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呦,狗狗这么漂亮,对象找到伐?不要绝育,要考虑狗狗的幸福,侬不要自私。”
“生一窝对狗狗好诶,我家狗狗就是生了一窝活到16岁,侬晓得伐。”
什么时候给狗狗绝育也错了?都已经上升到自私的层面?
狗狗生与不生,是每个犬主的权利。
绝育这事
真的是为了狗狗好
据统计不绝育的母犬,25%-50%将来会得子宫蓄脓,13%会得乳腺肿瘤,甚至很有可能两个一起得[1]。所以最好是在第1次发情前绝育,才能可能减少乳腺肿瘤的发病风险(如下表所示)。
对母犬来说,在第3次发情后在绝育,就已经无法起到预防乳腺肿瘤的效果了(但还是可以预防子宫蓄脓)。
风险降低
乳腺肿瘤风险降低
第一次发情前
99.95%
6个月大前
91%
第二次发情前
92%
1岁大前
86%
第三次发情前
74%
\
第三次发情后
尽管猫的子宫蓄脓发病率较低,但猫的乳腺肿瘤90%都是高恶性肿瘤,一旦发生很大几率后果更严重,所以绝育还是有必要的。
还有人很想要犬猫体验一次“啪啪啪”,一生才算完整,殊不知母犬、母猫在交配过程中只会感到痛苦。
论文也存在片面性
犬猫绝育争议的主要的“罪魁祸首”之一,是美国著名兽医名校UCDavis的学者们于201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2]。
他们对759只在其教学医院里就诊的、1-8岁的金毛进行回溯性统计分析。
发现早期去势的公犬相较于未去势公犬来说,髋关节发育不良和淋巴瘤的发病率提高了2-3倍,而晚期绝育的母犬发生血管肉瘤和肥大细胞瘤的概率更是比未绝育母犬提高了4倍以上。
他们甚至发现无论公母,未绝育犬没有发现前十字韧带断裂的病例,但在早期绝育的犬中有5-8%的发生率。
有些人就开始断章取义了,认为给狗子做绝育,反而增加了各种肿瘤和骨科疾病的发病率,因此不想给狗子做绝育。
等等!
事实上,同样来自UCDavis的另外一批学者在4年后发了另一篇论文[2],发现性别、是否绝育并不是影响因素,年龄才是,即越老的狗,因癌症而死的概率越高。
2013年美国最大的连锁动物医院Banfield发布了一份基于220万只狗和46万只猫病例的研究报告。发现不管公母还是猫狗,绝育的就是命比较长!
正确认识绝育
我为大家总结一下比较明确的研究结果,如果仍有顾虑可以跟兽医师讨论后在做决定。
种类和性别
寿命延长
减少...风险
增加...风险
公犬做去势
18%
会阴疝、肛周瘤、前列腺良性增生以及公犬间打架
肥胖、前十字韧带断裂、糖尿病、髋关节发育不良,和一些罕见肿瘤(骨肉瘤、膀胱癌)
母犬做绝育
23%
子宫蓄脓和乳腺肿瘤
肥胖、尿淋漓(5%)、前十字韧带断裂,和一些罕见肿瘤(骨肉瘤、膀胱癌、脾血管肉瘤、肥大细胞瘤)
公猫做去势
62%
嚎叫、乱尿标记地盘、打架
肥胖、下泌尿道疾病、糖尿病
母猫做绝育
39%
肥胖、糖尿病
我们可以看到,表中增加的健康风险基本都与肥胖有关。
绝育后因为犬猫体内的激素发生变化,也不需要能量来维持生殖系统,它的新陈代谢、生活习惯都有可能会发生改变,也就是为什么绝育后公认的最大问题是肥胖。
所以犬猫绝育后一定让自家宝贝管住嘴,迈开腿。减肥全价处方粮,富含天然纤维,帮助爱犬保持饱腹感,减少乞食行为。适宜的能量密度及高蛋白含量,让爱犬降低多余体重的同时维持肌肉力量。
那么不打算让犬猫生小孩,什么时候带去绝育最合适呢?
目前学界还有许多争议,但大多是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建议:
猫和小型犬:5月龄以前绝育或去势
小型品种,发育成熟会更快,最快有5-6月龄就开始第一次发情的,因此建议5月龄以前手术。
大型母犬:6月龄以前绝育
大型品种发育成熟较慢,且与骨科问题相比,母犬更易发生殖系统问题。
大型公犬:15-18个月进行去势
公犬没有“妇科病”,因此骨科问题是最让人关心的问题,应该在生长停止后再进行手术。
※具体情况根据狗狗猫猫的发育情况可能会有偏差,请以兽医实际诊疗后判断的结果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