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都觉得,以善为先的努力很有意义。待人如此,工作亦如此。
近日,媒体报道,一家24小时经营的书店。这家书店为夜读的书店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这也是流浪者拾荒者的休息地,店员们从不驱赶任何人。他们说,哪怕有需要的人,只要进来休息一下,也会觉得很有意义。
这家书店24小时营业,其第一目的究竟为盈利,还是为他人提供帮助,这似乎难以下定论,不管怎样,这家书店给社会带来的始终是以善为先的正能量,毕竟深夜读书的并不多,多的是深夜读书的。这家书店本着为夜读市民提供的良好环境,为流浪者提供休息地的善心,不仅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店员们也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
24小时营业的书店是如此,照顾猫狗的吴阿姨也是如此,这样以善为先的工作使人们暖心了许多。
关键词:流浪精神病患者;传统灭虱法;现代灭虱法
虱子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昆虫,它不但能吸吮人血,引起痛痒,影响人们的生活与休息,而且能创博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战壕热和沙门氏菌感染等多种疾病,此外还可携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可能是乙型肝炎传播媒介之一[1]。
虱体贴伏于皮肤表面,喙器刺人人的皮肤吸取血液。爪紧抓毛发,把人的皮肤咬伤,又将其唾液注入人体,边吸血,边排粪,引起瘙痒及炎症反应。虱多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滋生[2]。
1资料与方法
1.2方法
1.2.1检查染虱的方法检查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头部,凡检出成虫、若虫或虫卵者均视作染虱阳性。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查染虱结果通过对观察组3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以及对照组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染虱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30例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中有染虱阳性的有28例,对照组3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中有染虱阳性的也恰好有28例,染虱率达93.3%。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用两种方法后虱子死亡率对比见表1。
在经过染虱检查后,进行灭虱操作,分别统计虱子的死亡数。从表1可知,观察组的患者平均虱子的死亡率数达91.7%,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为38.5%)。并且两组的对比数据P
3结论
卵、稚虫以及成虫这3个时期构成虱子的发育过程。雌虱交尾后大概1~2d就能够产卵,一般在交尾第4~5d时,雌虱产出最多的卵。衣虱在24h内能产出卵6~14个的卵,在衣虱的一生产卵数目最多可以达近3百个。产出的卵在人体常温下一般4~8d就能够孵化成稚虱。稚虱进行脱皮3次后大概8~10d就能变为成虱,成虱大概有30d的寿命。虱子通常在天亮前以及人处于静止状态的时进行吸血,会吸血1~2次/d。吸血会持续3~10min。虱子的忍耐饥饿的能力不强,一只离开人体的虱子在15℃~24℃下大概5~10d就会由于饥饿而死亡,温度越高,越容易死亡。因此,在灭虱的方法,也是基于虱子的这些特性来考虑的。有的方法是基于物理方面来灭虱子,例如高温。通常更多的是采用像本研究一样的药物灭虱,从生物角度来达到灭虱的效果。
本研究中,在60例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中,通过染虱的检查,观察组和对照照总共有56例的流浪精神病患者显示染虱阳性。染虱率到93.3%。说明在流浪精神病患者中,存在虱子的现象很普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虱子的死亡率为91.7%,采用的药物是50%百部酊;对照组患者的虱子死亡率为38.5%,采用的是食醋来进行灭虱。观察组的患者采用50%百部酊灭虱后,虱子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用食醋进行灭虱的死亡率,说明50%百部酊灭虱效果更佳。50%百部酊主要包括中药百部和75%酒精成分。俞华[3]百部酊治疗头虱50例得出结论,百部性味温、甘、苦,具有抗菌杀虫的功效,75%酒精有抗菌及渗透作用可使头虱卵外壳蛋白凝固,两药合用,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陈金秋,陈子寰,念国仁,等.德化县小学生头虱感染调查及治效观察[J].医学动物预防,1992,8(3):180-181.
