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针真的可以不哭不闹!你事先做了这些功课的话!

于是,每次宝贝打预防针之前,我都会给她做心理建设,即使在她估计还听不懂我说什么的月龄段,我也会告诉她要打针了,让她知道为什么要打针,了解打针并不可怕。若居然每次打针都算配合,顶多只是哼唧几下。

有人说,其实,小朋友的忍耐力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我们粑粑麻麻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说打针这件事,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对它,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况由此而来的一些心理,还可能迁移到其它事情上。

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案例:

有一次,我在医院走廊里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拒绝打针,他的父亲,一个人高马大的大男人真就弄不住他。父亲看来也是用了力,几次想抓住小男孩子,最后都被挣脱。

那个小男孩的反抗真可以用“拼了命”来形容,小小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凄厉的哭喊声让人感到震惊,整条走廊都被惊动了。

一个人的情绪如果没走到极端,能有“拼了命”的能量吗?

可以想象小男孩的恐惧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针这件“小事”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折磨。

我记得圆圆第一次因生病打针是在一岁八个月,刚刚懂点事,会说一些话。她得的是急性肺炎,我先带她到门诊看,大夫给开了针剂。

取上药后,我告诉她要带她去打针。她可能对几个月前打预防接种针还有印象,流露出害怕的表情。

她打预防接种针时还不太会说话,懵懵懂懂中屁股被扎了一下,有些痛,哭了几声,针头一拔出去,我赶快说“咦,你看这个杯子上还有个小猫咪呢”。

她的注意力被杯子上印的猫咪吸引了,就忘记屁股被扎这回事。现在我说要打针,可能唤起她的那个印象了,我抱着她走到处置室门口时,她突然说:“我不打针。”

帮助宝宝理清楚为什么打针?

我停下来对她说:“宝宝现在生病了,咳嗽,还发烧。你觉得生病了舒服不舒服啊?”圆圆说不舒服。“那宝宝想不想让病赶快好了?”圆圆回答“想”。她又咳嗽,小脸蛋烧得红红的。

我亲亲她的脸蛋说:“大夫开的药就能让圆圆的病好了,能让宝宝变得舒服。要是不打针,病就总也好不了。”

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懂的。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让病赶快好了。

圆圆从道理上接受了打针,但她小小的心还是害怕,满眼忧虑地问我“打针疼不疼呀?”

帮助宝宝找到可以接受的打针疼痛感!

我微笑着平淡地说:“哦,有点疼,不过疼得不厉害,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个屁墩儿一样。”

圆圆听了,忧虑有所减缓。我接着问她:“你觉得那天摔个屁墩儿,是疼得厉害,还是就有一点点疼?”圆圆回答“有一点点疼”。

“哦,打针的疼和那个疼差不多,也是有一点点。”我很坦率地告诉她,然后又说:“摔屁墩儿小圆圆不哭,打针也用不着哭,是不是?”圆圆点点头。

但我能看出她心里还是有一些顾虑和紧张的。

这点很重要:告诉宝宝努力勇敢,尝试忍耐,忍耐不了也不用勉强!

于是又给她打气说:“妈妈觉得圆圆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没事。”我的话给了她鼓舞,让她觉得自己勇敢;又给了她退路,让她觉得想哭也没事。

我和她说话时的表情始终是又愉快又轻松的,表现出打针确实是很简单的事。圆圆也坦然了许多,她的愿望肯定是想当英雄,同时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妈妈从没骗过她一次,既然只是“有一点点疼”,那也没什么好怕的。

打的时候她很紧张,浑身绷得紧紧的,但没哭。护士看圆圆在打针过程中那么配合,表扬了她。

圆圆通过“试验”,觉得打针的痛,确实是能忍住的,心态由此变得很镇静。

门诊看了几天不太好,就住院了。一个病房有八个孩子,大部分比圆圆大些,两到三岁。

每当穿白大褂的人进来,不管是护士还是医生,有时只是进来量体温或问句话,病房里一下就哭成一片,孩子们惊恐万状,宛如羊圈里进了狼。

只有圆圆一人不哭不闹,她会停止玩耍,要我抱着她,一脸忧愁地等着。虽然她也不喜欢打针,但她已能理性地接受了。扎针过程中她从不乱动,总是很配合,每天能受到护士的表扬。

