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落幕,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家长和学生,此刻却并没有放松下来,一系列“考后综合征”找上门来。
高考已经结束,不管结果怎样,家长和考生都要理性面对,及早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和方案。
本期心理咨询师韩明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专家,德州明芳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创始人。2005年至今专注、专业、规范做心理健康服务。为让更多人受益于心理学,明芳心理推出系列公益沙龙《我的幸福我做主》。愿人人幸福,家家和谐,社会安定。
考后出现亢奋、焦虑,警惕“考后综合征”
“我家孩子这几天见不着人影,回来身上还有烟酒味,不会学坏了吧”,“我没有考好,可能只有我自己上不了大学”……考生经历大考后,内心的波动会直接体现在行为上,这个时期如果引导不慎,可能会让孩子错过十分重要的成长机会,并染上一些不良恶心,影响身心健康。
中考和高考这类大考后,由于压力骤减,考生过分放松自己,使得生活作息等与考试前产生巨大变化。同时,处于等待分数、报考、等待录取等一系列应激事件中,考生的心理起伏巨大。双重应激条件下,若调适不当,许多考生可能出现损害身心的各种状况,称为“考后综合征”。
家长和考生需要注意,如果考后出现亢奋、不知所措、心慌心悸、失眠焦虑等心理变化,应该需要提高警惕,早发现早引导,避免情绪加重。
有人在“崩溃边缘”,有人在“疯狂试探”
刘莹是一名高考毕业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用她自己的话说“发挥好了能上一本,发挥不好的话,只能上个一般的二本”,而她心仪的学校是西南石油大学,这需要她超常发挥一点。她已经反复参照既往录取分数线,仍不能确定自己能否考上,想得越多担心更重,陷入一个死循环无法自拔,逐渐导致考生出现失眠,甚至抑郁情绪。
与刘莹性格截然相反,艺术生纪斌考后几乎天天和朋友聚会,他甚至给自己安排了一整个暑假的娱乐项目,蹦极、西藏游、通宵游戏等等都在其中,妈妈只能通过其他同学才能找到儿子,纪斌认为无论考试成绩如何,先疯狂过这一暑假再说。
积极沟通,学会主动表达“坏情绪”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明芳表示,“考试综合征”并不罕见,也并不难调解,家长和学生只需要从合理放松、积极沟通等几个方面入手,就可以有效减轻这种应激心理。
首先,考后的适当放松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毕竟学生们辛苦了这么久,适度放松是积蓄能量,也是为下一次爆发做准备。但放松的方式并不是通宵游戏、喝酒抽烟,而是有质量的享受青春,比如旅游、运动、学习游泳和驾驶证这类的新技能等等。高考后的假期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长也最放松的假期了,如果仅仅是在娱乐和玩闹中度过,相信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后悔。
其次,积极和父母、老师、朋友沟通,主动表达你出现的“坏情绪”和“小脾气”,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向正在上大学的朋友们去倾诉,因为他们可能更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会更加感同身受地给出合理的建议。
同时你要理性面对高中时代已经结束这件事,不管考得好与坏,家长和考生都要理性面对现实,接受既定结果,及早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和方案。如成绩理想,可顺利考入理想大学,但也不要窃幸太早,大学里学霸更多;如成绩不理想,无法升入理想的大学,也要积极面对现实,尽早决定是选择复读或调整大学的选择。
家是孩子的避风港,家长需帮孩子做好规划
在这个暑假中,增加有效亲子陪伴。有效亲子陪伴是指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一个计划的全部实施过程,以旅游为例,家长和孩子共同商议旅游地点、一起订酒店、定路线等,还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独立性,逐步以成年人的方式学会规划生活,有利于他们大学期间适应独立生活。
此外,针对大部分家长特别看重高考成绩的现象,这也会给孩子无形的压力,做孩子真正的避风港吧,爱他不是因为他学习好、为你争光,而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阳光健康乐观的孩子。
同时,家长要帮助转移孩子注意力,让他们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比如,大声唱歌、看电影、发呆、睡觉等缓解焦虑。如果上述方式都无法缓解学生情绪,则需要联系专业老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