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继之前的《漫威蜘蛛侠》全特效以及低配电脑画面测试之后,有外媒选择了不插独显,仅使用集成显卡来测试运行该作。
该媒体使用的是AMDRyzen75700G,搭配16GBddr4内存,画面设置为1080p最低特效,并开启FSR极致性能档。在FSR技术加持下,游戏的平均帧数来到了53FPS,表现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漫威蜘蛛侠:复刻版》已于8月13日在PC平台发售,在《漫威蜘蛛侠:复刻版》中,彼得·帕克和蜘蛛侠的世界在动作火爆的原创剧情中碰撞交织。扮演身经百战的彼得·帕克,在漫威宇宙纽约中打击猖獗犯罪,对抗经典反派。蛛丝摆荡,穿梭于充满活力的街区,以炫酷动作把反派打个落花流水。
抗肿瘤“神药”PD-1撞到天花板了?
其中,K药与卫材的仑伐替尼(Lenvima)联合用于新诊断肝癌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与仑伐替尼单药治疗相比,并没有显著延长患者生命,也没有显著缓解肿瘤进展或死亡。
另一项K药加化疗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三期临床试验也不满足双重主要终点。
这意味着,K药的两次适应症“闯关”宣告失败。
在此前,K药在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等领域接二连三碰壁。从默沙东2021年财报数据看,该公司的研发投入122.45亿美元,相比2020年减少了9%,业界分析,这与K药研发管线覆盖所有可能适应症之后,扩展空间越来越小有关。
K药作为免疫疗法PD-1赛道的领先者,近年来在销售量上的增长速度令业界和投资人感到振奋。2022年第一季度该产品营收超过48亿美元,创下新高,第二季度继续增长到52.52亿美元,这意味着,该产品的半年营收已经超过了百亿美元。
然而这样的战绩却并没帮助K药坐稳“药王”宝座。
辉瑞的新冠疫苗Comirnaty卖了220.75亿美元,成为新晋药王,老药王修美乐也以100.99亿美元“险胜”,排在K药100.61亿美元之前,位列第三名。这让K药的“封王”之路再遇坎坷,也不免让人产生“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
而对于K药来说,获批更多适应症也是稳住其地位并提高营收的关键。只是现在看来,他们似乎已经开始后劲不足了。所以被全球看好的新一代“药王”这么快就碰到天花板了吗?
“免疫之王”也焦虑
根据默沙东公开信息,他们代号“KEYNOTE-921”的临床试验,是K药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研究。根据公开信息,受试者是1030名未经化疗但是疾病已进展或对下一代激素药物不耐受者。他们接受了历时约2年的治疗,主要终点有轻微的改善趋势但未达到预设目标。
这已经是K药第二次在前列腺癌领域受挫。年初,K药联合PARP抑制剂Lynparza(奥拉帕利)的疗法的三期研究,刚刚因为未达到主要终点且3到5级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而被默沙东终止。
根据默沙东公告,这项试验与代号LEAP-002的K药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试验的具体数据将很快在医学会议上公布。
PD-1作为成功获批产品最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免疫疗法的基石,有“抗癌神药”之称。其中K药更是被誉为“免疫之王”。
2014年9月4日,默沙东的K药仅用了164天,就在美国本土拿到了FDA认可,获批上市。此前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Opdivo)已经在日本获批,此后罗氏的T药(Tecentriq)等也相继获批,在经过几年的角逐之后2018年,K药一骑绝尘,成为全球卖得最好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2021年该药全球年销售额171.86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不仅把“老对手”O药远远甩在身后——2021年收入75.23亿美元,距离赶超百时美施贵宝的修美乐(化学名:阿达木单抗)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遥。
K药的封王之路却充满坎坷。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H1财报显示,辉瑞、莫德纳的新冠疫苗销售额分别220.75亿美元和104.56亿美元,其中辉瑞疫苗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达到了95%。老“药王”修美乐虽然增速放缓,销售额也以100.99亿美元险胜K药。
同时,紧随其后的百时美施贵宝/辉瑞的抗凝血药阿哌沙班(Eliquis)和辉瑞新冠肺炎小分子药奈玛特韦(Paxlovid)销售额也都追得很紧,分别达到99.83亿美元和95.85亿美元。
而且K药的关键专利又将在2028年面临到期问题。
可以说,K药在这场“药王”争夺赛中腹背受敌,处于一种焦灼的状态。
而它所处的PD-1/PD-L1赛道,又偏偏是一个市场空间广阔,但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到2023年全球PD-1/PD-L1市场空间预计可以达到639亿美元。早年行业预计,中国的相应市场可达2000亿元到3000亿元,近年来疯狂“内卷”之下,市场空间大幅萎缩萎缩,行业预计仍可达到500亿元以上的空间。
由此也激发了全球医药研发领域史无前例的“氪金”运动。
自从2014年K药获FDA批准以来,该公司的研发投入也在持续增加,到2020年研发投入巅峰135.58亿美元,相当于2014年2倍以上。累计研发投入接近760亿美元,在全球巨头中也能排到前几位。有业内人士向虎嗅分析,这与近年来该公司在K药上临床试验投入增加有关。
在中国,根据药智网的统计数据,研发投入最多的药也是PD-1——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已经已经消耗36.79亿元,一骑绝尘,远超第二位的康希诺新冠疫苗——8.55亿元。排在第四位的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也已经花掉了7.4亿元。
IQVIA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有5761项涉及PD-1/PD-L1抑制剂的试验在推进中,2021年以来的新研究中九成左右都是联合疗法。其中也包括大批中国药企。
K药的研究更是远超同行。全球临床试验注册登记平台显示,近年来,围绕K药的临床试验总数接近2000条。
另据默沙东官网,该公司主导开展的K药研究多达1600多项,涉及“各种癌症和治疗环境”。
仅K药与仑伐替尼联合,就超过15个临床试验,涉及10多个癌种,除了肝细胞癌,还有子宫内膜癌、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头颈癌、胆道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胶质母细胞瘤和胰腺癌。
而同样的,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查询到的关于修美乐的研究只有700多项,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这款药已经提起了200多项专利申请,树起了上百个专利围墙。
K药如此大量的临床试验背后也是巨大的资金投入。更糟糕的是,在这些研究中还往往有罗氏、辉瑞等劲敌如影随形。
这些都令K药的封王之路困难重重,不仅是市场推广上的比拼,更是在适应症开发领域的全面攻坚战,是对企业研发能力、财力和耐力的全面考验。
来自:IQVIA官微
“神药”撞到天花板?
PD-1,即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疗法,其原理是通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能力来检测和对抗肿瘤细胞。可以阻断PD-1及其配体PD-L1和PD-L2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激活免疫的T淋巴细胞来起效的。
简单说,这种疗法是把踩在免疫细胞上的“刹车”去除,让免疫细胞重新发挥作用对抗肿瘤。相比传统化疗好坏细胞一起杀,新疗法更加精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对健康细胞的伤害。类似的检查点还有很多,比如:CTLA-4、LAG-3等,只是目前PD-1/PD-L1占据绝对主导。
对于肿瘤治疗来说,PD-1/PD-L1产品的适应症之战带来的是更多新的可能。
可以看到,全球已有20个PD-1/PD-L1获批。K药拥有最多的适应症——30个,覆盖了至少19个癌种。
根据官方数据,对于特定患者,比如“PD-L1表达≥50%”的晚期肺癌患者,K药甚至可以将其5年生存率提高5倍以上,从2014年5%提高到31.9%。
默沙东曾在国际会议上宣称,K药对30多个癌种有生物活性,其中不乏一直没有好的治疗方法的疾病,包括三阴乳腺癌、本次宣告失败的肝细胞癌。
然而,无论是PD-1/PD-L1还是K药,都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有临床专家告诉虎嗅,该药只对特定的患者有效,整体应答率20%到30%。
因为价格高昂,在投入临床的早期,还有临床医生质疑,仅仅延长几个月的生命,费用却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高达百万,这种新疗法到底值不值。
同时PD-1/PD-L1还有耐药等问题。行业人士指出,这也是此类药物持续进行联合治疗等方面研发的原因之一。
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汪来在接受21新健康采访时曾表示,治愈就是指长期有效。而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将应答率继续上移到50%、到100%,让所有的患者都能长期生存。
如今,随着“低垂的果实”采摘殆尽,一直走在前列的K药开始频频碰壁。
根据默沙东官方公布的信息,2019年,K药接连在单药一线治疗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晚期肝细胞癌,二线或三线治疗三阴乳腺癌等适应症的三期试验中失利。
此后K药又在联合治疗领域频传噩耗。
除了本次宣布的两项试验,还有联合化疗冲击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治疗膀胱癌,联合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联合放化疗治疗未切除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联合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等。
K药以外,其他PD-1/PD-L1产品也在频频受挫,比如在上半年罗氏的两连败中,就有PD-L1的身影。
“临床试验有成功、有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一位曾在跨国药企做过多年研发工作的中国Biotech公司创始人告诉虎嗅,不过,越来越频繁的失败也说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关键还是研究不够”。
这意味着,需要推进更多的基础研究而不是临床研究,以挖掘这类药品的潜能。而从商业上看,在这些适应症上的失败,给K药乃至PD-1产品的未来发展前景也增加了不确定性。据第一财经报道,仅在肝恶性肿瘤领域的失败,就可能导致PD-1整体市场规模萎缩两成以上。
还要继续吗?
近年来,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竞争者的增加,PD-1/PD-L1的价格持续降低,很多行业人士坚信,免疫疗法有望取代化疗成为癌症治疗的首选。
除了联合疗法以外,改变给药剂型——从静脉输液改为皮下给药,也成了新的竞争方向。“这也是常见的市场竞争手段。”行业人士告诉虎嗅。
目前,在这一领域,中国公司康宁杰瑞的PD-L1已经在国内获批,罗氏的产品三期临床试验宣布成功,辉瑞产品的进度也比默沙东更快,K药在这轮比拼中能否获益还未可知。除了K药默沙东还急需新的利润增长点。
可以看到,近期默沙东正在频繁出手。虽然拟以400亿美元并购Biotech公司Seagen的消息至今仍然停留在新闻层面,默沙东确实已经就ADC项目,与中国药企科伦药业达成两项协议,总金额超过9.3亿美元。
而根据默沙东的财报,2018年至2021年,该公司在外部合作上就花掉了至少340亿美元。
这些努力能砸出一个新的“神话”来吗?
客观事实是,PD-1/PD-L1等免疫疗法、生物制药的兴起给患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研发费用压力,也在抬高肿瘤治疗的费用。
IQVIA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肿瘤治疗费用达到1850亿美元创下新高。其中检查点抑制剂费用350亿美元,是2016年56亿美元的6倍以上。增长较快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癌、肾癌的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都在20%以上。
但是,对于创新药行业来说,持续的研发也是必不可少的。“武器库里有东西,才能在关键时刻拿出子弹来。”前述Biotech公司创始人向虎嗅指出。正因为过去几十年对抗病毒药物研发的积累,新冠疫情爆发后,才会如此迅速地推出疫苗和药物。
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药企在研发决策中会犯错误、试验会失败,但是持续的研究还是很必要,“一旦基础研究有突破,他们也能更快地做出反应”。毕竟本文的主角“K药”也曾是默沙东堆在“武器库”多年,差点被卖掉的项目。这或许也是最值得中国药企借鉴的地方。
来自调研机构CINNOResearch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智能机SoC终端出货量约为1.34亿颗,同比下降约16.9%。
其中,紫光展锐与联发科实现同比正增长,由于低基数的影响,紫光展锐同比增长约为38%,为同比最大正增长的品牌。
与此同时,海思同比下降约达81.5%,同比降幅最大,出货量从去年同期的2140万下滑到了400万颗左右。
2022上半年,中国智能机SoC终端出货市场中,联发科占比约为42.1%,同比增加约7个百分点,位于第一;高通占比约为35.3%,同比增加约2个百分点,位于第二;苹果占比约为16.3%,同比增加约2个百分点,位于第三。
在前五大品牌中,仅华为海思市场占比同比下滑。
CINNOResearch观察,由于上半年手机终端需求萎靡,导致智能机SoC出货受累,预计下半年出货表现或将好于上半年,主要因国内疫情有效控制,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
此外,随着下半年联发科天玑芯片稳定出货,高通骁龙8+Gen1换台积电4nm代工获得更好功耗比,加上苹果A16芯片即将亮相,预测联发科/高通/苹果的“两超一强”的寡头格局越发加强。
挖矿崩盘后,显卡价格出现了直线下降,目前很多显卡的价格已经低于最初的建议零售价。当然,显卡价格下跌的情况还会继续发生。
来自供应链的消息,8月底,NV和AMD将会采用比较激进的行动降低显卡价格,其中NV的降价幅度要大于AMD。
无论如何,一直在等显卡价格下降的朋友们算是迎来了胜利。就看月底显卡市场将会出现何种跳水行为。
前几年玩家虽然买不到显卡,但NV和AMD的出货量并不低,绝大多数显卡都流入矿场。如今矿潮退去,NV和AMD也受到影响。NV和AMD已经调整了对于出货量的预期,甚至刚刚踏入独显市场不久的Intel也降低了出货量预期。
这么做并非没有道理,分析师表示,由于加密货币的崩盘,整个GPU市场的出货量可能会下降50%。这意味着市面上还有大量显卡需要流动,毫无疑问,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矿卡。
这对于NV来说影响巨大。有消息人士称,NV的收入可能会受到巨大影响,将”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下降。
尽管已经宣布要投身AR这条新的科技创业赛道,罗永浩依然抽空参与“交个朋友”直播带货,并频频送上个性观点。
日前,罗永浩在谈到中国品牌产品时,内涵了戴森一把。
他表示,竞争对消费者来说永远是好事。当年某名牌(结合价格来看,这里的品牌指的应该就是戴森)把无绳吸尘器做得特别好,但是价格全是六七千左右,还有的卖到七八千,总之一直卖的特别贵。
直到中国的厂商们一个个都把无绳吸尘器做得跟它相差无几,甚至一样好,然后价格只有人家的几分之一,它的价格就下来了。言下之意,戴森吸尘器的价格是被国内同类产品打下来的。
对于罗永浩的这番言论,网友们的话匣子算是被打开了。
有的非常认可,认为在电子消费品领域,国货的进步的确有目共睹。不过,也有观点强调要理性,比如产品有些体验和戴森还是有区别的。
还有的调侃老罗的竞争观点,确实是好事,不然锤子怎么能没了呢。
但最大的问题是,注重隐私和清爽界面的苹果用户能接受吗?
去年,苹果对iOS系统的隐私政策进行了一番调整,推出的“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机制”(ATT)可以让消费者自己决定应用程序是否可以跨平台跟踪他们的网络行为。
全球大通胀下,企业想要继续生存,那么把涨价逻辑就要顺利的传导到消费端,智能手机行业也是如此,不过今年安卓阵营有点惨。
今年的安卓手机也在掀起涨价潮,而旗舰手机更是涨到贵到飞起,对于这个现象,产业链人士直言,在高端旗舰机领域,仅芯片和屏的价格便不菲,而旗舰机产品价格定在3000元以下,基本都是亏本。
旗舰手机用的硬件成本昂贵,而硬件规格要求的提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另外由于旗舰机销量欠佳,进而增加开发成本,进而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手机厂商们的利润,因此影响最终产品的定价。
从价值量上看,高端机型确实是非常赚钱的机型,前提是销量佳,苹果就是最佳的说明。根据已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苹果净利润约为6397.932亿元。
1021年苹果一家公司的净利润便远高于上述四家手机品牌厂商利润的总和。近年来在依靠中低端机型庞大出货的基础上,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国内手机品牌厂商们纷纷向高端市场进攻。
不过目前情况并不客观,供应链人士直言,安卓手机品牌溢价能力跟苹果相比还差不少,同时对于供应链价格的压制,也没有苹果那么强(毕竟不是一个量级),这就导致涨价让安卓阵营失去了最大的杀手锏。
一位行业人士甚至直言,今年的涨价甚至是利好苹果,安卓手机厂商不断砍单,其实都已经说明了在在竞争中处于无力反击的状态。
事实上,摆在国产手机面前的确实是艰难的生存局面。首先,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就连苹果也意图在中端市场分得一杯羹,另外高端市场也日渐饱和,而对于国内手机厂商而言,具有成长空间的领域便是唯一未站稳脚跟的高端手机市场。
换句话来说,如今的中国手机厂商不仅面临现有市场份额被蚕食的风险,同时还面临着花费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并与巨头竞争,充满未知的一个高手级的战场。
如今,手机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而早前中低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已向高端市场蔓延,而在这一场生死之战中,“伤筋动骨”或成为常见之态。
过去几个月,由于虚拟代币崩溃、PC市场下滑以及对下一代GPU的预期导致整体需求疲软,整个显卡市场见证了大幅下滑。
此前我们已经看到,“北美一哥”EVGA的GeForceRTX3090Ti从建议零售价2149美元降至1149美元,47%的降幅堪称对半砍或者说腰斩。
海外市场的最新行情梳理显示,GPU显卡的价格仍在持续下跌,AMDRX6900XT和NVIDIAGeForceRTX3080Ti等旗舰显卡的价格,现在比当初的建议零售价要低30%。
比如技嘉GamingOC、华擎PhantomGaming品牌下的RX6900XT,都是699.99美元,它们当初的首发价可是999美元。
而且,AMD的游戏同捆活动目前还在有效期内,也就是不仅买的便宜,还能薅三款游戏羊毛,分别是《黑道圣徒》《狙击精英5》和《FORSPOKEN》。
N卡这边,GeforceRTX3080Ti12GB(GamingOC)跌到了869.99美元,比建议零售价低了28%。
看着是挺诱人,但行业分析师认为,造成显卡下跌的几大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消失,所以可预见显卡价格只会越来越低,他非常不建议现在入手,除非是特别情况下的急需或者刚需。
据NHK报道今日(8月15日)下午,位于京都市南区任天堂总部的本社开发中心(本社開発棟)的一个房间里,发生了一场火灾。现场部分桌子和椅子被烧毁,但没有人员受伤。