由于当时孩子太小,打点滴时胳膊上找不到血管,只能在脑门上扎针,但脑门上的血管也很细,往往不能一下扎住了,经常得扎两三次。

有一天一个新来的小护士给圆圆扎针,居然一连扎了七下都没扎住。大人被一连扎七下可能都受不了,我和她爸爸在旁边都有些无法忍受了。

圆圆开始哭泣,但并不大哭,只是哼哼唧唧地哭,脑袋却一动不动地让护士摆弄。第八下扎住了,胶布一贴好,她马上就不哭了。我心里真佩服这个小家伙。

我看到病房里一些家长,每天都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打针。针扎到那些孩子的身上,好像比别人多痛多少倍似的。

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一、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

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二、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

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三、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四、激发孩子的勇气。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五、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

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儿童应该从小学会理性面对一些困难或痛苦,不仅能缓解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认识到自己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恐惧和很多困难,他会有更好的自信,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教你们如何让宝宝不怕打针!

生活中,婴儿需要打针的时候,不少人往往喂其一小口糖水,希望以此缓解疼痛,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对婴儿脑电波的监测显示糖水并没有实际的止痛功效。

研究者说,糖水只起到安抚婴儿并转移其注意力的作用,但并不能将糖水作为婴儿的止痛药。在打针的时候抚慰婴儿或是哺乳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

大部分宝宝都怕打针,到了医院又哭又闹,弄得爸爸妈妈心烦意乱。长长的针头刺入宝宝娇嫩的肌肤,更是刺进了父母的心里。宝宝打针,更多地牵动着父母关爱的神经,体验着复杂的情感。来看看宝宝为什么这么恐惧打针呢?

1.肌体对外界刺激的自然反应。

出于人体自我保护目的,当外部刺激进入肌体立即会引起人体的一种不舒适的感觉,从而引发一系列反应。

对于宝宝来说,这种体验是非常不愉快的,所以他总是想尽办法,如嚎啕大哭、手舞足蹈等等阻挠打针。害怕打针,实质上是再自然不过的人的本能反应了。

2.医院陌生的场景激发了宝宝的恐惧心理。

人对于不熟悉的事物通常抱有一种恐惧、害怕的心理。在医院这一陌生的场景中,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各式各样的针管、仪器,和我们日常的生活场景有很大的差异。

无论多么胆大的宝宝,到了陌生环境,行为也会变得谨小慎微。有时,父母和宝宝在家里事先讲好了不怕打针不哭,但是到医院就是不行。这不能怪宝宝,是医院本身的氛围带来了宝宝的恐惧。

3.不恰当教育方式的强化。

有些父母常这样吓唬宝宝:再不听话,就让医生给你打针!这样一来,宝宝已有的感觉在语言营造的情境中又一次被不恰当地强化和放大,本来并非不可忍受的感觉变得难以承受了。

4.成人紧张心理的传递。

往往在宝宝还没有打针时,父母就开始担心宝宝是不是能够忍受得住。这种紧张无意识就能够传递给宝宝,从而造成宝宝紧张的心理。

各方面的压力聚集在一起,远远超过了宝宝所能承受的心理底限。他需要释放,但他还不会像成人那样运用各种解压的手段,只能通过本能方式――哭闹、折腾来消除压力了。

面临打针的时候,不管是父母还是宝宝,情绪的调节非常重要。事先充分的准备远远胜过临时的安抚。这里推荐5个小策略,您不妨试一试。

1.提高宝宝的理性认识。

生病本身是一种很不舒服的体验,而打针可以帮助宝宝解脱出来。你可以告诉宝宝:生病了很难受,打过针之后病就会好了!从而引发宝宝对打针的期待。

游戏也是提高宝宝认识的好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宝宝认识社会生活本身,更能够通过游戏释放紧张的情绪。