[关键词]社会进化;文明光谱;影片主题
纵观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国际影展的全部27部影片,就主题来说,看似五花八门、千头万绪,然而如果将其归结还原为时代生命的与涌动时,就会发现,它们是如此准确而清晰地呈现着不同社会、不同时代最尖锐的矛盾与对立以及人们最首选的生命冲动与精力投放。如果将目光聚焦在作为影展主体构成的18部较为严肃的、现实题材的创作,则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文明光谱――从落后到欠发达再到发达、从野蛮到较低的文明再到较高的文明的社会进化的光谱。如果借助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则几乎可以如同读出标尺上的刻度一样准确地辨认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文明进化水平,而不至于为各种夸张的宣传和狂妄的自我表白所干扰与迷惑。
委内瑞拉送展的《还乡》、毛里求斯送展的《乡情》、伊朗送展的《期盼》等影片构成第一阶梯,主要反映的是人的生理与安全层面的生命需求。
伊朗送展的《父亲的自行车》和古巴送展的《与你同甘苦》构成第二阶梯,表现的是较之基本的温饱与安全略高一些的如面子、体面之类的生存需求。
《父亲的自行车》是一部精致又温馨的佳作。哈米德每天骑着父亲留下的旧自行车上学,为此而受到同学的嘲笑。他一直渴望母亲能给他买一辆新车,然而母亲以微薄的收入尚无暇顾得上他的窘困。母子为此事有误会和摩擦,而随着哈米德的成长,他终于懂得了母亲,也懂得了生活。《与你同甘苦》是根据古巴著名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一部轻喜剧风格的影片,表现的是20世纪50年代哈瓦那一名高中历史老师的家庭生活。妻子误以为丈夫要涨工资,于是买了一直想买的电冰箱,结果工资未涨,不得不退还冰箱,同时又要死命维护自己的面子。从自行车到电冰箱都已不再是生活的最低必需品,而只是为了使生活更便捷、更舒适所需要的。有时更只是(已是)面子、尊严的需求。而这意味着人们已开始有了比吃饱、穿暖、活下去略高一些的期望了。看似微小的进步,即使煌煌华夏,就绝大多数人来讲,也只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儿。
俄罗斯送展的《白色苔原》与韩国送展的《庆州》以及伊朗送展的《三鱼图》共同构成第三阶梯,表现的是人的情感、社交类需求与追索。
《白色苔原》讲的是遥远的俄罗斯北方苔原地带涅涅茨人的游牧生活。独特的风光与民俗,让人联想到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然而,这风光也好,民俗也罢,都只是舞台、背景,处于前景位置的始终是青年人的情感问题,是青年对于爱情、友情的选择与忠诚。《三鱼图》表现的是伊朗上流家庭的生活。受到丧子打击的埃尔罕被诊断患有脑瘤,手术则可能丧失记忆,而她又不愿失去对儿子的记忆。是否手术,使其陷入了两难选择。最后她在亲情与爱情的力量鼓舞下,走上了手术台。这当然是一种更加富贵化的、更加奢侈的情感诉求与寄托。
新西兰送展的《锡安山》与奥地利送展的《属于我们的生活》构成第四阶梯,开始表现自由意志层面的追求。
《锡安山》可以认为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代沟”的故事。青年图瑞是一个摇滚乐发烧友,在繁忙的农场工作之余,一直坚持着参加著名的鲍勃玛利巡演的梦想,一有空闲就忙于和同伴进行训练,为此与坚守传统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父亲处在了尖锐的矛盾之中。说是“代沟”片可以,看成是文化冲突片也没错,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如何,影片讲的都是人们在衣食无忧之后,甚至也超越了一般的面子、尊严的问题之后的新企盼、新追求。也就是说,它是新的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已经是涉及自由意志与自我实现的东西。《属于我们的生活》以一种更加另类、更加极端的方式,表现的同样是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以及个人自我实现的主题。菲利普与莎拉相识于网上,相约自杀,于是一起踏上了出游的旅途。显而易见的是,他们之所以不想再活下去,绝不是因为没有吃、没有穿,也不大可能是因为受到了什么侮辱、失去了面子或尊严,虽不排除当事者个人的某种心理误区,也不能不说这的确是一种极端乃至偏执的方式,但是,归根结底,终究是属于“不自由,毋宁死”的自我选择。就这一点来说,也许这部影片的名字是起得最恰当的。
紧接着就该说说第14部影片――日本送展的《去看小洋葱妈妈》了。它与阿根廷的《探戈的荣耀》有一点类似,也是讲述对老年人特别是患病了的暮年老人的救治与关爱问题的。区别在于《去看小洋葱妈妈》更直接、更正面地观照和表现了这一主题。耄耋之年的三枝婆婆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记忆日趋衰退,说东忘西、颠三倒四,直至分不清过去与现在。日本是较早进入老年社会的国家,也是较早直面老年人问题的社会。著名小说《恍惚的人》对此有更细腻也更严酷的表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老人问题,已不是一般的儿女是否孝敬父母以及如何抚养父母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在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里的老年人问题,都不是子女不抚养或抚养不起,而是别有繁难、别有苦痛的新问题。其中的许多问题及其解决都不是个人的道德修炼或家庭内部的努力所能应对的。这是人类的新问题,只不过是发达国家先行遭遇并开始认真面对了而已。
【关键词】幼儿;社会发展;德育
孩子品质的健康发展依赖全社会的共同关怀和努力,就教师而言,不仅需要确立孩子人格、社会性发展及培养的正确认识,同时更需要这种正确的认识转化为有效的行动,落实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一、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不少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似乎有些淡忘。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孩子长大以后,他们的社会价值与他们的劳动能力及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关。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是我们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呢?
