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广东后感悟快乐在当下

在这个寻找快乐人生的过程中,广东惠阳是重要的一站,一间小小的寺庙,一片平凡的森林,居然让他醍醐灌顶,猛然醒悟:快乐在当下。

中途休憩时顿悟——

累了就歇脚人生何处不休闲

公元1094年,即宋哲宗绍圣元年,58岁的苏轼在惠阳,职务是宁远军节度副使,境况是“惠州安置”,说白了就是被贬了。当时的宰相是苏轼的老朋友章惇,他把年近花甲的苏老师“照顾”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二人不合。

章惇是个强势人物,苏轼则是书生性格。有一回二人爬山,见前面奇峰陡峭处架着一处独木桥。苏轼战战兢兢不敢过,章惇不仅轻巧地一跃而过,还在山崖上题字,最后又回过身来把苏轼拉过桥去。苏轼因此感慨:章同学,你以后是个主宰别人命运的人。果然,苏轼的命运就被章惇主宰了,被流放到惠州。

中国传统的士大夫读书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爱好山水,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况中,总要在山水中寄寓感情,抒发情怀,其中柳宗元和苏轼是典范。中国的山川景物就这样被他们给再塑造了一次,再美化了一次,成为文化意义上的山水。

苏轼在惠州,自然也忘不了游山玩水。当时他没有专门的官邸,寄居在惠州嘉佑寺,听说东弥陀寺后面有座松风亭,风景不错,就准备去游玩一番。这松风亭在一处高地上,亭子周边种了二十多种松树,清风一来,松林就迎风发出松涛声,时人爱其松涛声,遂成为风景名胜。

可能路程比较远,再加上苏老师年老体弱,走着走着,就体力不支,有点走不动了,“足力疲乏”,想找个地方歇歇,当然最好是松风亭。可是一眼望去,松风亭还在远远的树林末端,“望亭宇尚在林末”,这怎么办好呢?

苏轼犹豫良久:继续走?体力在抗议;留下来休息?没有场地。正当苏老师在休息和前进之间进退维谷时,他忽然回过神来:“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现在我站的地方凭什么就不能是休息处?大宋王法又没规定这里不能休息,这儿的地上也没长蒺藜,凭什么不能就地休息呢?感情上想通了,行动上就自由了,此刻的苏老师如同脱钩的鱼,“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清清爽爽,就在停留的地方一屁股坐下来。

苏轼就在那一刻开悟了:休闲就在当下。不一定要等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才好好休息,人生何处不休闲?此前的苏老师把自己挂在一个“钩子”上——要到达某处才有资格休息。而一旦打破这个束缚,人生就到了一个自由的境界。

苏老师毕竟是文坛豪杰,他并不只是停留旅途休息这个阶段,而是进而把自己想作是两军对阵当中的一名士卒。正当短兵相接,战鼓好似雷霆时,如果向前,就会死于敌手,如果后退,就会死于军法。在进退皆有可能死的情况下,怎么办?苏轼脱口而出:“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妨碍我好好地歇息休闲。在进与退之际,在战死与处死之间,让这位疲倦的小士兵好好地休息一下吧。

这就是苏轼的名篇《记游松风亭》。

当然,苏轼不是鼓励大宋子民当战场上的逃兵,而是以战争比况人生,无论身处怎样的危机,都不妨碍人们把自己放逐到危机的边缘,在当下好好休息调整一番。

苏轼的这次感悟,也是由来已久。

极度受挫后——

写出最美的“月光曲”

然而,那一晚,阴历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温柔的月光走入苏轼栖身的屋舍,向他发出邀请。任何一个有才情的人,都不能拒绝月光的邀请,于是,伤口还在作痛的苏老师披衣起床,走入了月光的怀抱,把自己的人生全交给月光去抚摸,“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苏轼老师在人生最伤痛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最美的月色描绘:“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像水一样澄澈,庭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投射下来,好像水草交错。

月光的清晰和水光的质感融合在一起,空灵透彻。记者相信,当时苏轼的人生境界,也是如许澄澈。这让记者想起另一位文青柳宗元,他的《小石潭记》中将水写成虚空,其中的鱼儿似乎凭空而游。而苏轼则将虚空写成水,可谓异曲同工。