平时,你可以和宝宝玩医院的小游戏,让宝宝当医生,你做病人,在宝宝的针头戳入病人的肌体时,宝宝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脱敏――情绪上对打针不再害怕,理智上理解打针治病的意义。如果你装作很疼的样子,还会招来宝宝的笑声,这种对生活本身逼真的临摹使得亲子双方的感觉一下子通透了,也让宝宝变得更加坚强了。

2.努力营造宝宝熟悉的场景。

宝宝去打针时,最好爸爸妈妈双方都去,父母和宝宝本来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所有宝宝依恋的对象都在场,会让宝宝从心理上感到支持和安全。

有的宝宝到哪里都要带上心爱的玩具(如布娃娃、毛毛熊等),这时候不妨也带上,那也是宝宝自我认知的一部分,能安抚他的情绪。这一点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宝宝更适用。

3.转移注意力。

你可以事先准备一个轻松的小笑话、小故事在打针的时候讲,将宝宝的注意力引到故事所讲述的的场景中去,能有效减轻宝宝的痛感;你平静、有力的抚慰也能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4.给宝宝传递勇敢、快乐的正面期望。

可以这样对他说:你是个勇敢的宝宝,坚强的宝宝,爸爸妈妈最喜欢宝宝的勇敢和坚强了。宝宝打针的时候也是这样,对不对父母强诱导性的、正面的语气往往能够激发宝宝自我控制的能力,使自己的形象符合你的期望。

5.和医生进行交流。

告诉医生宝宝的兴趣点,以便在打针时和宝宝进行交流。虽然医生和宝宝并不熟悉,可是来自陌生人尤其是医生的夸奖非常有用。在宝宝自我形象的确立中,他会觉得非常自豪:连医生都说我勇敢呢!

一项针对0—12岁儿童打针的研究表明,在给孩子打针时,采用一些小方法就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

1.转移注意力。

常见的方法有,让孩子玩新的玩具,指墙上的照片让孩子辨认,或是让孩子背诵字母表,吹泡泡等。

2.咳一下。

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让孩子在打针的时候咳一下,可以明显减轻4—5岁和11—12岁两个年龄段孩子的痛感,有的大夫还会让孩子在打针时吹一只小风车,缓解疼痛非常有效。

3.吃糖。

在打针前给孩子吃点糖能减轻打针带来的疼痛感。

4.看卡通片。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在打针时,如果护士打开电视,播放卡通节目,无论节目内容是什么,都会减轻孩子的压力。

5.抹药膏。

皮肤局部麻醉膏可以减轻打针的痛苦,能给皮肤局部降温的甲烷喷雾也可以。

6.备个奶嘴。

对那些习惯使用安慰奶嘴的孩子,在打针之前、当时或之后,家长给他橡皮奶嘴嘬一嘬,都会让孩子觉得好过一些,如果在奶嘴上抹一点糖水,效果会更好。

三岁的儿子从小怕打针,平时只要他不乖,拿“打针”吓唬他,总是能立竿见影地奏效。

但最近两次去打预防针,儿子就像变了一个孩子似的,一进医院就哇哇大哭,我跟他说“不疼、别怕”他反而闹得更厉害、哭得更起劲,一路挣扎,实在没办法了,我和护士两个人摁住他,另一位护士才能把针扎进去。

上次因为挣扎得太厉害,一针打了两次。回来后,他半天不吃不喝不理我,我又气又急又心疼。

为什么我的儿子闹得那么激烈,像蒙受了天大的冤屈,不象别的孩子稍微哭两下就好了。有什么办法让孩子不怕打针?