1、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2、参加劳动,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
3、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由于幼儿好奇心、游戏心强,对一些孩子感兴趣和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做,如:给金鱼喂食、用自己画的画装饰教室、吃饭前分碗筷等。我采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孩子明确做这些事情的要求,并使他们主动参与完成这些劳动。例如:对孩子说“鱼宝宝饿了,你去照顾它一下吧!”“你和小朋友比赛看谁叠的被子又快又整齐”“图书在地上哭了,你能送它回家吗?”
对于大班的孩子,尤其当他们的劳动兴趣不高时,为引起孩子劳动的欲望,我采用请求的方式,“我对你有个请求,你能不能帮助老师,把小椅子搬过”或者“你能不能帮老师扫地”等。请求是一种比较缓和的号召方式,反之,可采用布置任务的方式,向孩子下达劳动任务,并督促孩子去完成,无论如何,不下强制性的命令,不要使孩子厌恶劳动,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另外,应及时鼓励孩子劳动中的良好表现,对他们所做的事情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孩子事情作得不够好而责备、呵斥孩子,应耐心指导,或降低要求使他们能把事情作好,从而使孩子感到劳动的快乐和满足感。
二、培养幼儿爱国的良好品质
孩子有了爱心,才会产生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想象思维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实践教育中,采用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教学,幼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认识国旗,出示一面鲜艳的国旗,上面印有5颗醒目的星星,让4位幼儿上来拉着进行爱国教育,让幼儿懂得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每到星期一时,全体师生要参加升旗仪式,中国女排得了冠军,升国旗,你还看到在什么时候升国旗?认识56个民族,我们采用观察图片的形式,了解各民族的风情民俗,各民族都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分,了解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有长城、黄河、故宫等,认识家乡,我们参观表现青岛的栈桥、啤酒城、五四广场等,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孩提时代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将有助于激励着他们为实现崇高的理想奋斗、创造,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地进取,成为适用社会发展的人。
三、家园联系,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家庭与幼儿园之间保持经常的沟通,形成积极的,和谐的一致教育。
1、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为孩子的处世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应向孩子传达积极的向上的生活态度、观念和行为方式,让孩子从小确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让孩子有机会在实践中提高交往能力,培养爱心、自信心与责任心,同时,注意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不良环境对孩子发展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成为我国当下的时代风潮。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要转变观念,鼓励创业,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实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面对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值得深入探讨。
一、动科、动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二、动科、动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动科、动医专业是北京农学院的传统特色专业。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中心,根据动科、动医专业特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搭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
三、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
1.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实施“3+1”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本校积极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平台,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2016年,本校动医专业的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动科专业的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2.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近年来,本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科、动医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同时动科、动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就业质量情况良好。
[1]朱汉春,王永才,等.创新现代畜牧业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1,(9):43-45.
[2]杨萍萍,徐瑞雪,崔言顺.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2):59-61.
