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24小时网络监测疫情□粤农村多蜱虫,专家建议少进森林草丛
1.广东有没病例尚未接到报告,疾控专家已密切监测
目前除了河南,山东、湖北等省份也有类似的蜱虫病报告。广东有没有病例?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黄飞昨天表示,他刚从外地出差回来,闻讯马上要求省疾控中心专家开会研究。根据广东疫情网络监测,目前我省尚未接到类似河南蜱虫病的病例报告。目前省卫生厅已要求疾控专家密切监测,做好检测和治疗的技术储备。
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所长何剑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东山区多、丘陵多,所以早在1990年代就曾立项开展蜱传疾病的自然疫源地调查,怀集、封开和韶关、梅州、河源等山区县市均有蜱虫存在。2008年卫生部印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后,广东很快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认识,规范病例诊断与报告、标本采集与检测、疫情控制与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时,必须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两广较多蜱虫广泛存在全国各地,城市少、农村多
有媒体报道称,蜱虫主要存在于河南以南的地区,两广地区较多。
“蜱虫其实是一种老昆虫,广泛存在全国各地,不单是两广地区!”何剑峰表示,蜱虫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度,仅次于蚊子。广泛存在于丘陵、山区、森林、草丛,城市少、农村多。
何剑峰说,他曾于1990年代研究过蜱虫引起的传染病,在老鼠、牛羊狗身上抓蜱虫,还去山区草丛里抓,“用白布一拉,蜱虫就从草尖跳上来了”。蜱虫主要分硬蜱、软蜱、纳蜱三大类,中国约有100种蜱虫,以硬蜱居多。
3.是“无形体病”只是疑似,病原体是细菌或病毒未定
有媒体报道,这次河南的蜱虫病很可能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但何剑峰表示,只是疑似,并未确定病因。
何剑峰介绍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自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以来,近年来美国每年报告的病例约600-800人。2006年,我国在安徽省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其他部分省份也有疑似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为5-10月,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
“但目前国家疾控中心尚未在河南患者身上找到病原体,不能确诊病因,所以只能按照临床症状暂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何剑峰说,蜱虫可引起多种虫媒传染病。病毒类的如森林脑炎、蜱传回归热;细菌类的如硬蜱引起的莱姆病;还有立克次体疾病。
他说,“目前河南这个病相对明确的是由蜱虫传播,但也不排除可由呼吸道传播。但病原体到底是细菌还是病毒,还在研究。”
4.宠物携带蜱虫城市几率小,要做好皮毛清洁
很多市民关心,既然蜱虫可存在于狗身上,那自己的宠物身上会不会有蜱虫?
何剑峰表示,农村的狗多在野外活动,很可能有蜱虫。而城市卫生条件较好,宠物狗携带蜱虫的几率较小,但也有可能。建议狗主做好宠物皮毛清洁,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蜱虫。
市民如何预防蜱虫叮咬?何剑峰建议,到森林草丛要多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脚。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不要直接用手将蜱虫摘除,这样蜱虫可能把体内的传染性病原体叮入人体,应用镊子等工具从叮咬根部除去。
5.易误诊为感冒去过丘陵、被虫叮过要小心,常见抗菌素有疗效
据了解,河南蜱虫病早期症状很像感冒,如何避免误诊?何剑峰建议,群众如有发热、身体酸痛、呕吐腹泻症状,且近期曾去过森林丘陵地区并被虫子叮咬过的,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断治疗。
他表示,据报道,目前克林霉素、氟罗沙星等常见抗菌素对河南蜱虫病均有疗效,市民只要及时求医,应可避免酿成重症。
南方日报记者陈枫
通讯员易学锋
老广闻讯搜蜱虫
广州番禺制衣厂剿虫记
一只绿豆大的虫子在工作台上蠕动着。刚在网上看到河南蜱虫“咬”死人消息的黄先生有点惊慌,他重新打开网页,对比了一下。“没错,是蜱虫”。之后整个上午,这个位于番禺南村镇板桥西牌坊二巷1号的制衣厂开始进行蜱虫“围剿”战。
黄先生是这个制衣厂一位管理人员,制衣厂开了3个月,他和工人们表示之前从未注意过厂里有蜱虫出现,他们猜测这次蜱虫可能是9月4日天降大雨,工厂被水浸后蜱虫从外传播进来的。
“我觉得很像刚才网上看到的蜱虫,赶紧再次打开网页,一对比发现一模一样。”黄先生说。
家中小狗身上现蜱虫
除了番禺,家住白云区黄石东路陈田南街的叶先生称家里也出现蜱虫。他昨日上午在看南方都市报封面蜱虫“咬”死人报道的时候,发现与前几日和自家小狗身上的虫子一模一样。因儿子没事常和狗在一起玩耍,叶先生显得有些着急,也不知儿子有无被“咬”。
“躲在狗耳朵后边,吸了一肚子血”。回忆当时情况,叶先生感觉有点害怕。他当时并
不知道发现的虫就是蜱虫。昨日看完报纸始终放心不下的他索性蹲在狗身边,翻找蜱虫痕迹。没费什么功夫,叶先生抓到一只蜱虫。叶先生形容,蜱虫肚子鼓鼓的,稍微在背上一压,血就流了出来。
“蜱虫咬死人,很害怕”。叶先生察看了儿子全身,没有发现被“咬”痕迹。但他希望有专家出来解释,如何清除蜱虫,被“咬”后又如何求医等防范救治措施。南都
释疑
余新柄(寄生病专家、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
警惕其他病毒变异
寄生病专家、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余新柄表示,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无形体又称立克体,无形体病是由一组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从而引发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
“但历史上都是个别发生,很少出现今年这样的群发状况。”余新柄说,国内还未分离出病原体,也不清楚它的传播途径,他担心的是这种“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不是无形体病,那其危害性更加令人担心。
他分析了原因:一是,立克体侵入到人体后,也有可能发生变异,但由于其是血液接触传播,所以人与人之间并不容易相互传染;二是,现在各地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单纯由蜱虫叮咬引发大规模疾病,也不太现实。“也有可能是其它病毒变异,这一点我们要足够警惕。”余新柄说。
郑元春(蜱虫病治疗专家、牡丹江市林业中心医院副院长)
一般病例治疗可脱险
中国蜱虫病治疗专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业中心医院副院长郑元春表示,一般的病例可以通过治疗度过危险期。
据了解,被蜱叮咬之后,细菌或病毒随着唾液进入人体内,产生疾病,加重病情,造成病人肢体损伤或者呼吸衰竭,导致病人的死亡。
“如果病人抽搐、呼吸衰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度过危险期,通过治疗使细胞得到恢复。”他说,但一些病情比较重,例如神经受到损伤,支配的肌肉或者肢体便无法恢复。
杨娴(广州市红会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蜱虫毒素或导致肌肉麻痹
唐保东(中山一院黄埔院区感染科、消化科主任)
蜱传疾病容易漏诊
南方日报记者赵洪杰南都
