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你可能没见过他的样子,但一定读过他的文字。他用笔尖书写生命,斑羚、骏马、骆驼……都曾从他的笔下奔腾而过;他用爱心喂养生命,老鹰、大象、老虎……都曾在他的屋前嗷嗷待哺;他用文学的眼光看待猛兽,猎豹、黑熊、野狼……都在他的故事王国演绎着悲欢离合。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刚结束的这个周末,动物世界的非凡气象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读者见面会在东营市东三路新华书店成功举办。
热闹非凡的现场
对孩子们来说,“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无人不知,他的动物小说与众不同,带孩子走进了奇妙的动物世界,因此也奠定了他在孩子们心中牢固的地位。
“我提前预约了号,一知道沈老师要来,我们提前来书店买了书,孩子醒得特别早,早上不到8点就出门了。他和沈老师合影后特别开心,拿着沈老师亲笔签名的书籍,比吃了糖果还要满足。”“沈老师,我是您的忠实读者,孩子读大二了,他小时候看完你的书,我就接着看,这次孩子特地嘱咐我一定要来找您签名。”周日当天,大读者、小读者们早早来到了新华书店。记者在现场看到,捧着厚厚的《最后一头战象》《狼王梦》等作品等待签名的读者排了数十米长队,孩子们虽很兴奋,却并不吵闹。
“沈老师,我最喜欢你写的《斑羚飞渡》,请问斑羚飞渡的场景是你亲眼看见的吗?”听到这个问题,沈石溪笑着回答,“斑羚飞渡是我在打猎时亲眼所见的,实际情况是只有两三只小斑羚飞渡成功,现实太血腥,所以我在小说中就把结尾改动了,让所有的小斑羚都飞渡成功了。”
也有小读者问沈老师关于他作品中的事件是否都是他亲身经历的。沈石溪表示凡是以第一人称写的,都是以亲身经历为素材;而用第三人称写的,都是虚构的故事。“看文学作品不要单纯地用虚构和真实来衡量,还要看生活的细节是否真实,要看想象力是否丰富。如同鸟需要两只翅膀才能飞起来,写作也是这样,只有将生活的积累和丰富的想象力化作翅膀,才能展翅翱翔。”
从阅读中感受精神的力量
聊起全民阅读,沈石溪表示,青少年是全民阅读的主力军,青少年活动也是全民阅读的重头戏,必须重视。
阅读能致远,书香能修身。沈石溪认为,亲子阅读是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办法,读什么也很重要,选择书籍要有知识性和可读性,可以同时引起家长、孩子的阅读兴趣。他尤其强调,家长要让孩子明白阅读的意义,要让阅读成为乐趣。“希望东营的孩子们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成为一个能读会写的好孩子。‘能读会写’四个字很简单,但真正做到是非常难的。最重要的是,能读会写会让你一辈子受益匪浅。”
写的动物中最喜欢的是马
象、狮、狼、豺、狐、狗、猪、蟒蛇、骆驼、天鹅、鹰、雕等,沈石溪写过的动物有五六十种。而谈到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时,他说:“动物中我最喜欢的是马。我在云南时养过三匹马,因为那时的交通不便利,很多地方山区没有公路,有一部电影叫《山间铃响马帮来》就是讲的当时的故事。每个寨子都要养马,在养马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马对自己主人的感情。”
马伴随人类走过了千百年生活道路,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在所有马匹中,战马是最耀眼的。他告诉记者,他在部队的时候几次去骑兵部队采访,部队老战士给他讲了很多关于马的故事。“说得最多的就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枪林弹雨,如果骑兵中弹倒在了战场上,战马不会离开,它会跪下来让受伤的战士爬上它的背,继续奔赴战场。它们是无言的战友,我对马很有感情。”
沈石溪表示,马虽然和我们渐行渐远,慢慢退出了大家的生活,但马的形象永远都在我们心里,马的精神永远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值得去发扬光大。
(记者李玲)
作家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在云南生活了整整36年,曾任云南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文学创作,醉心于大自然文学,已出版500多万字作品。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作品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和台湾第四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等;作品还多次被收进中小学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