解析:

出于人体自我保护目的,肌体对疼痛的自然反应,害怕打针是再自然不过的本能反应。

加上医院陌生的场景,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的护士,各式各样的针管、仪器容易激发幼儿的恐惧心理。

正常情况下,打针留给身体的疼痛感,以及疼痛所带来的恐惧,大部分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抚慰、帮助下忍受和克服。

可是,这位妈妈平时用来吓唬孩子的语言,会让孩子的感觉通过想象被不恰当地强化和放大,本来可以忍受的感觉变得难以承受了。

并在无形中给儿子传达了一种信息:不乖的孩子就要打针。打针这件事被赋予了一个新的意义,这相当于间接地给孩子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

孩子的理解是片面的,打针带有惩罚的意味,那么生理上的疼痛,就会带来一种心理上的疼痛和恐惧,认为自己不是坏孩子却被无故处罚了,感到委屈生气甚至仇恨。

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正处在第一反抗期,激烈的挣扎是表达对家长的反抗。

指导建议:

父母在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等恐惧心理时,注意做到“三不和三要”。

一、不要用打针来吓唬宝宝。

二、不要用好处诱骗孩子。

告诉他打针妈妈给你买玩具,带你去公园等,如果你这次成功了也给孩子实现了诺言。

那么下一次呢,每一次你都要用东西做诱饵吗?如果你没有实现诺言,就是欺骗,并且以后你再这样做都不会成功。

三、家长不焦虑。

家长在陪着孩子去打针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流露出难过、焦虑,孩子看到后就会被这种情绪所感染,变得害怕起来。

妈妈先调整自己,在打针的程中,妈妈自己要做到平静、镇定。

一、要如实告诉孩子打针的原因和痛苦。

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给孩子一个解释,不能因为你是大人就觉得孩子应该听从命令,要耐心地告诉他:生病时,打针可以治病;打预防针可避免你得病,吃更大的苦头。同时,对疼痛的认可很重要。

宝宝打针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说“不疼不疼”,幼儿内心会产生很大的矛盾感,他也许会想:分明就是很疼,妈妈为什么非要说不疼呢?这就否认了孩子的感觉,要让宝宝知道,对打针感到疼、感到害怕都是正常的。

这个时候妈妈最好说:“是的,有些疼,妈妈知道。”提供给宝宝更多支持性的抚慰,可以重复说“妈妈知道了,妈妈在这儿呢”等语句。

对打针这个事件不放大不缩小,真实的告诉孩子打针的感受,哭泣和害怕也是被父母所接纳和允许的。

二、要巧用游戏脱敏打针恐惧。

对婴幼儿讲道理是无济于事的,游戏是幼儿最能接受的方式。

平时可以多和孩子玩打针的游戏,角色互换轮流扮演医生和病人,认真投入的游戏情境可以帮助孩子获得一种心理上的“脱敏”。

三、要及时称赞和强化。

宝宝打完针之后,家长一定要称赞他,并记得强化孩子能克服疼痛的感觉。

可以说:“你看,刚才虽然有点痛,但你可以勇敢地克服它,就像一个小英雄!”给宝宝传递勇敢、坚强的正面期望,父母强诱导性的、正面的语气往往能够激发宝宝自我控制的能力,使自己的形象符合父母的期望。

观点:

成长的很多小事里,都藏着大学问。妈妈抚养孩子过程中,会对孩子有很多无心或随意的评价,比如:你真笨、打针都怕没出息……不断地提醒孩子,像咒语一样一遍又一遍,或者不断发生打针这类让孩子身心“疼痛”委屈反抗的生活事件,天长日久,孩子就会接受并认同妈妈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聪明、不能干,长大后往往成为竞争失败者。

这就是我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中了“妈妈的咒语”的人。检查一下,你的妈妈有没有给你施加过这样的咒语?那么千万不要再把这个咒语用在宝宝身上了哦!