据警方称,此次火灾导致3楼房间内的桌子和椅子等部分被烧,但没有人员受伤。从现场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正在充电的机器起火,警方和消防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火灾原因。
在新冠疫情中,美国辉瑞公司是最早生产出新冠疫苗的公司,而且是仅有的两家获批mRNA疫苗的公司之一,不过今天他们的CEO阿尔伯特·布拉的新冠病毒检测也阳性了,这还是打了四针自家疫苗之后的。
据阿尔伯特·布拉在社交媒体所说,他在新冠检测中阳性了,不过目前症状轻微,此前已经打了4针辉瑞新冠疫苗。
目前阿尔伯特·布拉正在隔离中,此外他已经开始口服辉瑞研发的新冠特效药Paxlovid,此前美国总统拜登阳性之后也服用了这种药物。
在8月11日,小米举行新品发布会,带来了米家分区洗烘一体机,首发价4999元,8月16日上午10点开售。
据悉,米家分区洗烘一体机采用了上下分区设计,实现一机双洗,上半部分区域洗涤和脱水重量为5kg,可以洗涤轻便的贴身衣物、袜子以及孩子的衣服。
下半部分的洗烘一体机则拥有10kg的脱水重量和7kg的烘干重量,适合洗涤一些外套、床单被罩等一些较为厚重的衣物。
此外,这款洗烘一体机在配备了全隐式的触控屏幕,可以快速对两个分区功能进行调整,支持15分钟快速洗功能,拥有27种洗涤模式,模拟7种手洗动作。
不仅如此,米家分区洗烘一体机可以感知衣物重量,避免超重洗涤,增加第三路专用洗涤剂投放,可用于内衣、婴幼儿衣物的洗护。
配备BLDC变频烘干风机,智能控温,保证清洗和烘干能力。采用双独立悬挂系统,让洗衣机洗涤过程中更加平稳,降低噪音,保证稳定运行。
噪音方面,官方称噪音低至48dB。原理方面,米家分区洗烘一体机用摩天大楼减震原理,整机一体式钢骨结构,机身稳定腰马合一,配置上下筒独立减震系统和双行程减震器。
健康方面,米家分区洗烘一体机支持UV紫外线除菌、巴氏除菌除螨、银离子除菌,并且配备了专业抗菌门封。
据介绍,这是一款为华为P50Pro提供5G功能的手机壳,支持双模5GSA、NSA频段,覆盖三大运营商。
据悉,5G数据上网功能是通过运营商e-SIM来实现,给P50Pro戴上之后,自动弹窗配对,按照提示即可在线开通e-SIM。
这款5G手机壳之前上市价格是799元,还登陆了华为官方旗舰店,然而这个价格没坚挺多久,现在已经跳水一半,某电商上价格不到400元了。
上市不到一个月,为何突然价格就过山车还不得而知,也不确定是不是厂商的促销,但是又一点可以肯定,这种5G手机壳使用起来还是有些麻烦的,为了支持5G而付出的体验代价有点得不偿失,并不能让P50Pro用户满意。
SIGGRAPH2022图形大会上,Intel首次展示了Arc显卡专业渲染的表现,但用的不是ArcPro,而是旗舰级游戏卡ArcA770。
测试平台也比较奇怪,是一台基于11代酷睿的NUC11Extreme迷你机,而新一代的NUC12Extreme预计会直接预装Arc显卡。
演示项目是BlenderCycles,一款基于路径追踪的物理渲染引擎,有10多年的历史,此前已支持NVIDIACUDA/OptiX、AMDOpenCL,可利用GPU显卡加速。
最新的Blender3.3LTS也加入了对InteloneAPI的支持,可以利用IntelArc显卡加速了。
演示中,可以看到IntelArc显卡能够稳稳运行光追渲染,还可以看到渲染的物体、顶点、边缘、三角形数量,不过没有确切的性能和对比。
Intel首批发布的三款专业显卡分别为桌面版A50、A40和移动版A30M,都基于小号核心,配备8个Xe核心(128个执行单元)、8个光追单元,核心基准频率2.0GHz,显存前两款是完整的96-bit6GBGDDR6,后一款则是64-bit4GBGDDR6。
功耗有所不同,A5075W,单风扇双插槽。A4050W,单风扇单插槽。A30M35-50W,由客户自定义。
继毒液共生体和小黑蛛后,国外MOD制作者又将“黑猫”菲丽西亚带到了《漫威蜘蛛侠:复刻版》中,玩家可以替换彼得帕克的模型,和黑猫一起飞荡在纽约的高楼大厦间。
《漫威蜘蛛侠:复刻版》已于8月12日登陆PC平台。
该作中,玩家扮演身经百战的彼得·帕克,在漫威宇宙纽约中打击猖獗犯罪,对抗经典反派。蛛丝摆荡,穿梭于充满活力的街区,以炫酷动作把反派打个落花流水。
日前,央视财经报道了部分芯片价格出现雪崩的情况,比如采访中了解到,某款芯片去年的价格是200元一颗,目前的单价居然跌到20元,也就是原来的1/10。
意法半导体的电子控制系统去年市场报价3500元一个,现在已经从高位下滑到600元,降幅超80%。同时,LED发光芯片、驱动芯片的价格今年也处于回落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由PC牵引众多上下游芯片厂商,如Intel、AMD、NVIDIA、美光等都对下半年的芯片出货做出了下调,Intel还因为成本原因将施行涨价。
国产浏览器大多都有双击关闭标签页功能,但微软Edge浏览器却始终没有,在用户呼吁已久后,这一功能终于来了。
今日晚间,@微软Edge浏览器官微宣布,Edge浏览器“双击关闭标签页”功能正式上线,同时也可以手动打开:进入“设置”-“辅助功能”,开启“使用双击关闭浏览器选项卡”。
据了解,今年6月,微软Edge浏览器在Canary版就加入了这一功能,另外,关闭标签页快捷键“Ctrl+W”也仍可以使用,如果想快速关闭标签页,也可以在标签页点击鼠标中键来实现。
统计机构Statcounter数据显示,今年7月,Chrome浏览器仍旧保持着统治地位,市场份额高达66.19%。不过,这个数字环比出现了下滑,有0.74个百分点。
相较而言,排在2-5位的几款浏览器,用户量则纷纷增加。微软Edge以10.84%位列第二,份额增加0.2个百分点,苹果Safari第三、Firefox第四,Opera第五。
今天,魅蓝科技官方发布了新发布会的预热海报,写到“天霁晴朗,好久不见”,并表示将在明天(8月16日)正式与用户见面。
不过,虽然是魅蓝许久不见的发布会,但从海报来看,这次发布会很可能并不会推出新的手机产品。
在海报的左上角,除了魅蓝外,还有Lifeme的Logo,Lifeme是魅蓝回归后推出的一个品牌系列,产品以简约、时尚为设计主题。
截至目前,魅蓝Lifeme品牌下已经有了魅蓝BlusAir无线耳机、LifemeHiFiAudio耳放、Lifeme无线领夹麦克风,以及有线耳机、氮化镓充电器、充电线等产品,甚至有一件连帽衫在售。
由此来看,此次发布会上,魅蓝很可能会带来Lifeme系列的更多周边产品。
当然,如果真的能够带来手机新品,也不失为是一个惊喜。
9月27日是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日子,因为Intel当前也要举办,主角是13代酷睿,AMD此举显然是要把“火星撞地球”的紧张感拉满。
当然,不同的是,AMD这边是上市销售,Intel那边仅仅是纸面发布。
此外根据早前的泄露,AM5或首发提供如下四款Zen4锐龙7000系列CPUSKU:
锐龙9-7950X(16核/32线程,4.5/5.7GHz,16MBL2+64MBL3,170WTDP)
锐龙9-7900X(12核/24线程,4.7/5.6GHz,12MBL2+64MBL3,170WTDP)
锐龙7-7700X(8核/16线程,4.5/5.4GHz,8MBL2+32MBL3,105WTDP)
锐龙5-7600X(6核/12线程,4.7/5.3GHz,6MBL2+32MBL3,105WTDP)
爆料称,除了锐龙77700X维持和上一代5700X相同的299美元零售价,7800X、7900X和7950的首发价均会有所上调。可供参考的是,5950X发售价是国行6049元(海外799美元),5900X是4099元(549美元),5600X是2129元(299美元)。
今天,先看评测创始人Mr厉害对RedmiK50至尊版屏幕进行了实测。
这次K50至尊版由天马和华星两家供应商提供屏幕,Mr厉害实测发现,天马和华星屏的全屏激发亮度都超过了900尼特,都比三星E4更优秀,两家供应商提供的屏幕都是一等奖,不存在所谓的“抽奖”。
据悉,K50至尊版采用一块定制1.5K超清分辨率屏幕,观感接近2K屏幕,屏幕分辨率提升至2712*1220,446PPi,清晰度直接对标iPhone13ProMax(458PPI),在20厘米左右的正常视距下,实际观感与2K屏几乎无异。
在像素排列上,K50至尊版采用来自两大屏厂的最新像素排列技术:天马风车及华星珍珠2.0排列。相比以往国产OLED像素排列,有效降低了OLED清晰度折损,实现了更高的等效分辨率,显示效果更细腻平滑。
小米创办人雷军介绍,K50至尊版的这块1.5K屏,是Redmi与华星、天马两大国产屏厂联合成立实验室、并投入大量资源的产物。通过这块1.5K屏,希望能够扭转行业对于国产OLED的口碑与看法,为国产OLED正名。
核心配置上,K50至尊版后置1亿主摄,型号为三星HM6,同时配备800万像素超广角和200万微距,电池容量为5000毫安时,支持120W有线快充。
近日,魅族科技官方宣布,将在8月14日到8月18日开启促销活动,活动范围涵盖魅族18系列的三款手机。
其中,直屏旗舰魅族18X到手价1869元起;小屏旗舰魅族18s到手价2699元;有着2K120Hz曲面屏的魅族18sPro到手价3599元起。
配置方面,魅族18X搭载骁龙870处理器,并有一块6.67英寸的120Hz直屏,并有6400万主摄+800万超广角+200万人像的后摄组合。
魅族18s系列的两款产品,则都标配了骁龙888+处理器,并有2K120Hz的高刷屏;区别在于魅族18s采用的是一块6.2英寸小屏;18sPro的尺寸则来到了6.7英寸。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魅族官网的信息,除了魅族18系列的三款手机外,此次活动还涵盖了魅族、PANDAER以及魅蓝旗下的外设、潮牌周边等产品;对于魅族的耳机、手机壳等周边产品有兴趣的也可以趁此机会购买。
作为全球果粉的狂欢日,2022年苹果秋季发布会预计将在9月上旬举行。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整合了有关消息,从五大产品线的角度,详细盘点一下2022苹果秋季新品将有何变化。
iPhone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主角,iPhone14系列预计将会发布4个版本型号,对比iPhone13系列,iPhone14系列将不会推出mini版本,取而代之的是拥有更大电池容量与屏幕尺寸的iPhone14Max。
所以iPhone14系列预计共有iPhone14、iPhone14Max、iPhone14Pro和iPhone14ProMax四种型号。
配置上,iPhone14和iPhone14Max将有着类似的配置,预计将搭载与iPhone13系列一样的A15处理器,沿用相同的刘海屏设计,屏幕刷新率为60Hz,后置双摄依然采用12MP镜头,内存将由4GB升级为6GB。
与上述的两个型号不同的是,iPhone14Pro和iPhone14ProMax将会迎来重大升级。两款手机将会搭载A16处理器,并采用全新的“胶囊”屏设计。
屏幕将使用三星M12材质OLED面板,支持120HzProMotion和屏息常显功能,后置主摄将由12MP升级为48MP,并支持8K视频录制,内存也升级为更大的8GB。
本文将iPhone14系列的爆料信息整理成表格,详细信息如下表所示。
AppleWatch
按照以往每年苹果秋季发布会的惯例,苹果都会带来全新的AppleWatch。在本场发布会中,预计AppleWatchSeries8也不会缺席。
据DSCC的RossYoung和海通证券的JeffPu消息显示,今年的AppleWatch可能有三种型号。
值得一提的是,新增的AppleWatchRugged可能是一款针对极限运动而开发的“更坚固”的AppleWatch。
配置变化上,AppleWatch8预计会有更大的显示面积,搭载全新S8芯片,活动追踪、ECG等健康监测功能准确度会进一步提高,并且还会加入温度测量传感器,支持体温检测功能。
AppleWatchRugged将具有防碎屏幕和更加坚固的钛金属外壳,并且配备一块更大容量电池。
本次发布会预计还会发布全新的AppleWatchSE2,作为一款“青春版”手表,配置上变化不大,外观上,保持与上一代一样的屏幕尺寸,不支持全天候显示屏功能,但将采用全新的S8芯片和支持血氧监测功能,起始售价与上一代持平。
iPad
根据MySmartPrice放出的iPad10渲染图可知,iPad10的正面与前代一致,保留了TouchID实体按键,背面则采用了全新的椭圆形后摄模组,预计影像方面,镜头将由800万像素提升到1200万像素。
iPad10侧边将采用上直角边框设计,机身整体为248mmx179mmx6.98mm,对比上一代的250mmx174mmx7.50mm,会更加轻薄。
而机身下方为两排麦克风,充电接口则是USB-C。
此外,预计iPad10将会用上满血版A14处理器,采用与iPadAir3同款的全贴合屏,尺寸升级到10.5英寸,但是仍然不支持ApplePencil2。
根据MajinBu的爆料,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的iPadPro2022预计会迎来重大升级。首先是,iPadPro2022将会搭载最新的M2芯片,对比M1芯片,CPU加强了18%,GPU加强了25%,性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其次,iPadPro2022的运存规格升级为LPDDR5,全系16GB运存起步,对比上一代,容量直接翻倍。
此外,iPadPro2022会增加一个“超大尺寸”型号,屏幕尺寸将来到14.1英寸,材质为miniLED,预计电池容量也会随之增大,并且支持无线充电。
Mac
新款的2022iMacPro将配备一块27英寸mini-LED显示屏,支持120HzProMotion刷新率,从爆料的渲染图中可以看出,显示屏有一个刘海缺口,而且屏幕下巴会进一步缩窄,并且新增一个深空灰色版本。
配置选项上,iMacPro预计在处理器上会提供M1Pro和M1Max两种选配,RAM配置会有16GB、32GB和64GB三种选择,以及高达8TB的SSD存储选项。
新款iMacPro将有主动冷却系统,极重负载下,风扇或许会有声音。
在价格方面,在这样的极致堆料下,其起售价将不低于2499美元,但不会如同2017年款iMacPro那般昂贵。
AirPods
与AirPodsPro相比,AirPodsPro2会有更好的音质表现,出厂自带LC3音频协议,支持无损音乐,而且在每只耳机中都配备皮肤检测传感器,而不是双光学传感器,通过皮肤检测传感器检测佩戴者皮肤中的水分,可以更加精准得检测用户是否佩戴耳机。
AirPodsPro2配套的新款充电盒将具备防水功能,以提高耐用性。值得一提的是,充电盒还会配备发声功能,配合UWB技术,让用户更容易找到它。
总结
据最新消息报道,目前苹果9月份的秋季新品发布的录制工作已经开始,并预计将在9月上旬正式发布新品。
本场发布会中,将会正式发布iPhone14系列、iPad10、iPadPro2022,在智能穿戴方面,则会带来AppleWatch8、AppleWatchSE2和主打“极限运动”的AppleWatchRugged。
而五大产品线中剩下的两个系列(Mac、AirPods)将更有可能在10月份的苹果秋季第二场发布会中推出。
PC行业正遭遇罕见的惨淡光景,ODM大厂仁宝总裁日前表示,由于品牌商持续调整库存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通如货膨胀等),PC电脑的复苏最快也要明年下半年。
上周有消息称,某TOP5PC大厂的挤压库存多达458亿元,超180天,接近失控。
Gartner对二季度PC市场的统计显示,出货量下滑12.6%。达到了9年来最大降幅。
芯片企业如Intel、NVIDIA刚刚交出一份不尽人意的财报,产业链也爆料,I/A/N三家均已通知上下游产业链伙伴,下调了芯片年度出货目标。
其中,Intel预计PC芯片出货量同比下降10%左右,AMD则将降幅从7~9%扩大倒14~16%。
这几年,不少手机都宣称用36个月流畅不卡,但基本都是旗舰机,那么千元机用3年还能流畅如新吗?
近日,鲁大师就做了一次特别的测试,选了四款2019年上市的千元机,分别是安卓11/骁龙665的OPPOA11、安卓10/骁龙712的vivoZ5、鸿蒙2.0/麒麟710的华为畅享9s、OneUI2.0/骁龙675的三星GalaxyA60。
按惯例先跑个分,毕竟是当年的千元机,只有20万分上下,如今旗舰机的一个零头而已。
流畅度测试包括四个日常应用场景,分别是:
-微博查看图片
-高德地图冷启动(仅响应时延)
测试记录每一项的响应时延、完成时延、稳定性,进行多次测试并取平均值。
【响应时延】
响应时延表现最好的是三星A60,微博、高德地图两个项目拿到第一,其他两个项目也保持了第一梯队的水平。
第二名华为畅享9s和第三名vivoZ5差距微小,平均响应时延都在320ms左右。
最后一名是OPPOA11,毕竟以流畅闻名的ColorOS不是最新版,骁龙665本身性能也较差。
【完成时延】
第二名三星A60和第三名vivoZ5在体验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稳定性测试】
稳定性测试是通过在完成时延和响应时延的测试中,数据库中得出的相应标准差、波动率。
这两个数据值反映的是平均数据组的离散程度,值越大偏差越大,就越不稳定。
稳定性偏差的原因除了来自外部条件外,还主要源于系统本身的机制,各手机厂商对系统的优化不同造成的性能稳定度的表现不同,偶发性卡顿发生的概率就不同。
这一项目成绩最好的依然是华为畅享9s,平均标准差竟然只有13.3ms!
本以为性能不错的vivoZ5竟然是最后一名,操作令人迷惑。
在响应时延标准差方面,华为畅享9s的四个项目都非常稳定,最高的一个项目也仅有20ms。
在完成时延标准差上,畅享9s依然出色,vivoZ5表现稳定,毕竟这里不测高德地图(哔)。
综合所有成绩,几款手机至今流畅度最好的是华为畅享9s,第二名是三星A60,第三名为vivoZ5,最后一名为OPPOA11。
搭载骁龙675的三星A60CPU性能不错,所以在大部分项目中成绩超过了搭载骁龙712的vivoZ5,而最后一名的OPPOA11因为骁龙665本身性能较弱,所以在大多数项目上都打不过其他手机。
不过麒麟A710的性能也不太好,华为畅享9s凭什么第一名?
原因就在于鸿蒙系统,早就升级到了鸿蒙2.0,甚至还会适配鸿蒙3.0,甚至6年前发布的Mate9也能升鸿蒙3.0,妥妥的业界良心。
要知道,同年的iPhone7系列也无法更新到iOS16。
AMD今年发布的锐龙6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升级了6nmZen3+架构,GPU核显换掉vega升级RDNA2,性能大幅升级,明年的锐龙7000系列APU亮点更多,升级4nm工艺,同时CPU、GPU也全面换代。
根据AMD公布的路线图,明年的移动版锐龙有两个系列,代号DragonRange的主要面向高性能游戏本,厚度在20mm以上,TDP提升到55W,实际上就是桌面版锐龙7000下放,类似今年的AlderLake-HX系列那样,CPU核心不低于16核24线程。
轻薄本的继任者则是PheonixPoint凤凰系列,工艺升级4nm,CPU升级Zen4架构,GPU则升级RDNA3架构,主要用于20mm厚度以内的笔记本。
PheonixPoint系列的锐龙7000APU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能效,4nm+Zen4+RDNA3的组合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都是针对低功耗做了优化的,其中RNDA3架构的能效提升50%。
第二点就是核显性能,今年的锐龙6000H系列的核显已经让人刮目相看,MX450级别的独显没必要再买了,而PheonixPoint的GPU传闻会规规模翻倍,核显单元从目前的12个提升到24个,再加上架构改进,游戏性能再次翻倍也很正常,真的有可能媲美GTX3060移动版,对笔记本来说绝杀。
AMD的PheonixPoint在性能及能效上进步巨大,还有望扭转苹果M处理器对x86市场的侵蚀,其表现有望追上苹果未来的M2Pro处理器。
要说哪个手机品牌的知名度最高,iPhone肯定首屈一指。
9月将要到来的iPhone14ProMax将迎来重磅升级,不仅告别了“祖传”的刘海屏,多年不变的1200万像素也将迎来升级,再加上A16芯片的性能保证,可以说是近几年来的最大升级了。
不过大肆升级的背后,却是苹果的竞争力日益疲软。
创新不足:好钢不在刀刃上
自从2019年乔纳森(JonyIve)从苹果离职之后,苹果的产品就少有创新。
从iPhoneX到iPhone14,从iPadPro2018到iPadPro2021,甚至MacBook和AppleWatch都是在小修小补,苹果真的没有拿出足够的创新来打动消费者了。
创新力不足导致的结果就是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虽然每年的iPhone出货量仍然惊人,但不得不承认,iPhone在创新方面已经很久没有动作,这也是今年iPhone14要一次进行如此多升级的原因。
价格上涨:不能承受之痛
去年iPhone13ProMax的起步价已经达到了8999元,爆料消息称iPhone14会在前代的基础上再涨价100美元。
其实价格是影响多数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即使是标配版的iPhone13,起步价也达到了5999元,这个价格恐怕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算。
考虑到未来大家赚钱会更不容易,iPhone不仅会有更多的钉子户,而且还会有不少用户因为价格转投安卓阵营。闭环生态:成也iOS败也iOS
苹果的生态系统一直让人称道,不管是隔空投送还是AppStore,都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态,但这也是苹果的一个死穴:如果只有iPhone而没有其他苹果设备,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对于安卓手机来说,实现不同硬件之间的互联是很简单而且成本很低的,只要连接一个终端,就能实现多设备互联,而苹果要想实现完整的生态。
除了iPhone之外,还需要购买MacBook,AppleWatch,iPad,AirPods等等,成本可就高了去了,完整的苹果生态岂是我等普通人能体验的?
