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持耳朵的清洁,我们往往都会在空闲的时候掏耳朵。然而,却有一些人因为掏耳朵而引起出血现象。那掏耳朵出血是怎么回事呢掏耳朵出血应该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1怎么给宝宝掏耳朵
由于小宝宝们自己没有掏耳朵的习惯,很多家长都乐意“帮助”孩子。那么家长该怎么给宝宝掏耳朵呢
小孩由于自己没有掏耳朵的习惯,很多家长都乐意“帮助”孩子。由于孩子的外耳道皮肤更加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并且家长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力度,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此外,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孩子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如果孩子的耵聍过多、过大或影响听力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查。
有的家长常常拿掏耳勺或小发卡给孩子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而且也是很危险的。即使宝宝耳朵痒或里面进去异物了也不能擅自处理,否则就有可能和上面的事例一样让宝宝耳膜损伤长大了还有可能影响听力。
如何给宝宝掏耳朵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
耵聍长住耳道,是耳朵忠诚的卫士,它的油脂能捕获入侵灰尘、细菌;其苦味还能驱逐飞入耳朵的小虫。耳内发痒除耳朵病变外,可能就是耵聍与灰尘、细菌或小飞虫争斗时的反应。有人担心耳垢塞耳朵会降低听觉,其实不会。耳垢多了不要担心,它会随着人的头部摇动以及讲话、进食时咀嚼活动自动脱出。
如果自己要掏耳朵,只能选择肉眼能看见的耳道口附近的耳屎进行简单处理,而不能去掏耳朵太里面的耵聍。操作时应选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牵拉耳朵使耳道口朝下,促使耳屎自行出来。千万不能用指甲、铁签、发夹等尖锐物掏耳。
2掏耳朵出血怎么办
掏耳朵出血怎么办
掏耳朵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毛细血管损伤而引起出血的,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掏到鼓膜而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那掏耳朵出血应该怎么办呢
1、不要随便往耳朵里滴药或冲洗外耳道,以免不慎将细菌带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注意洗面、洗头、洗澡时,不要将水灌进外耳道,同时应尽量做到不擤或少擤鼻涕,以免气体和鼻涕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3、如果是因为外伤性鼓膜破裂而引起出血的话,则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感染。
4、患者要保持侧卧姿势,头倾向出血侧,让血水或脑脊液流出。
当掏耳朵出血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做检查,进一步确诊自己是哪种疾病,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治疗。
掏耳朵出血的处理方法
1、耳出血常发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颅底骨折时。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韧性的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鼓膜容易受到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冲击而导致破裂。而直接损伤多见于掏耳朵所使用的镊子、发卡伸入耳道太深,从而刺破鼓膜。
间接冲击多见于爆破时的声波击破鼓膜所致;亦可因跳水、拳击耳部或滑冰时突然跌倒而使鼓膜被震破。当头部外伤造成颅底骨折时,也可伤及鼓膜使之破裂。
鼓膜一旦破裂,耳内突然感到剧痛,继之耳鸣、耳聋,有少量血从外耳道流出,严重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耳镜检查时,可见外耳道有血迹,鼓膜有不规则的穿孔。疑有鼓膜破裂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检查治疗。
3、伤者如果意识清楚,可让他保持侧卧姿势,头倾向出血侧,让血水或脑脊液流出。
4、不要随便往耳朵里滴药或冲洗外耳道,以免不慎将细菌带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在医生未诊治前,如外耳道口处有泥土或异物,可用70%酒精棉球擦去泥土,并小心地用干净镊子取出异物。经医生确诊为鼓膜破裂后,每天需用牙签卷上少量脱脂棉,再蘸点70%酒精或60度白酒轻轻擦拭外耳道1~2次,然后用消毒棉球轻轻堵住外耳道口,防止灰尘进入。
5、当颅底骨折引起鼓膜破裂时,可能会从外耳道流出清亮的或血性的液体,这种液体就是脑脊液,临床上叫作外伤性脑脊液耳漏。
此时,不要用堵塞外耳道的方法止血,只能任其自流,否则会给中耳道造成压力,还可能造成逆行感染,使细菌进入颅内,带来更大的危害。应送医院,进行专科治疗。
6、耳鼓膜破裂时,注意洗面、洗头、洗澡时,不要将水灌进外耳道,同时应尽量做到不擤或少擤鼻涕,以免气体和鼻涕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外伤性鼓膜破裂只要及时妥善处理,就能避免感染,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自行愈合。
7、一般外伤性耳出血,可内服止血粉或三七、白药,以及用治疗鼻出血的偏方、验方止血。严重耳出血应速送医院治疗.