为了预防疾病,从婴儿期开始宝宝会接种不同的疫苗。

不同的疫苗在接种后的护理是不同的,而有些宝宝打针后会出现硬块,要如何处理呢?

1、卡介苗:

注射部位可以照常沐浴,如果有脓泡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但是注意不要弄破,如果不小心弄破了也不必太担心,只须擦干并且保持干燥即可。

但发现小儿腋下淋巴结肿大如果直径超过一公分,应至医院检查。

2、乙型肝炎:

轻微发烧通常照一般发烧处理即可。

3、三合一疫苗:

这是反应最激烈而且频率最高的疫苗,幼儿接种后,可以轻揉二下,如果有些许红肿可先用热毛巾热敷,多喝开水,如果发烧肛温超过38.5度以上,可先服用医师开予之小儿普拿疼,但如果发烧超过39.5度以上则要送医。

4、口服小儿麻痹疫苗:

服用小儿麻痹疫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要进食,以增加疫苗在体内繁殖效果,如果有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四肢麻痹无力、痉挛等应速送医。

5、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

注射后应多喝开水,少出入公共场所,避免感冒,如果在注射后一、二天就有发烧,应立刻就医诊治。

那么,在打针后出现硬块要怎么办呢?

1、热敷

热敷可以促进硬结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药液的吸收,起到消散硬结的作用。越早热敷效果越好。

方法是将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浸在60-70度的热水中,稍稍拧干后敷在硬结部位,每5分钟更换1次,持续20-30分钟,每日至少1-2次。如果同时进行按摩效果会更好。

2、硫酸镁溶液外敷

目的是使局部肌肉放松,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药液的吸收,使硬块变软消散。

方法是将50毫升50%的硫酸镁溶液(药房买)倒在碗里,加10毫升热水,然后把纱布或小毛巾(3块交替使用)浸在药液里,稍稍拧干后,敷在硬结处,最好在上面捂一个热水袋来保温,每5分钟更换1次,持续15-20分钟,每日2-3次。

3、外敷土豆片

将一只新鲜的土豆切成片,每片约0.5-1厘米厚,大小比硬块略大些。

把土豆片覆盖在硬块上,然后用两条胶布固定好,24小时后取下,硬块就可以明显缩小。第二天再照样贴1片。一般外敷几天就可以使硬块消退。

妈妈们一定要准时带宝宝去打预防针,打预防针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措施。

但一定要在宝宝无任何不适的情况进行,打预防针之后也要很注意,要观察宝宝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妈妈们要切记打预防针后不能洗澡!

打预防针后不能洗澡:避免伤口发炎

宝宝小的时候都需要定期接种各种疫苗,这个时候大人们需要注意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会有个微创口,如果那个微创口接触到不干净的水可能会造成接种部位产生红肿的情况出现,然而宝宝在任何疫苗接种后都可能引起宝宝们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

如果接种疫苗后就帮宝宝洗澡的话,万一接触到不干净的水,感染了接种部位,一旦出现红肿反应就不好区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果是因为接触不干净水造成的,却没有注意好,对宝宝的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

打预防针后不能洗澡:容易感冒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预防接种4-6小时后,有部分宝宝会出现哭闹,烦躁不安,发热等全身症状。

给宝宝洗澡,会因为水温不当或者宝宝着凉了也会出现苦恼、烦躁不安或者发热这些症状,这样也有可能会加重接种的不良反应。

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着想,接种疫苗后不要给宝宝洗澡。

TIPS:

宝宝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例如出现红肿,宝宝哭闹等。但是,宝宝也有可能是因为洗澡而起这些症状,为了更好的区分宝宝不适的情况。