其实在全球经济都受到影响的环境下,推高产品价格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而且在创新少的产品上提高价格会进一步降低产品竞争力。
虽然高溢价可以保持苹果的品牌形象和高利润率,但苹果最终还是要面对竞争力疲软这个事实。
今年6月,范先生通过德邦快递邮寄物品,保价2000元,最后却只获得了500元赔偿。
范先生通过德邦快递从天津快递一件音响设备至上海,快递费150元,物品送达后,音响设备的CD面板、机器外壳破损,部分线路损坏,无法使用。
随后,范先生联系客服要求按照保价赔偿,德邦快递却只给出500元的赔付金额。范先生并不接受,在7月19日投诉至天津市消费者协会。
8月15日,天津市消费者协会发文称,德邦快递漠视消协依法履职,德邦快递要正确认知自身社会责任,以诚实信用原则积极配合消协调查调解,提高快递质量安全,依法依规履行保价约定。
值得一提的是,德邦快递因快件延误、丢失、损毁、保价被投诉已经不是个例,某网络投诉平台关于德邦快递的投诉多达上千条。
调查显示,中式烹饪厨房油烟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是导致中国女性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
虽然没有吸烟,但是烹饪时的一些颗粒物和有害成分都会被人吸入,虽然现在很多家庭安装了油烟机,但是油烟机是基于外国人非高温烹饪习惯的产品。
传统油烟机采用负压工作原理,只是抽走了表面上看到的油烟,无法解决油烟泄漏的问题。
这种油烟机仅能针对大颗粒物质(可见油烟)排烟,对于细微颗粒作用小,细微颗粒仍然可以随气流逸散,对人体造成伤害。
虽然近几年油烟机也有着一定的进化,但是并没有专为解决中式高温烹饪污染颗粒而生的产品。
8月11日,小米发布了一款主打净烟净味的厨电新品——米家智能净烟机P1。
这款产品搭载了硬核微粒捕集技术,专门针对性的解决传统中式厨房烟机四大痛点:跑味、跑烟、油污、无法处理致癌物(PM2.5)。
能够有效吸走油烟和有害颗粒物,实现烹饪后身不沾味,更能守护厨房健康。
米家智能净烟机P1具备动态微粒捕集、易洁免拆洗两大硬核技术,针对中式高温烹饪污染颗粒做出了有效的处理。
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通过低压气旋从源头捕集油烟和有害颗粒物,900Pa大静压,防止油烟倒灌;无油网设计无需拆洗。
动态微粒捕集技术净吸油烟无残余
米家智能净烟机P1专为中式高温烹饪定制,能帮助用户快速清理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以及油烟中的PM2.5。
它采用了动态微粒捕集技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在烹饪器具上方形成捕集气旋,低压聚拢污染颗粒,通过低气压气旋从源头捕集油烟、气味和PM2.5等烹饪污染颗粒,锁住油烟颗粒。
通过低气压气旋米家智能净烟机P1除了能吸油烟以外更能吸看不见的油烟残余,做到油烟味不沾身。
与传统油烟机只有吸风口不同,米家智能净烟机P1还添加了防逸阻隔气帘。
在瞬时大量出现油烟或有侧风干扰的特殊情况下,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产生一个抗扰、防逸的动态捕集流场,通过形成一个回流有效阻隔颗粒物的逃逸。
即便是中餐制作过程中的颠勺等大幅度的操作也不会造成烹饪污染颗粒的泄漏。
双层密闭式的风道可全方面防油烟味泄漏,不仅可以避免机身缝隙中油烟泄漏的问题,还可以解决紊流所导致的风速衰减的问题。
它采用了后倾高速气流,利用大风速实现更强的净吸效果。高速气流(13m/s)通过康达效应后倾吸排油烟污染物,搭配防逸阻隔气帘,使域内烹饪污染颗粒不向环境逸散,让高速气流携带油烟颗粒推向油烟机的吸风口面,从而尽可能地远离烹饪者。
无油网设计日常清洁更轻松
以前在我们使用油烟机后常常会因为清洁而困扰,而且每年需要花钱对油烟机进行保养和清洁以保持其性能。米家智能油烟机P1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无油网设计,可为我们免去日常油网拆洗的烦恼。
通过高速气流,无需油网即可实现油烟高效分离,真正的无油网设计终身免拆洗也为用户省去了日后清洗以及更换油网的费用;
同时,利用易洁材料与设计,烟腔易清洁,风道无卫生死角,风轮低油污附着。其烟腔还采用了有机硅涂层,清洁时只需一抹即可干净,省时又省力。
高风速+大静压吸油烟效果出色
我们购买油烟机的时候,为了保证彻底的清除油烟都喜欢选择大风量的产品,但其实大风量并不等于大吸力,风速才是决定吸力的关键因素,风速够大,吸的才够干净。
米家智能净烟机P1的高风速和大静压更是令其吸油烟能力更上一层。独有的增压吸风槽搭配高速BLDC电机,动力劲猛,可形成13m/s的大风速,风速够快吸得更加干净,哪怕是看不见的油烟也能吸净。
除了大风速之外,米家智能净烟机P1还拥有900Pa大静压,对于一些使用公共即使在做饭的高峰也可以不受公共烟道烟气回流的影响,出现油烟倒灌的问题。
内置空气净化器同款PM2.5传感器,可随时监测烹饪空气质量。烹饪时TFT屏幕会实时显示PM2.5数据,这也是一般油烟机不可能配备的功能。
多重智控操作更简单
米家智能净烟机P1的控制界面采用了多重智控技术,操作起来更简单,智能技术加持下安全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加设了新一代手势感知技术,可轻松捕捉细微指令动作,也能识别多种手势,只要挥一下手就可以进行调档的操作。
米家智能净烟机P1采用的烟灶联动技术,开火就可自动吸油烟,关火三分钟后油烟机便自动关机,智能又简便。
同时作为米家的产品肯定也是支持接入米家APP、小爱音箱或者手机,就可随时远程控制净烟机。
米家智能净烟机专门针对国内高温烹饪习惯做出了更适合国人烹饪习惯的产品,搭载了硬核微粒捕集技术,能够有效吸走油烟和有害颗粒物,守护厨房健康,还能实现烹饪后身不沾味。
无油网设计无需拆洗,保养清洁起来省钱又省心。米家智能净烟机P1通过更有效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以及智能的操控有效提升了厨房烹饪环境质量,绝对是一款适合中国家庭厨房的必备单品。
今年6月,NVIDIA宣布将停止RTX308012GB显卡的生产,原因或许是它的定位卡在RTX308010GB与RTX3080Ti之间,略显尴尬。
现在,根据MEGAsizeGPU的消息,NVIDIA决定恢复生产RTX308012GB显卡,其原因很可能是——GA102芯片的库存实在太多了。
作为贯穿RTX3080系列、RTX3090系列等显卡的核心,GA102是NVIDIA目前面积第二大的游戏GPU,它采用三星8nm工艺,核心628mm2,集成了280亿颗晶体管。
当然,庞大的GA102显卡库存,也是现在NVIDIA推广RTX40系显卡难以绕过的一道难关。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NVIDIA已经亲自下场介入经销商,帮助清理其采用GA102核心的显卡,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RTX3090Ti和RTX3090等高端显卡售罄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重新生产RTX308012GB,确实有望加速GA102库存的清空速度,为之后到来的RTX40系显卡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
AlderLake12代酷睿带来一次巨变,全新Intel7工艺、全新CPU架构、全新大小核架构,市场表现也异常给力。
接下来的RaptorLake13代酷睿就有点牙膏了,工艺、架构都不变,只是优化完善提升。
再往后的MeteorLake14代酷睿又是一次大变,多芯片整合封装、Intel4工艺、外部工艺代工,都是第一次。
但是根据最新曝料,14代酷睿也有很保守的地方,那就是大核的架构,虽然有了新名字RedwoodCove(RWC),但是相比12代里的GoldenCove(GDC)、13代里的RaptorCove(RPC),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变化,是连续两次小幅升级,幅度甚至比不上从Zen到Zen+的变化。
换言之,13代、14代酷睿的CPU性能,主要是来自制程工艺的优化升级促成的频率增加。
小核架构方面,12代、13代都是Gracemont,完全相同,14代则会全新升级为Crestmont,这次倒是大幅度的革新。
另外在GPU核显方面,14代酷睿也会有飞跃,升级为新的XeLPG架构,据说可能会和第二代独立显卡Battlemage是同样的级别,并增加至最多128个单元。
12代是最多8+8的大小核组合,13代增加到8+16,不知道14代会不会继续增加呢?
近日,石头推出了自清洁扫拖机器人G10Plus,支持自动洗拖布、基站自清洁、热风烘干等特色,彻底解放双手。
现在,这款扫拖机器人已经来到我们评测室,下面为大家带来图赏。
G10Plus搭配5100Pa大吸力,更贴合地面的全向浮动模组与独创的全自动可升降的智控升降式声波震动擦地模组,每分钟3000次震动能够有效地瓦解日常地面的污渍,有效防止地面污渍被打飞打散。
同时,配合配套的自清洁充电基座,机器人颠覆性地实现了“更干净”的自动清洗拖布与“更省心”的机器人自动水箱补水的功能。
石头G10Plus采用全新清洗抹布的方式,采用可喷水的拖布清洁装置通过蠕动泵连接清水箱,在滑轨的带动下,从左至右,再从右至左地往复运动,往返“洗、刷、刮”,最后将污水排净,平板震动拖布与洗刮刷自清洁配合,实现了拖布自清洁的洗净率高达95%的效果。
G10Plus加入了超声波地毯识别传感器,搭配着可升降的拖布支架,在遇到地毯的时候,扫拖机器人自行升起拖布支架,只吸尘而不拖地毯。地毯清扫结束会降下拖布支架,继续扫拖,有效的避免了拖布浸湿地毯。
石头扫拖机器人G10Plus结构光主动测距避障功能,达到毫米级3D结构光测距。且采用红外光补光,机器人在黑暗环境下也能够识别避障。并可进行27类障碍物识别,如鞋子、底座、插线板、体重秤、等障碍物。
价格方面,G10Plus售价3999元,预售期普送烘干配件。
最近,有关华为Mate50系列的消息越来越多,预计新机将会在9月份正式发布,至少包括华为Mate50、华为Mate50Pro、华为Mate50RS保时捷设计版三款机型。
据数码博主旺仔百事通透露,华为Mate50系列首发的HarmonyOS3.0正式版在电量耗尽后有一个应急模式,支持通话短信以及扫一扫功能。
这个应急功能可以说非常实用,即便出门在外手机没电了,也没有充电宝,依然可以保证对外通信不至于失联,也可以扫码付款、扫健康码等。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发布的华为HarmonyOS3.0系统,在超级终端、鸿蒙智联、万能卡片、流畅性能、隐私安全和信息无障碍六大方面进行了升级。
但在HarmonyOS3.0的发布会上,官方并没有具体演示新功能再手机上的变化,Mate50系列将会为我们展示新系统的更多功能。
今天,联想拯救者宣布将于8月18日19点发布拯救者Y70手机。
作为一款电竞旗舰,Y70做到了超薄设计,它的机身厚度只有7.99mm,重量只有209g,在超薄机身里,拯救者Y70塞进了5100mAh电池,同时支持68W有线闪充。
值得注意的是,在7.99mm超薄机身内,拯救者Y70还配备了5047mm2超大VC散热系统。
VC全称VaporChamber(真空腔均热板散热技术),该技术为第三代散热技术,是之前铜管液冷的升维技术,两者虽然都是气液相变的原理,不同的是热管只有单一方向的“线性”有效导热能力,而VC相当于从“线到面”的升维,可以更好的将热量从四面八方带走。
简单来说,如果把铜管比作是根竹子,那VC就是个竹筏,能够更快、更均匀的把热量传递,激发手机性能。
核心配置上,拯救者Y70搭载采用6.67英寸柔性OLED屏幕,刷新率为144Hz,获得了低蓝光护眼认证,搭载高通骁龙8+旗舰处理器,标配8GB内存,后置主摄为5000万像素,支持OIS光学防抖。
8月11日,小米MIXFold2正式发布,作为小米新一代折叠屏旗舰,该机不仅补齐了前代的短板,还在机身厚度、屏幕素质等方面做到了业内顶级。
据悉,小米MIXFold2厚度为11.2mm,基本上和带壳的iPhone13ProMax差不多,展开后的单边厚度达到5.4mm,重量也仅有262g。
小米MIXFold2之所以能做到如此轻薄,与小米自研一体化微水滴形态转轴密不可分。
据小米官方介绍,折叠屏轻薄的突破核心在转轴上,小米MIXFold2搭载小米自研第三代转轴技术微水滴形态转轴,转轴数量降低到87个,大幅提高集成度。
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转轴零件的数量平均在150个左右,甚至有的达200多个。
另外,还有定制小型化铰链机构、超耐磨MIM合金、一体化精密制程使得减薄18%,碳纤维双翼浮板、下沉式中框、空间化立体折叠使得减轻35%。
性能上,小米MIXFold2搭载骁龙8+处理器,配备满血LPDDR5+UFS3.1存储规格,内置4500mAh电池,支持67W快充,40分钟即可完全充满。
今日消息,据MacRumors爆料,iPhone14保留了13系列上的刘海屏方案,同时搭载了13系列同款A15芯片,该机是一款小迭代版,更像是“13S”。
对此,业内人士酸数码指出,iPhone这种聚量下沉,对整体成本的改善,对利润贡献是巨大的,大家的供应链管理和苹果之间差距太大了。这也导致最佳的物料,没有谁比苹果拥有最佳的成本。
此前有爆料指出,苹果公司预计iPhone市场需求强劲,要求供应商生产9000万部iPhone14系列机型,这与去年同期iPhone13产量相当。
苹果预计2022年总共生产约2.2亿部iPhone,这与2021年的生产量保持一致。因苹果拥有巨大体量,这使得iPhone拥有最佳的成本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iPhone14系列四款机型,苹果将主要升级点放到了Pro版本上。
Pro系列有ProMotion屏幕,形态是类似感叹号造型的双打孔屏,支持最低1Hz刷新率,支持息屏显示,搭载A16芯片,主摄为4800万像素。
华为的Mate系列,一直都是国产高端旗舰手机的代表之一。目前,华为最新的Mate40系列,是在2020年10月份发布的,由于一些原因,华为一直难以推出迭代机型。
华为Mate系列
这也就是说,在一些情况下,华为手机即便在提示你电量耗尽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出通讯的作用。
该功能应该主要是为了让用户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手机而准备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华为用户的安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华为Mate系列将加入应急功能
根据此前的消息,此次的华为Mate50系列,将会有Mate50e、Mate50、Mate50Pro、Mate50RS等四款机型同时出现。
其中,刘海屏或许将时隔多年回归,而这几款产品的拍照能力,也将会非常强大。不过,由于华为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Mate50系列大概率只支持4G网络连接。
今天,PhoneAndroid曝光了小米12TPro真机照,相机上醒目标注该机配备了2亿像素主摄。
该机可以看作是K50至尊版的海外版本,不过它的主摄升级为2亿像素,型号可能是三星HP1(RedmiK50至尊版主摄为1亿像素,型号为HM6)。
据悉,三星HP1单位像素面积为0.64微米,尺寸为1/1.22英寸,借助PixelBinning,小米12TPro可以拍摄2亿像素照片。
这枚传感器还采用全新的ChameleonCell像素融合技术,可以根据拍摄环境而采用4X4、2X2或全像素等不同模式。
在暗光拍摄环境下,通过16合1转换成具有2.56μm单位大像素图像传感器,最终输出1250万像素照片,进光量更大,画面更清晰明亮。
除了搭载2亿像素,小米12TPro其它参数与K50至尊版基本一致,二者都是6.67英寸1.5K屏幕,分辨率为1220×2712,搭载高通骁龙8+芯片,电池为5000mAh,支持120W有线闪充。
售价方面,传闻小米12TPro价格是849欧元(约合人民币5900元),该机会在9月份发布。
《王者荣耀》体验服在12号进行了一次大更新,在更新后,有玩家发现孙策520限定皮肤挚爱花嫁的回城特效出现了Bug。
本应是孙策与出现的大乔一起坐上马车飞走,但大乔和拉车的马出现了模型绑定Bug,导致马坐上了座位,拉车的反倒成了大乔。
原回城特效:
Bug后:
随后《王者荣耀》也在抖音道歉,表示显示异常问题已修复,对给玩家带来困扰表示抱歉。
据多方消息,苹果可能会在9月6日召开秋季发布会,正式推出iPhone14系列。
随着方法发布会的临近,关于iPhone14的各种讨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今年Pro版带来诸多改变的前提下。
比如全新的挖孔屏、4800万像素主摄、A16这些升级等等,都非常令人期待。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三大升级统统与iPhone14标准版无关。
这次苹果进一步扩大了标准版与普通版的差距,iPhone14甚至可以说几乎无升级。
综合目前已知消息,标准版会新增iPhone14Max机型,搭配iPhone14组成一大一小的组合。
但设计上依然维持iPhone13系列的小刘海方案,并且依然没有高刷,在2022年下半年还是只有60Hz。
芯片也将无缘换代,只是会升级成iPhone13Pro系列上那颗相对满血的A15。
内存虽然升级了6GB,但依旧是LPDDR4X,与Pro版LPDDR5有不小差距。
相机则维持了前代的对角线双摄,并且依旧是“万年不变”的1200万像素。
AMD预计会在9月中旬正式推出锐龙7000处理器,同时还有全新的AM5平台主板,本月初5大主板品牌已经展示了高端的X670/X670E主板,其中微星2款型号已经在意大利网站偷跑,最高的也不到4000元。
AMD给锐龙7000配套的芯片组主要有三款,分别是X670E、X670及B650,其中X670E首次使用双芯架构,两组南桥提供了异常丰富的接口,包括多路PCIe5.0显卡、PCIe5.0的M.2硬盘、USB4、2.5Gbps及10Gbps网卡等等。
目前主板厂商主推的也是X670及X670E芯片组的主板,其中意大利网站上已经开始售卖2款微星的主板,型号分别是ProX670-PWIFI及MPGX670ECarbonWIFI,几家网站的价格不一样。
具体来说,ProX670-PWIFI的价格在374到426欧元之间,MPGX670ECarbonWIFI价格在562-640欧元之间,但考虑到意大利22%的增值税及美元-欧元价格定价的习惯之后,这款主板的美元价格分别在316-360美元、475-540美元之间。
即便以最高价来算,旗舰级的MPGX670ECarbonWIFI也就是540美元,约合人民币3600多元,价格还不算太夸张,双芯设计虽然增加了成本,但厂商价格也没有涨上天。
其中,俞敏洪提到和薛兆丰老师聊天得知了其从北大离开的原因,竟然和自己如出一辙。
俞敏洪回忆,
“我当年在北大,到外面去兼课,挣了一些钱,引发了系里一些老师的愤怒,说我打了北大的名义在外挣钱,最后被行政记过处分,我愤然从北大辞职。今天回头看,我已经很感激当初给我处分的那些人。没有他们的推动,我不可能有后来更加广阔的人生经历。”
俞敏洪还指出,
“即使在北大,也充满了江湖。可能有人认为,离开了北大就没法折腾了。这些人所不知道的是,天大地大,有能力的人,就像大鱼,终归会以海洋为归宿。也许在海洋里,他们确实需要时时接受狂风暴雨的洗礼,但这一洗礼,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
资料显示,俞敏洪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辞职,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
Intel独立显卡迈出了第一步,但问题还很多,尤其是驱动件兼容和优化,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没想到,Intel很快就“翻脸”了。
如此周转,效率和兼容性就可想而知了……
Intel还指出,11代酷睿及更早的核显原生支持DX9,也可以搭配Arc独立显卡使用,此时由独立显卡负责DX9程序、游戏的渲染运行,因此走的还是D3D9On12而非原生DX9。
如果Intel显卡跑DX9程序出问题怎么办?甩锅!
DX9虽然是很古老的产品,但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DX9游戏还非常流行,比如《CSGO》、《DOTA2》、《军团要塞2》都可以走DX9,Intel这就不撒手管了……
视频中可以看出,光追拉满后游戏的表现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但在某些场景里,过于清晰的倒影反而显得不真实。总体来说,光追加持下游戏画面还是十分惊艳。
视频画面:
苹果于2016年首次在国内推出了iPhone的年年焕新计划,可以在第10-13个月将手中的旧款iPhone折价换购新款。
苹果保证,在这个期间会按照老机型原价的50%来抵扣新机的费用。
而最近,这项计划的可用时限已经扩展到第3-13个月。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6月份买的iPhone13,那么在9月份iPhone14发布之后,就能立即用50%的价格来换购iPhone14。
但这个计划,一直以来都备受网友吐槽,因为相比于iPhone本身就比较保值的价格来说,苹果官方的年年焕新可以说非常“不良心”。
一般来说,使用一年以后的iPhone,如果成色还不错的话,在二手平台轻轻松松能卖个7-8折的价格,而苹果却只给5折的抵扣。
不过,也有一些用户表示反对,因为年年焕新计划是绑定在AppleCare+服务中的,而这部分用户认为该服务本身的保险才是重点,焕新只是附带服务,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对于一些比较怕麻烦的用户来说,通过苹果官方的服务可以省去很多事,而且店员会全程将新老机型的数据互换,让用户更加省心的换机。
最重要的是,个人二手交易还是有不小风险的,有可能会出现钱财两空的局面。
你有多久没有泡奶茶了?
今年上半年,冲泡奶茶巨头香飘飘营业收入8.59亿元,下降两成以上,亏损额同比翻倍至1.29亿元。2017年,公司以“奶茶第一股”的身份上市,一路跌跌撞撞,当下业绩表现跌至谷底。
在中国奶茶市场尚不如现在这般火热的时期,香飘飘作为冲泡奶茶的开创者,以易得性填补了市场缺口,短短几年便成长为快消小巨头,销量以十亿计。
随着奶茶行业及配套设施不断进化迭代,特别是新茶饮和外卖渠道的崛起,从场景上压制了冲泡奶茶,让香飘飘上市即巅峰。
公司早已认识到风险,多年前便开始布局液体奶茶和果汁茶等即饮产品,甚至跟实际控制人合资开奶茶店。但是,自我革命,从来都没那么容易。正在被消费者抛弃的香飘飘,早已被投资者和创业元老们抛弃。
冲泡奶茶品类落后
8月13日,香飘飘(603711.SH)披露2022年半年报,公司营业收入8.59亿元,同比下降21.05%,归母净利润-1.29亿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直接翻倍。其中,核心业务冲泡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53亿元,同比下降31.37%,新业务即饮类产品收入3.88亿元,同比下降5.94%。
事实上,香飘飘的业绩亏损,与疫情等因素的直接关系不大。公司上市前后,业务颓势便开始了。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49%,但归母净利润仅微增0.63%;次年整体恢复增长,但盈利能力进入长期的下行通道;近两年营收规模也保不住,业绩更是大幅下滑。
但是,这种刺激无法持久,2019年-2021年其冲泡类产品的销量分别为4457.19万标箱、4555.09万标箱、4292.16万标箱。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公司不断牺牲盈利能力的前提下。
2019年-2021年,其冲泡类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45.33%、40.61%、38.44%。香飘飘很早就在布局液体奶茶和果汁茶,这几年兰芳园和MECO两大品牌在声量和渠道上也算是颇为强势。
但是,付出了高额的成本后,还远未达到提振业绩的效果。2021年,公司即饮类产品(包括液体奶茶和果汁茶)毛利率仅为16.69%。
香飘飘也在年报中表示,即饮类处于品牌培育阶段,产能利用率较低,设备折旧成本较高,持续存在一定的亏损。香飘飘的产能利用率有多低?
