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患者:无防护接触患者(死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可造成感染;
3.动物:感染病毒的动物可为传染源,动物储存宿主尚不明确。牛、羊等家养动物和啮齿类动物、刺猬等野生动物均可感染病毒,有报道显示,猫、犬等动物感染后可出现明显症状甚至死亡。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及其污染物可造成病毒传播。
传播途径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经携带病毒的蜱叮咬传播;
2.人与人之间可通过接触患者或因本病死亡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传播。特定条件下,血液或血性分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可因喷溅、溢洒或干燥后搅动等原因造成气溶胶,通过口鼻腔粘膜或沾染皮肤破损处而传播;
3.有通过接触发病或死亡的猫、犬等动物而感染的报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在本病流行地区,在丘陵、山地及林地等区域生活的居民、从事户外生产活动的人群及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患者的医护、陪伴和探视人员,以及死亡患者殓殡人员如未进行规范防护,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预防措施
2.对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的居民来说,应当注意灭杀家居环境中的蜱虫和饲养家畜身上附着的蜱虫;
3.万一发现被蜱虫叮咬,应该及时去医院取出蜱虫,不要自行取拿,因为蜱虫的头有倒钩,自行取出容易将它的头留在皮肤内;
5.与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做好防护(戴乳胶手套等),从事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并戴护目镜和外科口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