THE END
1.宝宝打完卡芥苗间隔多久才能打其它的预防针有问必答病情分析:您好,孩子注射完卡介苗以后间隔半个月后才可以给孩子注射其他的疫苗的。指导意见:注射以后给...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16574776.htm
2.动物驱虫药会过期吗吗,吃了过期一年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怎么办有什么...因此保证猫咪日常饮食健康,不喂食生肉,不放猫咪外出,保持家中清洁,避免猫咪捕食昆虫。 2)夏季防止蚊虫叮咬,可预防血液寄生虫的侵害,不要让猫咪在草丛等户外寄生虫较多的地方,若家中有蚊虫,可使用对猫咪无害的或宠物专用的驱虫液。 3)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体内驱虫。市面上的广谱驱虫药虽只能杀灭部分肠道寄生虫,但还是...http://ynyao.com/mnews/show/37385
1.猫要打哪些预防针?狗呢?分别多久一次?多少钱一支?喵百科猫咪检疫打妙三多 分别是小猫55天注射一次疫苗 隔25-30天注射第二针 再间隔15天注射最后一针 ,地区...https://moecats.com/question/18320.html
2.被猫抓伤了最迟多久打预防针疫苗打晚了会失效?被猫抓伤了最迟多久打预防针 被猫抓伤没有最晚注射标准,理论上来说狂犬疫苗越早注射效果越好,最好能在24小时内注射,如果没有在24小时内注射,则应尽量在48小时内注射;超过48小时,狂犬疫苗产生抗体的效果可能不大。 但如果是有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即便超过48小时也应注射疫苗,因为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https://chongwu365.cn/healthy/94859.html
3.出生猫多久可以打疫苗猫咪多大能打疫苗小猫咪八周龄以上就能打疫苗了,猫咪的一年注射种类为猫的三联苗,里面有对里面包含有对猫瘟热、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猫杯状病毒的预防。一共打了三次,每次间隔了28天。前两次只打了一针,后面一次打了两针,一针妙三多和一针狂犬疫苗。打疫苗期间不能洗澡、定时做好驱虫。打疫苗时应该注意,极少数的猫猫会出现对疫苗...http://m.boqii.com/article/264226.html
4.狂犬疫苗浓度20狂犬疫苗浓度的标准需要的。一般被猫、老鼠或者其他的啮齿动物咬伤后都需要打狂犬病疫苗。因为不知道猫或者狗是否带有狂犬病毒,所以我们常规建议打狂犬病疫苗。 被老鼠咬了,疾控中心医生说不用打预防针,能信吗 答案是:不需要的!因为鼠类属小型啮齿类动物,据M国疾控中心的监测结果(1985-2004)中显示:未在小型啮齿类动物中检测到狂犬病...https://www.shyysm.net/ymkt/46574.html
5.我最喜欢的动物小猫作文(通用25篇)有一次,我和妈妈带着猫咪去打预防针,路上看到一位修鞋子的老爷爷关了一只老鼠在笼子里,老爷爷问我们的猫吃不吃老鼠,我想试试看。我们把猫放在了地上,猫咪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一声不吭好奇地看着那只老鼠。这时候,来了另外一只猫咪,它一看见这只老鼠,“喵”得叫了一声,转身就跑,像见了敌人似的。围观的人...https://www.ruiwen.com/zuowen/woxihuandedongwu/4400107.html
6.要不要打预防针,要打打多少次?即时问答他5月份还高烧惊厥发作一次了。 您这种情况是高热引起的。 只有控制不高,热就不会出现。 建议您打预防针的时候,跟主治医生再说一下这些情况。 建议先到医院处理伤口。 高热惊厥,不是预防针的禁忌症。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请线下咨询医生。 好的,非常感谢 不客气,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记得给我好评奥,谢谢...https://m.imask.xywy.com/ques/8692117.html