不管怎么样,两位文坛巨子在人生境界的澄澈度上,有了交集。

无论是承天寺的月色,还是松风亭的清风,都有一个关键点:当下。不管是人生紧张,还是人情炎凉,我们都要看好当下,每一个当下都有一个惬意的休憩。

传统读书人的

精神家园——

接受并过好

每一个当下

苏轼这种看好当下的态度,一直伴随着他走向生命的尽头,在游览松风亭之后的第三年,公元1097年,62岁的苏轼远谪海南儋州。海南在北宋时期还是极其艰苦之地,年过六旬还往那里,几乎等同于灭顶之灾。

苏轼却能在海南这个“当下”安静下来,说:“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我本来就是海南儋州人,只不过以前寄居在四川。把当下所处的儋州当成家乡,反而把自己出生的家乡当成他乡,这是一种四海为家的情怀。

中国传统的读书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当下。四海为家不是无家,随遇而安不是苟安,而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改造当下的心态,用一种乐观的眼光看待当下的环境。

因此,中国古代诗人经历了一个个当下,也塑造了一个个当下。李白遭遇永王之灾,却把灾难的当下转化为“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潇洒;杜甫流离西南,却把流离失所的当下转化为“黄四娘家花满蹊”的清新;刘禹锡屡次被贬谪,却把宦海失意的当下转化为“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豪迈……

把所有的惬意都放在未来做一个预期,其实这不符合传统中国人的乐观个性。要等到财富多少时,事业如何时才去享受马尔代夫的海风、瑞士的山水?不然,不如学苏大学士,就地坐下来,当下便是马尔代夫,便是瑞士山水。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9

THE END
1.#在黄州读懂东坡#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现...【#在黄州读懂东坡#】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现湖北黄冈市范围),在黄州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创作了700多篇作品。如今,在全国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中,黄州出现了16次,其中与苏东坡相关的就有12次。 这片土地成就了一个怎样的苏东坡?这位北宋大文豪的足迹又给如今的黄州留下了什么?本期#文化中国行长江...https://weibo.com/1700720163/P2rnlzte9
2.苏轼被流放贬谪的地方有哪些1、第一次被贬在黄州,时间为1080年到1084年,由于陷于乌台诗案被新党贬谪;https://edu.iask.sina.com.cn/jy/3xOHfjDqkBL.html
3.下列哪个地方不是苏轼被贬之地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下列哪个地方不是苏轼被贬之地A.黄州B.江州C.惠州D.儋州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题本,提高学https://www.shuashuati.com/ti/7b848f2e5da84528a134135c500b221b.html?fm=bdcb0f49d142cfd9fda5056c11c4bbac1a
4.苏轼一生历静坷,仕途不不顺,被贬多次,以下那个地方不是苏轼被贬...苏轼一生历尽坎坷,仕途不不顺,被贬多次,以下那个地方不是苏轼被贬之地?;惠州;河源;黄州;海南岛https://so.kaoshibao.com/detail/71409567.html
1.题西林壁教案(15篇)在苏轼四十九岁时,当时已经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经江西庐山,庐山的奇美秀丽景色让他诗兴大发,作了五首记游诗,这首是最终一首。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景,互相指正。 (设计意图:因为本首诗没有生字,学生完全有本事做到相互间指正,读好...https://www.jy135.com/jiaoan/1189469.html
2.苏轼三次被贬,写下最治愈的三首诗,读完豁然开朗苏轼在黄州呆了四年,又被起用,辗转在苏杭之间当知州。 平平静静过了10年,一纸贬书下来,又被贬到惠州。 惠州地处岭南,多瘴气,在古时,那就是发配重型罪犯的地方。 有人传言:发配到岭南,很少有能活着回来的。 苏轼被贬到岭南,又从天上掉到了地狱,此时的他,已经57岁了。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17959964&efid=K24dGGdpPpmd-3sf1isgmw
3.苏轼被贬写的诗有哪些苏轼被贬写的诗有哪些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https://www.ruiwen.com/wenxue/sushi/433047.html
4.苏轼被贬到黄州后,何以开始自号“东坡居士”苏轼被贬到黄州后,生活一度穷困潦倒,“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黄州太守徐君猷怜惜诗人,给苏轼找了块长期荒芜的旧营地和两间破茅屋。 接下来几年,苏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一家人开垦种地、种桑养牛,“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过起了清苦恬淡的田野生活。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515791
5.苏轼的故事有哪些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https://m.yuwenmi.com/shici/shiren/488201.html
6.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 苏轼;黄州;惠州;儋州;文学创作;精神境界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在外地任职,都有许多利国利民的功绩。但是,他却在《自题金山画像》概括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将自己一生的功业概括在他遭贬的三个地方。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在他的仕途变化中...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gudaiwenxue/36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