2021年的数据显示,公司湖州、天津、江门、成都四大生产基地7家工厂,设计产能61.29万吨,实际产能24.81万吨,整体产能利用率仅有40%。
其中,公司押注即饮业务,设计产能高达42.40万吨,占了一大半,实际产能仅9.85万吨,新业务的实际产能利用率仅23%。香飘飘卖不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品过时了。早些年,奶茶店还不如现在这么火爆,香飘飘、优乐美堪称时尚品牌,“捧在手心”这个梗简直是80、90这代人的共同回忆。
香飘飘2012年-2021年一直稳居冲泡奶茶市场份额第一,但因销量不振,优乐美等同时代品牌日渐式微,有的甚至已销声匿迹,这说明了,并不是品牌出了问题,而是赛道出了问题。
当奶新式茶饮品牌爆发+外卖普及,新一代消费者已能很方便地喝到先制奶茶了。
香飘飘即饮类业务动作频频,推出了很多创新类产品。但是,定价成为第一只拦路虎。MECO产品定价多在5-10元,兰芳园丝袜奶茶、鸳鸯奶茶等大单品的单价均超10元。就不说低价为王的蜜雪冰城了,现在就连新茶饮巨头喜茶和奈雪的茶都有很多15元以下单品。花香飘飘的价格,我买一杯现制奶茶,它不香吗?
股东逃离,高管出走
浙江湖州人蒋建琪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铁路局上班,没几年,便在当时的下海潮激励下,辞职接手自家的糕点店。之后,进入食品工业领域,从代工做起,90年代创立老顽童棒棒冰。
2004年,他发现冲泡奶茶的市场空间,创立香飘飘,成为这个细分品类的开创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香飘飘成为享誉全国的快消品牌,2017年公司上市成为“奶茶第一股”。
不过,直到现在,香飘飘仍然是一个家族企业。
蒋建琪、陆家华夫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再加上蒋建琪的兄弟蒋建斌、女儿蒋晓莹、陆家华控制的安徽志同道合企业管理合伙企业,蒋建琪家族占据香飘飘前十大股东中的前五席,合计持股86.10%。
上市之前,香飘飘并未进行任何外部融资,家族持有发行前98%以上的股份,另外部分股权由核心高管持有。公司上市之后,作为稀缺的消费龙头,慢慢有机构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
2017年底,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数达到30979户。后来,因为业绩疲软、股价持续下跌,香飘飘被投资者抛弃,股东总数一度跌至1万户,股权结构又被打回至上市前的原形。在这个过程中,香飘飘市值曾在2019年8月达到最高峰的150亿元,一路跌宕至今,市值仅剩50亿元。
香飘飘也曾吸纳大批市场化高管,但上市之后,经过几轮大规模的高管离职潮,这些为IPO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员,出走大半。
2018年初,在香飘飘服务近10年的副总经理陈强离职,他也是为数不多能在IPO前直接获得公司股份的元老。之后,从加多宝挖角儿的卢义富和夏楠,上任不到1年双双离职。2020年初,在公司年报发布之前,董事兼副总经理蔡建峰、董事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兼董秘勾振海,均提出因“个人原因”辞职。
这两人堪称蒋建琪的左膀右臂,是当时仅次于实际控制人家族的前两大股东。如今,香飘飘的核心管理层,也回到以蒋建琪家族为绝对核心的状态。
8月15日消息,今日,小米之家官方宣布将开启“小米之家雪糕派对2.0”活动,8月16日到指定小米之家,出示小米、Redmi手机或任意消费,即可领取雪糕参与抽奖活动。
据介绍,全国共有816家小米之家门店参与本次活动,小米共准备了100000份礼物供领取,最大奖是小米冰箱。
据了解,今年7月,小米举行了一场“7.17雪糕派对”,不过全国只有100家活动门店,共20000支雪糕,单店200支。
值得一提的是,8月16日是小米第一款手机发布的日期,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小米都会举行816感恩季。
在小米手机品类中,7月刚刚发布的小米12S至高可享24期免息、小米Civi1S领券可再优惠200元,到手价2099元。
针对老用户,小米也推出了一系列特别回馈活动,如2019年的老用户至高可领满2000减300券,用于购买新款扫地机、空气净化器等。
智能手机后盖主流材质包括塑料、玻璃、素皮,少部分高端旗舰使用陶瓷,比如小米MIX4、OPPOFindX5Pro等等。
现在有迹象表明,苹果正在调研陶瓷材质,未来iPhone不排除上陶瓷后盖的可能。
今日消息,据福布斯报道,苹果一项专利显示了一种可用于未来手表型号的氧化锆陶瓷材料。更令人激动的是,它也可以用于iPhone。
该专利被称为“具有纹理氧化锆基组件的电子设备”,并承诺具有哑光效果。
苹果说它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外表面提供“哑光外观”,虽然它没有给出材料的全部细节,但它指定“氧化锆基组件由陶瓷制成”。
据悉,氧化锆材料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高韧性,极高的耐磨性及耐化学腐蚀性等等优良的物化性能,已在陶瓷领域有广泛应用。
以小米MIX4为例,该机采用了高纯纳米氧化锆复合材料来制作陶瓷机身,相比较传统陶瓷材质,这种复合材质制成的成品重量轻了30%,既保留了陶瓷质感,又减轻了机身重量。
目前陶瓷仅限少部分高端旗舰使用,如果苹果用陶瓷材质的话,那么大概率会应用到iPhone的Pro系列版本上。
靴子终于落地,比亚迪刀片电池正式联姻特斯拉。
据外媒Teslamag.de消息,比亚迪磷酸铁锂电芯已经上线特斯拉柏林工厂的ModelY生产线。荷兰RDW(荷兰交通部)颁发的认证文件显示,2022年7月1日,装有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特斯拉ModelY通过了欧盟的型号认证,新的ModelY被称为005型,其比亚迪电池的容量为55千瓦时,续航里程为440公里。
这意味着比亚迪的“杀手锏”刀片电池已正式供货特斯拉柏林工厂,该消息对比亚迪来说有多好,对宁德时代就有多坏,这意味着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较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无独有偶,新公布7月份动力电池数据对宁德时代也不太友好。
8月1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动力电池7月数据显示,今年7月,宁德时代以47.19%的占比继续领跑,比亚迪的弗迪电池、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则分别以25.23%、6.07%、4.70%、3.11%的占比位居2至5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在装机总量上已超越三元锂电池,且明显正在进一步扩大对三元锂电池的优势,而专精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亚迪(弗迪电池)也完成了在该领域对“宁王”的超越,以6.01GWh的装机量、41.9%的占比排名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第一;宁德时代则以装机量为5.36GWh位居第二,占比为37.37%。
而最近,宁德时代仿佛进入多事之秋,内部迎来了一场较大的人事变动,宁德时代“二把手”黄世霖宣布辞职,对外则将迎来与中创新航等行业小弟的专利纠纷。
比亚迪抄底,“宁王”会失去特斯拉吗?
如果要论最新技术,比亚迪有刀片电池,宁德时代有M3P电池。
在今年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方面表示M3P电池已经实现了量产,预计在明年推向市场应用,而结合此前的报道来看,首批装车的车型应该就是特斯拉ModelY。
有媒体报道称,宁德时代将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向特斯拉供应最新的产品M3P电池,将会搭载到ModelY车型上。而这款车会在明年初上市。
宁德时代虽然没有明确说明白M3P电池是何种电池,但由于M是锰元素的化学代号,再加上马斯克此前多次公开谈到锰电池,因此不少人推测M3P电池就是磷酸锰铁锂电池。
磷酸锰铁锂电池继承了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的优点,同时又弥补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低温性能差的缺点。
电池行业过去一直存在路线之争,前几年磷酸铁锂不被看好,比亚迪一直坚持磷酸铁锂路线,这也是它的强项,三元锂电池是宁德时代的强项。
但在特斯拉的供应链里,宁德时代却是依靠磷酸铁锂站稳了脚跟。磷酸铁锂电池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便宜。正是由于磷酸铁锂版本车型的上市,才让特斯拉能够疯狂降价,硬生生把Model3和ModelY的价格打到了30万元以下。但是现在,特斯拉似乎决定扩大供货商的范围,而比亚迪是最有希望上位的。
在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是老对手。最早的电池一哥是比亚迪,一手生产电池,一手卖新能源车,成为行业霸主。后来宁德时代依靠三元锂电池崛起,在过去几年才超过比亚迪。比亚迪不服输,成立弗迪电池公司,开始向车企外供,试图扩大电池的市场份额,也是这两年的事情。
正是有这层关系,宁德时代和特斯拉的关系,才会因为比亚迪的“搅局”变得微妙起来。另外还有一个变量在于4680电池的量产落地,这是特斯拉在2020年发布的一款自研电池,宣称能量密度提升了5倍,续航里程增加了16%,而成本降低了56%,可能会在特斯拉ModelY和Cybertruck等车型上进行装配。
有观点指出,宁德时代获得国内外一流车企定点众多,且配套车型丰富,近两年前十大客户装机占比也处于下降趋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分散,即便是失去特斯拉这个客户,也风险可控。
总体而言,特斯拉对宁德时代非常重要,宁德时代对特斯拉也助力不小,它们是互惠互利、共同做大蛋糕的关系。但这个行业处在剧烈变化中,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竞争格局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坐稳全球电池“一哥”的位置,宁德时代还不能掉以轻心。
宁德时代不得不警惕“小弟”逆袭
宁德时代正在频繁开展专利诉讼之战,其中,索赔金额最高当属中创新航。
中创新航是中国第三大动力电池厂商,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后,装车量占比从2021年的5.9%上升到了2022年上半年的7.58%。与之相比,宁德时代的装机量占比,已经从2021年的52.1%下滑到了47.67%。
虽然总体装机量上宁德时代仍旧一骑绝尘,但市场占比的下滑已经足够让“宁王”提高警惕了。
8月1日,宁德时代正式对中创新航提起一项新的专利侵权诉讼,索赔金额为1.3亿元。这并非宁德时代首次起诉中创新航专利侵权。去年7月,宁德时代就对中航锂电(中创新航前身)专利侵权案递交过起诉。
中创新航以外,蜂巢能源、亿纬锂能也在不断拓宽着自己的朋友圈,以“二供”、“三供”的身份着手,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在某个车企里取宁德时代而代之。
尽管宁德时代仍处于销量节节攀升的阶段,但这更多地要归功于市场——目前整个动力电池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并不是只有宁德时代切到的蛋糕变大,而是整个蛋糕都在变大。
因此扩充产能,就成为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弯道超车的一个绝佳选择。宁德时代在全球各地建厂规划产能,其他电池企业一样如此。
暂且不论各家的产能规划,想要实现都是什么样的难度,单是规划本身,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就已明显呈现出“围剿宁王”的态势。
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外,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也正试图借助新能源汽车销量进入快速爬升期的机会,进一步扩大各自的市场份额。这一点从多家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加快了上市步伐与积极推进定向增发便可看出。
现在宁德时代稳居龙头,可谁能预测3年之后的情况?“宁王”现在的各种打压动作,或许可以证明,宁德时代不得不警惕竞争对手的弯道超车。
二把手出走,能救“宁王”吗?
宁德时代刚刚经历了11年来未曾遇到过的局面。
曾毓群和他的创业伙伴组成的铁三角,突然塌落。核心成员之一、二把手黄世霖的出走,留下了一堆谜团。
作为联合创始人,黄世霖的出走显得有些仓促,似乎也迫使曾毓群走向台前,统管公司战略及运营。
尽管宁德时代回应称,黄世霖将在“光储充检”新兴领域探索业务机会,未来可能与公司形成战略协同。但现年55岁的他仅比曾毓群年长一岁,仍在当打之年。他的出走,让投资者心中充满疑虑:是为了后续减持套现,还是真的另有打算?出走后宁德时代会发生什么变化?
接近宁德时代的人士透露,黄世霖是在宁德时代体外创业,目的仍是和公司战略协同。
在黄世霖投资、任职的多家企业中,有一家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的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时代星云”),核心业务便是光储充检,黄世霖担任时代星云的董事长一职。
但未来黄世霖的创业公司是否是这一家,以及是否与宁德时代还有股权关系,目前不得而知。还需观察黄世霖的下一步动作。
然而荣光背后,则是包括比亚迪、中创新航、欣旺达等电池厂商不断崛起,成为宁德时代老客户的二供、三供,与它争抢市场份额;借助专利战,宁王不断与蜂巢能源、塔菲尔和中创新航等公司对簿公堂,试图通过法律手段,遏制竞争者的增长势头。
而特斯拉、大众、蔚来等车企,也开始自研自产电池,试图摆脱“缺电”的烦恼。
聚焦电池业务的宁德时代,不想自己的未来只有电池,它必须要找到更多的增长点,来夯实自己的护城河。
除了黄世霖出走后专注的储能,目前宁德时代的发力重点是在海外市场。宁德时代在海外最大的竞争者LG新能源,位于波兰的欧洲电池厂在2016年便动工,并于2017年开始服务欧洲客户。而宁德时代目前唯一一座海外电池生产基地,2018年已和德国图林根州签署投资协议,但首批产品下线,却还在今年年底。
宁德时代在北美也多次传出要建厂、专供特斯拉等的传闻,但目前并没有落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宁德时代新的战略、业务和权力架构也清晰浮现:曾毓群统管战略和经营,有国际咨询机构、投资经历的周佳,全力推进海外业务,黄世霖则体外创业,寻找未来的新增长点。
成就万亿“宁王”的,是中国电动车产业的爆发,但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宁王”也要与时俱进,做出改变。
随着去年DDR5内存的上市,目前内存市场同时存在了DDR3/4/5至少三代主流内存,再加上今年DRAM内存芯片价格不断下滑,内存一哥三星据说已经率先打起了价格战,下调了DDR4价格,减少DDR3产量。
对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内存大厂来说,DDR3内存早就不是生产的主力了,未来逐渐减产并淘汰是确定的,南亚科等小厂则不会这么快淘汰,还会坚持DDR3内存生产。
最新消息称,三星已经开始减少DDR3内存产量,但同时也降低了4GbDDR4内存颗粒的价格,希望用高性价比的DDR4内存去吸引还在坚持DDR3的下游厂商升级换代,以增加消费电子市场DDR4的订单。
在三星减产DDR3并降价DDR4的影响下,其他DDR3内存供应商也不得不跟进降低价格以维持订单,产业链消息人士称今年消费级内存芯片的价格跌幅有望扩大。
此前调研机构TrendForce(集邦科技)已经发布预警,原本预估三季度消费级DRAM产品的价格降幅在8~13%,最新报告则调整到了13~18%。对于四季度,原本还有希望维持住,可现在跌幅也扩大到了3~8%。
伴随着技术进步,国内厂商在处理器、显卡、操作系统等领域开始有了成熟的产品,于是,越来越多原汁原味的国产电脑接踵而至。
日前,统信软件展示了清华同方出品的国产电脑产品,处理器采用龙芯3A5000、显卡是景嘉微JM7201,配合8GBDDR4内存和256GBSSD,运行统信UOS操作系统。
主机和常见的台式产品别无二致,有着完善的USB、HDMI/VGA、RJ45网线、3.5mm耳麦等接口支持。
官方介绍,龙芯3A5000处理器在GCC编译环境下运行SPECCPU2006的定点、浮点单核Base分值均达到26分以上,四核分值达到80分以上。这套整机在Unixbench中,单线程分值达1700分以上,四线程分值达4200分以上,逼近市场主流桌面CPU水平。
主要规格方面,龙芯3A5000处理器主频2.3GHz-2.5GHz,包含4个处理器核心。每个处理器核心采用64位超标量GS464V自主微结构,包含4个定点单元、2个256位向量运算单元和2个访存单元。
软件方面,截至今年软硬件生态适配数量突破50万,成为国内首个50万+的操作系统。
当然,龙芯+UOS这套黄金组合的PC产品不止清华同方在做,其它品牌还有宝德自强等。
图为宝德计算款
最近正值小米816感恩季,小米推出了不少针对新老用户的福利,包括半价的官方保障服务。
根据官方消息,8月8日-8月21日期间,部分机型购买官方的碎屏保、延保服务只要5折,最低24元就能延长官方保修,覆盖20多款机型。
其中还包括刚刚发布的小米MIXFold2、RedmiK50至尊版、小米平板5Pro12.4、小米12S系列。
还有老机型小米12系列、小米11系列、小米Civi系列、RedmiK50系列、RedmiK40S、RedmiNote11系列等。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刚刚购买了新机没能提前选上保障的用户也能补救,方法如下:
方法1:向小爱同学说“帮给我买碎屏保”、“帮我买手机延保”;
方法2:小米商城App中找到分类-小米服务-手机保障;
方法3:找到附近的小米之家,向工作人员要求补购碎屏保或者延保。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手机端补购需要在激活3天内才能购买碎屏保,延保则需要在激活180天以内。
通过小米之家的话,可以支持手机激活7天内。
在别家手机厂商将快充推向100W以上的时候,苹果是唯一还在坚持5V/1A充电器的厂商了,被网友调侃为祖传的五福一安充电器,而且145元的售价比别家产品贵出十多倍,好消息是苹果现在终于要终结5W充电器了。
据报道,苹果官网上这款充电器已经是售罄状态,而且也不太可能补货了,苹果还有同价位的12W充电器可以替代。
此外,从iPhone12系列开始苹果以环保之名,充电头不再是开箱标配,需要单独购买。
EDA即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被誉为“芯片之母”。
如果把芯片制造比作建造一座大厦的话,IC设计就是大厦的设计图纸,EDA软件就是这张图纸的设计工具,只不过EDA软件比建筑设计软件的复杂度要高出N个数量级。
利用EDA工具,电子设计师可以从概念、算法、协议等开始设计电子系统,并可以将电子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到设计出IC版图或PCB版图的整个过程,在计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并且是贯穿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战略基础支柱之一。EDA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航空航天、机械等多个领域。
第一梯队:当下EDA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被国际三大EDA巨头所垄断近八成: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铿腾电子)、MentorGraphics(明导国际)(2016年被德国西门子收购)。
EDA三巨头掌握着绝对的主导权,旗下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5%,并且在产品上各有特色,各自的IP侧重点和优势都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不少一线的芯片设计厂商都有同时使用其中两三家厂商的不同EDAIP来设计芯片。
第二梯队:ANSYS、Silvaco、AldecInc、华大九天等为代表的企业。该类企业拥有特定领域全流程,在局部领域技术较为领先。
第三梯队:Altium、ConceptEngineering、概论电子、广立微、思尔芯、DownStreamTechnologies等为代表的企业。该类企业在EDA上的布局主要以点工具为主,缺少EDA特定领域全流程产品。
EDA是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内“小而精”的环节,产值较小但又极其重要。据赛迪智库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全球EDA市场规模由62.2亿美元增长至72.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1%。相对于几千亿美金的集成电路产业来说不值一提,但如果缺少了这个产品,全球所有的芯片设计公司都得停摆。
也正是基于这些背景,国内EDA龙头华大九天上市两周多,股价已经近乎翻倍(总市值逼近700亿),从目前的情况看,股价市值继续往上走应该是大概率事件,截至笔者发稿前,其股价大涨了近8%,而另一家公司概伦电子也是早已翻倍,市值逼近200亿。
近期,华大九天、概伦电子两家EDA公司登陆A股市场,并获得首日大涨的极佳表现,与前段时期部分半导体公司上市即破发的情况形成明显对比,显示出资本市场对EDA行业的看好。在人工智能、3D封装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加持下,EDA行业新的成长空间正在被打开。
7月29日,国产EDA龙头华大九天正式登陆创业板,上市首日涨幅即达126%,市值一举突破400亿元,高达333倍的发行市盈率也打破了创业板的历史纪录。广立微于8月5日登陆创业板,收盘较发行价大涨156%。同日,概伦电子则大涨12.86%。
11号晚上,影星古天乐来东方甄选参与直播,为他的电影《明日战记》做宣传。
在董宇辉的主持下,古天乐和网友沟通了一个小时,同时销售了超过20万张电影票。
事后,俞敏洪与古天乐相约一起吃宵夜,一桌人喝酒聊天,“古天乐善饮,结果我喝了个酩酊大醉。”
俞敏洪称,古天乐在演艺界一直有着不错的名声,拍过不少好片,当然也拍过一些烂片。当大家知道他不断接片是为了攒钱去造希望小学的时候,他的形象立刻正面起来。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援建了接近百所希望小学。新东方也建过一些希望小学,现在还在为几十万农村和山区的孩子提供公益的语言教学服务。我认为这样的演员,心善人正,值得为他加持,所以就说好了他来新东方。
俞敏洪还回忆了古天乐到达东方甄选时的场景:
看来喜欢古天乐的人还真不少,11号晚上,他6点半到新东方总部,很多员工下班后不走在等着他,见到他各种欢呼。我自己在公司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可能还天天被员工在背后骂。
东方甄选直播间在另外一栋楼,那栋楼不是新东方的,结果到达楼前面,好几百人在拥挤中等待,警车都过来了。可能是楼里其他公司的员工听说了古天乐要来,自动集中起来了。
今年2月,Redmi宣布成为梅赛德斯-AMGF1车队独家手机合作伙伴,推出K50冠军版,限量1万台。
6个月后,Redmi再次与梅赛德斯-AMGF1车队联合打造,发布基于K50至尊版定制的——K50冠军版,新机将于8月16日10:00开启全球限量发售,12GB+512GB售价4199元,限量2万台。
作为定制版,新机在原版的基础上,加入了醒目的赛道元素,背面居中一条竖线,印有“DesireforUltimatePerformance”(渴求极致性能)字样,镜头旁还有奔驰三叉星标志及AMG标志。
除机身配色不同外,该机在其他方面与标准版保持一致。
据悉,K50至尊版采用一块6.67英寸直屏,定制1.5K分辨率,做到了与2K屏幕类似的清晰度,但功耗却几乎与1080P差不多,算是兼顾了清晰度和省电,同时支持P3广色域、杜比视界、120Hz高刷等。
K50至尊版搭载骁龙8+满血三件套,内置电竞级VC液冷散热系统,搭配自研FEAS2.1智能温帧技术,在狂暴调校模式加持下,3小时《原神》实测最高温度仅46度,平均帧率为58.03fps。
其他方面,K50至尊版配备1亿像素三星HM6主摄,内置5000mAh电池,支持120W快充。
目前多方消息表明,华为会在9月份正式发布Mate50系列新旗舰,与苹果发布会非常接近,将硬刚iPhone14系列。
这次至少会有三款机型和大家见面,分别是华为Mate50、华为Mate50Pro、华为Mate50RS保时捷设计版。
其中,华为Mate50Pro是比较均衡的一款,今天有博主带来了该机的工程机相机排列图,提前揭晓了一部分影像规格。
图片显示,华为Mate50Pro将采用与此前渲染图类似的圆形方案,其中分列了四颗小圆,分别是主摄、超广角镜头、长焦镜头,还有一个是单独的传感器,整体已经非常全面。
值得注意的是,圆形的长焦镜头也就意味着,该机型可能无缘搭载潜望式的长焦镜头了,在一些远摄场景下的拍摄会略显不足。
另外,结合之前官方消息和部分爆料信息,华为Mate50Pro系列的相机模组中间还会有XMAGE标识,取代了以往的徕卡位置。
XMAGE是华为最新发布的自有影像品牌,代表着华为过去数年来持续引领业界的成熟影像实力全部积累,将“以我为主”构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选择其他厂商来加持。
对于现在的苹果新机来说,保密早已步入多年前那么夸张了,而即将到来的iPhone14,你更看重外形还是配置,又或者是别的?