7.我喜欢的小猫作文精选(15篇)有一次,我和妈妈带着猫咪去打预防针,路上看到一位修鞋子的老爷爷关了一只老鼠在笼子里,老爷爷问我们的猫吃不吃老鼠,我想试试看。我们把猫放在了地上,猫咪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一声不吭好奇地看着那只老鼠。这时候,来了另外一只猫咪,它一看见这只老鼠,“喵”得叫了一声,转身就跑,像见了敌人似的。围观的人...https://www.qunzou.com/zuowen/1642742.html
8.狗月经多久来一次几天(狗狗姨妈期注意事项)人的月经7天应该算是比较长的了,因为每个月都来一次。而狗狗的月经一次的持续时间可以到15天左右,甚至更长。但是它来的次数少,一年就来两次,时间集中在3-5月和9-11月期间。期间狗狗的情绪和行为会有一些异常,需要主人采取合适的措施去处理,帮助小狗舒适度过这个时期。 https://www.pmshe.com/29623.html
9.小猫动物作文有一次,我和妈妈带着猫咪去打预防针,路上看到一位修鞋子的老爷爷关了一只老鼠在笼子里,老爷爷问我们的猫吃不吃老鼠,我想试试看。我们把猫放在了地上,猫咪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一声不吭好奇地看着那只老鼠。这时候,来了另外一只猫咪,它一看见这只老鼠,“喵”得叫了一声,转身就跑,像见了敌人似的。围观的人...https://www.yuwenmi.com/zuowen/tuijian/3826100.html
10.我喜欢的动物小猫作文(精选38篇)有一次,我和妈妈带着猫咪去打预防针,路上看到一位修鞋子的老爷爷关了一只老鼠在笼子里,老爷爷问我们的猫吃不吃老鼠,我想试试看。我们把猫放在了地上,猫咪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一声不吭好奇地看着那只老鼠。这时候,来了另外一只猫咪,它一看见这只老鼠,“喵”得叫了一声,转身就跑,像见了敌人似的.。围观的...https://www.jiaoyumao.com/zuowen/danyuan/28523.html
11.我喜欢的小猫作文有一次,我和妈妈带着猫咪去打预防针,路上看到一位修鞋子的老爷爷关了一只老鼠在笼子里,老爷爷问我们的猫吃不吃老鼠,我想试试看。我们把猫放在了地上,猫咪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一声不吭好奇地看着那只老鼠。这时候,来了另外一只猫咪,它一看见这只老鼠,“喵”得叫了一声,转身就跑,像见了敌人似的。围观的人...https://www.unjs.com/zuowenku/334049.html
12.我喜欢小猫作文(汇编15篇)有一次,我和妈妈带着猫咪去打预防针,路上看到一位修鞋子的老爷爷关了一只老鼠在笼子里,老爷爷问我们的猫吃不吃老鼠,我想试试看。我们把猫放在了地上,猫咪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一声不吭好奇地看着那只老鼠。这时候,来了另外一只猫咪,它一看见这只老鼠,“喵”得叫了一声,转身就跑,像见了敌人似的。围观的人...https://www.cnfla.com/zuowen/2130364.html
13.我的小猫动物作文(精选85篇)有一次,我和妈妈带着猫咪去打预防针,路上看到一位修鞋子的老爷爷关了一只老鼠在笼子里,老爷爷问我们的猫吃不吃老鼠,我想试试看。我们把猫放在了地上,猫咪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一声不吭好奇地看着那只老鼠。这时候,来了另外一只猫咪,它一看见这只老鼠,“喵”得叫了一声,转身就跑,像见了敌人似的。围观的人...https://www.wenshubang.com/dongwuzuowen/1749276.html
14....都是爱!担心猫咪出现老大情节,孕期开始帮毛孩打预防针与猫咪的互动,似乎也能窥见他们对于孩子未来的教养方式,「会有基本的纪律,但该自由的时候就会给很大的空间。」而小蛮也提到,孩子出生后,担心猫咪有「失宠」的感觉,因此已经开始帮毛小孩打预防针,每天对著牠们说「宝宝出生后要照顾他,陪他睡觉、和他玩喔。」希望孩子一出生,就像有哥哥姊姊一般被满满的爱包围。 https://m.mamadebaobao.com/chanhouzhishi/chanhoujianfei/17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