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熊猫怀上孕,英国人也是够拼的了,尽管每一年大家的期待都会扑空,但仍然在坚持等待着好消息。
要说为什么英国人如此爱熊猫,还得从二战的时候说起。
战火中的熊猫
早在熊猫外交之前,一只叫作“明”的熊猫就出现在了英国。1937年,明出生在四川,由于处于战乱年代,它被猎人捕获并到处贩卖。
而后被一个美国银行家弗洛伊德·丹吉尔·史密斯(FloydTangierSmith)收购,当时他在四川一共收购了十多只熊猫,但是很多都在路上不幸夭折,只有明和另外四只历经重重险阻才到达香港,被送上前往伦敦的货轮。
在熊猫抵达伦敦时,又下着暴雪,一只叫作“奶奶”的熊猫得了肺炎病逝了。
其中还有一只“小开心”被德国人买走,最后到了美国。
剩下的三只,“小笨蛋”,“小生气”和“贝贝”被伦敦动物馆收购,并重新取名为“唐”,“宋”,“明”。
明的年纪最小也最受欢迎,它很快成为了伦敦的明星,英国的著名摄影家伯特·哈迪(BertHardy)拍的那张经典的熊猫照相图,明就是主角。
明还抢走了玛格丽特公主的小花伞玩儿,然后四肢朝天仰卧在地,哼哼唧唧地撒娇,用它的前肢捂住自己的眼睛,让公主给它挠肚子。
在1940年期间,面对德军飞机对伦敦的狂轰滥炸,明却一点也不害怕,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悠然自得,摆出一副毫无畏惧的架势。
这些都被摄影师记录下来,通过海报和报纸的形式展现在伦敦市民的面前,安抚了恐惧中的人们,也团结了大家勇于反抗的心。
直到1944年,明在伦敦去世,《泰晤士报》专门发了讣告:
“她曾为那么多心灵带来快乐,她若有知,一定也走得快快乐乐。即便战火纷飞,她的离去依然值得我们铭记。”
6次失败,仍然钟爱
1958年,英国迎来了另一只母熊猫琦琦,1974年中国政府又向英国赠送了两只熊猫,佳佳和晶晶,1982年,熊猫出国也变成交流合作的方式。
2011年,爱丁堡动物园也租借到了大熊猫“甜甜”和“阳光”。
而爱丁堡也总算出了一口气,在熊猫抚养权上战胜了伦敦,甜甜和阳光在到达爱丁堡那天,警车开道,民众夹道欢迎,还有苏格兰乐团敲锣打工,它们俩着实享受了一把VIP待遇。
甜甜和阳光更是令爱丁堡动物园大幅盈利,利润直接增长200%。
它们俩的宿舍也很豪华,有床有桌子,还有专门放食物的小盆子,据说这个套间就价值25万英镑,比很多人住的房子还贵。
BBC还在2011年将甜甜评为英国年度女性人物,在颁奖词的末尾,英国人早早地就表达了期待迎来熊猫宝宝的想法。
不过这一等,就是6年。每一年都以失败告终,但每一年大家都翘首以待。
要知道,熊猫每年的发情期就一次,就算有怀孕迹象,比如食欲下降,孕激素升高,也很难确定熊猫就是真的怀孕,而且熊猫怀孕初期的激素变化也很大,加上熊猫胚胎着床很晚,B超也很难看出体内状况。
也就是说,每年母熊猫都有可能假怀孕。
为了让熊猫怀孕,爱丁堡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安排它们见5次面,然而,甜甜却似乎并不买账,也许是因为甜甜在国内就已经有配偶,还生了两个熊猫宝宝,所以它要保持“忠诚”。
最后,工作人员实在没办法了,两只熊猫之间没有“爱的火花”,只好安排人工授精,还设置了禁飞区防止甜甜被打扰。
有人为了大熊猫阳光还专门开了推特账号,每天都推送很多它的日常和“心理活动”。
爱丁堡动物园每年都会在甜甜生日那天,发推特祝甜甜生日快乐,还给它送上了竹子做的生日“蛋糕”。
然而在去年9月11日,爱丁堡动物园还是公布了令人熟悉的消息:“我在这里很难过地宣布,今年爱丁堡动物园的母熊猫将不再进行分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