目前,网上有关iPhone14的外形曝光信息不少,有设计师就汇总了这些信息,带来了iPhone14Pro的样子,感叹号屏显示iOS16系统。
9to5Mac指出,这组渲染图融合了iOS16最新测试版中的一些元素,以展示“午夜黑”配色的iPhone14Pro(或ProMax)机型的酷炫外观。
预计iPhone14Pro产品线会用打孔+药丸型设计,取代被人们吐槽了多年的刘海屏缺口,而新系统中的电量指示器也一同出现。
另一项有趣的变化,是近期测试版中添加的完整锁屏音乐概览界面,且苹果可能带来Android竞争对手采用了多年的常亮显示(Always-OnDisplay)功能。
按照供应链的说法,苹果“大胆”引入这项变化的主要原因,据说还是该公司为iPhone14Pro/ProMax采用了支持1~120Hz可变刷新率的新款OLED面板。
今日消息,RedmiK50至尊版将于明天首销。
这次K50至尊版有四种版本,具体包括8GB+128GB、8GB+256GB、12GB+256GB和12GB+512GB,售价分别是2999元、3099元、3399元和3699元。
其中3699元顶配版是同价位唯一一款配备512G大容量存储的骁龙8+机型,也是四个版本中最抢手的一款,在预售阶段就被抢购一空。
该机的看点之一是采用了1.5K分辨率屏幕,尺寸为6.67英寸,PPI高达446,直接对标iPhone13ProMax,后者像素密度为458PPI,二者相差无几。
更重要的是,这块屏幕做到了接近1080P屏幕的功耗。官方解释,K50至尊版屏幕显示接近2K,功耗接近1080P,原因包括:
1、双层电路走线设计,相比单层走线,电阻更低,功耗更低。
2、增大像素开口率,光线通过的效率增加,要达到相同亮度,需要的电流更小,发光效率更高。
3、智能电路控制,则是通过动态调节发光器件来驱动电压,根据屏幕的画面亮度,实时调整,不需要高电压的时候就适当降低,从而降低功率。
就在今日,我们中国LOL玩家熟悉的“快乐阿P”Perkz所在的VIT战队加赛不敌XL无缘LEC季后赛,这也成为Perkz职业生涯中首次无缘世界赛。
Perkz难掩悲伤,在确认无缘S赛后更推:
“尴尬、震惊、失望,我们未能战胜困难。我很抱歉...这1000%不会是我的最后一场比赛。”
“开玩笑罢了,我就要退役了,你们不会再听到我的消息了,拜拜。”
目前官方还没正式宣布此事,或许事件还有转机也说不准,毕竟他带给我们太多快乐了。
目前,ROG幻162022正在秒杀优惠活动,i7-12700H、RTX3060、16GB、512GB版本真香价9999元。
ROG幻162022采用了轻薄潮酷设计,8279个CNC开孔展现幻彩棱镜光效,抗指纹镁铝底盘,软触感涂层掌托,机身轻至2kg。
屏幕素质更是超一流,搭载ROG星云屏,IPS面板,亮度、对比度、色彩都更接近真实,94%屏占比,支持180度开合。
规格上,它支持2.5K高分辨率、16:10黄金比例、165Hz高刷新率、500nits高亮度、100%DCI-P3广色域、杜比视界、AdaptiveSync防撕裂技术,通过了潘通色彩认证、德国莱茵TUV低蓝光硬件认证。
处理器标配i7-12700H,12代酷睿的明星,14核心20线程,24MB三级缓存,睿频频最高分别为4.7GHz,性能释放高达90W,是标准基础功耗的整整两倍。
显卡标配RTX3060,轻薄身材内性能释放达到120W,支持双显三模显卡切换,其中独显模式适合内容创作、游戏娱乐,集显模式适合外出保证续航,混合模式则可根据负载情况智能调节,尤其是低负载下使用集显。
散热则是冰川散热系统2.0,拥有两个84叶片的ArcFlow绝尘风扇,四个出风口,六条热管,CPU液态金属导热,256片冰翼鳍片,共103385.5平方毫米总面积,还有CoolZone键盘进气、ROG智能降噪等技术。
标配16GB高性能DDR5-4800双通道内存,以及512GBPCIe4.0SSD,预留M.2接口,支持组建RAID0。
RGB影刃键盘,支持全键无冲、OverStroke闪击技术,约1.7mm舒适长键程,输入噪音低于30dB。
2高4低6扬声器,双力对消设计消除共振,支持杜比全景声、Hi-Res高解析音频,3D麦克风阵列,双向AI降噪。
90Whr大电池长效续航,100WPD快充,半小时可充入约50%电量。
接口十分丰富,尤其是雷电4,带宽高达40Gbps,支持DP1.4,可以外接双4K或单8K显示器。还有全功能USB-C3.2,支持DP1.4与100WPD快充。
另外HDMI2.0b、两个USB-A3.2、2.5GRJ-45网口(还有Wi-Fi6E)、MicroSD读卡器(速度高达312MB/s)、3.5mm耳机孔。
今日消息,小米MIXFold2折叠屏将于明天首销,起售价为8999元。
该机采用书本式折叠方案,有两块屏幕。内屏是8.02英寸,分辨率为2K+,是一块Eco2OLED超薄柔性屏幕。
外屏尺寸为6.56英寸,屏幕纵横比为21:9,使用了UTG超薄柔性玻璃,仅0.03mm,强度提升2.25倍,几乎没有折痕。
小米创办人、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曾在发布会上表示,小米MIXFold2成本很高,光两块屏幕就是天文数字。
博主数码闲聊站指出,MIXFold2外屏是小米花重金定制,比普通柔性屏贵一倍。内外两块屏成本4K+,是行业最贵的屏幕,这意味着MIXFold2两块屏幕比一台骁龙8+旗舰售价都高。
不仅如此,MIXFold2做到了超薄设计,机身厚度只有5.4mm,该机使用了自研的微水滴形态转轴。
通过零焊接一体化精密制程,将转轴零件大幅缩减至87个,同时还采用定制小型化饺链机构和多种高新材料,让转轴单体的重量对比业内平均水平降低了惊人35%,厚度降低了约25%。
在精密转轴的加持下,小米MIXFold2的单边厚度与Type-C口相差无几,是小米目前最薄的折叠屏。
性能方面,小米MIXFold2搭载骁龙8+平台,配备满血LPDDR5+UFS3.1存储规格,达到主流旗舰标准,还配有超大面积的散热系统,内置4500mAh电池,支持67W快充,40分钟就能完全充满。
8月15日消息,今日,小米正式发布智能多模网关2,将于8月16日开启众筹,众筹价189元。
作为新一代智能家庭控制中心,小米智能多模网关2支持2.4GHz与5GHz双频Wi-Fi,支持更多设备连接,兼具穿墙能力、抗干扰能力。
配合RJ45有线网口直连,远程控制、设备联动数据传输更稳定、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智能多模网关2还支持蓝牙、蓝牙Mesh、Zigbee三种主流通信协议,只需一个网关即可让不同协议的智能设备互联互通。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小米智能多模网关2升级双核处理器、128MB内存,速度提升100%,可同时稳定连接超百款智能设备。
网关使用场景:搭配小米智能门锁,回家瞬间即可联动灯光亮起,窗帘闭合;洗衣机工作结束后,晾衣机自动下降,阳台自动感应开灯。
ID设计上,小米智能多模网关2采用一体化机身、边角切割设计,外部采用抗UV材质,长期使用不发黄,V-0阻燃级别,耐高温。
随着苹果秋季发布会的的临近,有关新款iPhone的传闻越来越多,平面设计师AR72014在近日给大家带来了基于CAD图制作的iPhone14Pro外观渲染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iPhone14Pro采用了打孔+药丸型设计,舍弃了饱受诟病的刘海屏设计,新机的顶部看起来清爽不少。
其中药丸形状的切口将至少容纳前置摄像头和FaceID红外摄像头,而圆孔则是为FaceID点阵投影仪所准备的。
单就屏幕打孔来看,这两处打孔大家都比较熟悉,目前市面上的安卓机型也都在应用。但是iPhone14Pro“感叹号开孔”还是显得十分巨大,与目前的安卓机打孔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整体观感上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此外,AR72014还在概念图中引入了iOS16Beta5的新版电量百分比显示。此前,可能是因为屏幕设计的改变,苹果取消了显示电池百分比的功能。随着新版系统的发布,电量百分比被重新加了回来,节省了显示空间,也让手机电量具有可读性。
之前蔚来创始人李斌透露,蔚来手机的事正在推进,每年就开发一款手机,像苹果一样。
今天,沈义人发文表示,蔚来做手机说像苹果一样“一年一款”,好处的确很多就不赘述了,但麻烦肯定也不少。
比如大多搭载骁龙旗舰芯片的旗舰机都是Q1末发产品,但假如说遇到去年888或者今年中迭代骁龙8+的情况,那一年一款大概率就很难调整了。
安卓一年两款一大迭代和一小迭代基本是被各大厂商踩坑验证出来的,这个赛场系统体验拉不开本质差距的情况下,参数竞赛的内卷导致不可避免的需要持续发新品来保证竞争力。
Apple的确因为其软硬件体验的独一无二,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没有竞争者,但这不代表普遍适用性。
此前有爆料指出,蔚来第一款手机定位高端,而且会搭载高通骁龙芯片,最快会在明年登场。
蔚来之所以选择高通,一是因为高通在高端市场受到业界认可,二是蔚来汽车上使用了高通芯片,蔚来手机选择高通更方便测试和调校。
李斌表示,手机现在是蔚来用户最重要的连接车的设备,比如蔚来第二代平台的车标配UWB,苹果不开放接口,我们很被动,因此从用户利益和体验出发我们要好好研究手机和以车为中心的智能终端设备。
出于宣传或是游戏种类等原因,Steam上有着数量可观的免费游戏,其中不乏一些限时免费,被不少玩家“喜加一”的作品,但Steam免费游戏必须先进行下载才能入库的设计属实很难说有多方便。
今天,Steam更新商店页面,带来了一项堪称史诗级的优化,解决了这一问题。
此次更新后,Steam的商品页面,在开始游戏按钮旁边,加入了新的“AddtoLibrary”(直接入库)按钮。
在点击该按钮后,Steam会直接将该游戏加入库中,而不是像此前一样弹出下载界面,需要手动取消下载。
目前,Steam库中已经有了数量庞大的免费游戏,其中除了类似《Warframe》《坦克世界》这样的网游外,也有《微风》《natsuno-kanata》这样的小体量独立游戏。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该功能仅适用于本体免费的游戏,游戏Demo入库仍会直接弹出下载界面,需要手动取消。
8月15日消息,今日上午10:00,一加AcePro正式开售,售价3499元起,开售后不久,一加手机官方公布新机首销战报称,一加AcePro全网销售额一秒破亿,取得开门红。
值得一提的是,一加Ace内存起步为12GB,而16GB版本更是比友商8+128GB版还要便宜,同档位竞争力拉满。
一加AcePro采用一块京东方6.7英寸OLED屏,支持最高120Hz高刷,分辨率为1080*2412,得益于1.47mm超窄边框,手机屏幕拥有高达93.4%的屏占比。
官方称,从1%充满仅需19分钟,即使一天一冲,使用4年后仍能保持80%电池容量。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表示,对于一加AcePro来说,硬件性能只是基础,极致的体验才是核心。一加AcePro将是行业首款兼具极致性能与全面体验的性能手机,它就是性能手机新标杆。
今天,据MacRumors爆料,iPhone14最快会在9月7日发布,它和iPhone13相比,没有太多的变化,叫“iPhone13S”更贴切。
和iPhone13一样,iPhone14也是刘海屏,屏幕尺寸为6.1英寸,支持FaceID人脸识别,没有ProMotion,提供紫色、黑色、白色、红色和蓝色等配色。
而且它搭载了iPhone13系列同款A15芯片,配备了6GB内存,集成了骁龙X655G基带,支持WiFi6E。
和13相比,iPhone14升级了超广角摄像头,前置摄像头也有小幅升级,光圈升级到了f/1.9,加入了自动对焦功能。
售价方面,爆料称iPhone14起售价799美元(约合人民币5400元),与iPhone13起售价相同。
除了iPhone14,这次苹果还会推出iPhone14Max、iPhone14Pro和iPhone14ProMax等,没有iPhone14mini。其中iPhone14Max除了屏幕尺寸增大至6.7英寸外,性能方面与iPhone14一致。
而Pro系列版本升级幅度较大,有ProMotion屏幕,形态是类似感叹号造型的双打孔屏,支持最低1Hz刷新率,支持息屏显示,搭载A16芯片,主摄为4800万像素。
你有多久没去吃过海底捞了?