疫情专家组今日赴河南
今天,卫生部专家组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将前往河南,为当地现有的蜱虫患者进行临床诊断。
前日,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就蜱虫致病事件对外通报,河南省自2007年5月至2010年9月8日,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
东直门医院的专家说,蜱虫在北京也有,主要分布在怀柔地区。据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本市近一二十年来已无蜱虫伤人事件报告,将通过抽样调查密切监测山区人群。
昨日,笔者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获悉,该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将随卫生部专家组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前往河南商城地区。
“过去主要是先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尽快给当地现有的患者临床诊断,起码不要再出现因被蜱虫叮咬后死亡的情况。”王贵强教授表示。
此前,王贵强教授曾多次到河南、山东等地,为蜱虫咬伤患者进行会诊,因此对于针对蜱虫咬伤患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法晚
河南大规模灭蜱
据新华社电河南省疾控中心许汴利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河南省信阳等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发生被蜱虫叮咬后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例,个别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其中一些病例被诊断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另有一些病例无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证据。
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河南省的部分地区的病例中发现了布尼亚病毒感染,其传播媒介可能为蜱,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相同。
监测显示,此类病例极少在城市人口中发现,病例多为成年农民,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5至6月份病例较多。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等,多急性起病,可伴乏力、纳差、恶心,部分病倒可出现黑便、牙龈等部位出血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出现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目前,河南省卫生部门已指导群众清除居舍周围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利用敌草隆、茅草枯、毒莠定等杀虫剂对野外游离蜱、畜舍、畜体开展灭蜱工作。同时,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蜱叮咬。通过三年多的防控工作,河南省初步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此类症候群病例的监测报告系统,培训了各级各类临床医生和疾控工作人员近千人。通过宣传使当地群众对于此类症候群的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了一定提高,一些群众在劳作和生活中能够采取一些基本的个人防护措施,提高了病例的及时就诊率。
河南省卫生厅下一步将根据目前掌握的疾病规律,加大防治知识培训力度,特别是加强乡村两级基层医疗机构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诊断、救治水平;加强疫情监测,切实提高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山东蓬莱:11人被蜱虫“咬死”
河南商城多人被蜱虫叮咬致死,同样的情况在发生在山东省蓬莱市。蓬莱一家医院的医生透露,截止到7月14日,他们医院接收的蜱虫叮咬致死患者就达到11例。
死者家属崔先生出示了一份死亡诊断书,他的母亲———72岁的死者崔妈妈的死亡诊断书上症状描述,崔妈妈死前发烧、呕吐、抽搐,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和河南商城的蜱虫叮咬致死者的临床表现完全一致。
然而,在崔妈妈死亡诊断书上面白纸黑字地写明死亡诊断是———感染性发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长达两页的死亡诊断书上,没有一个字提到蜱虫以及无形体病。崔先生的父亲确认,崔妈妈被一种虫子咬伤。但是在转院到烟台毓璜顶医院后,崔妈妈却被安排到了白血病科,4天花费了1.2万元后不治身亡,而在病历和死亡诊断书上,再也没有提及蜱虫。
崔先生表示,现在很多死者家属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一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在死者的治疗过程中,有时候医生已经确定是蜱虫叮咬,但是他们却被安排到了不同的科室接受治疗,呼吸科、传染病科,甚至是白血病科。他希望,政府能够公开蓬莱的蜱虫疫情,让老百姓有所防范,让医院有所准备。中广网
卫生部发文教您防控蜱传疾病
据国家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发布“蜱的特点及预防控制知识”指出,蜱叮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如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等,建议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一、蜱的特点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
二、蜱的危害
蜱叮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三、环境及家畜蜱的预防控制
鼠类、家畜、家禽易被蜱侵袭,是主要的检视和防控对象。
1、环境处理: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
2、家畜、家禽的处理: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可及时检视,用镊子取下后焚烧。蜱类较多时,可喷洒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或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公众使用杀虫剂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四、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2、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当使用遮光剂或防晒用品时,先涂抹遮光剂或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剂,睡觉前应把驱避剂洗去。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五、蜱的处理
1、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2、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