上淡水的问题;在海南开办学堂,开办学校,创造插秧坐的小船方便百姓干活,严禁杀婴......
这些事情没有给他增加收入,也没有提高官阶,却是能够让心灵得到慰藉。
找到工作的意义,就能在日复一日中看到希望,在不知明天是何境遇时无心忧。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
如果出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也不会跟杜甫一起,我愿意和苏东坡在一起,因为他是一个有趣的人。
林语堂也把苏东坡列为第一有魅力的人。有趣,是洞察人生的态度,也是热爱生活的能力。
因为有家为盾,有友常伴左右,有着丰饶的精神世界引导前行,风趣幽默打骂怒笑,还有到哪里都不亏待自己的嘴和胃,做着无愧天地,为民造福的工作,就是让苏东坡成为有趣的人的条件,才能让他在人生风风雨雨中愈加豁达和潇洒。
有爱,有友,时而一壶清茶绘丹青,时而一坛清酒醉诗词,一盘东坡肉,亲自种庄稼,添个段子来捧场,做个工作把名扬,这样有滋有味的生活,再多的坎坷又能奈我何?
苏东坡是一位大文学家,在文学、书画及美食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苏东坡的特点就是坚韧不拔、豁达豪放,苏轼能够成为超凡脱俗的苏东坡主要是因为苏东坡去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黄州,1080年2月苏东坡被贬谪到了黄州,在黄州苏东坡实现了脱胎换骨,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在黄州苏东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苏东坡在黄州都经历了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苏东坡在黄州达到了创作的高峰。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这是苏东坡的第一位被贬,但是黄州却是苏东坡一生创作的高峰。在这里,苏东坡写下了散文前后《赤壁赋》,成为千古绝唱的词《念奴娇大江东去》,还是著名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些都是苏东坡一生文学的代表作。黄州苏东坡的文学作品是闪闪夺目的瑰宝,历经千年仍然魅力无限。
苏轼在黄州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苏东坡。刚来到黄州的时候,苏轼因为生活困苦,生计都成了问题,当时黄州通判马正卿是苏东坡的好友,他实在是看不下去苏轼的窘况了,他给苏轼要来了五十亩已经荒芜的军营的旧地给苏东坡。营地的位置就在黄州的东坡,于是苏东坡就号称“东坡居士”。在东坡他亲自劳作,种植了稻麦和果树,并建起五间房屋。
黄州的人生经历让苏东坡变得更加坚韧。来到黄州之前苏东坡的人生是比较顺利的,少年成名,科场得意,考中进士,然而来到黄州之后,苏东坡的人生基本上都在贬谪中度过,苏东坡以后还经历了更大的挫折和困苦,但是因为有了黄州的经历之后,苏东坡都能够坦然面对了,所以说黄州成就了人们心目中那个完美的苏东坡。
或许,你在书中了解过他的历史,或许你在纪录片中看过他的故事,。。。苏轼的一生可谓太过传奇,文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千古绝唱,书法上他一篇《寒食帖》就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列为天下三大行书
大家好,我是胡八一,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北宋一现象级流量诗人——苏轼。本期视频在我废寝忘食,挑灯夜战的努力下。经过大量的史料考察,纪录片的翻阅。制作了可以说是全网最真实,最全面的苏轼一生的解读了。
苏轼的出道史,并非不是很顺畅。苏轼他爹苏洵,属于大器晚成的文化人,27岁才开始读书考学,好在他入门虽晚,天资却高。正好给一年后降生的苏轼创造了良好的早教条件。你以为苏轼从小勤学苦读才考中榜眼吗?其实苏轼天性向往自由,不是很爱读书,奈何苏洵的早教应该是虎爸一类,以至于苏轼老大不小了还梦见亲爹抽他背书,看来是在孩子心里留下了不小阴影。
就这样到了二十岁,苏洵带着他和十九岁的苏辙进京考试。这场考试可不是一般的考试,考生囊括苏轼、苏辙、二程、张载、曾巩等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饶是在这场群星璀璨的科考中,苏轼还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一举考下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要说苏轼如此文采斐然,怎么没有C位出道(第一名)?这其实是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一场乌龙。
苏轼到了杭州也毫不气馁:他在杭州、密州、徐州三地为人民服务,修水井,逮蝗虫,造福百姓,赢得了民众一至的五星好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杰出表现成了变法派小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这群无限之人从他的诗文入手构陷他,把他关进了御史台的大牢,史称“乌台诗案”。
咱也不知道他是真看不上人家的园子,还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反正他的自信与乐观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吃上他也没委屈了自己,吃不起富人吃的羊肉,那就吃穷人看不上的猪肉,后来大名鼎鼎的“东坡肘子”就此横空出世。没钱花了就种地,开了一块地叫“东坡”,种竹种梅种一片文人的风骨,画一幅日后拍出4.1亿天价的《枯木怪石图》
写一张让他名列宋代四大书法家的《寒食帖》,没事了就去游个赤壁,写了一首《赤壁赋》,大半夜睡不着再约朋友一起游,再写一篇《后赤壁赋》,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于一粟”的豁达胸襟还在高中课本上供后人瞻仰。
苏轼好容易熬过这一劫,也算是风水轮流转,宋神宗又把他调回了中央,在宋神宗死后,把持朝政的高太后也是他的迷妹,一路提拔他到了副宰相的位置,可谓一时风光无量。可惜没过多久,风水又转了,这回简直是往死里转,亲政的宋哲宗直接把苏轼贬到更远的广东惠州!但这个不毛之地也没能让苏轼的乐观主义屈服,上来就一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不但把这当成我的心灵家乡,我还会吃,一手荔枝一手羊蝎子,就没有我苏轼不吃的东西!“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可是贵妃娘娘都没有的待遇,比在朝廷可好多了;羊骨头别扔啊!这可是好东西,我还烤着吃,!苏轼可以说是引领了啃羊蝎子的潮流,当之无愧的“带货达人”。
可看到这样豁达而且生活的自得其乐的苏东坡,变法派又眼红了:于是又被贬到海南,惠州更片的地方。就这样,六十高龄的苏轼又收拾包袱到了海南。此次被贬,他看淡了一切,启程前他跟自己的朋友说到,就算海南“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他也可以生存的很好。当时的海南,属于蛮夷之地,四处荒废。于是它开辟一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嚼着槟榔盖着房,就这样开启了一段荒野版求生,在这里苏轼找到了一种叫生蚝的好东西,蒸着吃烤着吃,;顺道在海南开个民智教个书,告诉百姓治病要靠医术不是巫术,还教出来海南人民第一个中举的姜唐佐,深受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好巧不巧,这宋哲宗也是个短命鬼。本来苏轼就没打算活着回去,竟然阴差阳错地又被召回,于是它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可惜的是,刚刚返回不久的苏轼因病魔缠身,最终在江苏常州去世了。
苏轼总结自己的一生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后人看来,苏轼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从天之骄子到“一贬再贬,贬无可贬”的境界,命运多舛也没能打倒苏轼的乐天派精神,不管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他都能苦中作乐,把看上去毫无希望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留在人们心中的是他的直来直往,他的精神操守,他的痴迷淡然,他的深情款款。
他写“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历尽千帆,仍是少年;他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悼念亡妻,深情无限;他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手足情深,共赏明月。他立着一把文人的风骨却没有文人的迂腐,他生活在阴沟里却仍能够仰望星空,他的一口浩然正气乘着千里快哉风,他饱含豪情万丈与山川天地共成一色。苏轼的敦儒豪放,智慧仁厚让他能够在苦难中品味人生,能够把握当下好时光,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