现在,海底捞在港交所官网披露上半年财务数据,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最高下滑17%,净利润将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亏损局面,净亏损预计为2.25亿至2.97亿元。
公告显示,预期亏损主要原因是,在“啄木鸟计划”下部分门店关停及2022年上半年消费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产生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人民币2.55亿元至人民币3.27亿元。
两年来,疫情持续反复、门店快速扩张等对海底捞的餐厅总体经营情况造成一定冲击。去年11月,为了纠正此前错判形势盲目开店的问题,海底捞推出“啄木鸟计划”,结合经营情况,关闭300家左右业绩不佳的门店。2021年全年,海底捞新开业门店421家,关闭门店276家。
海底捞股价今年以来也继续低迷,自去年2月高点算起,最高跌幅达到83%,一度高达4800亿港币的市值如今已不足千亿。
随后社交媒体上#人们为啥不爱吃海底捞了#话题也是火了,大家的观点其实也比较一直,不是不爱吃了,是口袋经济不允许了,真是扎心了。
8月1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这是我国高温最高级别预警。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42℃,南方地区40℃以上站点连成片。
此前,中央气象台已连续24天发布高温预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告诉记者,这标志着自6月以来便持续影响我国南方多地的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走到了迄今为止的最强阶段。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说,7月下旬以来,我国高温日数多、覆盖范围广、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40℃以上高温热浪天气在多地频现,多个省份高温日数和最高气温均突破历史纪录。
高温红色预警仍将持续。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江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等地仍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累计高温日数可达7-10天。
持续高温天气不利于南方农作物、经济林果等生长发育,一些地区已出现气象干旱状态。根据分析,后期秋季长江流域降水偏少的可能性仍比较大,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有可能会出现夏秋连旱。
高温持续近两个月,为何中央气象台直到8月12日才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对此,陈涛表示,红色预警的启动有科学标准和严格的业务规范。
“高温红色预警的启动标准是,过去48小时4个及以上省份部分地区连续出现最高气温达40℃及以上天气,且预计上述地区未来仍将持续。”陈涛说。
这些灾害的背后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全球温度正在持续加速升高。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气候变化不再是遥远和无关的事情。我们这一代人正在并且将要经历更多气候危机。
今日消息,博主发现,realme代言人杨幂的主力机是真我GT2Pro,杨幂本人在录制一档节目时也在使用这款手机。
这是真我今年1月份推出的高端旗舰,首发起售价为3699元。
该机采用了三星E42KAMOLEDLTPO2.0直屏,支持1-120Hz刷新率智能调节,同时搭载骁龙8处理器,电池容量为5000mAh,支持65W有线闪充,33分钟就能充至100%。
值得注意的是,GT2Pro首次采用了生物基材料,它提取于纸浆等可再生原料,最高可减少63%的碳排放,通过了ISCC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等环保法规标准,是公认的面向未来的环保材料。
官方介绍,realme引进全新生物基材料,并通过复杂的工艺和严苛的可靠性测试,让真我GT2Pro具有坚固稳定的外观和结构设计。
此外,真我GT2Pro搭载了超宽频自由切换天线技术,可以自由组合实现千兆超宽频通信,支持48个全球主流频段,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它采用12根环绕式高集成度天线设计,每一支天线都支持所有主流频段。而且GT2Pro首发自由切换天线技术,能够智能判断天线的信号强度,自动选择信号最优的天线来收发信号,让弱信号场景下的信号强度最高提升2倍。
8月11日,小米发布RedmiK50至尊版新机,同时带来了与梅赛德斯-AMGF1车队联合打造的RedmiK50冠军版,将于8月16日10点开卖。
本次推出的RedmiK50冠军版配置为12GB+512GB,售价为4199元,仅比同配置的RedmiK50至尊标准版(日常价3999元)贵200元,如果喜欢这个设计,可以果断冲了。
现在,这款新机已经来到我们评测室,下面为大家带来图赏。
RedmiK50至尊冠军版在原有外观特性的基础上,加入了类似奔驰AMG皓沙银的特别配色。而其背部那条中线里面印刷的“DesireforUltimatePerformance(渴求极致性能)”字样,既与AMG和F1的速度精神完美契合,也体现了该机搭载的骁龙8+处理器的狂暴性能。
镜头旁还有奔驰三叉星标志以及AMG标志,更是代表着众多喜爱奔驰的车迷信仰。
基本参数与K50至尊版保持一致,同样配备了介于2K和1080P之间的1.5K屏幕,分辨率2712x1220,PPI高达446,相比同尺寸1080P提高13%,直接对标iPhone13ProMax。
性能方面,搭载骁龙8+处理器,满血版LPDDR5内存,以及UFS3.1高速闪存,5000mAh超大电池搭配120W快充,性能满配。
经过多年的演进,英特尔Evo平台严苛认证已经成为高端轻薄本的代名词,看到这个认证标识甚至可以无脑直接买买买。
华硕无双就是一款通过了英特尔Evo平台严苛认证、性能和品质都有保证的轻薄本,有着精致的外观、轻薄的机身、12代酷睿标压处理器、2.8K120HzOLED高分高刷屏,各方面配置都没什么短板。
华硕无双配备了一块高素质的15.6英寸OLED屏幕,贯彻“华硕好屏”、普及OLED的策略,支持2880×1620高分辨率、120Hz高刷新率、600nits高亮度、1000000:1高对比度、0.2ms快速响应。
色彩方面,他可以显示10.7亿色,支持100%P3广色域以及四种色域切换),逐台调校并内置ICC较色文件,还通过了DisplayHDRTrueBlack600、潘通色彩、德国莱茵TUV低蓝光、SGSEyeCare等多种认证。
核心配置升级到12代酷睿标压处理器,可选i7-12700H、i5-12500H,性能释放都可达45W,而且通过了英特尔Evo平台严苛认证,可以带来超强性能、超快唤醒、超长续航、超速链接、智能体验等一流的超能轻薄本日常体验。
搭配可升级双通道16GB内存、512GBPCIe4.0SSD,应付日常办公、娱乐、内容创作都毫无压力。
其他方面,华硕无双还配备了ErgoSense人体工学键盘、5.9英寸超大触摸板、3DNR降噪+防窥拨片摄像头、哈曼卡顿音效扬声器、Wi-Fi6E无线网卡等配置也相当有诚意,接口更是提供两个全速的雷电4,支持DP视频输出、PD快速充电,没什么缺憾。
华硕无双高性能轻薄本目前正在秒杀,15.6英寸i5-12500H、16GB、512GB5299元、i7-12700H、16GB、512GB5999元,14英寸i5-12500H、16GB、512GB5188元。
继今年4月的华为MateXs2后,华为第六款折叠屏旗舰正在路上。
今日,数码博主“厂长是关同学”透露了两款华为新品,分别为华为MateX3折叠屏旗舰和Freebuds5半入耳耳机,两款新品会在12月同台发布。
该博主表示,华为MateX3系列不仅价格会降低很多,还会更加轻薄、耐摔,得益于全新铰链的加持,屏幕折痕不会因为机身轻薄变得明显。
比较遗憾的是,华为MateX3依然是一款4G手机,骁龙8系U肯定没跑了。
据悉,前代机型华为MateX2采用首创双楔形一体设计,以及鹰翼折叠形态,同时,铰链系统使用了多种高精尖特殊材料和特殊制作工艺,除锆基液态金属,华为还首次引进了超强钢材质,能够防止冲击且不变形。
预计华为MateX3在铰链和屏幕部分将有全新升级,以此来提高耐用度和耐摔性。
折叠方式上,MateX3将延续MateX2内折设计(MateXs2为外折叠)。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折叠屏产品出货量超过110万部,同比增长70%。其中,华为以63.6%的市场份额夺得2022年上半年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冠军。
今天上午,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部总经理陈劲表示,motoS30Pro可能是调校最好的骁龙888Plus产品,没有之一。
据悉,motoS30Pro搭载的骁龙888Plus是高通2021年下半年主推的旗舰Soc,它是骁龙888的小改款,主要提升在CPU,其采用高通Kryo680CPU,超级内核主频达到了3.0GHz。
而且骁龙888Plus搭载第6代高通AI引擎,算力高达每秒32万亿次运算(32TOPS),官方称AI性能提升超过20%。
为了能控制骁龙888Plus稳定运行不发烫,motoS30Pro搭载11维大循环立体散热系统,有11层矩阵散热,9路控温传感器,散热面积23831.89mm2。
此外,motoS30Pro还是一款轻薄机型。机身厚度只有7.45mm,重量只有172g,比iPhone13mini更薄。
影像上,motoS30Pro配备5000万像素OIS光学防抖主摄+1300万像素超广角/微距镜头+景深镜头三摄,其中主摄拥有1/1.55英寸大底和f/1.8大光圈,单像素尺寸1.0μm,支持35mm和50mm双焦段人像摄影。
该机目前已在各大平台开卖,起售价1999元。
凯特琳是美国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今年刚毕业,得找点活干。原本以为疫情工作不好找,但没想到面试时,老板还吵着要给她一个薪水更高的职位。
原因很简单,就是她的求职简历上写了一个技能:COBOL编程语言。这不是个例。近两年你在美国人才市场一站,说一句老子会COBOL语言,那HR抢着给你散华子,老板再冲过来点上。
据StackOverflow统计,去年美国COBOL程序员的平均工资涨了44%,达到了年薪76000美元,虽然不算顶尖,但这涨幅实在夸张。
可能年轻点的差友只听过Java、Python,这COBOL语言是啥玩意,这么火?
说起来COBOL是个60后,岁数跟你爸差不多。大家主要用它来编写能处理大量数据的系统。像很多政府统计救助金的系统、保险公司计算赔偿金的系统,都是COBOL编写的。
因为出的很早,还比较稳定,至今还有43%的银行用着COBOL系统,95%的ATM交易,80%的面对面交易,也都靠COBOL代码运行的。
那既然服役这么多年,用的机构这么多,会写COBOL的人应该不少啊,为啥还会被抢着要?真实情况恰恰相反。现在会COBOL的程序员,可能比你头上的毛都少。这倒不是因为它难学,当初设计COBOL时,大家就想把它往简单的整,让每个人能看懂。所以COBOL语法几乎接近英语语法。
你想加数字,就敲“ADDNum1,Num2GIVINGResult”想运行3次计算,敲“PERFORM3TIMES”
嗯,大伙儿是看懂了,但程序员累死了,写代码跟写小说一样谁顶得住。曾经就有一个计算机专家怒喷COBOL,说它会让人脑子秀逗。
除了语法太长外,COBOL还只能做加减乘除,无法科学计算,换句话说,它只在特定行业有用,出去了就啥也不是。代码难敲,路子还窄,自然学COBOL的人就越来越少。随着老一批程序员退休,很多机构才发现怎么招不到人了。
那系统出问题了,总不能不管吧,只能硬着头皮把那些四五十的程序员请回来。COBOL开发者年龄(2006年数据)▼
COBOL市场需求有多高呢。这么说吧,之前有个7旬程序员成立了一家叫“COBOL牛仔”公司,带着一批五六十的员工,专门帮人解决COBOL故障。
尽管年龄摆在职场上全是劣势,但他们时薪高达100美元。
嫌贵?你能找到别人么。前两年疫情爆发,美国失业人数暴增,3星期不到就有1700万人申请失业补助,几十年的COBOL老系统没两天就干出毛病了。因为找不到人,很多州无奈公开喊话,请求COBOL开发人员支援。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这些机构干啥不用Java啥的重写一套系统呢,非得整COBOL。大家也不是没考虑过。2012年,澳洲联邦银行就请了2家公司帮忙重新编写下平台。最终耗时5年,花了7.5亿美金,把7500万行COBOL代码转换过来。纽约时报也重写过自己的报纸分发系统,开销也比预期多得多。
所以光是成本,很多公司就被劝退了。
另外,大家也没有其他太好的选择来换掉COBOL系统。虽说COBOL敲起来麻烦,但人家稳定,不易崩溃,而且业务能力极强。美国有家银行每个月要把240万份政府养老金存到每个人账户,20年来,COBOL系统从未发生错误。
你要是花大笔大笔的钱转换,新系统能不能正常用,问题多不多,还不知道呢。于是大家想来想去吧,还是不改了,凑合过过算了。
既然COBOL赶不走,就只能让人去了,所以这些年国外做了不少措施。比如IBM和MicroFouces就提供了COBOL培训机会,有些公司做了奖励机制,如果你大学选修过COBOL,那毕业后年薪会多1万美元。
其实照这么发展下去,只要有机构还在继续用,COBOL代码就会继续增加,他们更换到其他语言的成本也越高,社会也必须得培养更多的COBOL开发人员。
那COBOL很可能会这么一直活下去。。。戏剧的是,60年前因为开发各种不顺利,团队有人丧气地买了块墓碑,上面刻着COBOL。谁能想到这个差点胎死腹中的编程语言,活得或许比它开发人员都久。。。
在圈内人士看来,苹果上述行为并不意外,这么做也是行业的常规操作,不过是否引起用户的反感,这中间的度量还是要厂商自己来把控了。
供应链消息称,和上一代iPhone13系列相比,iPhone14系列的平均售价将上涨大约15%,达到1000美元至1050美元,即便是涨价,也无法填补前期苹果盈利少的窘境,更何况库克今年在iPhone上采用的是阶梯定价,入门版不涨价就需要额外的收入来弥补。
按照之前曝光的细节看,iPhone14系列国行售价应该还是5999元起,而iPhone14Pro系列则是8999元起,前者负责销量,后者负责盈利等等。
去年,汽车、PC、物联网等厂商嚷嚷着缺芯,于是乎各种缺货涨价的情况层出不穷。
不过,时过境迁,随着半导体行业投资迅速,产能提高,加之需求端受经济环境影响,部分芯片出现了雪崩式的大幅降价。
此外,意法半导体的电子控制系统去年市场报价3500元一个,现在已经从高位下滑到600元,降幅超80%。同时,LED发光芯片、驱动芯片的价格今年也处于回落态势。
央视指出,今年以来,消费电子类控制芯片的市场价格也持续走低,从百元高位跌至两位数。以手机为例,2022年全球手机销量下滑,导致手机用电子类芯片供大于求,各大手机厂商纷纷调低出货量目标,并向上游芯片厂商砍单。
网购人肉中国手机
ShubhamMazumdar是硅谷洛斯阿尔托斯(LosAltos)一名小有名气的医生。在工作之余,他的最大爱好就是数码设备,尤其是玩各种不同的智能手机,我们就是这样认识的。作为一名资深“搞机友”,据他自己介绍,过去十多年,几乎每年都会入手七八部智能手机。
但与其他美国数码发烧友不同的是,Mazumdar尤其偏爱中国智能手机。他是个Android死忠,却对三星不太感冒,美国市场实在选择太少,中国智能手机给他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些年来,他购买的中国智能手机包括OPPO、vivo、小米、华为、荣耀等诸多品牌。
“中国手机给我带来了多样性选择,不仅产品性价比非常高,还有很多人性化的功能细节,像双开app和拍照扫描功能等等。美国Android手机这边选择太少,谷歌Pixel6a(税前售价450美元,折合人民币3000多元)屏幕还是60hz刷新率,摩托手机的相机和屏幕等其他参数都很平庸。”他这样解释自己对中国智能机的偏爱。
为了买到新发布的中国旗舰智能机,Mazumdar总是不断在网上选购,或是请来美的中国亲友捎带,因为部分国产手机只在国内发售,并没有国际版ROM。过去两年中美之间通行困难重重,他也失去了人肉购机的渠道。(他的妻子是中国人。)
Mazumdar这么费力折腾购买中国智能机,当然是因为这些手机不在美国上市,他没法从官方渠道买到这些中国手机(美国上市的一加除外)。正如他所述,由于中国智能机的集体缺失,美国消费者除了苹果和三星,可以选择的其他中高端手机屈指可数,想玩Android的“搞机友”就只能在网上寻觅中国智能机。
每年营收750亿美元
美国智能机市场规模有多大?Statista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在2018年达到了峰值,当年市场规模总计791亿美元,出货量总计1.63亿部。虽然随后几年略有下滑,但疫情爆发之后的2021年出现了明显回升。
去年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总营收747亿美元,同比增长2.3%;出货量总计1。47亿部,同比增长6%。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去年的销售均价超过了500美元,表明这是一个以中高端手机为主的成熟市场。
对比一下,IDC统计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21年出货量为3.29亿部,同比增长1。1%。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去年总出货量为1.61亿部,总比增长7%。美国人口约为3。5亿,为中国和印度的四分之一。
eMarketer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美国拥有智能手机的人口比例从31%增长到88%,已经趋于饱和。18-49岁的青壮年人口中,已经有96%拥有智能手机。50-64岁的中老人群中,83%的人口拥有智能手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61%拥有智能手机。
双雄占超八成份额
尽管各家市调公司的统计有所差别,但无论是哪家的数据报告,苹果和三星的市场优势都无可动摇。Statcounter今年7月的数据显示,苹果在美国智能机市场占据着55.2%的份额,一家独占超过半壁江山。排名第二的三星市场占有率30.4%。两大厂商已经控制了高达85%的市场份额。而Canalys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两大厂商的市场份额之和超过了75%。
这还不是苹果市占率最高的季度。每年iPhone新机发布之后的第四季度,是iPhone的销售最旺季,苹果全球市场份额甚至可以超过三星,独享销售榜首,在美国市场更是一家独大。2020年iPhone12发布之后的第四季度,苹果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65%。
得益于iPhone13系列的热销,当季苹果iPhone业务营收为406.6亿美元,营收贡献比49%。按照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预计,iPhone13系列在iPhone的总销售占比超过了80%。以苹果在美国市场份额估计,苹果超过一半的iPhone都是在北美市场出货。
相比之下,IDC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场数据,苹果三星两家厂商的份额总和只有38%(三星22%,苹果16%),而中国小米、OPPO和vivo三家厂商则总计占据了32%的份额(分别为14%、9%和9%)。而三家中国厂商去年的份额总和更是高达38%。
市场格局十年未变
苹果在美国只有一个竞争对手,就是三星。三星在每年年初发布旗舰手机,而苹果在第三季度末发布iPhone,两大厂商的销售高峰也正好错开,市场份额也此消彼长。第一季度通常是三星销售最好的季度,而第四季度则是苹果iPhone的热销时节。
去年4月,LG正式宣布退出智能手机市场,放弃了延续26年的手机业务。这家曾经在全球市场占据第三把交椅的手机厂商,在美国市场靠着运营商渠道出货中低端手机,长期占据着7%的市场份额。即便是到了2022年,LG还有一些低端手机在公开市场继续出售,但运营商渠道已经不见踪影。
出货还得靠运营商
即便是全球其他市场早已完成转型,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依然是一个运营商占据绝对主导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即便是在其他国家市场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只要进入了美国运营商渠道,也能获得可观的出货量。
现在美国市场还能买到哪些手机?在四大运营商的网络,除了苹果和三星,也就只有摩托罗拉、谷歌Pixel和一加,偶尔还能看到京瓷(Kyocera)、TCL和诺基亚。而在公开市场,还有中兴、索尼等品牌可以选购。
缺乏竞争的直接结果是,苹果和三星手机在运营商渠道占据着绝对出货份额。2020年初市场研究公司Wave7Reserch的调查预计,2019年12月美国运营商卖出的手机90%都是苹果和三星。这两个手机品牌在AT&T的销量占比甚至达到了95%。
美国消费者对运营商有着习惯性依赖。2015年之前,美国人都习惯了只花199美元就带一部合约机iPhone回家。当然,他们每个月的合约话费也超过了75美元(以2GB流量套餐算)。但在运营商取消补贴之后,美国人依然习惯从运营商购买手机再入网。(现在依然有运营商提供100-200美元不等的入网购机补贴。)
能否进入运营商渠道,直接决定了一款手机的出货量。最直接的案例是,尽管过去几年LG手机在全球各地节节败退,却始终能在美国保持稳定出货量,甚至位列市场第三。2020年第三季度,北美市场占据了LG64%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美国市场的缺乏竞争,也从这个角度体现无遗。
在2017年之前,中兴也曾经靠着运营商渠道,大量出货低端手机。在最鼎盛的2016年,中兴一度在四大运营商同时销售70款手机,年出货量超过1600万部,排在美国市场出货第四位,仅次于苹果、三星与LG。但这一切完全依赖于运营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兴随后告别了美国运营商平台,也迅速在美国市场销声匿迹。
LG退出摩托接盘
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分析师比约韦德(RunarBjrhovde)在报告中写道,LG宣布退出智能机业务之后,联想旗下的摩托罗拉成为了最大受益者,填补了LG此前的中低端手机业务,进入了美国市场的前三位。他写道,摩托靠着运营商渠道,尤其专注预付费和中端手机,找到了新的市场机遇。
Canalys的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摩托罗拉在美国智能机市场份额终于突破了两位数。而在发布多年之后,谷歌自有品牌Pixel终于在美国拿到了3%的市场份额,季度出货量达到120万部,也算是站稳了脚跟。
作为美国本土品牌,摩托罗拉2011年卖给谷歌之后一度遭遇断崖下跌,不仅在全球其他地区迅速退出,在美国市场份额甚至一度跌破1%。被联想收购之后,摩托罗拉靠着Verizon和AT&T两大运营商的渠道出货,在美国始终维持着3%-4%的份额,终于迎来了LG退出市场的机遇。
然而,运营商渠道走量并不代表走势。CounterPoint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售价超过400美元的中高端智能机市场,摩托罗拉在美国的竞争力甚至还不如谷歌和一加。实际上,在全球各大地区,摩托罗拉只有在拉美市场进入了中高端市场前三位。(拉美地区是摩托罗拉的传统优势市场,尤其是在南美各国。)
一加手机从2012年第一代产品就在美国销售,但由于官网渠道有限,销量迟迟无法实现突破。在持续努力下,一加最终在2018年进入了美国第三大运营商T-Mobile,随后在2020年进入了最大运营商Verizon渠道。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一加在美国市场的份额直到2021年首次突破1%,并在今年持续上升到2%,与谷歌Pixel出货量相当。
中国手机没法玩
正因为美国市场可选择的智能手机屈指可数,像Mazumdar这样的Android玩机爱好者只能长期通过网络,购买丰富多样的中国智能手机。但是他也烦恼,自己的玩机乐趣可能不会太久了,因为中国手机在美国没法用了。
从去年开始,AT&T等美国主流运营商开始实施白名单机制,对非认证的智能机设备实施入网限制,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在美国使用中国智能手机的用户。Mazumdar发现自己的小米、OPPO等诸多国产手机,一个接一个都无法接入移动网络,变成了只能在家用Wi-Fi的设备。为了使用中国手机,他在全家使用的AT&T套餐之外,自己还同时用着T-Mobile的卡。
“除了AT&T屏蔽中国手机,Verizon也不给非美国手机激活,T-Mobile虽然现在入网政策还比较宽松,但也不知道这种政策能维持多久。而且,5G没法用,Wi-FiCalling也不支持。华为更别提了,我最后买的两部华为手机是Mate30Pro和P30Pro,但就算想方设法安装了谷歌框架,消息推送也非常不方便。这两年我已经很少再买中国手机了,也许以后真的没法玩了。”Mazumdar失望地说。
Mazumdar对美国市场可以买到的摩托和一加并不满意。“摩托近原生的系统很干净,但屏幕等诸多硬件都一般,拍照算法也不好,没什么独特的功能,性价比一般我从第一代就开始使用一加手机,几乎每一代都会购买,但是到了9系列之后我开始失望,决定不再购买了。不仅软件升级延迟,OxygenOS也是bug一堆,升级发布新固件都不解决老bug。”
中国手机难入美国
2018年1月,华为曾经与AT&T达成Mate10系列的销售合作,但在新品发布前的最后一刻,被美国政府施压强行叫停。华为为此投入的前期巨额营销费用都化为了泡影。余承东在CES舞台上略带愤怒略带无奈地感慨,“华为不能进入美国运营商网络,是华为的重大损失,是运营商的损失,也是美国消费者的损失。”
这里是全球利润最高的市场,年销售额接近750亿美元,销售均价超过500美元,苹果三星赚得盆满钵满。这里也是全球最封闭的市场,苹果三星主宰了八成的市场份额,进入了运营商渠道就意味着得到了出货保证。而这里对中国厂商来说,更是一个远望不可及的城堡。
油价上涨,让全球用户跟着遭殃,不过这也成全了以石油为主的公司,得益于此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送出了逆天的业绩。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发布财报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利润为1816.4亿沙特里亚尔(约合3261.61亿元人民币),再次刷新该公司2019年上市后的季度收益纪录,继续保持“全球最赚钱公司”地位。
上述业绩较去年同期的255亿美元几乎翻倍,上半年营业收入攀升80%至1500亿美元。沙特阿美表示,二季度利润增长主要是由于原油价格和销售量的上涨及炼油加工和销售部门利润率的提高,而公司第二季度股东分红也将达到703亿沙特里亚尔。
今年上半年,俄乌冲突扰乱了全球能源市场,原油价格冲高一度突破120美元,导致炼油利润率飙升,不只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和壳牌等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埃克森美孚二季度净利润大增三倍,壳牌二季度盈利再创新高。
沙特阿美市值仅次于苹果公司,为全球第二。沙特阿美最新市值为8.97万亿元里亚尔(沙特货币),折算成美元为2.37万亿。苹果公司最新市值2.77万亿美元。
业内专家表示,石油接下来可能会大幅下调,但是想要重回到之前,已经非常困难了,通胀只是表现,极端天气下引发的能源危机已经是当下最棘手的问题。
8月15日,最便宜华硕Wi-Fi6路由RT-AX56U青春版推出大促活动,原价449元,现在到手价只要399元。
虽然是华硕最便宜的Wi-Fi路由器,但其配置依然能打,芯片方案使用了博通四核处理器,内置加速引擎,主频1.5GHz,算力值超1.6万。
RT-AX56U青春版支持Wi-Fi6,双频收发速率为1800Mbps,可稳定连接200+台设备,为全屋智能家居提供网络支持。
这款路由器还内置网易UU加速器,新用户免费赠送90天加速时长。除了游戏加速外,还支持网课、视频等全场景网络加速。
用户可通过华硕路由APP轻松管理网络,针对学习、工作、看视频等不同情况,多维度优化加速主流APP平台。并可实时网络监测、问题诊断、设置访客网络和孩子健康上网。
RT-AX56U青春版还支持多台华硕路由器智能组网,实现大户型覆盖,无缝漫游。
前不久,华为三款新机在工信部入网,编号分别为BNE-AL00、DCO-AL00、CET-AL00,应该分别对应Mate50、Mate50Pro、Mate50RS保时捷设计版,搭载HarmonyOS系统,均不支持5G。
结合多方消息,基本可以确定华为将会在9月举行Mate50系列发布会。
日前,数码博主“老爆科技”晒出一张华为Mate50系列保护壳,从八边形镜头模组来看,该机为Mate50RS版,镜组设计与Mate40RS类似,采用五镜头阵列,其中包括一颗ToF传感器镜头。
另外,镜头中部还印有XMAGE标识,XMAGE是华为7月宣布的华为影像品牌,它代表着华为过去数年来持续引领业界的成熟影像实力全部积累。
据悉,华为影像XMAGE主要围绕光学系统、成像技术、图像处理等领域展开。
其中光学系统以多项核心技术为代表,如多摄像头系统、潜望式长焦、自由曲面镜头等;成像技术是一个光电转换的交汇中心,包含RYYB超感光传感器、全像素八核对焦、10通道多光谱传感器、超光谱影像等。
2020年以来,印度屡次以“涉嫌洗钱”“逃税”等理由对小米、OPPO、vivo、华为、中兴等中国手机企业提出指控或发起审查。
不过即便重重困难,中国手机品牌依旧在印度继续站稳脚跟。根据IDC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前五的品牌里,中国品牌占四个席位,其中小米、Realme、vivo包揽了冠亚季军。
具体来看,该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在印度市场继续热销,以710万台的销量继续蝉联冠军,市场份额为20.4%;realme销量610万台,市场份额17.5%;vivo销量590万台,市场份额16.9%。
据Canalys数据,2021年,印度市场智能手机销量1.62亿部,同比上升12%,销量位于全球第二。去年,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近七成。
分析称,在产品力、供应链和性价比优势下,印度市场对中国手机拥有无法替代的需求,中国手机不但比其他品牌便宜很多,而且售后更加健全。
中印越电子(手机)企业协会秘书长杨述成表示,中国手机产业给印度带来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动印度手机制造业迅速崛起,也迅速在印度占据主导地位。
反观印度手机制造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几乎所有手机制造厂都属于组装厂,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来自中国,在印度组装。
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美国又一次阻碍了创新,其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宣布从8月15日开始,将金刚石、氧化镓两种半导体材料、用于GAAFET架构集成电路所必须的ECAD(EDA)软件、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压力增益燃烧技术加入到商业管制清单,对其出口进行管控。
美国的EDA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三巨头在中国市场有95%的份额,而国产EDA对先进工艺不支持,同时流程覆盖不全,所以无法取代三巨头,这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离开它就真的不能做芯片了吗?