3掏耳朵竟然掏出性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游泳、足疗、桑拿等休闲娱乐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指出,由于个别休闲场所管理不正规、自身消毒差,很容易传染性病。加上目前很多人在潜意识里错误认为:性病只有通过性接触才会感染,所以这些场所也为性病的传播孕育了温床。
做足疗、掏耳朵竟得上性病
洗澡:何女士非常爱干净,小区附近新开了一个洗浴中心,她就三天两头往那跑。她觉得新开业的浴池,一定都是新的公共用品,所以就没有注意,直接用浴池的盆和拖鞋等物品。没过多久,她就觉得下身很不舒服,到医院一检查,竟然被传染上了淋病。
足疗:陈先生是某单位业务主管,经常下班后去足疗中心按摩、修脚,以舒缓压力。一个月前,他突然感觉左边的足趾奇痒无比,以为是“脚气”病犯了,便自己用药膏治疗。可是过了几天,症状不但没有好转,反而长出了菜花状的肉疙瘩,还破溃出血,发出难闻的气味,经医生仔细检查后,诊断为趾间尖锐湿疣。
桑拿: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在洗浴中心做浴池的日常清洁工作,由于工作便利,她也经常坐在桑拿凳上蒸一蒸,因为是自己打扫的,老太太觉得还是比较干净的,也没有多在意。但是最近她发现臀部长出了许多脓包,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性病的一种。
掏耳朵:一年期间,小赵耳朵里反复长着一个小东西,不疼不痒,没有任何感觉。小赵以为是皮肤增生之类的肉瘤,也没在意。直到上个星期,这个小肉瘤又第三次发作了,小赵才觉得有点奇怪,他便找到医院进行检查,经过切片化验证实,所谓的小肉瘤,实际上是尖锐湿疣。要是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深层感染,逐渐溃烂、化脓。医生说,耳朵得上性病,很可能是掏耳朵的工具没有彻底消毒造成的。
据悉,多数病菌比较娇嫩,怕冷、怕热、怕干燥,离开人体很快死亡,干燥的环境及消毒剂都能杀死它们,所以每次毛巾用后尽量拧干,脸盆用完倒过来放以保持干燥等。如果家庭中有患病病人,就要做好家庭内部的清洁卫生,防止病毒对家人衣物及生活用品的污染,要勤晒洗被褥、患者的内衣裤不要和他人的混在一起洗,与孩子分床睡、分开使用浴盆、每天擦洗马桶圈等。
公共场所应做好防御措施
在公共场所应尽量避免使用坐式马桶,或在马桶圈上垫一张纸,便后洗手;到公共浴室洗澡或去游泳池游泳,可把自己的衣裤(特别是内衣裤)装进自带的塑料袋,再放到公共衣柜里;换衣服或是在桑拿间中,不要光着下身坐在浴室凳子上,尽量采取淋浴。
游泳时,不要借穿别人的游泳衣裤和浴衣,游泳后的清洁不能忽视,刷牙漱口,认真清洗皮肤,女性朋友要特别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外出到旅馆住宿时要检查一下被褥、床单是否干净,发现有分泌物时,要及时更换。尽量使用自带毛巾及生活用品,不要将衣物放到公共脸盆里洗涤。
4掏耳朵对听力损伤严重
掏耳朵掏成鼓膜穿孔
“那名洗头工感觉不是很熟练,她用棉花棒掏时,右耳朵感觉到一阵剧烈的疼痛。”小李说,右耳朵很痛,还伴有耳鸣声。她赶紧到医院检查,市中医院的陈帼燕医师诊断其为鼓膜穿孔。
进行了一系列治疗后,小李的听力有所回转,但右耳朵听力明显下降。直到现在,她还在跟理发店方面打官司,官司虽然还在继续,但小李听力的伤害却永远留了下来。
外伤导致听力下降增多
“近些年,我接诊的因在理发店掏耳朵导致听力下降的病例明显增多。”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陈帼燕医师介绍说,“掏耳朵”对听力伤害非常明显,她曾经接诊过因掏耳朵方法不对,导致患者外耳道皮肤损伤,出血;掏耳工具未经消毒,耳朵真菌感染;还有耳朵侵入病毒、细菌等,导致外耳道长肿瘤。
掏耳朵外力损伤、放鞭炮时压力变化等,都有可能导致鼓膜损伤。陈医师说,每年春节后,会有不少病人因为鞭炮的瞬时噪音导致听力下降。她提醒,放鞭炮时的巨大响声可能导致爆震性耳聋,市民放鞭炮时务必要保护好耳朵,可以戴上耳罩或用手捂住。
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听力
放鞭炮、游泳跳水、小孩感冒等都有可能导致听力下降。陈医师分析,耳朵与咽喉之间有咽鼓管相连,小孩的咽鼓管较大人粗、短、直,一旦发生感冒,病毒、细菌很容易侵入耳朵,造成各种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专家提醒市民:不要常去理发店、洗浴中心等场所掏耳朵,同时在坐飞机、放鞭炮等时,要注意保护耳朵,比如在飞机起飞降落时,可在嘴巴里含些东西,保持耳压平衡。
5频繁掏耳朵易导致中耳炎的病因
导致中耳炎的病因有很多,了解疾病的病因可以有效的帮助大家解决疾病的困扰,专家提醒,导致中耳炎的病因,频繁掏耳朵就会导致中耳炎疾病的发生。所以大家切记不要过分的掏耳朵。
那么,为什么说导致中耳炎的病因,频繁掏耳朵就是中耳炎的病因呢
腺体分泌旺盛的人,耳屎生成速度较快,难以自行排出,这时就需要时常人为地清洁耳道,有时还需要请专业医生使用专用器具来完成。
正确的做法是:将棉签浸透温水后稍稍挤干,放入外耳道内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将“耳屎”泡湿、浸软后随之带出,也可以用此方法先将“耳屎”泡软使之松动,再用专用的掏耳勺轻轻取出。质硬的“耳屎”则需找医生取出。
介绍经常掏耳屎对耳朵的危害:
1、使皮肤角质层发生肿胀,因而阻塞毛囊,使细菌快速生长,导致耳道内奇痒、流黄水。
2、造成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若进一步严重感染,可并发一系列的疾病,如细菌性脑膜炎、败血病而危及生命。如果外耳道的皮肤长期处于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导致外耳道炎的发生。
3、容易刺激皮肤的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那么就可能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现象,同时,还很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