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卡度尼利单抗III期临床研究期中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已达到主要终点,且于2024年4月成功递交宫颈癌的上市申请(sNDA)。本次IGCS2024的重磅结果发布,也许预兆着卡度尼利大适应症宫颈癌的获批在即。
如果要说今年国产创新药最靓的崽是谁,一定是康方生物无疑。
头对头击败药王K药、国际多中心HARMONi完成入组、成功融资19.42亿港元、大适应症的攻克,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康方生物的利好频传?
01
千亿市场开启
截至目前,康方生物已开发了50个以上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炎症、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候选药物,22个候选药已进入临床(5个新药已在商业化销售),其中包括11个双抗/多抗/双抗ADC。
在9月份震惊制药圈,头对头击败药王K药的依沃西单抗,正是康方全球首创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显而易见,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康方生物的绝对重点领域。原因为何?
近年来,双特异性抗体(bsAb)已成为一类强大的治疗分子,为靶向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双抗药物具有同时攻击两个不同靶点的独特能力,能够协同靶向疾病途径,而这是传统免疫球蛋白组合无法实现的,从作用机制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
T细胞接合器(Tcellengagers,TCE)
这种双抗通过同时结合癌细胞和T细胞,将T细胞引导至癌细胞附近,从而激活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最经典的例子是CD3/CD19双抗,能把T细胞与表达CD19的B细胞淋巴瘤连接在一起。
双免疫检查点/免疫调节剂(CPIs/immunomodulation)
这类双抗通过双特异性结构增加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一端结合肿瘤特异性抗原(如HER2或EGFR),另一端结合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效应器(如NK细胞或巨噬细胞),从而增强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
双信号抑制(Signallinginhibitor)
这类双抗通过同时阻断两个不同的信号通路或分子,提高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果。例如,PD-1/CTLA-4双抗可以同时阻断两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增强免疫反应。
其他
包括双抗ADC、NKCE(双特异性自然杀伤细胞接合剂)等。
双抗药物与单种单抗药物相比,在靶向精度、疗效提升都有显著提升,而与两种单抗联合用药相比,其在研发与临床实验成本上大幅下降。基于此,双抗药物的市场竞争力十足。
图片2:双抗药物市场规模情况
根据Market.us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市场规模为57.3亿美元,2023年增至80亿美元,预计从2024年到2033年将以37.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3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926亿美元。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7款双特异性抗体获批上市,其中14款用于癌症治疗。
图片3:已上市双抗
从获批数量来看,罗氏是全球“双抗之王”,而康方生物是“双抗之王”。在双抗药物市场的优势切切实实的为罗氏和康方生物带来了甜头。
对罗氏而言,随着专利到期、生物仿制药的冲击,三驾马车——贝伐珠单抗(Avastin)、利妥昔单抗(Rituxan)和曲妥珠单抗(Herceptin)的销售额已经近乎停滞,2023年销售额合计不足45亿瑞士法郎,相较于巅峰期缩量近80%,如何破局一直困扰着罗氏。
双抗药物可谓给罗氏回了一大口血,2024年上半年,全球双抗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60亿美元,而罗氏的两款非肿瘤双抗药物(治疗血友病的Hemlibra和治疗眼科疾病的Vabysmo)的销售额就高达48亿美元,占整个双抗市场的80%。、
图片3:Vabysmo、Hemlibra销售情况
从增长速率来看,这两款双抗药物还处于快速放量阶段,已成为罗氏继三架马车之后的又一核心增长点。
而对于康方生物而言,借助双抗药物依沃西的优异疗效,在头对头击败药王K药后,已经让其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儿。
在9月消息公布后康方生物一周内股价大涨50%,其海外合作伙伴SummitTherapeutics的股票更是一周爆拉160%,全年涨幅更是达到惊人的1123.37%,登上美国热搜。
双抗药物市场的未来,所有人都已选择用手投票。
02
火热入局
双抗市场已成为公认的下一个金矿,自然会有众多药企跑步进场。
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全球进入临床阶段的双抗药物共约458项,中国进入临床阶段的ADC药物共约186项,约占全球41%。除已获批药物,近90%药物处于Ⅰ期、Ⅱ期临床,仅20款处于III期临床阶段、4款处于上市申报阶段。
图片4:进展较快的双抗药物研发情况
这说明了百济神州作为国内创新药一哥的实力,同时也提醒着目前的“双抗一哥”康方生物需要加快步伐。
图片6:2022年至今BD交易情况
在先行者罗氏与康方生物已经摘得了好果子的情况下,双抗药物市场已经进入到火热状态且有稳定的预期收益,这一点已经非常清晰。
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能看到些什么?
03
未来一角:1+1与0到1
近20年来兴起了很多创新疗法,如免疫疗法、RNA疗法、基因疗法、靶向药物治疗、抗体偶联药物疗法、双抗药物疗法等。
对于药企而言,每一次新机制新靶点的出现,都是一次不得不面对的大考。
由于专利悬崖以及蜂拥而至的竞争者们的存在,药物市场永远不可能存在偏安一隅与躺平的可能性。要么创造出新的重磅药物进入接力赛,要么黯然退场。强如霸占全球药王十年之久的修美乐,也在专利到期和生物类似药的冲击下重挫,销售额大幅下滑。
因此,新的重磅药物开发是必须的。目前的药物开发主要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即“0-1”:
药物发现的关键在于找到强效的靶点,基于基础研究探索得到的新靶点所产生的第一款药物被称作“firstinclass”,即完成了0-1的过程。
随着药物开发能力的提升,迭代药物逐渐出现,即围绕着靶点设计的新型药物出现,即“bestinclass”,完成了1-1.5乃至2.0的过程。在肿瘤领域无论是此前的小分子药物、单抗药物还是免疫疗法都是如此。这是一个线性的增长过程。
第二种,即“1+1”:
如ADC药物:比如第一款ADC药物恩美曲妥珠单抗,即是罗氏通过连接子将曲妥珠单抗(Herceptin)和化疗药物DM1联合,利用抗体的靶向性,直接将毒性药物输送到特定的癌细胞,能够更有效地杀伤HER2阳性的肿瘤细胞。
要知道曲妥珠单抗由于专利到期后销售额早已经巨跌80%以上,而通过联用药物这一思路,目前Phesgo上市后已经快速放量突破十亿大关,并且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销售额已达8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60%。
对于现有成熟的药物或者靶点进行联合设计、用药,在开发效率、成功率乃至药物市场寿命提升来说,无疑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这是一个指数式的增长过程。
1+1与0到1两种开发逻辑没有对错,短期内对较成熟机制、靶点进行利用、开发无可厚非。
但是长远来看,就如历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表彰情况一样,细胞周期、RNA干扰(RNAi)、癌症免疫疗法的免疫检查点、mRNA疫苗,那些真正的0-1的过程才是人类之福与制药行业根基。
1、双抗研究专题,太平洋证券
2、多领域展现巨大应用潜力,双抗药物进入“寻宝”竞速赛,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