ExplorationontheCultivationofCollegeStudents'InnovationAbilityMajoredinAnimalScienceandVeterinarian
MUYu-rong
(BeijingUniversityofAgriculture,Beijing102206,China)
寂寞不完全等同于孤独。
孤独是一种状态,就像一方池塘,里面只有一条鱼在游弋;寂寞是一种抓不到的感觉,也像一方池塘,但里面却空空如也。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而寂寞的人是可悲的,一种无人知晓、无人体会的悲怆。
这种躁动的社会效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人群出现了集体性寂寞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处在这种现象中的人群称为“寂寞症候群”;“寂寞症状”如同流感,奔走于人际交往中,且极具传染性,目前估计与此过招的人93%都会患上该病症。
关于“偷菜”上瘾的事,网络上也流传出了不少故事版本,当然更多的是现实事件。有夫妻反目的,同事成仇的,其中最让人感到气愤的是某医院医生在值班期间因忙于“偷菜”,忘记去关照一个生病的婴儿,致使该婴儿终生失明。
在许多人的“菜园”里,能看到特意设置的提示语:在开心网上偷的不是菜,是寂寞……这句话其实是套用的。它源于一个在博客里上传自己吃面的照片的男孩,男孩的造型十分“非主流”,最后还加了一句: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由此,全国的人都学会了这句话,也都学会了“寂寞”: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姐唱的不是歌。是寂寞;学生们考的不是试,是寂寞;上班族上的不是班,还是寂寞……刹那间,寂寞逆流成河。
与其说现代人容易寂寞,不如说现代人总是无聊。因为社会发展得太快。接触到的信息量太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容易建立,却也越来越容易失效。也许除了亲人,爱人、朋友、同事、宠物、房子、车子。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可以像走马灯一样快速“翻篇儿”的。
因为寂寞,很多人热衷于“偷菜”游戏,于是从“宅男腐女”慢慢变为“剩男剩女”;因为寂寞,很多人开始结交“虚拟朋友”,在网络上打得火热,在生活中却无所适从;也因为寂寞,很多人对网络转帖的残酷现实一呼百应,而面对街边的流浪者或残障人士却表现得相当冷漠。
寂寞,有时只是一种口号,一种属于生活有小虑却无大忧的当下人的心态,没有别的。只是生活太过平淡,于是寄望于“寂寞”的旗号,并告诉周围的人:我郁闷了。我无聊了,神啊,请赐予我一些波澜吧!
电影《她比烟花寂寞》(又译《狂恋大提琴》),说的就是一个有关寂寞成殇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每一朵绚烂的烟花,都希望在绽放之后,能有人为它的灰烬哭泣。
日子在疯狂与荒诞中度过。Jackie发现姐夫始终爱的是自己的姐姐Hilary,于是在他们亲热之际。倾注生命,绝望地演奏了一段大提琴,并带着这个唯一陪伴自己的朋友离开了姐姐的生活。
然而家庭的解体和绝症的打击,使得Jackie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演奏的能力,于是她选择一个人面对惨淡的余生,而她之前的乖张,则为她带来所有亲人的背弃。幸好,弥留之际,姐姐Hllary不计前嫌,陪伴着她回忆童年,走完最后的人生。
一部奇异的电影,一个奇异的女子。永远没有长大的Jackie。看似得到了世人眼热的辉煌,却终究是一个没有得到爱的孩子。一生陪伴她的只有那架价值连城的大提琴,她的一生也在得到大提琴的那一刻注定与音乐缠绕在了一起,得到解不开的诅咒。,一个天才女子,将自己定格在了奋力拉琴的落寞时刻,高傲而寂寞。她像烟花一样,耀眼地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闪耀在历史的舞台,俯视着欧洲古典音乐界群雄,却始终找不到爱。她飞得太高,以至于她不需要别人抬头仰望看她飞得多高,而是需要有一个人,关心她飞得累不累。
其实,不管是真无聊,还是假寂寞,找到恰当的排遣方式比什么都重要。
2009年11月29日。群青年人牵着“隐形狗”(由一个狗项圈和狗绳组成的玩具),聚集在北京三里屯,劝导人们不在周末上网,应该去拥抱大自然。这项兴起于美国纽约街头的“遛狗运动”,最初只是源于一个恶搞的念头,没想到却在男女老少中流行开来。人们与彼此的“宠物狗”互相交流,甚至有人还一路捡拾“不存在的狗便”。现代人为这项运动赋予了一些新的元素,如亲身参与环保,如正视人际交往,希望所有的人都能从根本上摒弃寂寞,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