也就是你花几千万,只能得到一堆人都砸不了的板砖。之前所有投入全部打水漂。一般来说制程越先进,制造和研发费用愈来愈昂贵,哪怕是很老的0.5um,0.35um的工艺。
EDA即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被誉为“芯片之母”。如果把芯片制造比作建造一座大厦的话,IC设计就是大厦的设计图纸,EDA软件就是这张图纸的设计工具,只不过EDA软件比建筑设计软件的复杂度要高出N个数量级。
所以总的来说,EDA是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内“小而精”的环节,产值较小但又极其重要。据赛迪智库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全球EDA市场规模由62.2亿美元增长至72.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1%。相对于几千亿美金的集成电路产业来说不值一提,但如果缺少了这个产品,全球所有的芯片设计公司都得停摆。
当下EDA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被国际三大EDA巨头所垄断近八成: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铿腾电子)、MentorGraphics(明导国际)(2016年被德国西门子收购)。
至于盗版的情况,就更不用想了,这种软件很纯粹,脱机都可以用,完了打印出来就可以;芯片EDA工具软件的最大特点是它与芯片代工厂具有高度的绑定关系。
因为我们设计时,是需要代工厂提供数据包的,称之为PDK,包含了诸如晶体管,MOS管,电阻电容等基础器件或反向器,与非门,或非门,锁存器,寄存器等逻辑单元的基本特征信息,这个数据包会不断优化,更新频繁,同时对EDA软件有绑定及校验的作用,一般只支持当前最新版的工具。
据开源证券研报,受益集成电路国产化政策支持,EDA国产化率从2018年的6.24%提升至2020年的11.48%。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之前采访国微思尔芯资深副总裁林铠鹏就指出,当前国内EDA产业处于行业发展早期竞争阶段,一些企业或许在个别点工具或者部分细分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短板却是产品不够全面,以任何一家之力都无法覆盖整个EDA产业链。难以提供全流程的产品正是国内EDA企业的主要问题。
针对这样的状况,芯华章科技产品和业务规划总监杨晔认为:“国内产业在发展初期更应该注重倡导‘开放’,加强企业间的协同配合,目的是加强工具间的协同性,建设更完善的行业生态,提高芯片验证效率。国内EDA企业在初期阶段不应贪多求全,而是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一部分,共同建设开放共荣的生态圈。”
8月15日上午10点,一加AcePro将正式开售,搭载骁龙8+移动平台,最大16GB超大内存,还有长寿版150W超级闪充,堪称性能新标杆。
它共有三种配置,12+256GB版3499元;16+256GB版3799元;16+512GB版4299元。支持12期免息、30天保价、365天只换不修等服务。
一加AcePro采用一体化连续曲面玻璃,黑森、青雾两款配色,分别采用不同工艺,前者全球首发钻刻双AG工艺,后者行业首发青釉玻璃工艺。
作为一加最强性能旗舰,一加AcePro搭载高通骁龙8+旗舰处理器,配备满血版16GBLPDDR5大内存+超频版UFS3.1,安兔兔跑分高达1141383。
根据一加官方测试,一加AcePro在开启810p高画质运行1小时《原神》后,平均帧率达59.3帧,十分强悍,而这得益于HyperBoost游戏稳帧引擎,通过图形异构、GPA极限稳帧,实现高画质下帧率又高又稳。
一加AcePro全系标配长寿版150W超级闪充,内置4800mAh大电池,充放电1600次仍拥有80%的电池容量。
8月11日,重庆一加油站把柴油当成了汽油,致近200台车辆加油后“趴窝”受损。据媒体报道,加油站表示愿意承担车主误工费、折损费等,每台车赔偿800元和一箱油。
该加油站工作人员表示:“并非油品质量问题,是误操作,目前加油站已暂停营业。”辖区街道市场监管所表示,已介入调查并到加油站现场处置。
关于善后问题,该加油站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加油站会承担修理费,每台车赔偿800元和一箱油。
现在问题来了,两种油混合后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极少量的柴油在大量汽油中所占的比例小于百分之5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柴油总量占汽油的比例太小,并不会影响汽油的正常使用。
但是,如果是当汽油和柴油混合的比较多,在柴油在汽油当中所占的百分比超过了百分之5,那么这些汽油,就不能使用了,其对发动机有直接的损害。
汽油和柴油的燃点并不相同。汽油的燃点是400多度,柴油的燃点是200多度,在这种情况下,火花塞加压会让燃点低的柴油提前然后,最终引起爆震,如果在爆震后继续开,发动机要进行大修理或者直接报废掉也不是不可能。
使发动机内部产生积碳。汽油发动机,并没有柴油发动机的喷油嘴压力那么强,而这,就会导致混入柴油的汽油很难能够进行完全雾化;而无法完全雾化就会导致在缸体中的燃烧没那么充分,导致最终产生了积碳。
不得不否认,PC已经是过去式了,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是这样,巨头们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也是事实,所以所有的产品其是都有周期。
存储芯片公司美光警告称,PC需求表现疲软,市场充满挑战。NV也预发布了季度财报,第二季度营收仅为67亿美元,远低于此前预计的81亿美元,令华尔街震动。
Intel和AMD等芯片巨头的财报也表明,PC市场正全面放缓。Intel客户计算机事业群营收同比下降25%,由于销售前景下降,将冻结生产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芯片部门的招聘。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表示,AMD对未来几个季度PC业务前景的看法趋于保守。
微软则表示,生产的放缓和PC市场的恶化导致其WindowsOEM业务损失3亿美元。该业务向PC厂商提供OEM版Windows系统。
此外,韩国存储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SKHynix)正在考虑是否将其2023年的资本支出削减三分之一。
IDC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8130万台,同比增长14.6%;2020年第四季度,出货量9160万台,同比增长26.1%。但目前,PC销量又一落千丈。Gartner报告称,2022年第二季度,PC出货量大幅下降12.6%。
分析认为,随着消费者重新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日常工作,市场正面临全面下滑的风险。
在圈内人士看来,这些传统巨头已经不是降价促销这么简单了,全球通胀消费者经济不友好,购买越来越理智,而在大的环境下,持续大降价又不可行,所以这些传统巨头数据和销量会越来越难看。
很多人会把CPU比喻为电脑的“大脑”,的确,CPU作为中央处理器承担着计算的作用,那么人的大脑相当于什么级别的CPU呢?其实把大脑比作CPU是太小瞧它了,因为大脑整合了包括硬盘显卡等设备的功能,而不单单是CPU,如果单纯看运算能力的话,两者倒是有可比性。
大脑CPS算力远超i9
如果考量CPS(每秒计算次数)算力,大脑的表现是远超CPU的,人脑的算力是10^16cps,相当于每秒能进行1亿亿次运算,目前只有造价上亿元的超级计算机有这个水平。
因为人脑有千亿级别的神经元,还有百万亿数量级的神级突触连接,造就了大脑超强的算力,大脑还可以处理不同的信号,进行抽象化思维,这是i9级别的CPU也无法比拟的。
大脑浮点算力被i3秒杀
但一想到头疼的数学题,你就知道大脑在某些方面还是差得远,没错,这就是浮点算力。不管是简单的加减法,还是复杂的圆周率计算,我们都知道CPU要比大脑快了好几个数量级。
另外,CPU在运算时几乎不会出错,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也不会感到疲劳,多年连续使用之后也不会老化,这些也是CPU所具有的优势。
超低功耗的神奇作品
其实从对比中就可以发现,大脑和CPU其实是特化的产物,大脑需要整合我们获得的信息作出判断,并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运算,而CPU则需要高效地针对某些特定软件进行运算,两者各有所长。
不过大脑仍然有一个优势就是功耗。一般来说,人体的功耗在不同情况下约在70W-300W之间,而大脑的功率只占了10W,可以说是超低功耗了,而CPU要实现高算力需要的功耗则要高得多。
随着技术的发展,CPU也在向大脑“借鉴”,通过模拟大脑中神经元的工作方式,逐渐优化人工智能的表现,再加上软件层面的优化,CPU也在向智能的方向发展,未来让大脑和CPU作为互补搭档或许会有更好的表现。
8月10日的一起交通事故,让自动驾驶又成了争议的焦点。一辆小鹏P7在高架路上,追尾撞上了一辆停靠在路上的故障车,站在前车车尾的人被撞飞身亡。
网传小鹏车主的聊天记录称,他当时开启了驾驶辅助系统,但车辆在撞击前没有发出任何警告,也没有做出刹车动作——车辆没有识别出前方路况。
又一次血的教训,引发了人们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担忧。在半年前,小鹏汽车刚发生过一起类似事故。一位湖南岳阳的小鹏P7车主,在开启辅助驾驶功能的状态下,撞上一辆前方横停的侧翻车辆,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再往前推,一年前,蔚来ES8一位车主,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开车撞上一辆公路养护车,不幸逝世。根据当时的报道,知情人士称,他启动了辅助驾驶功能,但车辆未能识别车道内前方的桩桶和养护车。
故障车、侧翻车、养护车,是这三起事故爆发的导火线,它们都是静止物体。对静止物体的识别,直到今天依然是自动驾驶的一大难题。这个难题在过去已经造成了多起车祸,类似的事故在未来或许还会继续出现。
自动驾驶为什么就是识别不了静止物体?对于这项新技术,还值得车主们继续信任吗?
谁酿成了这场车祸?
事故中涉及到三方——小鹏P7车主、小鹏的辅助驾驶系统、故障车。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前车发生故障,停在了高架桥路段最左侧的快车道上,在车道上正常行驶的小鹏P7,没有刹车或避让,发生了追尾。
问题是,小鹏P7为什么没有发现前面的故障车?网传小鹏P7车主的说法是,他开了辅助驾驶系统,系统没识别,正巧当时自己还分神了。在高架桥路段,车道上突然出现一个静止物体,这是自动驾驶中最容易出事故的场景。而本次事故的场景比正常情况还要更复杂一些。
首先,前车是停在高架桥最左侧的快车道上,车道上的车辆车速非常快,后车要避让的话只能向右侧车道变道;其次也是更关键的,前车停下后,车主下车打开了后备箱,后来又关上后备箱站在车尾。
有分析认为,前车车尾站人的状态,可能导致车辆无法识别。因为小鹏P7要识别远方前车,主要靠传感器识别前车尾盖和尾灯特征。不过在这起事故里,小鹏P7不仅没有识别出前方车辆,也没有识别出车辆后的人。
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是辅助驾驶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传感器。2020年初推出的小鹏P7,XPILOT2.5系统搭载了5个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XPILOT3.0系统升级成14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
摄像头跟人眼一样,看到的是图像,毫米波雷达看到的是波段,利用多普勒现象来感知物体的相对速度和角度。小鹏P7通过安装在前风挡玻璃上的摄像头探测车道线,车辆前向毫米波雷达探测前车距离和障碍物。
按照网传小鹏P7事故车主的说法,他那辆车是XPILOT2.5系统。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对深途分析,XPILOT2.5的辅助驾驶配置,摄像头可以识别目标类型,但是对于行人的识别一般超过60公里/时的车速就都很难了;毫米波雷达会过滤掉静止目标,一般只有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同时认为在同一点有静止目标,才会具备较高的置信度用于规控。
如果按网传聊天记录,车主当时设定的车速是80km/h,则已经超过了车辆感知系统对行人的识别范围。软件工程师“数据里奥斯”对深途说:“小鹏P7前车的状态,对于辅助驾驶系统而言肯定是更大的干扰。而且跟车速也有关系,车速越快计算反应越慢。”
自动驾驶业内人士刘菲鸿对深途分析,“从事故视频来看,那个场景对于辅助驾驶的感知任务来说是一个cornercase,也就是目前落地的感知技术难以解决的场景。”
静态物体,为何成了高速路“天坑”?
为什么高速路上的一个静止物体,会成为感知系统的cornercase?识别出静止物,究竟难在哪?
数据里奥斯认为,车辆行驶时,系统并不是不能识别静止的物体,而是不能准确地将对本车行驶有影响和干扰的静止物体筛选出来。“其实都可以识别出来,但是没办法判断到底要不要避让,因为道路上的这些静止物体不好标记,标记出来又很容易被误判。”
这可以理解为:宁可不识别,也不能经常误刹车。“比起经常幽灵刹车,识别不出来更容易宽容。”他说。这里涉及到的感知设备,就是我们在上文提到的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摄像头需要用机器学习来训练识别物体,毫米波雷达靠电磁波的反射情况来识别测距。
但这两个传感器都有自己的局限。对于摄像头而言,静态物体类别多,形态千差万别,需要大量的样本训练,而侧翻的卡车、打开后备箱的车尾、停在路边的养护车,都不是常见的样本,在训练不够的情况下就容易识别不了。
比如著名的“白色卡车”,特斯拉曾多次与白色卡车相撞,因为特斯拉的辅助驾驶系统没有识别出卡车车身,而是错将其识别为天空,最终导致误判。
毫米波雷达的局限性也很明显。车道上停放的汽车、金属标牌,以及一些非标的静止障碍物,都会因为雷达的分辨率、回波等问题导致识别失误。
汽车的感知系统扮演的是人眼的角色,人眼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运动物体很敏感,毫米波雷达跟人眼一样具备这个特点,但对静止物体比较容易“忽视”。
“这是毫米波雷达的核心技术弱点。”和高资本高级投资经理陈子颖对深途说,在她看来,毫米波雷达的角分辨率低,是行业一直想要突破的技术难点,雷达信号的分辨率会直接影响成像精度,看得清楚和看不清楚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来说天线越多,波束角越窄,雷达性能越强,而增加天线的方式通常是MIMO(大规模阵列)方案和多芯片级联的方案,但前者存在信号干扰的问题,后者存在级联数量有限的问题,所以角分辨率始终难以突破到1°以下。”她说。
在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对静态物体的识别,会一直是辅助驾驶的一大痛点。
理想汽车CEO李想曾说:“目前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组合像青蛙的眼睛,对于动态物体判断还好,对于非标准的静态物体几乎无能。视觉在这个层面的进展几乎停滞,哪怕是动态,车辆以外的识别率也低于80%。”
技术上该如何解决?
高速路上的静止物体,就像是自动驾驶路上的一只拦路虎,时不时跳出来吓人。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刘菲鸿对深途说,问题可能不在静止上,而是在这些较为罕见的、低频出现的场景,比如高速路上有侧翻卡车,这种场景的出现的频率太低了。在目前的技术框架下,瓶颈还是在罕见场景的数据量上,而不在于传感器。
他认为,目前的感知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比如让系统识别猫和狗,猫的图片有20个,狗的图片有2000个,那么系统对狗的识别就会好于猫的识别。所以一个场景“稀缺”,那么就是一个cornercase。
不过目前的技术瓶颈在于,“虽然单个稀缺的场景数据量是少的,但稀缺的场景类别数却并不少。尴尬的地方之一就在这里。”按照这个逻辑,要让自动驾驶系统持续进化,就需要源源不断“投喂”大量的数据,覆盖尽可能多的稀缺场景,让系统在学习中增强识别能力。
这其实是特斯拉当前的方案。特斯拉一直坚持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在算法上发力,而不是像国内的造车新势力那样堆料,增加传感器数量。特斯拉Model3和ModelY的传感器配置,在相同价位车型中,属于偏低水平,但算法弥补了传感器的不足。
马斯克认为,靠纯视觉方案,在数据足够的情况下,特斯拉也可以变得跟人一样驾驶车辆,包括识别静止物体。
“这里面的策略是关键,因此特斯拉通过每一辆车做视觉数据采集,不断优化算法模型,会覆盖大部分场景,但还是存在无可预估的风险。”国内一家计算机视觉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士对深途说。风险的确是存在的,直到现在,特斯拉在静态物体的识别上也没有太大改进。
陈子颖认为,多传感器融合是更安全的方案,因为物理层的局限很难完全突破,一旦遇到新的cornercase冒出来,就又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特斯拉现在采取这样的方案,还是更多基于传感器的成熟度和成本角度考虑。“他们永远只用最成熟的方案,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我相信特斯拉也不会非要坚守视觉这条路径。”
“先解决物理上的局限再谈数据的局限比较可行,就像要求盲人都能靠顺风耳来识路,这个难度岂不是更大。”她说。国内车企更多走了另一条路——提升传感器数量和性能,比如研发4D毫米波雷达,推动激光雷达量产上车。
当年的特斯拉白色货车事故,车上用的就是传统缺乏高度信息的毫米波雷达,所以置信度低,远距离只能依赖图像传感器,最终难以摆脱物理层的局限性造成车祸。
随着4D毫米波分辨率提高,置信度上升,识别前方有高度2米的车厢后,这个信息会立刻反馈到决策系统提前做出刹车预判,整个安全性会高很多。
激光雷达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在今年推出的新车型中,大部分都加入了激光雷达,比如蔚来ES7、理想L9、小鹏G9等。
“未来传统毫米波雷达的缺陷会慢慢被4D毫米波补上,但是论精度,4D毫米波雷达始终不及激光雷达,所以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最终还是会以互相冗余补充的方式并存。”陈子颖对深途分析。
总体而言,要绕过静态物体这个“致命杀手”,辅助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辅助驾驶还值得信任吗?
