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我国第二剂疫苗保卫战正式打响。特别是到30日,将成为全国接种第二针人群服务的高峰。
随着今天接种人剂次突破9亿,第二针接种产生了哪些全新问题?遇到各类突发事件,如何保证第二针顺利接种?
这个问题要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赶上慢性病发作或者患上了感冒、疱疹等急性疾病。
对于这类情况,应该首先对疾病加以控制、治疗,等发作期过了或者慢性病控制稳定了,可以继续接种第二针。
第二种:接种第一剂次后,出现发热、轻微皮疹等不良反应。
新冠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
第三种:接种第一剂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
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或者出现其他属于接种禁忌的情况,第二剂就不建议接种了。
第四种:接种第一针后,被狗咬伤接种了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
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灭活疫苗,可以凭第一针的接种记录,根据接种点的安排按照推荐的间隔完成后续剂次的接种。
现阶段建议用同一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但如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目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建议接种2剂。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如遇同厂家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不适的反应。接种新冠疫苗后也是一样的,具体不良反应和不良程度还是要因人而异的。
新冠疫苗接种第二针的副作用因人而异的,有些人会觉得比第一针的副作用更大,也有人接种完两针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所以还是跟个人的体质有关,如果出现不良反应严重的话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只是轻微的话是会自行消退的。
如果接种第2针之后注射部位出现有硬块或者硬结的话,首先观察有没有红肿或者有没有脓液,如果只是有硬结轻微疼痛感的话,可以自行简单处理。建议患处不要剧烈运动或提拉重物。
疫苗接种反应强不等同于免疫效果好。可以理解大家都希望新冠疫苗接种后可以获得最优的抗新冠病毒免疫效果,要强调的接种者应区分开来这一观点。
目前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率低,且不良反应的发生仍是以局部反应为主。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中明确指出:在接种后发现怀孕或在不知道已经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也就是不必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
不过第2针新冠疫苗建议暂缓,等分娩以后或者哺乳期结束再考虑接种。
新冠疫苗有一定的保护效力,但不是百分之百保护。
广州4个打疫苗后确认的新冠病例,病情都不重。即使只来得及打1针,疫苗对人还是有作用的。
根据国家卫健委指示,6月10日-30日期间,并非完全不进行第一剂的接种,只是尽量先满足第二剂的接种。
不建议提前接种。
另外,也可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专用APP查询接种信息。
打一针的是腺病毒疫苗,目前获批的仅有康希诺一家。
它的接种条件比其他疫苗稍严格一些,不推荐恶性肿瘤、免疫性肾脏病、器官移植后等可能存在有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接种。
2人份包装的疫苗,与1人份的疫苗,除了包装颜色和灌装剂量不一样,其他完全相同,不影响个体接种效果。
和单人份的接种程序一样,2人份包装的疫苗也需全程接种两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