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抛弃过一次的猫咪,被捡回来的时候,她会乖得不得了,因为它怕你的再次抛弃。
其实爱情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很多人将付出和真心划上了等号,觉得爱一个人便是无条件的付出。
可被爱的那个人,很容易仗着你的付出恃宠而骄。
这时候,只需要学着假意的“抛弃”,装作不爱的样子,故意的冷漠,故意的敷衍。
故意的不在意,反而能得到他对你的在乎,毕竟失而复得才最能令人珍惜。
当他在没有你的关心时,才会更多地在意你的好;
当他在生活中的处处角落中发现你的痕迹时,才会感受你的重要。
爱情就好似养猫一样,当它做错事情之后,你的耐心教导、或者视而不见、普通教育都不会在它心里激起波澜;
反而当你与她保持距离,说些狠话,“真心”抛弃之后,才能让他认识到你的重要性。
而这便是心理学中的“弃猫效应”:
用假意的“抛弃”让他直面外界的冷酷,从而真切地认识到有你时候的温暖与幸福,进而对你无比粘人,无比真心。
一时的“抛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
蔡少芬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曾讲过她和张晋恋爱时的故事:
蔡少芬年轻时候一时气盛,再加上张晋对她宠爱有加,所以便有些过于任性。
经常在两个人生气的时候将“分手”挂在嘴边,哪怕是很小的矛盾也不例外。
记得有一次两个人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发生了争吵,蔡少芬在坏情绪暴涨的时候又一次说:“不行我们就分手”。
没成想这次张晋没有挽留,而是呆呆地看着蔡少芬问:“你认真的?”
蔡少芬当时也是气昏了头,而且仗着张晋对自己的宠爱,觉得无所谓便随口答道:“认真的啊,分手,说分就分”。
于是张晋收拾好蔡少芬的行李,拉着她去了飞机场,放下她扭头就走。
蔡少芬一看形势不对,便立刻拦住张晋求饶,说自己只是一时冲动,不是真心的。
可张晋却当了真说:“是你说的分手,现在我们就分手吧,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后来两个人在蔡少芬的不断求饶和道歉中,两个人又重归于好。
蔡少芬也在节目中坦言到:“从那以后我没有再提过分手,因为我不敢”。
容易在爱情里恃宠而骄的人,多半是仗着对方的爱意,毫无忌惮。
所以想要真正得到对方的心,就要“从根源处寻找问题”,学会狠心的“弃他”,才能让他产生危机感,从而离不开你。
蔡少芬在节目里所说的“不敢”究竟是不干什么?
是不敢单纯地提“分手”这两个字,还是不敢吵架生气?其实是不敢任性,害怕自己的假意会变成张晋的真心。
越容易恃宠而骄的人,越害怕被人抛弃,因为那是他们恃宠而骄的资本,是他们爱情里的筹码。
往往越容易在爱情里任性的人,不一定是不爱你,而是你给的爱太多,让他迷失了自己在爱情里的位置。
爱,需要适量,才会得当
记得拉萨尔曾说:“爱情是两个人的利己主义”。
无论你再爱一个人,都不要将无条件的付出当作唯一的示爱方式。
表达爱情的方式有很多种,可最重要的是在付出的同时记得给他机会,让他也“爱你”。
为什么总有人说“小别胜新婚”?
那是因为距离能够让彼此的思念感攀升到顶点,再次见面时失而复得的幸福感蔓延整个心间。
两个人之中只有你与我,没有过多的爱意,更没有恃宠而骄的姿态。
爱一个人确是会让人不自觉地迷失自己,但自我感动的爱情只会让这份感情失衡。
他可能会觉得你这么爱他肯定舍不得离开他,便不会对你更在意。
而你要做的,是让他清楚地明白,你不是非他不可,从而唤起他对你的真心。
当他知道你的爱意或许没有那么绝对,你的真心可能不是非他不可,爱你的人会害怕,害怕你的离开;
会担忧,担忧你的不爱;会焦虑,焦虑如何挽回你的心;会悔恨,悔恨自己当初的不珍惜,这几种感情杂糅在一起,便是离不开你。
“弃猫效应”说来简单,可做起来也是无比磨人的事情。
毕竟狠心放下自己所爱的人,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一味付出的失衡爱情很难持续。
你现如今的狠心,是为了以后更多的幸福,目光长远才能更好地获得幸福。
作者:微说情感,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的文字写作者,自由撰稿人,有上千婚姻案例分析经验的情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