每一次辅助驾驶事故,都给行业敲响了警钟。但造成严重后果,不完全是系统的原因,车主也难逃其咎。在网传聊天记录中,小鹏P7事故中的车主说自己当时“分神了”,这是很致命的一个错误。
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项功能现在还不能解放司机的双手,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车还得司机自己来开,遇到紧急情况要接管,出了事故司机要担责。
去年的蔚来车祸之后,新造车行业冷静了许多,过去那些浮夸、不负责任的宣传变少了,风险提示加强了。
比如新用户要开启小鹏的辅助驾驶系统,必须经过考试,在考题中就有提到,如果遇到低速或静止的清扫车、横停的事故车,系统有可能无法识别,应立即接管车辆。特斯拉、蔚来等车企也在用户手册中提醒,车辆前方的静止车辆或障碍物,系统可能无法识别和刹停。
但这些考试或提示,究竟对车主起到了多大的警示作用,很难评估。
在网上,经常会有一些车辆开着辅助驾驶高速飞驰的视频,车主拿着手机在发消息或玩游戏,还有人甚至坐在后排,完全让车自己开。这些人或许是出于炫耀,亦或是出于猎奇,但暴露的是侥幸心理。
这种侥幸心理的形成,建立在日常使用中建立的信任之上。或许车主在平时开启辅助驾驶功能时,系统都有优异表现,甚至超出车主预期,但这并不代表系统就具备了应对所有极端场景的能力。而那些罕见的cornercase,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而且致命。
“人工智能可以识别80%、90%,哪怕是99.999%,但达不到100%。但往往出事就是那0.00X%的不能识别造成的。这是AI的局限性。”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内部人士对深途说。
深途接触过多位Robotaxi安全员,他们坐在号称具备L4级无人驾驶能力的Robotaxi上,让车辆在测试运营路段自动驾驶,但随时做好接管准备。多位安全员表示,这个过程比自己开车还要累,因为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方向盘不在你手里,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要接管,丝毫大意不得。”
无论车企再怎么宣传,车主都需要时刻牢记,现在的自动驾驶都是L2向L3无限逼近的阶段,还不能完全依赖传感器去做决策。陈子颖认为,人作为主要驾驶责任人这个前提一定要明确,“否则就是拿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当自动驾驶发展中的垫脚石,代价真的太大了。”
不服solo!
我就想知道有多少人在游戏里和队友吵完架后,甩下过这句话?
这是一句流传在众多游戏佬里的口头禅,像极了现实里骂到兴头上就会撂下“等我回去叫人”的狠话。
当年,小发就有个朋友经常各种下帖求战,打赢了疯狂打字嘲讽,打输了火速删好友免得被喷,横竖不吃亏。
说来也怪,不知道是哪里流传出的规定,反正英雄联盟solo通用规则,大家默认的就是一血一塔一百刀,即击杀对面一次、推掉第一个防御塔或者补刀超过100个就算获胜。
甚至后面,游戏官方在这个规则的基础上,还专门在全明星赛里加了个solo比赛。Uzi就是官方solo赛的双冠王▼
什么意思呢?
然后你就需要尽力在和房主的solo里获胜,如果赢了的话,200块人民币奉上,输了也完全“没有”任何损失。
听起来是不是稳赚不亏?
的确是稳赚不亏,不过赚的是对面,亏的是你罢了。
因为这个solo对战里加了很多非常严苛的限制:solo场地必须是嚎哭深渊地图,而且先补100刀,先推一塔哪怕先推掉基地都不算赢。
只能拿到一血才算获胜。
给不玩LOL的差友解释下,LOL的嚎哭深渊地图有个特点,就是不死亡没法买装备,回到泉水也不会快速回血回蓝,所以变相要求参与者用初始装备完成击杀。
然后房主就会选择奥恩这个英雄,这个英雄的被动技能就是在泉水外也能买装备,所以它就可以利用装备优势让你杀不了他,也就拿不到钱,白白成了人家的一个新用户。
不得不说,这个拉新成本是真的低,当年拼多多一个新用户可是号称奖励1000块呢。
本来这个骗局一开始也就是小范围流传下,毕竟大家现在也是见多识广,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了。
但是up主@小青龙厄斐琉斯直接把骗局给整火了。
这老哥看名字也知道是厄斐琉斯人柱力,天天录厄斐琉斯集锦的那种。
大家都知道,厄斐琉斯这英雄,没个985的脑袋都玩不明白,所以视频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他“放弃信仰”,发了一条号称“揭秘英雄联盟自定义solo骗局”的视频。
在视频里,他嘴上说着“几年前哪怕rookie来也得丢200再走”,但另一边又以身犯险,亲自去挑战。
这就有点像是路边摆摊的象棋残局,虽然你知道很难赢但就是忍不住想试试,所以小青龙想的也是,这个骗局算不上是一个死局,英雄联盟一百来个英雄,肯定有能破局的。
他先掏出了自己的理解:卡牌大师崔斯特。
卡牌的大招可以传送到对方塔下送死就可以回家买装备,这样能磨平装备差距甚至形成领先。
另外卡牌如果出门就买法师装备,那对面奥恩自然会出法抗装备,我们回家后一个回手掏,买上AD装,这样就能打对面一个措手不及拿下胜利。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最后对方的奥恩藏到泉水里,小青龙的卡牌无可奈何。
苦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小青龙这条视频火了之后。
各路网友齐上阵,纷纷秀理解出主意,想要破解这个骗局。
小青龙很快就从中选出了几种呼声最高的方法。
一种是用狗头(都说了外面要叫沙漠死神内瑟斯)。
这个破局原理是什么呢?因为沙漠死神的Q技能是个无限成长型技能,每次用Q技能击杀小兵能够永久增加Q技能的伤害。
而且这个层数在嚎哭深渊地图里还翻倍了,所以理论上叠起来很快,分分钟就能几百上千层。
结果打起来才发现哪怕自己千层被动了,还是打不过奥恩,最后被越塔强杀,小青龙愤愤地说了一句:“谁说这能打过六神装武器的啊?”
不放弃的小青龙再次出击,这次用的是瑞兹。
瑞兹的原理其实和卡牌类似,自己可以送塔出装备,又可以骗对面出魔抗自己却出AD装。
最后小青龙很恨地表示,要是卡牌能带兵就一定能赢了(所以和我一起大声喊:终极魔典yes!)。
后面接连几天,小青龙一直用网友的各种套路去测试,除了一个“打不过就加入”的奥恩,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其余的无一例外,全部挑战失败。
直到他用了潘森。
潘森可以凭借大招飞到敌后送塔买装备,然后用星蚀破败的高爆发连招秒掉防装还没成型的奥恩,终于达成击杀成就。
后面,经过小青龙高强度军训,骗局已经变得更加赤裸裸了。
甚至你在快拿一血的时候,直接投降,把从一个有一线生机的骗局变成妥妥的诈骗了。
哪怕都这样了,还是有老哥凭借着操作和游戏理解,成功破局,但操作要求比较高,也就不放出来给大家学习了,有兴趣的自己去B站看哈。
就在我们写这篇稿子的时候,这个骗局往更不要脸的方向进化了。
现在看起来就是纯纯的自定义solo房,号称可以回城补血买装备,一血一塔一百刀,房主不玩奥恩用户不限英雄,听起来很合理?
但就在我们误入这个房间的时候,却发现有个老哥在里面疯狂发言,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吐槽着自己的血泪史,说是自己交出手机号被拿去注册各种平台信息,最后却直接被骗子给踢了。
气不过的老哥一整天就在房间里孜孜不倦地劝阻着每一个想贪小便宜的人。
撰文:八戒
编辑:面线
内容参考资料:哔哩哔哩:@小青龙厄斐琉斯英雄联盟solo骗局
和大伙们讲个“鬼”故事。几年前因财务造假事件,几乎快要崩盘的瑞幸咖啡,要上演赘婿情节了。
这可不,最近瑞幸就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净收入暴涨了72%,到达了32亿元。
好巧不巧,咖啡界的老大哥星巴克,也在上个月发布了自家的成绩单。
只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同样是在净收入上,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下降了40%,只有36亿元左右。
星巴克和“中国星巴克”之间的差距,就剩下“仅仅”4亿元。。。
要是比在中国的门店数量的话,其实去年九月份瑞幸就反超了星巴克,到达了7195家。
单店的利润率也在这个季度超过了星巴克,达到了35%。
所以,你要问谁才是当今中国咖啡市场的话事人。
在不久之后,瑞幸可能会毫不谦虚地把星巴克拽到身后,然后歪嘴说到:不好意思,正是在下。
而且更重要的是,瑞幸的这些数据,并不是无脑烧钱补贴烧出来的。
虽然第二季度瑞幸还是亏损了1亿多人民币,但这里面是算上了之前财务造假,被罚了的2.7亿。。。
所以,单看卖咖啡的经营状况的话,瑞幸已经能赚到票子了,并且是以亿为单位的级别。
反正还在盈利线附近边缘徘徊的共享单车、生鲜电商行业,应该是羡慕哭了。
还有,或许是不想再在财务造假问题上被人诟病。
在财报里,瑞幸还声称把财务数据,都是上传到了区块链上,说是不可篡改、可追溯。。。虽
然我也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有没有用,但最起码在态度,是挺端正的了。
甚至关于瑞幸要重新上市小道消息,最近也是一直在疯传。
“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
“曾经失去的那些东西,我要一个个再夺回来。”
配上BGM,瑞幸的故事,真的有点燃起来了。
那么问题也来了,在“老大哥”星巴克都踉踉跄跄的大环境下,你一个曾深陷财务造假泥潭、被勒令退市、甚至被网友们编成段子的嘲笑瑞幸,到底是怎么逆风翻盘的呢?
现在看起来,当时的“说不好真的要翻盘”用词还算是有点保守了。
原来翻盘只是开胃餐,逆袭才是真正的主菜。
其中呢,一线城市外的下沉市场,便是瑞幸差点逆袭星巴克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么讲吧,作为国内的咖啡重镇,上海这座城市无疑是兵家必争之地。纽约和伦敦的咖啡馆加起来,都没上海市的数量多。。。
难怪大伙们都说,上海的风都是咖啡味的。
所以全国5000多家门店的星巴克,光是在上海就开了快1000家。
但是今年上半年,因为上海疫情的原因,大部分的门店不得不按下暂停键。星巴克这完全是属于被偷家了。
而这两年深耕二三四五线城市的瑞幸,并不只重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
另外俗话说得好,喝了星巴克没拍照,没发朋友圈,那就等于白喝了。
星巴克这一类咖啡店,比较看重地段,因为除了咖啡之外,它们还卖所谓的环境和氛围。。。
但瑞幸主要以自提店为主,除了咖啡,人家给不了你别的啥附加值。所以店铺的面积,平均比星巴克小了五倍多。
无论是房租还是人力成本上,瑞幸都比星巴克少得多。
所以总的来说,在疫情,特别是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疫情面前,瑞幸受到的影响比星巴克小不少。
除了深耕下沉市场之外,各种各样的爆款,也在瑞幸的逆袭路上,踩了一脚大油门。
光是一个生椰拿铁,就让瑞幸成功出圈。
第二季度有他们又整出了另一个爆款“椰云拿铁”,总共卖出了2400万杯。
这单个产品,就给瑞幸带来了4亿的总收入。
而瑞幸这台无情的爆款机器,光在2021年就出了113款新品,平均三天出一款产品。
除了单纯地冲销量之外,制造爆款其实还有培养潜在用户的妙用。
说是通过这些更加“饮料化”的口味改良,能降低用户的尝试门槛,从而让大家渐渐了解咖啡饮品,完成从奶茶用户到咖啡用户的转变。。。
反正这玩意儿一出,本来只喝奶茶的同事,确实都忍不住被想见识一下“生椰拿铁”、“椰云拿铁”的威名。
再加上各种各样有趣的营销和联名,实属是把年轻人给琢磨透了。
还有一个最直观,也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曾经以折扣出圈的瑞幸,其实偷偷涨价了。
之前各种一折、二折券满天飞的年代早就一去不复返。更多的是4.8折、5折的优惠券。
在今年三月份,瑞幸咖啡的全线产品,其实都涨价了一到两元不等。
从客单价上来看,瑞幸也从两三年前的10元不到,涨到了如今的15~20元。
虽然嘴上都讲,要不是瑞幸便宜,谁喝它啊?但事实却是,用户们并没有因为涨价,而离开另寻他爱。
相反,月平均交易用户反而猛涨到了1600多万。。。
只能说大伙们嘴硬时很狼狈,但喝瑞幸的时候是真很靓仔。
当然啦,在一片兴兴向荣的背后,瑞幸也还是有些隐患在的。
就连他们自己也说,目前的营收太依靠爆款。要是没有新的爆款推出的话,老爆款终会渐渐过气。
另外,就是各种和咖啡不相干的企业,也纷纷准备入局咖啡行业。
今年二月份,中国邮政在厦门正式开业了其全国首家咖啡门店,天津“狗不理包子”母公司,也注册了高乐雅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就连李宁都申请注册“宁咖啡NINGCOFFEE”商标,北京、广东、厦门等地区的部分李宁门店已开始售卖宁咖啡。。。它们的定价也大都比星巴克便宜。
所以说,星巴克的退步,并不能单单归咎于瑞幸的崛起。是以瑞幸为代表的一波咖啡新势力,正在攻占星巴克打下的咖啡王国。
而经济学上有个名叫后发优势的概念。
换到咖啡行业里,大概就是星巴克、瑞幸这样的企业,花了大量的成本,证明了自身商业模式的成功,并且教育了消费者们啥是咖啡。
相反其他一些后来者们,只需要简单着摸着它们过河,复制粘贴就行了。
开疆扩土难,但是守江山却更难。对星巴克来说是这样,对还在逆袭路上的瑞幸来说,也是如此。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不否认的是,瑞幸“起死回生”的故事到目前为止,其实已经有足够的戏剧性,并且看呆不少人了。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我们看好瑞幸,也不代表看衰,投资有风险,股市赌博水很深,不要冲动哦。
Intel作为一家可以独立设计制造CPU的老牌厂商,虽然在设计更为复杂的CPU市场上披荆斩棘,但是面对设计相对更简单的GPU则明显不够顺利。
24年前的i740之后,独立显卡似乎就成为了Intel难以触及的禁脔。
在重新酝酿数年之后Intel终于发布了一款具有实用性的独立显卡产品,今天就带来IntelArcA380的测试报告。
IntelA380产品规格:
先来看整体规格,IntelA380显卡核心规模为128单元,已经高于目前在售Intel核芯显卡的规模。这次Intel并没有选择自行生产,而是采用台积电的6nm代工。
显存部分则是6GB容量的GDDR6。在频率上核心频率公版标准为2000MHz,本次测试的蓝戟这款超频到了2450MHz,显存频率则为等效15.5Gbps。
产品外观与附件:
这次使用的测试产品是非公版的,来自蓝戟(GUNNIR)的IntelA380,产品全称是GUNNIRIntelArcA380Photon6GOC。
A380采用双风扇,显卡长度对机箱比较友好。
显卡背面是一张金属背板,这个价位上相对还是比较少的。
显示输出接口是标准的DP*3+HDMI*1。其中DP支持最新的2.0规范。
前部被塑料导风罩包覆。
顶部的LOGO带有灯光效果。
除了装饰作用外,也会起到诊断灯的作用,帮助快速排查故障。
供电插座为单个8PIN,相对于功耗需求来说保留了较大的富余。
显卡带保修贴,非必要不要拆卡。
总体长度约为22厘米左右。
高度约为13厘米,比标准高度略高一些。
显卡厚度为4厘米,是标准的双槽卡。
整体的重量约为700克。
显卡拆解介绍:
接下来对显卡进行拆解。
A380的PCI挡板安装方式与一般的显卡有明显的区别,并没有固定在显卡PCB上,而是固定在导风罩上。
显卡背板没有导热垫辅助散热,不过贴有一张完整的绝缘垫避免短路。
散热器采用的是挤铝方案,对于这个功耗的显卡来说还是够用的。
散热器通过一根6mm热管加快热量分散的速度。
散热器底座采用热管直触,整个底座做过打磨,底座做工尚可。
显存通过导热垫与散热器连接,保证散热效果。
风扇来自高昱电子,大概率整个散热器由高昱电子直接代工。风扇规格为9厘米直径15毫米厚度。
显卡PCB介绍:
最后来看一下PCB的用料情况。显卡的料件基本都在正面。
PCB背面比较简单,只有少量芯片和电容。
供电插座为单8PIN,供电插座没有额外的保护电路,直供PCB。
显卡的核心尺寸并不算小,与显存颗粒相当。
核心部分的供电PWM控制芯片为MPSM2940A是高端主板上VCC供电常用的料件;输入电容为钰邦固态电容16V100微法;MOS为每相1颗DrMOS,型号为MP86956,最大电流70A;电感为每相1颗封闭式电感;输出电容为钰邦固态电容2.5V820微法。
显存颗粒为2GB单颗的三星K4ZAF325BM-HC16,实际运行效率15.5G,显存容量6GB。
显存供电合计是2相,输入电容为钰邦固态电容16V100微法;MOS为每相一上一下,上桥为SM4378NS,下桥为SM4507NH;电感为每相1颗R47封闭式电感;输出电容为钰邦固态电容2.5V820微法。
显卡插槽的带宽为PCIe4.0x8,对于这个核心来说是足够的。
散热风扇和诊断灯通过一颗主控芯片来控制,不过芯片被打磨,不能判断具体型号。
显示接口的低通电路比较简单,是目前主流的设计。
产品测试平台:
以下为测试平台的详细配置表。
为了避免兼容性问题,本次测试改用Intel平台,采用I512600K+ROGMAXIMUSZ690HERO的组合。
性能测试项目介绍: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对比性能的童鞋,这边会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GPU理论性能、GPU基准测试、游戏性能测试、硬件加速测试、功耗测试。老规矩,数据量会比较大。测试项目上有一定的更新,游戏部分会包含DX9、DX11、DX12、VULKAN、DXR五个部分。
显卡性能测试与分析:
GPU理论性能测试,通过AIDA64来测试理论算力。
3D基准测试,主要是跑一些基准测试软件。
游戏性能按照世代来看(近似2K分辨率下),A380在DX11下表现会稍差,在DX12下表现最好,可以领先GTX1650D5一点。另外A380有一个优势可以支持DXR特效,不过考虑到其性能,还需要Intel版的大力水手XESS尽快成熟起来才会有明显的价值。
按照分辨率来看,在1080P下,A380在DX11下的劣势比较明显。可见在这个分辨率下,显存较大的优势并不能体现。
4K下的对比,A3806GB显存还是可以带来一定的优势,整体上可以略好于GTX1650D5。
OpenGL的加速性能测试简单看一下就好了。
先说整体性能,IntelA380与GTX1650D5版本较为接近,属于相对入门的水平。
显卡的整体功耗没有办法通过软件侦测到,大致应该在80W~90W之间。
理论性能测试,A380的测试结果并不算很高,与GTX1050Ti比较接近。
跑分性能,3D基准测试A380的优势会比较明显,可以领先GTX1650D5约13%。
游戏性能,A380在游戏上就没有那么大的优势,整体上与GTX1650D5大致持平。
OopenGL性能,A380的表现不算很好,略低于GTX1050Ti。
实际运行参数:
在3DMARK的TS烤机下核心频率固定为2450MHZ。显存频率恒定在1937MHZ。核心频率的调节方式比较复古,并不支持自适应BOOST。显存频率则始终保持满载,这会拉高待机能耗。
测试环境室温约为27度,显卡核心温度大致在56度左右,风扇转速1942转。GPU-Z显示的功耗为60W,应该仅仅只检测了GPU核心的功耗,没有加上显存和PCB,这部分应在25W左右。温度和静音表现相当不错。
这里做了一下不同模式下的简短测试对比,相比完整版的40余款游戏,简版测试用到了7款游戏。对比开关BAR功能,A380目前已经改善NONBAR模式下会出现黑屏等BUG的情况,跑分测试的性能损失较大,游戏性能损失在5%左右。对比GTX1630,A380的性能优势十分明显,游戏性能可领先30%左右。
显卡天梯图:
简单总结:
关于显卡的性能:
A380的性能大致相当于GTX1650D5,并不算是特别优秀的结果。不过也让Intel真正拥有了性能跨越核显水平的独立显卡,
关于显卡的功耗:
A380目前的功耗根据估算应该在80W~90W之间,如果可以用DDR5做无外接供电版本应该没有什么压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显存不能自动节能,对待机功耗有一定影响。
关于显卡的散热:
蓝戟的这款A380在温度表现上相当不错,不足60度。但是风扇转速还是偏高,如果适当允许提高核心温度,整体表现会更加均衡。
关于显卡的兼容性:
A380的游戏兼容性已经处理的相对较好,我测试了40余款游戏,基本都比较正常。不过目前对直播和解码还有可改进的空间,Intel也一直在疯狂刷版本提升驱动的体验。
总体来说,A380算是帮助Intel第一次实现显示性能突破核显的范畴,拿到了在独显市场竞争的入场券。从能耗比上分析就能看出,Intel目前与NVIDIA和AMD大概还有一代左右的差距。
当然,只要定价合理还是可以被接受的,毕竟A380在显示接口上有较大的规格优势,只要驱动还在持续优化,A380是可以在一些领域内具备购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