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前,家长们首先要知道宝宝在什么月龄该注射什么样的疫苗,这其中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很多妈妈搞不清楚两者的区别,简单来说: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政府买单,必须接种,免费滴;
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自愿自费,谁接种谁受益。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必须要接种的,家长们别漏了哦,娃上幼儿园小学都是要查的。
有些家长就会问了,既然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不是必须接种,那是不是也可以选择不接种?
当然不是!
无论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还是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疫苗,对于预防疾病都很重要!
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能补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无法预防的疾病,譬如水痘、肺炎、流感等。建议有经济条件的家长,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也给娃安排上。
此外,深圳娃还有这些疫苗可以免费打——
水痘疫苗:2014年12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可以免费接种
流感疫苗:深圳市就读的中小学学生可免费接种
2
单独疫苗or联合联苗
到底有什么区别?
疫苗按照成分,有单独疫苗或联合联苗。
单独疫苗是含1种抗原成分,只预防一种疾病,接种次数多的疫苗。
联合疫苗是含2种及以上抗原成分,可以同时预防多种疾病,能减少接种次数的疫苗。
宝宝从出生开始到6岁,要完成18~21剂次国家免疫规划必须接种的疫苗,再加上自费疫苗,差不多要接种30针左右。
相比只管一种疾病的单独疫苗,联合疫苗是把两种或多种疫苗结合在一起,可以减少接种次数,预防多种疾病,家长也不用三天两头就带孩子跑去接种,娃也能少挨几针。
但要注意避免重复接种。
3
娃接种后
发热或局部肿痛是咋回事?
一般情况下,接种疫苗后没有不良反应。
但因为个体差异,会出现下列情况——
少数人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全身发热等症状,2-3天就会自行消退,这属于一般反应,不必过分担忧。
极少数人会出现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需要及时就医。
特别提醒一下,娃在接种卡介苗3-4周后,接种处皮肤会出现黄豆大小、暗红色的突起,中间有硬块。
随后硬块中央部分软化形成小脓包,脓包可自行吸收也可能破溃,流出一些分泌物,形成溃疡,再过2-3周后逐渐结痂,留下一个略凹的小瘢痕。
少数宝宝接种后,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直径小于1厘米,是正常反应。如果超过1厘米,溃疡又长期不愈合,就需要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有些家长因为担心宝宝接种疫苗后发热或出现一些皮肤上的反应,而不给孩子接种疫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哦。
接种疫苗的收益要远大于风险,家长们不要因为担心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而不给孩子接种疫苗,将宝宝暴露在疫苗原本可以预防的疾病面前。
4
疫苗接种还需注意的小细节
接种前:
保持皮肤清洁,宝宝换上柔软、宽松和方便预防接种的衣服;
带上预防接种证、医保卡、母子手册等资料;
保证宝宝的饮食和正常休息,防止发生“晕针”现象;
接种疫苗前将宝宝健康状况如实告知医生,以便医生掌握接种禁忌,决定是否给宝宝接种疫苗;
阅读知情告知书。
接种后:
宝宝在接种门诊接种后,满30分钟后再离开;
让宝宝多喝水(接种口服疫苗后半小时不宜喝热水及哺乳);
宝宝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接种部位的卫生清洁;
注意观察宝宝反应、精神状态、有无发热等;
局部红肿可以热敷10-15分钟,但卡介苗不能热敷,如果出现高热要及时就医;
接种后当天不要洗澡,避免针眼感染,不要吃新的辅食不要穿新的衣服。
以下情况需要延迟接种:
接种部位有皮炎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
发热37.5度以上;
如果每天排便次数超过4次,肛周脓肿者暂停口服疫苗;
有严重新生儿黄疸的宝宝。
5
有心急的家长会问:
是否可以提前接种?
不可以!
每一种疫苗都有自己的免疫程序:什么时候打、打几针等等。
这是根据疫苗的生物学特性、疾病对人群的威胁年龄和儿童发育情况等综合因素制定的。
比如——
乙肝疫苗,出生后就要接种
脊灰疫苗,满2月龄接种
百白破疫苗,满3月龄才接种
有些疫苗需要接种几次,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所以,建议大家要按照规定免疫程序去打疫苗,这样才能产生最佳的免疫效果。
当然,如果确实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推迟,但不可以提前。
提前接种疫苗可能会因为母传抗体或孩子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等原因,降低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抗体水平达不到预期,不能形成较持久的免疫保护作用。
推迟接种一般不影响接种效果,但可能增加由于没有充分得到保护而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